第335章 兗州知府

這次黃河缺堤的地段就在壽張縣上游百里,其中以範縣、濮州、鄆城、曹州(今菏澤)等地區受災最嚴重,壽張縣這裡影響倒是較小。

欽差大船在碼頭停穩搭上跳板,由錦衣衛千戶陸興(陸炳之父)率領的五百名錦衣衛魚貫而出,分立在碼頭道路兩旁,一個個手按繡春刀柄,殺氣騰騰。

蕭淮、徐晉、黃錦三名欽差隨後從船上下來,早就等候在碼頭上的地方官員立即迎了上前行禮,爲首者正是兗州府知府宋馳,另外還有兗州府同知張文升,兗州衛指揮使趙逢春,壽張縣縣令馬德炳,以及壽張縣衙的一衆屬官。

宋弛約莫五十許歲,國字口臉,頜下留着長鬚,生得倒是儀表堂堂,一臉的正氣,帶頭向着蕭淮和徐晉等行禮:“下官兗州知府宋弛,參見欽差大人。”

其他地方官僚也紛紛行禮自報家門,徐晉默默地把這些人的官職和名字記住,今後一段時間就得跟這些人打交道了。

頗此寒暄了片刻,互相介紹完畢,壽張縣令馬德炳便陪笑着道:“幾位欽差大人一路勞頓,下官已經着人準備了酒宴爲諸位接風洗塵,下榻的地方也準備好了,幾位欽差大人隨時可以入住休息。”

蕭淮擺了擺手,沉聲道:“本官是奉皇命前來賑災,不是來這裡享樂的,百姓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接風宴什麼的就免了,馬上帶本官去查看本縣的糧倉,若有虧空,別怪本官不客氣。”

在場的官員都凜然色變,傳言蕭淮剛正不阿,眼裡揉不得沙子,看來果然不假,剛到就要查糧倉,真個來者不善啊!

馬德炳拍馬屁拍到了馬腿上,一臉尷尬,面上一陣紅一陣白。兗州知府宋馳倒是淡定地道:“下官已經查驗過了,壽張縣的常平倉庫存糧一萬石並無虧空,蕭大人若不信可隨本官進城查看。”

蕭淮點頭道:“眼前爲實,本官自然要親自查看過的,帶路!”

於是,徐晉等在一衆本地官員的簇擁下進了壽張縣城。

正所謂:國無三年積蓄,曰國非其國。這句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國家若無三年以上的糧食儲備,那便不算國家了。明太祖朱元璋也曾經對戶部說過:“經國之要,兵食爲先,國家糧儲,不可無備。”

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對糧食儲備相當重視,大明朝自然也不例外,而且建立了一套較爲完善的糧食儲備制度。

大明的糧倉主要分成兩類,一類是國家糧倉,二類是地方糧倉。國家糧倉儲備的糧食主要是提供給軍隊,以及支付給官員藩王的俸祿,而地方的糧倉喚作常平倉,主要用來賑災和平抑物價等不時之需。

然而,正所謂財帛動人心,在生產力落後的封建社會,糧食就等於白花花的銀子,地方常平倉中堆積如山的糧食着實令人眼饞,難免有人把主意打到這上面,偷偷地將倉庫中的糧食運出來轉賣牟利,然後再想辦法慢慢把賬面抹平。譬如利用鼠食、生蟲、發黴等耗損爲藉口,又或者趁着糧食豐收,低價購入糧食補倉等等。

大明立國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吏治腐敗已經相當嚴重,地主官盜賣常平倉糧食已經是官場上半公開的秘密,甚至形成一條自上而下的利益鏈,所以只要不是突發的特殊情況,都能掩蓋糊弄過去。

再說徐晉等人在地方官的簇擁之下進了壽張縣城,徑直來到縣衙所在的大街上,結果迎面就遇到一條長長的隊伍,排隊的都是衣衫襤的受災難民,正在領取衙門發放的救濟物資。

蕭淮見狀問道:“馬知縣,如今壽張縣中收容了多少受災百姓?”

縣令馬德炳立即答道:“目前爲止,本縣共安置了一千三百五十七名難民,每戶按照人口發給米麪和錢銀,並且免費提供醫治和藥物,待洪水退去後再遣送他們回鄉。”

蕭淮聞言滿意地點了點頭,正想繼續前行,突然有三名難民跪倒在路邊,對着徐晉一行人叩頭,旁邊還放着半袋剛領到的糧食。

蕭淮見狀行上前,和顏悅色地問道:“爾等何故叩頭?”

此時跪在地上的三名難民顯然是一家子,一男一女,還有一個十歲許的小女孩,那男的熱淚盈眶地答道:“回這位大人,草民在感謝府臺大人的救命之恩啊!”

蕭淮訝然地看了知府宋馳一眼,問道:“這是爲何?”

“草民是範縣人氏,前些天村子被淹,村裡的人都差不多死光了,草民一家三口僥倖逃了出來,冒雨摸黑走了一天一夜纔來到這裡,小女受涼發燒,差點就小命不保了,碰巧遇到府臺大人路過,這才撿回了一命。府治大人送醫送藥,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啊!”男子說完又叩起頭來,他的婆娘和女兒也跟着叩頭。

知府宋馳連忙上前把那男子扶起,神情和藹地道:“爾等是本府治下的子民,本府沒遇着倒還罷,若遇見了又豈能見死不救,既領了救濟便且離去吧,不要滯留在此妨礙大人公務。”

這一家子難民又連聲道謝一番,這才提着那袋糧食“依依不捨”地離開。

徐晉不禁無語,這“秀”未免做得太明顯了吧?不過看蕭淮捋須點頭的樣子,似乎是信了,莫不成古人都這麼好騙嗎?

正在此時,排隊領救濟的難民隊伍中,一名小男孩被維持秩序的衙役提了出來,重重地摔在地上。

那名小男孩約莫五六歲模樣,扎着沖天髻,身上衣衣服卻是髒兮兮的,估計是被摔痛了,坐在地上嚎淘大哭。

蕭淮不禁皺了皺眉,宋馳臉色微沉,向知縣馬德炳使了個眼色,後者急忙行上前,對着那名衙役喝斥道:“你爲何打人?”

那名衙役委屈地道:“縣尊大人,這小王……孩沒有領取救濟的竹籤子。”

“縣尊大老爺,小民是新來的,所以沒有竹籤子……哇嗚,我好餓,我要吃東西!”那小孩一邊哭一邊大喊。

馬知縣瞪了衙役一眼,然後把小孩扶起來,親自把他帶到隊伍的前面,那小孩領了一袋麪粉和十文錢便一溜煙跑掉了。這讓正準備摸着小孩額頭,表演如何愛民如子的馬知縣很受傷,暗罵一聲:“小王八蛋!”

第973章 怨恨第679章 擒獲第285章 心腹隱患第873章 相遇陵水畔第558章 沒有用的後手第611章 陸炳到來第1190章 臣服求和(上)第824章 奉旨巡邊第1190章 臣服求和(上)第40章 栽培第1126章 絕地大反擊(上)第1207章 又生一計(下)第88章 山雨欲來(求票)第70章 採樵圖第1364章 三軍盡出第224章 戰雲再起(求票)第903章 勳貴誤國第1159章 慈眉善目第997章 奸臣光環?第422章 火焰第993章 摧枯拉朽(下)第1274章 警惕第267章 興王病重第839章 挾持第792章 又起波瀾第370章 疙瘩瘟第721章 斷橋殘雪第746章 滿喇加王子第624章 防患於微然第514章 張家末路第694章 悍兵到手,俞家軍(新年求票)第721章 斷橋殘雪第63章 上門提親第939章 請君入甕(中)第247章 北上獻俘第1179章 黎朝遺臣第1103章 共識第214章 冒險求援(大章)第426章 財政拮据第200章 追兵殺至第546章 東沙島之戰(中)第256章 籌碼,宴請第10章 賣地風波(下)第1005章 公主心思第104章 挺身而出第1155章 汗庭決戰(中)第742章 不斬來使第1082章 生無逢時第1308章 急轉直下第81章 病了第24章 竹石第947章 此畫爲證第87章 兩手準備第105章 我不怕(求票)第912章 博迪大汗第274章 小婉病倒第1281章 爭鬥第100章 芳心暗許第249章 解決問題第650章 懷才不遇第48章 上元節(三)第864章 孤軍!第235章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第897章 國祚危矣第48章 上元節(三)第179章 小子想得美第897章 國祚危矣第998章 絆馬排釘第1291章 葉爾羌風雲(中)第272章 萬物有其理(兩張合一)第447章 欽差回京第378章 老子來了第831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989章 大青山中(下)第597章 名將的屁股第406章 一紙調令第298章 兩棵小白菜第174章 徽商羅龍文第1194章 風靡西域第144章 院試(上)第1178章 惹了麻煩第1020章 抵撻京都第100章 芳心暗許第441章 眯到眼睛了第348章 解決難題第106章 驅逐第872章 當衆宣佈第1288章 女諸葛第616章 大明寺事件(下)第25章 徐咬定第861章 風波起,禍將降第918章 遺臭萬年第718章 權力是毒藥第1342章 以其人之道第1173章 帥旗還在第960章 沽名釣譽?第188章 念念不忘第374章 醫德仁心第43章 小奴兒(3更求票)第1322章 失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