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 談文學創作

“周先生,周先生!”

周赫煊還沒踏出校門,便聽見後面有人喊他。轉頭一看,卻是個戴眼鏡的青年,他笑問:“你好,有什麼事嗎?”

“我叫沈從文,特別喜歡周先生的作品。”沈從文說。

周赫煊笑道:“原來是沈先生,我看過你寫的文章。”

沈從文喜不自禁:“先生也知道我?”

“當然,志摩他們對你評價都不錯。”周赫煊道。

沈從文喜歡追星,追逐文壇巨星。他自小家貧,13歲就開始獨立,當過兵、做過文書,甚至一度淪爲混混流氓,跟進步青年什麼的毫不沾邊。

直到在北大接觸新思想,沈從文才真正覺醒。他崇拜那些才華橫溢的名家,試着給魯迅、郁達夫、徐志摩等人寫信請教,一步步學習寫作,最後終於形成自己獨特的文風。

如今的沈從文,只是個剛剛嶄露崢嶸的小角色,甚至連養活自己都困難,前兩個月還住在破廟改建的宿舍裡。

胡也頻和丁玲也追上來,熱情地自我介紹,大家算是認識了。

“周先生剛纔那番話,是認真的嗎?”胡也頻問。

“哪番話?”周赫煊道。

胡也頻說:“禁止學生們在北大校內宣傳進步思想。”

周赫煊笑道:“請加個‘公開’二字,他們如果私下討論,我也管不着啊。”

此言一出,胡也頻、丁玲和沈從文都笑了,心裡的小小不滿也完全放下。

作家相遇自然要聊文學,胡也頻問道:“周先生的《神女》文風詭異,跟當下的小說大不相同,你能講一下這種創作方式嗎?”

周赫煊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中國文學的根基在哪裡?”

三人被問住了,他們從來沒考慮過這個問題。

周赫煊又問:“你們是以什麼爲依託創作小說的?”

沈從文想了想說:“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再發揮想象,並借鑑別人的寫作方式,融合自己的特點進行創作。”

丁玲說:“我跟從文差不多,就是根據現實創作,並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魯迅先生對我影響很大,我在北大旁聽過他的《中國小說史》。”

胡也頻道:“我是受國外作品影響,比如易卜生、托爾斯泰等名家。”

三人說完,周赫煊才笑道:“你們說的只是文學形式,我問的根基乃是文化內核,它來源於我們各自所受的教育。什麼是教育?教育就是忘掉所學後剩下的東西。它已經融入你的靈魂,自然而然就展現出來,流淌在你寫下的字裡行間,有可能連你自己都沒意識到。”

這段話太過玄乎,沈從文等人都忍不住開始思索。

孫家兄弟早就跟上來,此刻就站在他們旁邊。

孫永浩低聲問:“哥,先生在說啥呢?額一句都聽不懂。”

“聽不懂就對了,別瞎想。”孫永振翻白眼說,他的傷已經完全康復,又是一條活蹦亂跳的漢子。

“教育就是忘掉所學後剩下的東西……”丁玲反覆琢磨着這句話,她感覺很有道理,似乎是抓住了什麼本質,但又很難用言語講出來。

胡也頻突然開口:“周先生所言‘剩下的東西’,應該是指一個人的精氣神吧,包括品行、信念、思想、態度、格調等等。”

“也可以這麼理解,”周赫煊笑道,“教育並不僅僅是傳授思想和知識,它的本質其實是塑造人。所經受的教育不同,塑造出的人精神面貌就不同。這個教育並不僅僅指學校和書本,還包括從小的家庭教育,以及整個社會對人的影響。”

丁玲恍然,讚道:“周先生纔是真正的教育家,一語道破教育本質。就像先生說的那樣,受傳統封建教育影響的老派文人,往往思想陳腐守舊。而受過新式教育的學生,卻眼界開闊,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但這跟文學創作有什麼關係?”

周赫煊解釋道:“文學是什麼?文學是運用語言文字爲工具,形象化的反映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作家的心靈世界,就要靠教育來養成。我們這一代人,不管你承認與否,都受到很多中國封建傳統文化的影響,它是你怎麼都無法丟掉的,必然會在作品中流露出來。”

胡也頻說:“我們可以努力擺脫,棄舊揚新!”

“爲什麼要擺脫?”周赫煊笑道,“舊文化不一定都是糟粕,《小說月報》還在整理國故呢。仁義禮智信,這些需要丟掉嗎?《周易》中的天地人和思想,甚至都融入牌九、麻將了。我們平時用的筷子,也講究天人合一,難道大家都捨棄了去用西餐刀叉?”

丁玲急道:“周先生你到底想說什麼?”

周赫煊道:“我想說的是,中國作家寫小說的根基在漢字,每個漢字都彙集了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文學形式上我們可以學習西方,但文化內核爲什麼不能保持民族性呢?中國有太多的創作題材,那是一個大寶庫,隨便翻出來都能推陳出新。”

丁玲和胡也頻還在思索,沈從文卻突然高興大叫:“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你明白什麼了?”胡也頻問。

沈從文舉一反三道:“周先生的意思是說,文學具有民族性,思想上要進步,但表現形式卻可以循舊。我們從小所接觸傳統文化,是完全可以拿來用的,包括那些民間傳說、神話故事。這樣既有利於表達,也方便讀者接受。我知道自己該走哪條路了,我從小生長於湘西,那裡纔是我的精神家園。我爲什麼要模仿別人?我可以寫自己熟悉的故事啊!”

好嘛,這悟性,周赫煊徹底服了。

難怪沈從文這個兵痞混混,只在北大旁聽幾天課,就能成長爲一代文學巨匠。

胡也頻和丁玲夫婦,雖然沒有被周赫煊這番理論說服,但也覺得很有道理,現在流行的“鄉土文學”,不就植根於傳統文化土壤嗎?

“我那本《神女》,其實就是藉助中國傳統鬼神之說,構築出一個虛幻而又真實的世界。它魔幻而又現實,我把它叫做魔幻現實主義,”周赫煊不無自嘲的哈哈笑道,“這也算開宗立派了吧。”

“魔幻現實主義,很有意思的名字。”丁玲不禁莞爾。

周赫煊又問起三人的近況,在得知他們專職創作後,立即發出邀請,希望他們能去天津幫忙辦報紙。

丁玲和胡也頻婉言拒絕,二人有很多朋友都在北平,暫時沒有去天津的打算。沈從文卻說要考慮考慮,他想跟着周赫煊多學些東西,同時也想找個正經穩定的工作。

……

ps:貌似上一章捅婁子了,老王不該劇透,不少同學吵着要棄書。

事實上,也無所謂劇透,主角的結局是註定的。他就是個過客,能在歷史的江河裡濺起一朵小水花,這已經很難得了。

在起點寫民國文,開書是要審覈大綱的,妄圖改變歷史進程的一律不過審,你連上傳的機會都沒有。至於林徽因,後文她有很多出場,但真不敢寫成女主角,原因大家都懂,我連簡介裡都不敢提她了。

082 打一頓就好了469 屁股歪了,腦袋也不好使1045 再進警局837 任教157 去他媽的張宗昌1048 聯合政府157 去他媽的張宗昌356 維烈327 導師337 周赫煊的貓180 留在身邊819 七七事變263 北大校花120 毛妹292 一鍋端402 重新定義世界史656 我的祖國830 故人446 見血604 禁歌777 大資本家725 忽悠到底432 國事561 元宵節與新生活583 徐志摩失蹤記130 熱賣222 變天819 七七事變729 借刀殺人563 通風報信478 倫敦政經學院330 華工375 電影公司884 品煙如品人313 抵美037 上門討教303 偶遇487 論噴子的歷史素養557 不要跟哲學家聊天551 體育報國449 飯桶胡適先生的努力031 冬皇360 錢鍾書和錢穆436 老毛病910 被架空的馮玉祥532 羅斯福的圈套281 開飛機賀喜362 我愛這土地441 七人背238 大水衝了龍王廟159 軍事化辦學625 大中華戲院877 雙槍老太婆254 訂婚699 文物391 又一個四小姐844 空戰026 天下大勢192 新書381 青幫三大佬457 窩囊廢市長772 打啵Kill102 又一個入夥的839 信心799 戰爭預警225 三樂堂346 政壇攪屎棍286 奇葩作家498 支招978 周公館的牌局478 倫敦政經學院674 國際宣傳529 少帥下野後記 一976 道別150 問答754 文章162 神秘少女452 拖死日本纔是正途445 遇到同行357 劇場版大船188 法國採訪232 仙俠小說743 苜蓿園373 批發字畫827 與子同袍707 先知周赫煊703 家中日常329 巴黎257 又要抄書了069 希望小學382 腦子是個好東西858 火星入侵199 息事寧人091 活曹操900 鋤奸517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185 非主流美國將軍180 留在身邊467 青年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