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 閉門讀書

1943年終於來臨。

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包括保盧斯元帥在內的九萬德軍被俘。

2月11日,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爲盟軍在歐洲的最高指揮官。

2月18日,宋美齡在美國國會演講。

這年的春節剛過,大年初一那天,突然出現日食。全國範圍內都能看到日偏食,東北地區甚至能看到日全食,不可避免的生出各種離奇傳言。

其中最受國人追捧的說法,是日本即將敗亡——太陽就代表日本嘛。

周赫煊現在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撲在明史研究上。他的求生欲還是很強的,老蔣這次顯然動了真怒,若是到處亂跑,周公館門口的士兵肯定敢對他開槍。

但周赫煊並不後悔,《人市》中的所有情節都非隨意編造,而是根據已經發生的事實改編。《大公報》在河南共派有四名記者,發回來的消息周赫煊都看了,觸目驚心,讓周赫煊不吐不快。

一月中旬,《大公報》剛剛復刊,就再度刊載了關於河南災情的新聞。

這次寫文章的是戰地記者張高峰,他詳細描述了河南災民吃毒草、吃乾柴、吃白泥的情況,並披露了湯恩伯在河南的醜惡行徑。在文章結尾,張高峰還引用了中央社的電文內容:“豫省三十一年度之徵實徵購,雖在災情嚴重之下,進行亦頗順利。”並評論道:“據省田管處負責人談:‘徵購情形極爲良好,各地人民均罄其所有,貢獻國家。’這罄其所有四個字,實出諸血淚之筆。”

《大公報》總編王雲笙也是個不怕事兒的,在這篇新聞後面寫社評道:“河南的災民賣田賣人甚至餓死,還照納國課,爲什麼政府就不可以徵發豪商鉅富的資產,並限制一般富有者滿不在乎的購買力呢?看重慶,念中原,實在令人感慨萬千!”

於是乎,《大公報》又被停刊三日,記者張高峰更是被湯恩伯以“共黨首領”的罪名逮捕。

周赫煊給老蔣打了幾個電話請求放人,但無濟於事。

直到數月之後,日軍大舉進攻中原,湯恩伯的部隊潰不成軍,張高峰纔在混亂中重獲自由。

端木蕻良來到重慶,暫時住在周公館,成了周赫煊的專職借書員。

周赫煊既然要研究明史,以他自己的藏書肯定不夠用,必須多方查找史料才行。抄書很好抄,但到了周赫煊的地位,越是抄書就越要謹慎。

《明朝那些事兒》是不可能抄的,筆調太輕佻,而且主觀色彩太濃郁。這本書只適合做歷史科普文,把它當成史學專著是要惹人笑話的。民國時期已經有人搞歷史科普了,而且極爲成功,那就是蔡東藩的歷代通俗演義,連太祖讀了都對其大加讚譽。

那麼就只剩下《萬曆十五年》了。

此書一經問世,便被美國多所大學採用爲教科書,在中國更是成爲無數學者、作家、官員、企業家的案頭必備書籍。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裡邊,高育良辦公室書架上就擺着一本《萬曆十五年》,高小鳳也因讀過《萬曆十五年》而受到高育良喜愛。

但是,《萬曆十五年》雖然屬於史著經典,但依舊有着難以掩飾的缺點。

原作者黃仁宇在寫書時非常認真,引用了各種史料。可惜這些史料的引用卻不嚴肅,他只使用符合自己觀點的史料,對不符合自己觀點的史料一概摒棄,甚至掐頭去尾、歪曲裁剪。

比如對李贄的表述,黃仁宇先生把李贄評價海瑞的原話反着理解,對李贄讚揚寡婦守節的態度故意歪曲,對李贄評價蔡文姬的觀點和李贄的哲學思想斷章取義。

一般讀者可能並不在意,但專業人士肯定要找茬。即便沒人說什麼,但只要周赫煊原封不動的抄出來,必然會誤導讀者對歷史的理解。

好在重慶的圖書館很多,國立中央圖書館、國立北平圖書館、國立編譯圖書館、中央大學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等都內遷來了。周赫煊每個星期讓端木蕻良幫自己借幾份資料,然後窩在周公館慢慢研究,並思考着對《萬曆十五年》的修改。

此時周赫煊書桌上擺着兩本書,分別是謝國楨的《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和容肇祖的《明代思想史》。他很久沒有這樣靜下心來讀書了,多虧了老蔣的變相軟禁,把周赫煊身上的浮躁消得一乾二淨。

民國時期對明史的研究,30年代之前尚處於迷茫摸索階段,但已經開始對明代的城市生活、黨社運動、學術思想和對外政策進行研究了。到了30年代之後,明史研究開始跟馬克思主義、西方新史學理論相結合,深入探討明朝的政權結構、階級變動、賦稅制度、工農經濟等內容。

說句不要臉的話,如今的明史研究專家,至少有三分之一屬於周氏門徒,這些人的治史方法都是跟周赫煊學的。

春節期間見到周赫煊那篇討論沈萬三的論文,無數明史學專家歡欣鼓舞,因爲周先生終於也開始研究明史了。

同樣也得益於這些明史專家的研究,周赫煊現在找資料非常輕鬆,不斷對《萬曆十五年》進行調整修改,但主題框架和其中的大歷史思想沒變。

“爸,你寫這些對國家有用嗎?”周維烈趴在桌邊問,他春節是回重慶過的,元宵節後就要前往昆明。

周赫煊反問:“爲什麼你會覺得這些東西無用?”

周維烈道:“就算你把歷史寫出花來,也不能讓國家多收一粒糧食,不能爲國家多造一枚炮彈,能有什麼用?”

“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這句話你沒有聽說過?”周赫煊道。

周維烈說:“那是對個人而言。”

周赫煊說:“國家也是一樣的。你以爲抗戰打成這樣,就是因爲中國的科學技術落後?不,是因爲政府出了問題。政權結構不穩定,政策施行不得法,這些原因造成的內耗甚至比日寇對中國的破壞更加嚴重。我們研究歷史,就是在總結古代政權的利弊。若當今政府能夠揚長避短、擇優而行,遠比造幾枚炮彈、種幾斤糧食更有用處。”

周維烈似乎聽懂了,又似乎沒懂。他抱着老爸的稿子看了一陣,對此毫無興趣,除了海瑞和張居正以外,其他歷史人物他都沒聽說過。

“我還是去學數學吧。”周維烈說完就開溜。

582 難以解脫006 穿越者的茫然1002 不可接觸者455 好消息215 周先生,咱拜把子吧1036 石牌保衛戰566 新秘書上任221 買房467 青年黨416 巴蜀王529 少帥下野861 美國士族913 文藝報國539 憂患409 驚天秘聞399 水落石出927 薄白學738 性別錯亂者197 電臺開播500 艱難的選擇967 金飯碗530 叛徒,也是烈士066 褚二爺後記 終933 大轟炸與報告書1000 尼赫魯521 小胖墩兒530 叛徒,也是烈士947 滇緬公路重開998 歷史事件396 中國報業協會069 希望小學049 喬遷新居053 志摩450 文章1004 會談302 醜兒065 再見976 道別899 破譯電碼571 凝聚720 又是個鴉片鬼852 揭露者187 萬民傘1036 石牌保衛戰202 迫不及待651 長江大橋380 好人,壞人213 熟人356 維烈659 捐飛機964 搖滾鼻祖133 難民682 追逐英雄592 勞動最光榮642 膨脹的電影皇帝217 各種罵娘539 憂患538 磺胺的威力002 租房落腳780 狼狽爲奸216 借兵429 名人拜訪768 助人助己752 滿地黑哨937 隨行017 法國領事夫人216 借兵624 抵達舊金山649 王安石與法西斯088 愛國詩人157 去他媽的張宗昌978 周公館的牌局569 抗戰綱領858 火星入侵154 還珠樓主的處女作336 蔣作賓680 幻燈片951 淡墨社聚會475 國際反法斯西同盟694 慈善家族032 二等二級中校副官周赫煊是也769 比想象中嚴重1033 疏漏580 魔道1027 周先生的明史初探602 開山祖師493 偉大的段子手984 雞同鴨講792 同監來訪472 修身、治國和心理學885 聞一多VS劉文典——真人PK449 飯桶胡適先生的努力969 禾花雀001 初到津門685 手術182 推薦你一本好書135 荒唐名士017 法國領事夫人388 戰事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