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漢口之戰

奕劻看袁世凱已經出山,面對國事的危艱,自己實在是無力承擔,就於十一月一日,奏請辭去內閣總.理大臣職務;力薦袁世凱爲內閣總理大臣。

其他國務大臣也紛紛請辭。

清廷隨即開去奕劻的內閣總.理大臣職務,也同時開去那桐和徐世昌的協理大臣和其他國務大臣的職務。

“皇族內閣”壽終正寢。

奕劻被任命爲弼得院院長,那桐和徐世昌爲弼得院顧問大臣。

任命袁世凱爲內閣總理大臣,着其即刻來京,組織內閣。原開赴武漢各軍及長江水師,仍歸其調遣。

袁世凱爲什麼不急於進剿武漢的革命黨?又爲什麼一再叮囑馮國璋“慢慢走,等等看”呢?

他心裡比誰都清楚,清廷現在只所以如此看重他,是需要他剿滅革命黨。

所謂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一旦真的剿滅了革命黨,他還有用處嗎?滿清的政權只要一鞏固,載灃說不定第一件事就是對付他袁世凱。

因爲有革命黨起事,清廷才能想起用他,因爲有革命黨需要剿滅,他袁世凱才能派上用場,

怎麼能剿滅革命黨呢?再說了,那麼多的省宣告獨立,這革命黨剿得過來嗎?把自己這北洋軍的老本都搭上,也未必能撲滅這燎原的烈火呀!

還有就是,他袁世凱憑什麼爲清廷出這個死力,值得嗎?如何對付革命黨?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剿而是撫。在他還在洹上沒出山時,已經做過了試探。

袁世凱的手下有個叫劉承恩的,和黎元洪是同鄉,這兩人個人的私人關係也不錯。

劉承恩,字浩春,湖北襄陽太平店人。附生,因生活所迫,投效清軍,考入北詳武備學堂。一八九五年十一月,隨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編練新建陸軍。從爲袁世凱當幕僚、隨從幹起,先後升任爲陸軍右翼步兵第三營幫統、工程營管帶。後襄助袁世凱創辦步隊隨營武備學堂,任學堂監督。

袁世凱曾讓劉承恩接連兩次給黎元洪寫信,詢問能否和談?黎元洪理都沒理。

看革命黨方面很牛氣,很目中無人,覺得應該先給他們點顏色看看。

袁世凱沒搞清楚湖北軍政.府內部狀況,錯把黎元洪當成實權派。那個時候的黎元洪雖名爲都督,其實沒多少話語權。

十月二十七日,他被任命爲欽差大臣這一天,爲了給自己出山捧場助威,他命令馮國璋進攻漢口。

進攻漢口必須奪取戰略要地劉家廟火車站。

劉家廟火車站曾經發生過激烈的血戰,在清廷中.央調動軍隊開赴武漢時,湖北第八鎮新軍統制張彪退出武昌城後 ,收攏了二千人左右的殘軍,就守在漢口的劉家廟車站

他的想法是:劉家廟車站是從北京到漢口火車的終點站,守住這裡,即可等待蔭昌的大軍到來,屆時或可翻轉局面。

新成立的湖北軍政.府當然也知道劉家廟車站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軍政.府抽調了三千新軍,又臨時徵召了一萬七千餘名熱血青年入伍,組成了一支二萬餘人的民軍,在十月十八日這天對劉家廟車站發起全面進攻。

民軍是張彪殘軍的十倍,勝利看起來是毫無疑問的。民軍氣勢如虹,張彪的殘軍士氣低落,戰鬥一開始就呈現一面倒局勢。

眼看就要拿下劉家廟,突然,清廷海軍統制(總司令)薩鎮冰趕到,他的十多艘軍艦停在長江水面,向着民軍陣地猛烈開火。

這突如其來的炮擊迅速改變了戰局,張彪大喊:“兄弟們,我們的支援到了!只要堅守陣地,援軍會很快到來!”

民軍沒料到張彪如此強悍,只有區區二千多人了還這麼耐打,愣是不退。這是一場硬仗,雙方僵持不下。

十月十九日,天還未亮,調整了戰術的民軍從劉氏花園,從西商跑馬場,從大智門火車站,向東推進,再次向劉家廟發起攻擊。前來參戰的有京漢鐵路江岸機務段的工人,鐵路沿線棚戶區的貧苦市民等。

清軍被擊潰,躲進鐵路沿線棚戶區,民軍及當地市民火燒棚屋,清軍慌亂潰逃。

此時,長江江邊,清軍艦艇暫時停火,炮彈供給不上來。

乘此間隙,民軍一鼓作氣攻佔劉家廟。

馮國璋這段時間一直有些糾結,一方面他很想平亂,很想建功立業,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聽從他的大帥袁世凱的指示。

如今得到袁世凱的命令進攻,馮國璋興奮異常,如出籠的猛虎,率部攻向了劉家廟車站。

劉家廟火車站再度燃起戰火!

馮國璋看來是要把這些天來,憋在心裡的悶氣都發泄出來,克虜伯炮怒吼着,炮.彈雨點般砸向劉家廟民軍的陣地。

民軍這邊亂做一團。領導層發生了分歧,有些人主張撤軍,有些人主張血戰到底。

步兵指揮謝元凱集結一支敢死隊手持大刀,衝向馮國璋的北洋軍。但在猛烈的炮火下能有什麼作爲,敢死隊幾乎全部戰死。

眼看劉家廟車站實在是守不住了,總指揮下達了撤退命令。

北洋軍出師就拿下了劉家廟火車站。民軍組織了幾次反攻,均告失利,只能退守漢口。

一不做二不休,爲了給清廷打氣,防止隆裕太后和小皇帝跑出去避難,袁世凱乘勝調集援軍,配合馮國璋部攻打漢口。

進攻的部隊分爲兩路,主攻部隊由馮國璋帶領,沿鐵路線攻擊前進。另一路由袁世凱親自帶隊,迂迴策應。

馮國璋部強攻另一戰略要地——大智門火車站。炮火掀天,步兵突進。

民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謝元凱和馬榮率領部前後兩次衝出車站,逼近北洋軍,近距離肉博,迫使北洋軍前鋒部隊膽怯後退。但,這也只是片刻間的喘息,少數人的慷慨獻身阻不住大部隊的強大攻勢。

漢口戰況於革命軍極爲不利,北洋軍傾巢南下。湖北軍政.府決定招募新兵,擴充起義軍力量。

黎元洪派人到客棧向外省返鄉的軍校學生髮出邀請。

當晚,後來成爲國民黨高官的徐源泉,作爲代表列席武昌都督府(即紅樓)召開的軍政會議,慷慨發言願爲革命效力。會後,帶領學生軍三百餘人,自任爲隊長,連夜渡江到漢口,於大智門火車站與北洋軍展開激烈交戰。

數天以來,漢口民衆自發組成武裝,這是一支沒有受過任何軍事訓練的戰鬥團體,是名符其實的“民軍”,隨着“陽夏之戰”的持續,逐漸形成爲中堅力量。

大智門爭奪戰打了整整三天。北洋軍採取扇面攻勢,從劉家廟沿鐵路線向西,向大智門車站進攻;從姑嫂樹、岱家山、西商跑馬場(漢口解放公園一帶)往西南行動,向漢口市區中心進兵。馮國璋命令炮兵避開租界,大炮向華人居住區猛轟,民軍及市民死傷慘重,大智門車站被炸成廢墟。

北洋軍佔領大智門,民軍退到循禮門再退到歆生路(今江漢路中山大道以北,江漢路步行街與京漢大道相交一段),借街邊商店民居爲屏障,和北洋軍開始街巷爭奪戰,

民軍很英勇,戰鬥很慘烈。但是,民軍已經沒有羣體參戰的實力了。自大智門失陷之後,民軍指揮系統就被打亂。漢口保衛戰,民軍將近三千官兵陣亡。渡江到漢口的湖北新軍正規軍人所剩不多,湖南援軍撤走,剩下的漢口守軍隊伍潰散,裝備丟失,來不及整編。

武昌軍政.府派來炮隊增援,但也是杯水車薪,北洋軍的兵力實在是太強了。

民軍從未遭遇過像北洋軍這樣的強敵,交戰說到底是實力的較量。十一月一日,北洋軍佔領漢口。

袁世凱向朝廷報捷,清廷如同久旱逢甘露,這使得載灃這些天第一次聽到了好消息。他不好交往,平時也不怎麼喝酒,這一天破例喝得滿臉通紅。

拿下漢口後,馮國璋的意見是乘勝進攻,拿下武昌。第一次交手,他覺得民軍沒有得力的指揮,戰鬥力和久經沙場的北洋軍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

馮國璋怎能看透袁世凱的心思?當從袁世凱那裡得到的命令是:切不可輕敵,先鞏固一下現有的戰果,不要急於進攻時,他心裡雖然有些想不通,還是在漢口布了防。

給了對方這雷霆一擊,袁世凱覺得對方應該知道北洋軍的厲害了。

十一月二日,他又讓劉承恩以自己的名義致函黎元洪。說朝廷已下罪已詔,確定實行立憲,敞開黨禁,皇族不再過問國政。“似此,則國事尚可有挽回振興之期,……務望趁此時機,和平了解。……至諸公,皆大才榱槃,不獨不咎既往,尚可重用,相助辦理朝政。項城爲人誠實,閣下必素所深知,此次決不至失信於諸公”。

收到袁世凱的函後,黎元洪請來主事的幾個人一起商量。

大家把袁世凱的函傳看了一遍。

武昌首義“三武”之一,軍政.府軍務部副部長張振武重重地拍了下桌子,“袁世凱是個什麼東西?他要是誠實,這個世界就沒有不誠實的人了。當年,光緒皇帝和維新派的志士們,要不是相信他,能那麼慘嗎?”

也是“三武”之一,同爲軍政.府軍務部副部長的蔣翊武接着言道:“袁世凱太囂張了,不就是打了一個勝仗嗎?勝敗乃兵家常事,想勸降,真是不自量力、癡心妄想,白日說夢話。”

黎元洪看大家都不說好話,就徵求大家意見,問怎麼答覆袁世凱?

有人說不要理他,大家都贊成。

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106章 小德張第384章 治國策電第41章 東南互保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4章 當官真好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362章 桂系的潰敗不可避免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28章 下重藥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462章 蔡元培與“清黨”第174章 列強的干涉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296章 兵分兩路第574章 民主與獨裁的論戰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495章 胡適與辛亥革命第99章 六路北伐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305章 湘東反擊戰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5章 去買官第280章 重組內閣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192章 貴州護國起義第90章 汪袁配合第152章 古今中外獨家創始的選舉法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454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390章 內幕第426章 迎袁專使第480章 改名字第188章 熔岩涌動第32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34章 自保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第38章 高密事件第551章 第三條路第157章 禁賭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417章 女校和中國教育會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73章 在家上任第17章 駐節朝鮮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317章 徐大總統世昌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217章 尋求改變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第611章 1952年的臺灣之行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495章 胡適與辛亥革命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280章 重組內閣第228章 瑞澂的下馬威第414章 大刀闊斧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614章 轉折點第317章 徐大總統世昌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121章 黎元洪和張振武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177章 所謂的民意第112章 兵變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507章 胡適與《新青年》第294章 曹錕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54章 所謂的據實復奏第361章 “自治”運動第189章 聖戰揭幕第289章 內鬥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514章 改革喪禮第508章 胡適《文學改良謅議》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469章 中央研究院第571章 與民權保障同盟的不睦第309章 南雄之戰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403章 歷史不會忘記第161章 哀的美敦書第62章 垂釣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