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千秋功罪

胡適使美是中國近代史上,特別是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和外交歷史上重要的一頁。胡適憑借全權特命外交大使的國際舞臺,代表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在美國和國際上,紳張中國人民的正義與偉大,熱愛與和平,反對戰爭,捍衛神聖的疆土,胡適憑借這個歷史大舞臺,也演釋了人生的精彩一頁,留下了許多光輝鏡頭。

對於胡適使美的業績,時人有不同評價。王世傑認爲胡適的“人格與信望”使他在駐美任上“較任何人爲有效”。 他特別提到,他親見羅斯福給蔣介石的信上寫有“於適之信賴備至”的讚語。

胡適的學生吳健雄說,她的美國朋友告訴她,“華盛頓政府上下人員”對胡適“都是崇敬備至”。

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即便是現在,也常能看到。比如,做爲胡適的上司的孔祥熙就曾說過:“適之不如儒堂。”儒堂就是胡適的前任王正廷。

孔祥熙所以這樣說,未必有什麼私人恩怨,他多半是從一個官員和一個外交家的角度,做出比對的。王正廷一直是官場中人,又是老牌的外交家,而胡適缺少的就是官氣和外交家的職業素質。

最看不上胡適這個駐美大使的是宋子文,特別是宋當了外交部長以後。

胡適被任命爲駐美大使後,孔祥熙在胡適啓程赴任前曾致電雲:“此次使美,國家前途利賴實深。列強唯美馬首是瞻,舉足輕重,動關全局,與我關係尤切。吾兄長才,自能應付裕如。”

上任途中,胡適又接到蔣介石電示:一、歐局變動如何促美助我。二、中立法。三、財政援助。四、禁軍用品售日。可見蔣、孔在此時給胡適的任務是密切中美邦交,爭取美援,限制美日貿易。

1938年10月1日,外交部致電胡適,又把胡適的大使任務具體化爲:1.歐戰發生時,希望歐美在遠東合作,防止英國屆時對日妥協;“促請美國總統實行其隔離侵略者之政策,對日採行遠距離的封鎖”;“日本企圖奪我主權、英法在華利益,望美勿置身事外,尤以維持上海公安局之地位及現狀爲要”。2.修改美國中立法。“促成美國修正中立法,區別侵略國與被侵略國”;“日本未對華實行戰時封鎖前,仍望美國避免施用中立法”;“日本斷絕中國交通時”,請美國對日本實施軍火禁運。3.最短期內爭取到美國的現金或信用借款。4.軍用品售日問題,希望在飛機禁售的基礎上,擴大到石油、鋼鐵的禁售。5.隨時報告美國朝野之主張及活動。

以上,應該是民國政府交給胡適這個駐美大使的任務。胡適使美有沒有完成其外交任務呢?這應該是胡適使美評價的重要內容。

而事實比什麼都有說服力。美日開戰,美國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巨大貢獻,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的最後勝利,充分說明,胡適不但很好的完成了任務,而且遠超大家的預期。

只是,很多人質疑胡適在這重大歷史事變中到底起了多大作用。比如,一些人認爲。桐油貸款等,主要是陳光甫的努力。再比如,太平洋戰事的爆發,是日本的利令智昏,因爲挑起戰端的是日本而不是美國等等。只是不要忘了,胡適不過是駐美大使,一個國家的駐外使節,能指望他改變美國政府的決策嗎?如果不是苛求,胡適做爲駐美大使,他的所作所爲,實在是可圈可點。

胡適這個大使幹得怎麼樣,有比較纔有鑑別。

評價胡適使美,應把其實績與他的前、後任比較,與當時國民政府派駐其它國家的同行相比較。王正廷可謂資深的外交老手,但其使美任內儘管使盡全力,卻沒借到一筆貸款,其任內規劃的桐油借款,還是胡適就任後極力促成的。雖僅有區區二千五百萬美元,然其首開美國借款、振奮國內土氣之政治作用卻不能輕估。

誠如胡適在致陳布雷轉蔣介石電中所云:“美之借款助我,亦是其整個遠東政策之一部分。此款成於我國力最倒黴之時,其富於政治意義至顯。”

1942年國民政府外交部編寫的《抗戰四年來之外交》對此亦有同感:“吾人於此項注意,第一次貸款系在我武漢戰局轉進之後,⋯⋯中美兩國已成患難之交,於此可見。”

其後滇錫借款等在其任內當有七筆借款,雖胡適在其中未必能起到很大作用,但他畢竟是駐美大使,如果兩個國家的關係搞得不好,別人再有本事,肯定搞不成事。兩相比較,“非適之不如儒堂,實儒堂不如適之”。

胡之後任魏道明雖不斷獲得美援,然此時國際形勢之發展已顯然對其外交爭取有利,又非胡適可比。值得一提的是魏之成績倘無胡適任內所奠定之良好基礎,恐亦非易事。其他大使,如駐英之郭泰祺、駐法之顧維鈞、駐蘇之蔣廷黻、楊傑及邵力子,他們在各自任內取得了不俗成績,但應該都與胡適無法比肩。最典型的,莫過於胡適成功地阻止了美日妥協,這樣的事蹟,恐怕沒人能拿得出。而蘇聯卻在緊要關頭拋棄中國,與日本簽訂《蘇日中立條約》,而時任駐蘇大使的邵力子行前,蔣介石就曾囑託他要盡力阻止蘇日妥協。

胡適在美最引人矚目且影響特別大的,是他不辭辛苦的到處演說,即所謂的“行萬里路,講百次演”。1942年上半年美國《華盛頓郵報》載:“中國駐美大使胡適,最近六個月來普遍遊美國各地,行程達三萬五千裡,造成外國使節在美旅行之最高紀錄。胡大使接受名譽學位之多,超過羅斯福總統;其發表演說次數之多,則超過羅斯福總統夫人;其被邀出席公共###演說之紀錄,亦爲外交團所有人員所不及。”

胡適做大使時也每向好友傾吐他行萬里路,講百次演的苦差事:“今年體質稍弱,又旅行一萬六千英里,演講百餘次,頗感疲倦。我在此三年,不曾有過一個週末,不曾有一個暑假。”據他自己回憶:“本人在美任大使數年,赴全美各地演講四百次之多。”

但是,胡適受詬病的,又常常是他的講演。宋子文就認爲胡適的講演是“空文宣傳”,當面責難胡適:“你莫怪我直言。國內很多人說你講演太多,太不管事了。你還是多管管正事吧!”

就連胡適的小朋友唐德剛也說:“其實這種苦差事(指演講)如行之者是胡適教授,政府對這種成績斐然的國民外交,自然要傳令嘉獎。但如行之者是胡適大使,那政府就應把他撤職纔對。胡先生故鄉的農民就有一句土話說,摸魚摸蝦,耽誤莊稼。胡適身爲中國抗戰期中的駐美大使,好多外交上重要的莊稼他丟下不做,而拼命去摸魚摸蝦,豈不該撤職……總之胡先生是個教書料。大學的講堂和圖書館纔是他最感到樂趣和最該去的地方。”

也就是說,做爲駐美大使,胡適的這些講演是不務正業。

還有人說得更難聽:“胡適也不會別的。”

沒有人否定,中國抗戰的決心和意義能被美國所瞭解並得到普遍的同情和支持,胡適的演講是功不可沒的。難道,中國抗戰的決心和意義能被美國所瞭解並得到普遍的同情和支持,不是駐美大使最主要的職責嗎?

胡適所以對到各地講演不遺餘力,因爲他了解美國這個民主國家,民意對國家決策的影響有多重要。而習慣於專制制度下的人們,對民意是不屑一顧的,再他們看來,老百姓的想法和看法沒有用,還不是當官的說了算。

其實,歷史歸根結底是人民創造的,在專制制度下,最終起決定作用的,也是民意。只不過,這不像民主社會那樣一目瞭然。而民主社會,民意表達方式,一般是和平的方式,而在專制制度下,一般要訴諸暴力。

也難怪,對於這些,宋子文之流怎麼會懂呢!這裡,不妨借用一下,那些說難聽話人的話。換上別人,還真不見得有胡適這樣的本事。

胡適在駐美大使任內,另一爲時人所詬病的話柄是“先生只好個人名譽,到處領學位”。這也不無根由。胡適任大使以後,美國的一些大學慕名而來,紛紛贈以榮譽博士學位。據統計,胡適四年大使期間竟領得二十七個榮譽博士學位。當然,如若此事是在和平時期,或者胡適只是一個單純的學者,各大學贈以榮譽博士之學位,胡博士欣然受之,本也無可厚非,或則也是一段佳話。但作爲戰時的駐美大使,百務纏身,卻花費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接受學位,怎麼說也有不務正業之嫌。正如他的學生傅斯年婉言批評的那樣:“此自非壞事,但此等事亦可稍省精力,然後在大事上精力充足也。”

“紛紛贈以榮譽博士學位”,不是對胡適這位大使的充分肯定嗎?那榮譽難道只屬於胡適嗎?

也有傳言,胡適主持大使館館務,用的是無爲而治的辦法,讓各部門的人各司其職,自己向來不親細事。傅斯年曾寫信提醒胡適注意此事:“當時熟人中之傳說,有可注意的幾點:館中staff(職員班子)始終未曾組織好,凡事自辦,故efficiency(效率)難說……又言館中紀律亦缺乏……此事似值得考慮也。”

關於胡適無爲而治,我們前邊曾經介紹過了,應該說,不被理解也沒什麼可奇怪的。當然,這無爲而治,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在美國大使館收效如何,或許需要專門考證。

做爲書生大使,胡適肯定有很多短處。比如,唐德剛曾講述過胡適大使任上的一件趣事。珍珠港事變前,北平圖書館有數百部善本書運至華盛頓託美國國會圖書館代爲保存。後者認爲這是件文化大事,所以當該批書籍在國會圖書館開箱時,美國國務卿和該館館長特地敦請中國大使胡適,並派大員相陪,同往書庫查看。誰知胡適這位大使是個書迷,他一進書庫,便如入寶山,情不自禁地席地而坐,旁若無人地看起書來。一看就看了個把鐘頭,把那些陪他前來而與善本無緣的外交大員和圖書館館長冷落在幽暗的書庫走廊,踱其方步。最後大使才從書堆裡提着上衣笑嘻嘻地走了出來,和這批要員們大談其善本的經緯。這件小事,在他們所謂外交使節的圈子裡都認爲是有失身份的事,但是胡適我行我素而不自覺。當然也有人認爲他是位學者大使,因而他的怪行反而傳爲佳話了。真所謂“真名士而自風流”!

第464章 漸行漸遠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381章 河南的戰火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336章 張瑞璣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595章 迴歸做學問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480章 改名字第391章 曹錕出重拳第159章 樑士詒的預言第13章 志得意滿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321章 談和障礙重重第74章 湖南和陝西的起義第232章 街頭一景第182章 開張第471章 避難香.港第82章 一明一暗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402章 決心南下第2章 小人精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義第121章 黎元洪和張振武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416章 書院式的教學法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586章 參加第六次太平洋國際學會第14章 平定政變第579章 文憑造假和南遊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311章 閻王票子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301章 馮國璋心灰意冷第454章 最爲迫切的問題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584章 胡適與丁文江第447章 蔡元培與五四運動第204章 勸退第209章 陳宦其人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332章 拒籤“和約”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394章 “合法”內閣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488章 個人歷史上的黑暗時代第46章 辦實業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235章 立法第336章 張瑞璣第449章 殺君馬者道旁兒第290章 關外的亂子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43章 第一支警察部隊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391章 曹錕出重拳第67章 迫不及待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414章 大刀闊斧第45章 積重難返第192章 貴州護國起義第475章 讀書和啓蒙第149章 徐世昌出山第526章 無稽之談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14章 平定政變第439章 進德會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189章 聖戰揭幕第392章 廣東的軍事政變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286章 成立軍政.府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166章 實情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450章 越縵堂日記第118章 荒唐的婚配第260章 湖北和奉天那些事第526章 無稽之談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466章 保護進步人士第425章 當上了教育總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