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最後十分鐘

“桐油”、“滇錫”,連續獲得的幾筆的美國貸款,對於中國危殆中的抗戰局勢,無疑是雪中炭、及時雨。後來,胡適還與宋子文合作,促成美國向中國貸款一億美元。

毫無疑問,除了緩解民國政府的財政危機外,美國給予中國的貸款還有另外的意義,就是惡化美日關係。事實也正是這樣,日本爲了報復美國對中國的支持,日軍向在華的美國人發泄不滿,佔其租界,轟炸其在華商埠企業。對此,美國政府多次向日本提出交涉和抗議,可是,正在囂張勢頭上的日本政府,卻置若罔聞,恣行無忌。

1939年7月26日,美國政府忍無可忍之下,宣佈廢止“美日商約”。

胡適得此消息後,特別興奮,覺得打了個大勝仗。

他對一些美國朋友說:“美國前次宣言廢止‘美日商約’,確已揮動其最鋒利武器,美國且可爲和平與正義而利用其鋒利無比之武器,以付諸日本。中國抗戰愈久,其地位亦愈強。中國前途之關鍵,悉操於中國之手。中國繼續抗戰二十八個月,或至五年,則將來交涉時,中國之地位當愈見有利。”

在此期間,胡適還用大量準確的情報提醒美國人,日本早就對近在咫尺的美國遠東利益如菲律賓、關島等地構成威脅。這些情報不斷得到證實,使得美國總統羅斯福對他產生更大的好感,經常接見胡適,商討中美合作的事宜和前景。

日本政壇上也不全是狂妄之徒,有些理性的人還是有的。針對胡適在美國的宣傳攻勢和巨大成功,日本外務省特地派出了他們的“王牌大使”——野村吉三郎、來棲三郎,還有文學家鶴見佑輔、經濟學家石井菊次郎、雄辯家松岡洋石,來跟胡適進行全面對抗。

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做軟的和硬的兩手準備,先軟後硬。軟的就是利用美國的中立法,通過談判,簽訂類似於和平協議之類的東西。如果軟的不行,就來硬的,逼迫美國就範。

日本的這兩個“王牌大使”都是軍人出身,野村吉三郎甚至還在上海被抗日誌士炸瞎了一隻眼睛,這兩隻“三郎”很狡猾,也很陰險,他們利用很多美國人害怕捲入戰爭的心態,到處欺騙美說,日本絕不會侵害美國在遠東的利益。但實際上,在他們來美之際,日本的龐大混合艦隊已經秘密集結,準備一旦談判失敗,就對美國發起突然襲擊!

美國妥協勢力在日本人的欺騙下,終於佔了上風。1941年9月24日,美國國務卿赫爾約見胡適,面帶愧意地給胡適看了一份協議草案,這是美國和日本準備簽訂的妥協性協定。

胡適看後,頓時感到中國被無情地出賣了,一向溫婉謙和的胡適竟然像一頭雄獅那樣勃然大怒!事後,赫爾在筆記中記錄道:“這個小個子的中國人,憤怒得渾身顫抖,如果不是他那深厚的文學家的素養最後攔住他一把,我恐怕早已捱上他兩記響亮的耳光了。”

胡適沒有氣餒,決定進行“最後十分鐘的戰鬥”,直接約見羅斯福,痛陳日本人的陰險毒辣。羅斯福總統雖然從內心是希望站在反法西斯一方的,但是無奈美國國內的妥協勢力太大,他也無能爲力。

美國畢竟是民主國家,即便是總統制,總統也不能過分行使自己的權力。

胡適早就料到了這一點,又積極聯絡英國大使,直接與英國首相丘吉爾溝通。

丘吉爾作爲英國戰時首相,比美國人更清醒地知道日本對英國在遠東太平洋的威脅有多大。關鍵時刻,丘吉爾親自與羅斯福溝通,提醒他說,一旦中國垮掉,日本完全可能立即投入上百個師團,迅速拿下英美在遠東太平洋的所有殖民地。

有了丘吉爾的支持,羅斯福也有了更大的底氣,最終否決了與日本的那份妥協協定,

否決了與日本的那份妥協協定後,羅斯福很快約見胡適,說美國將更多地支援中國。同時,羅斯福在這次會見中,強烈地預感到:“日本極有可能就在這之後幾天,在某個地方對美國發起進攻。”

不過,此時羅斯福沒有想到會是珍珠港,覺得可能是菲律賓或者關島。

日本東條內閣成立,派野村、來棲赴美國,以繼續日美談判遮人耳目,實則掩蓋其對美作戰的準備。這期間,胡適多次拜訪羅斯福,坦誠地與之交流遠東局勢發展的信息。

12月7日,也就是珍珠港事件將要發生的當日,胡適正在紐約演說,羅斯福打來電話,約他在白宮相見。來到白宮,羅斯福開門見山地說:“胡適,那兩個傢伙(指野村、來棲)方纔離開這裡,我把不能妥協的話堅定地告訴他們了,你可即刻電告蔣委員長,太平洋上隨時有發生戰事的可能。”

羅斯福的預感很靈驗。目空一切的日本軍國主義者,見軟的不行,就在這一天,日本出動6艘航母、14艘軍艦、441架飛機,對美國珍珠港發動了突然襲擊。給美國海軍沉重打擊,造成了空前的損失。但是,他們的勝利只是暫時,因爲他們此舉,喚醒了大洋彼岸的雄獅,也敲響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喪鐘。

離開白宮,胡適剛到使館,便又接到羅斯福的電話:“胡適,方纔接到報告,日本海空軍已在猛烈襲擊珍珠港。”

次日,日本對英、美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美國著名的反戰派人士查理畢爾說,美日之間的戰爭不是不可以避免的,但是,羅斯福爲了維護資本家在亞洲的利益,不幸上了那位頗爲幹練的中國大使胡適的圈套。

說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是胡適之功,這肯定是談不上的,但胡適在其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

是胡適讓美國人民瞭解中國抗戰而予以廣泛的同情,逐步打破了美國部分孤立主義勢力試圖置身戰外的企圖。同樣也是胡適參與促成的桐油借款打開了美國援華之門。又是胡適在促成美國修改中立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還是胡適在阻止日美妥協的重大問題上立了大功。

這些,可以說是盡人皆知的。但是,在擔任駐美大使期間,胡適還做了一件很少被人知的事。

1938年10月,日軍進攻武漢、廣州,中國政府面臨的形勢極爲嚴峻。高層內部有主張直接與日本媾和的。蔣介石則希望美國總統羅斯福出面調停中日戰事。受美國國內形勢的限制,羅斯福認爲調解的時機未到,婉言拒絕了。

1939年9月,歐洲大戰爆發,整個國際形勢都極爲緊張,用胡適的話說羅斯福“也不免手忙腳亂”。

9月8日,羅斯福約見胡適,提出遠東戰事調停的可能條件,其中包括東三省由中日“共用共管”一項。羅斯福希望援引此前不久英美共用共管C anton島和Enderbury島的先例,由中日兩國“共用共管”中國的東三省。

胡適聽了極爲着急,離開後馬上去查這兩個島的情況,他發現,C anton島九英里長,最寬的地方50碼,島上居民40人;E n derbu ry島三英里長,島上居民4人。C an ton島和Enderbury島是太平洋中的兩個小島。不論面積,還是人口,這兩個島嶼顯然都沒法和中國的東三省相提並論。胡適當然對羅斯福的提議極爲震驚。

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前,胡適認爲和談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方案。但在1937年9月以後,他轉而主張“苦撐待變”、“和比戰難”。胡適認爲,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如果和談的話,敵人的要價必然很高。日本所要求的,只是中國投降和屈服,中國無法做到委曲求全。所以,當時的胡適極力反對和談。

正是因爲有這樣的認識,胡適聽了羅斯福的提議後當然非常着急。更糟的是,如前所述,在抗戰初期,中國政府高層一直希望羅斯福出面調停中日戰事。就在1939年9月28日,《紐約時報》上還登出中國外交部長王寵惠和美國合衆社記者的長篇談話,王氏公開主張美國出面調停中日戰爭。

在此內外夾擊的情況下,胡適的做法頗能顯示他的見識和魄力。

對於美國方面,胡適先是採取迴避的方法。1939年9月8日以後的四十天裡,胡適不去拜見羅斯福總統,只是託好友H ornbeck特別留意白宮的主張。胡適甚至也不去見財政部長M orgenthau,把借款的事情也拖延了兩個星期。一個月裡,胡適費盡苦心,起草了一個說帖(M ediation)交給美國外交部。表明中國能夠苦戰下去,並且列出中日和談的八點困難。胡適在說帖中特別指出,東三省“共用共管”的主張是無法實行的,因爲中日雙方實力懸殊、仇恨太深;慕尼黑和談的前例表明,僅僅要求弱者作出領土犧牲並不足以維持和平。

胡適起草的該說帖實際上是很委婉地否定了羅斯福的調停主張。

對於中國政府,胡適則採取了欺瞞的做法。可以肯定,羅斯福的調停主張,胡適一直沒有向外交部和最高當局彙報。中國政府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有這回事。否則,最高當局是會積極進行這件事的。如此一來,中國的抗戰圖景可能是另外一副模樣了。

胡適這種做法,可謂是“獨斷獨行”、“一手遮天”。他個人所負的責任可以說是天大的責任。換一個聽話的官僚或者職業的外交官,是否有此見識、有此魄力,能夠如此敢於承擔責任呢?恐怕很難。

第236章 大蘿蔔章第129章 誰是幕後指使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408章 事母極孝 割肉救親第229章 首義之夜第329章 “五四”運動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557章 知難,行亦不易第346章 驅張第259章 北洋軍入浙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256章 國會和政黨第111章 進入新的時代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357章 四巨頭會議第611章 1952年的臺灣之行第522章 杜威來華講學意義深遠第300章 成都之戰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76章 大後方起火第499章 胡適的留學生活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172章 派系爭鬥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235章 立法第596章 回到北平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10章 選擇和機遇第440章 學科改革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492章 關於選專業第345章 張毒菌第106章 小德張第339章 上海問題第57章 管見十條第163章 曹汝霖之苦衷第544章 科學與玄學的論戰第375章 樑士詒請辭第60章 山雨欲來第526章 無稽之談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580章 胡適的廣西之旅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451章 百花齊放第23章 離開第27章 如願以償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63章 請願大潮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79章 黃興開出的條件第341章 馮國璋來到京城第440章 學科改革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333章 揚眉吐氣的陸徵祥第336章 張瑞璣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582章 胡適與“一二九”運動第105章 大難不死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414章 大刀闊斧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7章 奇遇第99章 六路北伐第422章 遊學而非留學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484章 競業旬報第557章 知難,行亦不易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409章 怪八股第511章 完婚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295章 難產的國務總理第85章 殿前作答第338章 吉林問題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416章 書院式的教學法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266章 督軍會呈文第158章 歐戰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145章 搶救國會第182章 開張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168章 籌安會的表演第483章 報考中國公學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262章 張作霖和馮德麟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