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

今天我同諸君所談的題目是“學生與社會”。這個題目可以分兩層講:一,個人與社會;二,學生與社會。現在先說第一層。

一、個人與社會

(一)個人與社會有密切的關係,個人就是社會的出產品。我們雖然常說“人有個性”,並且提倡發展個性,其實個性於人,不過是千分之一,而千分之九百九十九全是社會的。我們的說話,是照社會的習慣發音;我們的衣服,是按社會的風尚爲式樣;就是我們的一舉一動,無一不受社會的影響。

六年前我作過一首《朋友篇》,在這篇詩裡我說:“清夜每自思,此身非吾有;一半屬父母,一半屬朋友。”如今想來,這百分之五十的比例算法是錯了。此身至少有千分之九百九十九是屬於廣義的朋友的。我們現在雖在此地,而幾千裡外的人,不少的同我們發生關係。我們不能不穿衣,不能不點燈,這衣服與燈,不知經過多少人的手才造成功的。這許多爲我們製衣造燈的人,都是我們不認識的朋友,這衣與燈就是這許多人不認識的朋友給予我們的。

再進一步說,我們的思想,習慣,信仰等等都是社會的出產品,社會上都說“吃飯”,我們不能改轉來說“飯吃”。我們所以爲我們,就是這些思想、信仰、習慣……這些既都是社會的,那末除開社會,還能有我嗎?

這第一點的要義:我之所以爲我,在物質方面,是無數認識與不認識的朋友的;在精神方面,是社會的,所謂“個人”差不多完全是社會的出產品。

(二)個人——我——雖僅是千分之一,但是這千分之一的“我”是很可寶貴的。普通一班的人,差不多千分之千都是社會的,思想、舉動、語言、服食都是跟着社會跑。有一二特出者,有千分之一的我——個性,於跟着社會跑的時候,要另外創作,說人家未說的話,做人家不做的事。社會一班人就給他一個渾號,叫他“怪物”。

怪物原有兩種:一種是發瘋,一種是個性的表現。這種個性表現的怪物,是社會進化的種子,因爲人類若是一代一代的互相仿造,不有變更,那就沒有進化可言了。惟其有些怪物出世,特立獨行,做人不做的事,說人未說的話,雖有人罵他打他,甚而逼他至死,他仍是不改他的怪言、怪行。久而久之,漸漸地就有人模仿他了,由少數的怪,變爲多數,更變而爲大多數,社會的風尚從此改變,把先前所怪的反視爲常了。

宗教中的人物,大都是些怪物,耶穌就是一個大怪物。當時的人都以爲有人打我一掌,我就應該還他一掌。耶穌偏要說:“有人打我左臉一掌,我應該把右邊的臉轉送給他。”他的言語、行爲,處處與當時的習尚相反,所以當時的人就以爲他是一個怪物,把他釘死在十字架上。但是他雖死不改其言行,所以他死後就有人尊敬他,愛慕、模仿他的言行,成爲一個大宗教。

怪事往往可以轟動一時,凡轟動一時的事,起先無不是可怪異的。比如纏足,當初一定是很可怪異的,而後來風行了幾百年。近來把纏小的足放爲天足,起先社會上同樣以爲可怪,而現在也漸風行了。可見不是可怪,就不能轟動一時。社會的進化,純是千分之一的怪物,可以犧牲名譽、性命,而做可怪的事,說可怪的話以演成的。

社會的習尚,本來是革不盡,也不能夠革盡的,但是改革一次,雖不能達完全目的,至少也可改革一部分的弊習。譬如辛亥革命,本是一個大改革,以現在的政治社會情況看,固不能說是完全成功,而社會的弊習——如北京的男風,官家廳的公門等等——附帶革除的,實在不少。所以在實際上說,總算是進化的多了。

這第二點的要義:個人的成分,雖僅佔千分之一,而這千分之一的個人,就是社會進化的原因。人類的一切發明,都是由個人一點一點改良而成功的。惟有個人可以改良社會,社會的進化全靠個人。

二、學生與社會

由上一層推到這一層,其關係已很明白。不過在文明的國家,學生與社會的特殊關係,當不大顯明,而學生所負的責任,也不大很重。惟有在文明程度很低的國家,如像現在的中國,學生與社會的關係特深,所負的改良的責任也特重。這是因爲學生是受過教育的人,中國現在受過完全教育的學生,真不足千分之一,這千分之一受過完全教育的學生,在社會上所負的改良責任,豈不是比全數受過教育的國家的學生,特別重大嗎?

教育是給人戴一副有光的眼鏡,能明白觀察;不是給人穿一件錦繡的衣服,在人前誇耀。未受教育的人是近視眼,沒有明白的認識,遠大的視力;受了教育,就是近視眼戴了一副近視鏡,眼光變了,可以看明清楚遠大。學生讀了書,造下學問,不是爲要到他的爸爸面前,要吃肉菜,穿綢緞;是要認他爸爸認不得的,替他爸爸說明,來幫他爸爸的忙。他爸爸不知道肥料的用法,土壤的選擇,他能知道,告訴他爸爸,給他爸爸制肥料,選土壤,那他家中的收穫,就可以比別人家多出許多了。

從前的學生都喜歡戴平光的眼鏡,那種平光的眼鏡戴如不戴,不是教育的結果。教育是要人戴能看從前看不見,並能看人家看不見的眼鏡。我說社會的改良,全靠個人,其實就是靠這些戴近視鏡,能看人所看不見的個人。

從前眼鏡鋪不發達,配眼鏡的機會少,所以近視眼,老是近視看不遠。現在不然了,戴眼鏡的機會容易的多了,差不多是送上門來,讓你去戴。若是我們不配一副眼鏡戴,那不是自棄嗎?若是僅戴一副看不清、看不遠的平光鏡,那也是可恥的事呀。

這是一個比喻,眼鏡就是知識,學生應當求知識,並應當求其所要的知識。

戴上眼鏡,往往容易招人家厭惡。從前是近視眼,看不見人家臉上的麻子,戴上眼鏡,看見人家臉上有麻子,就要說:“你是個麻子臉。”有麻子的人,多不願意別人說他的麻子。要聽見你說他是麻子,他一定要罵你,甚而或許打你。這一層意思,就是說受過教育,就認識清社會的惡習,而發不滿意的批評。這種不滿意社會的批評,最容易引起社會的反感。但是人受教育,求知識,原是爲發現社會的弊端,若是受了教育,而對於社會仍是處處覺得滿意,那就是你的眼鏡配錯了光了,應該返回去審查一下,重配一副光度合適的纔好。

從前格里林因人家造的望遠鏡不適用,他自己造了一個擴大幾百倍的望遠鏡,能看木星現象。他請人來看,而社會上的人反以爲他是魔術迷人,罵他爲怪物,革命黨,幾乎把他弄死。他惟其不屈不撓,不可拋棄他的學說,停止他的研究,而望遠鏡竟成爲今日學問上、社會上重要的東西了。

總之,第一要有知識,第二要有骨子。若是沒有骨子便在社會上站不住。有骨子就是有奮鬥精神,認爲是真理,雖死不畏,都要去說去做。不以我看見我知道而已,還要使一班人都認識,都知道。由少數變爲多數,由多數變成大多數,使一班人都承認這個真理。譬如現在有人反對修鐵路,鐵路是便利交通,有益社會的,你們應該站在房上喊叫宣傳,使人人都知道修鐵路的好處。若是有人厭惡你們,阻擋你們,你們就要拿出奮鬥的精神,與他抵抗,非把你們的目的達到。不止你們的喊叫宣傳,這種奮鬥的精神,是改造社會絕不可少的。

二十年前的革命家,現在哪裡去了?他們的消滅不外兩個原因:(1)眼鏡不適用了。二十年前的康有爲是一個出風頭的革命家,不怕死的好漢子。現在人都笑他爲守舊,老古董,都是由他不去把不適用的眼鏡換一換的緣故。(2)無骨子。有一班革命家,骨子軟了,人家給他些錢,或給他一個差事,教他不要幹,他就不敢幹了。沒有一種奮鬥精神,不能拿出“你不要我幹,我偏要幹”的決心,所以都消滅了。

我們學生應當注意的就是這兩點,眼鏡的光若是不對了,就去換一副對的來戴;摸着脊骨軟了,要吃一點硬骨藥。

我的話講完了,現在講一個故事來做結,易卜生所作的《國家公敵》一劇,寫一個醫生司鐸門發現了本地浴場的水裡有傳染病菌,他還不敢自信,請一位大學教授代爲化驗,果然不錯。他就想要去改良它。不料浴場董事和一般股東因爲改造浴池要耗費資本,拼死反對,他的老大哥與他的老丈人也都多方的以情感利誘,但他總是不可軟化。他於萬分困難之下設法開了一個公民會議,報告他的發明。會場中的人不但不聽他的老實話,還把他趕出場去,褲子撕破,宣告他爲國民公敵。他氣憤不過,說:“出去爭真理,不要穿好褲子。”他是真有奮鬥精神,能夠特立獨行的人,於這種逼迫之下還是不退縮。他說:“世界最有強力的人就是那最孤立的人。”我們要改良社會,就要學這“爭真理不穿好褲子”的態度,相信這“最孤立的人是最有強力的人”的名言。

第565章 胡適的回覆第100章 兩邊都難第441章 美育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207章 南京會議第32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219章 成了中國海軍的一員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577章 丟掉和平幻想積極投身抗日救亡第545章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237章 主導權之爭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152章 古今中外獨家創始的選舉法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409章 怪八股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380章 張作霖宣佈獨立第571章 與民權保障同盟的不睦第129章 誰是幕後指使第371章 緊鑼密鼓第368章 唐繼堯回滇第268章 張勳第235章 立法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406章 讀書啓蒙第347章 惡有惡報第68章 武昌起義第240章 國旗國都之爭第29章 再一次因禍得福第466章 保護進步人士第183章 嵩山四友第431章 勤工儉學第200章 成立軍務院第246章 人是有底線的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47章 興新式教育第224章 赴日考察第441章 美育第14章 平定政變第222章 治軍嚴仁第48章 開灤礦權第121章 黎元洪和張振武第573章 當諍友、諍臣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164章 芥蒂第531章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304章 平江阻擊戰第615章 胡適晚年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359章 唐聯帥出走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502章 約翰·杜威和實用主義第230章 捨命陪君子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154章 尊孔復古第42章 接任直隸總督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第40章 系矯旨第595章 迴歸做學問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491章 求博第547章 關於東西方文明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135章 一現的曇花第145章 搶救國會第350章 大戰在即第37章 涉外事件第275章 洪流滾滾第294章 曹錕第223章 熱心社會事務第16章 柳暗花明第500章 經歷了兩次美國大選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215章 和觀音同日出生第256章 國會和政黨第558章 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第22章 大事不妙第15章 挫折第281章 黯然離開第310章 戰與和第425章 當上了教育總長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個第23章 離開第227章 洪山寶塔會議第103章 速定大計折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411章 點翰林第204章 勸退第220章 參加甲午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