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偉人的風采

19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是由在任總統民主黨人威爾遜對陣共和黨人休斯。這次大選無疑處在一個“非常時刻”,第一次大戰的戰火在歐洲正愈演愈烈。戰爭的漩渦隨時有可能將準備不足的美國和美國人民捲入其中。

1916年11月7日投票當日,最初的結果傳來,休斯似乎佔優。

休斯的傳記作者Merlo J. Pusey描述了當晚的情景:“當休斯一家吃晚飯時,朋友們多次衝進他的飯廳,喜訊雪片一樣落到了他們飯桌上。《世界報》和紐約其他幾家報紙都承認了休斯的當選。記者們紛紛求證……時代廣場上閃爍着休斯大獲全勝的消息,現場估計有十萬之衆。支持者和一些顧問紛紛要求休斯宣佈勝選。”

面對支持者的這一要求,一向謹慎的休斯回答道:“如果我當選總統,那是因爲我國人民認爲我在危急之時仍能鎮定自若。爲了不辜負這種期待,我要從現在就開始做起,在我沒有把握當選之時,我不會屈服於這種要求。”

休斯的話不能僅僅視爲資深政客的審慎。幾天之後的週五,加州農村地區傳來了足夠的統計數字,顯示威爾遜贏得了該州。當選票全部統計完畢時,威爾遜在加州確實如胡適所言只贏了三千多票。一些共和黨人嗅到了不對勁的味道,開始指控可能存在舞弊,要求打選舉訴訟。但休斯不同意,他把這些謠言壓了下去。

週六的《紐約時報》頭版頭條登了“Hughes Silences Hasty Fraud Cry”,這自然出於休斯授意,報道中說:“休斯宣佈,在沒有絕對的舞弊證據的情況下,不應該提出這樣的控訴,讓下一任美國總統的頭銜蒙上陰霾。”

到11月22日,終於完成了足夠的計票和複覈,休斯當即給威爾遜發了一封電報,接受敗選。

看完了這邊品德高潔的休斯的表現,那一邊的威爾遜同樣讓人充滿敬意。

那時美國總統的就任典禮比現今更晚,安排在次年的三月。在歐戰戰火紛飛、局勢瞬息萬變的時刻,漫長的過渡期肯定蘊含着相當大的風險。

當此之時,威爾遜提出了一項不能不令人肅然起敬的計劃。

在大選前兩天,他給自己的國務卿蘭辛(Robert Lansing)寫了一封美國政治史上著名的信件,主旨是商量萬一在兩天後的大選中連任失敗,如何儘快讓位給休斯,減少過渡期給內政外交的影響。

他的方案是:在休斯當選和就職之間的這段時間裡,威爾遜將任命休斯接替蘭辛擔任他的國務卿;一旦休斯就任,威爾遜和副總統就會辭職,於是,根據當時的繼任規則,休斯將提前成爲總統。

蘭辛在20年後的回憶錄中透露了威爾遜的這個計劃(War Memoirs of Robert Lansing, Bobbs-Merrill, 1935),此時威爾遜已於1924年作古,蘭辛提供了該信的全文。

威爾遜的“高風亮節”,休斯那時當然無從得知。但他們各自都以對國家和人民負責任的態度和“公心”,完成了政治人物的歷史職責,力圖不讓選舉的紛爭和制度的缺陷危及國家的根本利益。

其實,像特沒譜那樣的小丑,在M國是不多見的,至少比在專制制度下死抓住權力不放的權力慾者,要少得多。只不過,這權力慾者都喜好給自己穿上一件好看的外衣,恬不知恥地宣稱,他所以要留在位置上,是這個位置需要他,他是爲了對民衆負責。豈不知,他在應該離開的時候離開,纔是真正對國家和對民衆負責。因爲,這個世界沒有誰,地球都照樣轉。

經過這兩次美國大選的實地觀察和研究,胡適對美國的政治生活發生了極大興趣。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他對美國的政治組織、政黨、選舉、憲法及法律制度等等,都有了相當深刻的瞭解。

在美國生活和政治的薰陶下,胡適開闊了眼界,對西方的民主、自由和法治的思想心領神會。毫無疑問,這對他一生的政治思想和生活道路,都“有着決定性的影響”。

1914年6月,胡適在康奈爾大學畢業,隨即入研究院學習。次年9月,離伊薩卡赴紐約,轉入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研究部,主攻哲學,受業於杜威門下。

胡適覺得自己太過活躍,交友太廣,應酬太多,以至於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做學問。所以他想搬到一個大城市,紐約有幾百萬的居民,他便可以藏身於此。這應該也是他從康奈爾大學轉到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原因。

哥倫比亞大學,正式名稱爲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簡稱哥大,校址在美國紐約市曼哈頓的晨邊高地,瀕臨哈德遜河。是一所世界頂級私立研究型大學,美國大學協會的十四所創始院校之一,也是常春藤盟校之一, 在多個榜單上排名美國前五,世界前十。

哥倫比亞大學是美國曆史最悠久的五所大學之一,也是培養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多的大學之一,截止2020年10月哥大的校友、教授和研究人員中共產生了96位諾貝爾獎得主。 哥大校園裡還走出5位美國開國元勳、貝拉克•侯賽因•奧巴馬、羅斯福等四位美國總統、34位各國元首和政府首腦、10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哥倫比亞大學擁有世界一流的法學院、商學院、醫學院、新聞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工程學院等。哥大新聞學院頒發的普利策獎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哥倫比亞法學院教育出了三位美國首席大法官,包括首任首席大法官約翰•傑伊。 1767年哥大授予了第一個醫學博士學位,這也是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專業博士學位。哥大是美國重要的研究機構之一,發明了腦機接口 、激光、微波激射器 、核磁共振 。完成果蠅實驗成爲現代遺傳學的起源。證明地球板塊構造學說。二戰時,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就誕生在哥大。

哥倫比亞大學名列2020U.S. News美國最佳大學排名 第2名 、2020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6名 、2021U.S. News美國最佳大學排名第3名 、2021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8名 、2021CWUR世界大學排名第7位。

哥倫比亞大學,尤以招收外國留學生,爲第三世界國家制造官僚和學閥而著名。中國在哥大留學的經常有三百人之多;當時的留學生,除胡適之外,還有宋子文、張奚若、孫科、蔣夢麟等。學成歸國之後,他們都成了中國政界和學界的知名人物。

哥大的哲學系,有許多名教授,內中對胡適影響很大的不乏其人。例如一位講授倫理學的厄德諾(Felix Adler)教授,是美國“倫理文化學會”的發起人。他所主張的以道德爲基礎的無神宗教,曾使胡適十分折服,因爲胡適也是一個無神論者。他在《藏暉室札記》中,曾譯記了厄德諾的一些語錄,例如:

“道德的責任並不是那外來的命令;只是必須要怎樣做纔可以引出別人——例如所愛之人——的最好部分。”

“要這樣影響別人:要使他們不再菲薄自己。”

與胡適關係很深很熟的,還有一位夏德(F.Hirth)教授。他是德籍漢學家,任哥倫比亞大學的第一位“丁龍講座教授”。

這“丁龍講座”,是美洲大陸用特別基金設立的第一個漢學講座,其來由是一個相當感人的故事。

早期旅美的一位華工,名字叫丁龍,在美國卡本迪(Horace W. Carpentier)將軍家裡當傭人多年,深得主人的信任。退休時,卡氏迪贈送一大筆錢給他作退休金。丁龍再三辭讓後才接受,隨即全數轉贈哥大,作爲研究中國文化的資金。卡氏迪得知丁龍的高尚舉動,深受感動,便加捐鉅款,湊成十萬美金,爲哥大特設一“丁龍講座”,以紀念這位平凡而高尚的旅美華工。

但是,那時西方的漢學還未達到啓蒙階段,美國社會正刮排華之風,青年學生對漢學有興趣的是少之又少。因此,夏德擔任丁龍講座教授之後,沒有一個學生,主修、副修都沒有。他非常苦悶。胡適來到哥大,夏氏便提議邀請胡適以漢學爲副修。他領着胡適去參觀哥大的小型中文圖書館,介紹了清政府贈送的《古今圖書集成》那部大書,又把自己豐富的中文藏書供胡適使用,有時還邀請胡適到他的公寓裡去會見他的朋友。因此,胡適同這位老先生混得很熟。

這一點對於胡適的中西兼學,並以“中國古代哲學方法之進化史”作他的哲學博士學位論文,無疑是有相當影響的。

第209章 陳宦其人第64章 燎原烈火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382章 恢復法統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522章 杜威來華講學意義深遠第208章 四川前線停戰第238章 分道揚鑣第601章 關於青年人的苦悶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250章 《約法》之爭第226章 風雲激盪中的黎元洪第406章 讀書啓蒙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247章 外逃第33章 告密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510章 胡適和韋蓮司第552章 所謂冒充博士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402章 決心南下第87章 吳祿貞第491章 求博第605章 自由主義是什麼第393章 羣雄逐鹿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第437章 大師雲集第608章 胡適與唐德剛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貴州民九事件第98章 爲什麼會出這樣的事第199章 浙江繼廣東之後第403章 歷史不會忘記第601章 關於青年人的苦悶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434章 知難而上第20章 心機第288章 衡山、寶慶之戰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578章 提倡“大衆語”第385章 黎元洪的新內閣第100章 兩邊都難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187章 唐繼堯第386章 好景難長第598章 校友簽名致敬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470章 老驥伏櫪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60章 山雨欲來第505章 異曲同工第549章 神會大師第520章 胡適談五四運動第16章 柳暗花明第81章 戰漢陽第45章 積重難返第319章 倡導和平第209章 陳宦其人第300章 成都之戰第494章 與基督教擦肩而過第61章 開缺回籍養病第602章 關於世界文化三個共同的理想目標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545章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第290章 關外的亂子第581章 胡適對十教授“宣言”的批評第184章 來自各方的聲討和規勸第557章 知難,行亦不易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72章 六字箴言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457章 謀求教育獨立第33章 告密第366章 湘軍“援鄂”第243章 無奈離開老窩第328章 青島問題第599章 北大開學第244章 瀛臺“楚囚”第237章 主導權之爭第45章 積重難返第412章 “甲午”之後第544章 科學與玄學的論戰第126章 宋教仁遇刺案第137章 名流內閣第274章 號召討逆第280章 重組內閣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391章 曹錕出重拳第578章 提倡“大衆語”第95章 打破僵局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326章 十四點和平原則第378章 張作霖“擊鼓罵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