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下重藥

於是,著名的十八條斬罪,就在他的親自主持制訂:

臨陣進退不候號令及戰後不歸伍者斬;

臨陣回顧退縮及交頭接耳私語者斬;

臨陣探報不實詐功冒賞者斬;

遇差逃亡,臨陣詐病者斬;

守卡不嚴,敵得偷過,及稟報遲誤,先自驚走者斬;

臨陣奉命怠慢,有誤戌機者斬;

長官陣歿,首領屬官援護不力,無一傷亡,及頭目戰死,本棚兵丁並無傷亡者,悉斬以殉;

臨陣失火誤事者斬;

行隊遺失軍械及臨陣未經受傷拋棄軍器者斬;

泄露密令,有新增減傳諭及竊聽密議者斬;

騷擾居民,搶劫財物,奸**女者斬;

結盟立會,造謠惑衆者斬;

黒夜驚呼,疾走亂伍者斬;

持械鬥毆及聚衆鬨鬧者斬;

有意違抗軍令及**本管官長者斬;

夤夜竊出,離營浪遊者斬;

官弁有意縱兵擾民者並斬;

在軍營吸食洋菸者斬。

最後還有兩條:夜深聚語,私留閒人,酗酒賭博,不遵約束,及有尋常過犯者,均由該管官酌量情節輕重,分別插箭責罰;

凡兵丁犯法情節重大者,該管官及頭目失察,均分別輕重參革、責罰、記過。

另外,在行軍、住宿、操練均有及其詳細的規範,嚴格執行的獎賞或提拔,違者則給予處罰。

光有嚴酷的斬刑當然不行,還需要有勸人向善的行爲規勸。爲此,袁世凱編了個順口溜的《勸兵歌》。要求每個士兵都能背誦,記在心中。

這勸兵歌這樣寫着: “諭爾兵,仔細聽,爲子當盡孝,爲國當盡忠。朝廷出利借國債,不惜重餉來養兵;

“一兵吃穿百十兩,六品官俸一般同;如再不爲國出力,天地鬼神必不容:自古將相多行伍,休把當兵自看輕。

一要用心學操練,學了本事好立功;軍裝是爾護身物,時常擦洗要乾淨。

二要打仗真勇敢,命該不死自然生;如果退縮幹軍令,一刀兩段落劣名。

“三要好心待百姓,糧餉全靠他們耕;只要兵民成一家,百姓相助功自成。

四莫奸.淫人婦女,哪個不是父母生;爾家也有妻與女,受人羞辱怎能行?

五莫見財生歹念,強盜終究有報應,縱得多少金銀寶,拿住殺了一場空;

“六要敬重朝廷官,越份違令罪不輕;要緊不要說謊話,老實做事必然成。

七戒賭博吃大煙,官長查出當重刑;安分守己把錢剩,養活家口多光榮。

你若常記此等語,必然就把頭目升;如果全然不經意,輕打重殺不容情。”

這勸兵歌可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能看出袁世凱的苦口婆心和用心之良苦。

管理好一個七千人的隊伍,又要除舊立新,靠自己一個人肯定是不行的;必須要有一夥人,一個團隊的齊心合力。

要找志同道合的管事之人。其一,要可靠;其二,必須要能力強。

首先,他想到了自己的摯友徐世昌。

多方打聽,得知徐世昌正因爲喪母,在老家丁憂。費些周折,調到了身邊。

徐世昌雖是文人,不懂軍事,但足智多謀,官場經驗老道,辦事可靠。

在以後的時間裡,一直是充當袁世凱的參謀長角色。

他又請他的朋友蔭昌爲他舉薦人材。因爲,他知道蔭昌曾經擔任過天津武備學堂總辦。蔭昌推薦了高材生樑華殿和王士珍二人。

接着,袁世凱又從武備學堂物色了馮國璋和段祺瑞。

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沒讓袁世凱失望,成爲他小站練兵的重要幫手。

由袁世凱署名的《訓練操法詳唽圖說》一書,就是出自這三人之手。

這三人後來被稱爲北洋三傑,也成爲了袁世凱的得力干將。

袁世凱確實是在把全部心思,用在新軍的訓練和締造上了。在腐.敗的晚清的官員中,像他這樣認真做事的人,還真不多見。

在別的軍中,剋扣軍餉幾乎是慣例,但在他這裡,在新建陸軍,是絕對不能發生的。

他幾乎是親手把軍餉發到士兵手中。

朝廷下了這麼大的本錢,建起的這支新軍,按說軍餉應該不成問題,但無奈清廷的國庫太空虛,他們的軍餉也常不能保障。

爲了拿到軍餉,他要到處磕頭作揖,多方奔走。

他知道欠軍餉對士兵和士氣的影響。即便是費盡心思搞到的差事,他爲了討要軍餉,實在無路可走,也不惜以辭職給上頭施加壓力。

有據可查,他曾經幾次“一度力辭不幹,未得允許”。

每個軍隊應該都有軍紀,這些軍紀單純地看條文,寫的也都不錯。

最重要的是這些紀律能不能得到執行。

對於這一點,袁世凱恐比誰都清楚。

剛入伍的新兵還好些,已經養成了很多壞毛病的老兵,要他們改起來就難了。

矯往很難不過正,肯定地說,在執行軍紀的過程中,袁世凱也確實有一些過頭之處。

有些話傳來傳去就走了樣,傳到李鴻藻耳中就成了袁世凱嗜殺成性、濫殺無辜。

清流顧名思義,李鴻藻是很看重自己的名聲的。袁世凱是他力主推薦的,保舉這樣一個殘暴、跋扈的人多有損於自己的名聲呀!

李鴻藻很惱火,長此下去還了得嗎?於是授意御史胡景桂參劾袁世凱剋扣軍餉,誅戮無辜,用人“論情面之大小,饋遺之多寡”。

袁世凱得知消息後,當時就懵了。

是的,他是請辭過幾次,但那不是不想幹了,而是想把事情做好。

如果他真的不想幹了,他幹嘛去管欠不欠軍餉?他所以敢理直氣壯的去請辭,是因爲自己明知道會被“未得允許”。

這次不一樣了,一看來頭,就知道事態有多嚴重。

他心裡比誰都清楚,很多事是說不清楚的。同樣一件事,在特定的條件下,特定的環境中談是一回事,離開那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條件再談就是另一回事了。

很多的事,可大可小,看怎麼說?看來自己不但要把這個位置丟了,弄得不好費盡千辛萬苦得來的官位也保不住了。

袁世凱當時的狀況有明文記載:“心神恍惚,志氣昏惰,所有夙志,竟至一冷如冰。”

有御史參劾,就要派人去查,派人去核實。

袁世凱聽說,朝廷是派榮祿牽頭來查,心情稍稍安定了一點。

一方面,自己和榮祿關係不錯。

另一方面,榮祿是武官,好溝通一些。

碰上個不管三七二十一,認死理的酸文人,那可就慘了。

袁世凱覺得自己總這樣的消沉可不行,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這時候,徐世昌、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段芝貴等人走進了了他的營帳。

“袁大人,這還講不講理了?別的咱先不說,咱就說一件事,說咱們剋扣軍餉?這不是睜着眼睛說瞎話嗎?”

頭腦簡單的段芝貴,有話憋不住,一進帳就大嚷大叫。

看來,這幾個人也都聽說了,是來關心自己的。患難見真情,袁世凱很感動,趕緊招呼大家坐。

“其實,這到是件好事。”徐世昌看着段芝貴。

“世昌兄,您說什麼是好事?”

都知道徐世昌是個懂事理的人,怎麼說出這樣的話?不但段芝貴,幾個人都不解的看着徐世昌,包括袁世凱。

“我說剋扣軍餉呀!”徐世昌言到。

“無中生有怎麼會是好事?”馮國璋問。

“是呀!世昌兄,您沒病吧?”段芝貴睜大了眼睛。

“這說明,參劾咱袁大人的奏摺是望風撲影,沒有什麼根據。”徐世昌說。

“世昌兄,我明白了。除了咱們這裡,好像沒有不克扣軍餉的,所以寫上這條,一抓一個準。”

段祺瑞總是比別人反應快些。其他幾個人也回過味來,都不住地點頭。

第144章 天壇憲法草案第108章 叫囂戰爭的人一般是從不上戰場的第471章 避難香.港第589章 以講演爲武器的戰士第530章 白話詩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273章 堅守共和第313章 如此選舉第185章 蔡鍔和小鳳仙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288章 衡山、寶慶之戰第564章 梁漱溟的質疑第478章 走出家門第600章 風雨飄搖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193章 鏖戰綦江第254章 大地悲歌第155章 勞乃宣其人第442章 春風化雨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78章 漢口之戰第26章 想起一個人第80章 越是不來越是要請第541章 爲教學管理奔波第347章 惡有惡報第569章 二進北大第380章 張作霖宣佈獨立第229章 首義之夜第406章 讀書啓蒙第172章 派系爭鬥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367章 吳佩孚的“東征西討”第488章 個人歷史上的黑暗時代第268章 張勳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253章 廣東的局勢第39章 全力追剿第177章 所謂的民意第322章 徐樹錚展示作爲的機會第201章 孤家寡人第65章 保路運動第241章 民國第一偉人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第270章 風雲突變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275章 洪流滾滾第440章 學科改革第439章 進德會第411章 點翰林第379章 直奉之戰第165章 模範團第170章 汪鳳瀛和梁啓超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18章 好景難長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175章 日本的圖謀第560章 桃李芬芳第249章 就職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362章 桂系的潰敗不可避免第388章 各奔東西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74章 湖南和陝西的起義第387章 最大問題第247章 外逃第13章 志得意滿第445章 與林紓的爭論第64章 燎原烈火第415章 驚世駭俗第475章 讀書和啓蒙第534章 〈水滸傳〉考證第521章 拒胡迎蔡第511章 完婚第7章 奇遇第15章 挫折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597章 北大三寶第417章 女校和中國教育會第45章 積重難返第613章 虛位以待第99章 六路北伐第424章 學術成果2第372章 徐、靳之間關係惡化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歐洲第349章 發了瘋的段祺瑞第543章 堅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第508章 胡適《文學改良謅議》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53章 楊翠喜事件第148章 袁記約法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第64章 燎原烈火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365章 兩湖的亂局第18章 好景難長第581章 胡適對十教授“宣言”的批評第362章 桂系的潰敗不可避免第77章 燎原的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