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如願以償

“袁大人,您要折煞我們這些下人嗎?怎能給我們送禮?還是這麼貴重的東西?”李蓮英看似很不好意思。

袁世凱連連擺手,“李公公大人,這是哪兒的話呀?在您面前我怎麼能稱大人呢?我不是在朝鮮待十多年嗎?家裡現成的,拿不出手的,讓您見笑了。”

“袁大人,您是阮先生的朋友,也就是咱家的朋友。我待會兒宮裡還有事,我們客氣話就不說了。您不是找我有事嗎?直說就是了。”

袁世凱一看這李公公還是個痛快人,就把自己的事從頭到尾的說了一遍。

聽了袁世凱的話,李蓮英沉吟了一下,“袁先生,當着真人咱不說假話,這可是軍國大事,咱家很難說上話。”

袁世凱說:“李公公,您誤會了。我不是想通過您,爲我在太后她老人家哪兒謀這個差事。”

“那您找咱家的意思是?”李蓮英不解。

袁世凱說:“我只是想請公公幫我打聽一下,太后心裡的人選是哪一個。咱們比一比,如果有一拼就爭一爭。相差太懸殊,咱們就放棄,也就安心了。”

“這到是很好辦。我今晚上就去打聽清楚,明晚您過來聽個信就是了。”李蓮英很痛快地答應。

整個一白天,不對。昨晚一夜袁世凱也沒睡好覺。心思一直七上八下的,猜想着老佛爺心裡的人選會是個什麼樣的人?

時間在焦急的等待中一分一秒的熬着,沒等到約定的時間,他就急不可待的趕到了李府。

這一次李蓮英沒在。阮忠樞陪着袁世凱在廳裡等。

袁世凱表面上心定氣閒地和阮忠樞說着話,心裡實在是驚濤奔涌。

終於把李蓮英等回來了,廳門一打開,袁世凱起身迎接。

“袁大人,您看看!您看看!您們是怎麼搞得?”

沒等幾個人重新坐好,李蓮英就急急地言道。

袁世凱心一沉,“怎麼了李公公?”

怕不吉利,“大禍臨頭了嗎”幾個字,袁世凱沒敢說出口。

李蓮英說:“我這事還沒說完,就讓佛爺把我訓了一頓。”

“對不起公公,連累您了。”看來真的是大禍臨頭了,袁世凱的心嚇得突突地跳。

李蓮英搖了搖頭,“您們知道佛爺是怎麼說得嗎?”李蓮英看了看袁世凱和阮忠樞,學着老佛爺的聲音:“小李子呀!你是欠打了嗎?你知道咱大清國一天有多少事嗎?就這找個領着練兵的人,這樣的小事,要是也讓你家主子來操心,你要累死你家主子呀?”

“這是怎麼回事呀?”袁世凱沒聽明白。

李蓮英又搖搖頭,“怎麼回事?佛爺不但是這個位置心裡邊沒人,她老人家連這件事都不知道。”

“那這件事怎麼辦呀?”袁世凱一陣輕鬆。

“佛爺說了,看着誰行,督辦軍務處幾個大臣議一議,按正常的程式辦就行了。”

“謝謝公公!謝謝公公!”袁世凱心花怒放。

“對了,佛爺可說了,可要找個好人,找個認真幹事的人。這兵呀是要好好練一練,不能總是打敗仗。”

“好!好!好!請太后放心,我一定給太后訓練出一支能打勝仗的軍隊。”

從此,袁世凱又結交上了一個手眼通天的人。

十一月十九日,督辦軍務處大臣亦劻、李鴻藻、長麟、翁同龢等議定:一、統管定武軍十營的胡燏棻改任津蘆鐵路督辦。二、袁世凱練洋隊。三、蔭昌挑選旗兵,入武備學堂。

接下來是正式的程式:一八九五年十二月八日,各親王、軍機大臣奏請變通軍制,在天津創建新式陸軍,派員督練。

關於袁世凱的任命,軍務處奏稱:“中國自粵、捻削平以後,相沿舊法,習氣漸深,百弊叢生,多難得力。現欲講求自強之道固必首重練兵;而欲期兵力之強,尤必革新舊制。……

“查有軍務處差委浙江溫處道袁世凱樸實勇敢,曉暢戍機,前駐朝鮮頗有聲望。因令洋擬改練洋隊辦法,旋據擬呈聘請洋員合同及新建陸軍營制、餉章,臣等附加詳核,甚屬周妥。

“相應請旨飭派袁世凱督新建陸軍,假以事權,俾專責任現在先就定武十營,步隊三千人,炮隊一千人,馬隊二百五十人,工程隊五百人,以爲根本;並加募步隊二千人,馬隊二百五十人,共足七千人之數,即照該道所擬營制、餉章編伍辦理。”

同日,朝廷批准了此奏,命袁世凱去天津接管胡燏棻的定武軍十營,作爲改練新軍基礎。

特別強調:“該道當知籌餉甚難,變法匪易,其嚴加訓練,事事覈實。倘仍蹈勇營習氣,唯該道是問。”

歷經波折,袁世凱終於得到了督練新軍的職務。

一八九五年十二月十六日,袁世凱前往小站鎮接管定武軍,開始了他的小站練兵的生涯。

小站鎮位於天津東南七十里處,其名字來源於李鴻章的淮軍。

一八七零年由於天津教案,英、法、美三國軍艦直逼大沽口。

清**命李鴻章接替曾國藩任直隸總督,處理天津教案,並命他的淮軍保衛京畿。

李鴻章的親軍營從臨汾調駐青縣馬場,分兵駐守新城。於是便在馬場和新城之間修築了一條馬新大道,沿途設置驛站。十里一小站,四十里一大站。

這裡是大沽以西第五個驛站,士兵習慣稱這裡爲小站。

淮軍在此屯田駐守近二十年,甲午戰爭中,這裡的淮軍全部潰散,營房空無一人。

後胡燏棻的定武軍從天津馬廠,移駐此地。

小站練兵對袁世凱後來的人生有多重要,可能連當時的他本人也是想象不到。如果說駐節朝鮮使他踏入仕途而紅頂加頭,小站練兵則是他攀登國家最高權力的基石。

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曹錕、張勳……這些個民國聲名顯赫的人物,就是唱着軍歌從這裡走出。

因爲袁世凱,小站這個從來都名不見經傳的地方,也變得馳名中外。

定武軍原有4750人,在此基礎上,袁世凱又從河南、山東、皖北、蘇北招募一批新兵,購置馬匹,形成了一直七千人的隊伍。

部隊的名字也從定武軍改爲“新建陸軍”。

新建陸軍採用德國和日本的建制,有步、炮、馬、工程、淄重等兵種,結束舊軍隊不分兵種的落後局面。

步隊五千人,分左右兩翼。一千人爲一營,左翼二個營,右翼三個營;

炮隊一千人,分爲右翼快炮隊,左翼重炮隊和接應馬炮隊三個隊;

馬隊五百人,分爲四個隊;

工程兵五百人,分別負責橋樑、地壘、電雷、修械、測繪、電報。

裝備全部換成從德國購置的曼利夏步槍、馬槍、手槍和格魯森快炮。

擔任訓練的軍官有十多人是從德國聘請的,巴森斯則負責全軍的訓練。

在慶字軍中,特別是在朝鮮,袁世凱深刻體會到,沒有嚴明的紀律,是帶不出好隊伍的。一個沒有紀律嚴格約束的軍隊,裝備再好也沒有用。

他訓練的這支部隊,老兵養成了許多舊習、惡習,需要克服。新兵初來一張白紙更要立規矩,養成好習慣。

袁世凱首先從軍紀抓起,而且他知道這是大病,是頑疾,必須下重藥、下猛藥。

第30章 朋友第584章 胡適與丁文江第139章 慶典第170章 汪鳳瀛和梁啓超第400章 黎元洪坐困東廠衚衕第587章 魯迅逝世後第497章 書生本色第433章 被任命爲北大校長第99章 六路北伐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325章 僅用了二十二天第124章 八大政綱第277章 樹倒猢猻散第184章 來自各方的聲討和規勸第139章 慶典第360章 唐繼堯的選擇第425章 當上了教育總長第471章 避難香.港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387章 最大問題第81章 戰漢陽第263章 事態擴大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478章 走出家門第86章 每個人都不簡單第215章 和觀音同日出生第597章 北大三寶第158章 歐戰第127章 應桂馨與洪述祖第323章 外蒙善後條例第181章 黎元洪捍衛共和第584章 胡適與丁文江第523章 胡適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第572章 武漢見蔣第229章 首義之夜第479章 新人物第559章 被迫離開中國公學第33章 告密第227章 洪山寶塔會議第13章 志得意滿第218章 風水寶地第83章 連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實話嗎第153章 白朗起義第230章 捨命陪君子第491章 求博第539章 忙碌之中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255章 重提軍民分治第25章 找事做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貴州民九事件第44章 肅貪治吏第249章 就職第44章 肅貪治吏第588章 過河卒子第428章 大學令第464章 漸行漸遠第540章 胡適面見溥儀第418章 開始革命生涯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32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364章 非常選舉第462章 蔡元培與“清黨”第60章 山雨欲來第312章 安福國會第475章 讀書和啓蒙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運動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422章 遊學而非留學第345章 張毒菌第389章 羅文幹案第331章 歷史是在前進的第138章 總統選舉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140章 袁世凱的心病第530章 白話詩第157章 禁賭第46章 辦實業第20章 心機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93章 南北議和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12章 平叛第474章 老家績溪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285章 召集非常國會第509章 初到北大第426章 迎袁專使第289章 內鬥第1章 袁項城出生第146章 袁世凱如願以償第403章 歷史不會忘記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156章 隔靴搔癢第70章 呼聲第250章 《約法》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