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憲法起草

當憲法的最初草稿出臺後拿給他看,還沒看完就看不下去了。他所深惡痛絕的東西,一點不少都在。

袁世凱想,看來這憲法起草也是很麻煩的事,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這也就是說《臨時約法》還不能馬上壽終正寢,這如何是好呢?

這個時候的袁世凱,怎麼說呢?簡直是有《臨時約法》沒他,有他沒《臨時約法》。也就是說,袁世凱是一天也不想這《臨時約法》在他眼前晃了。

不知是他的哪個心腹,給他出了個主意。先易後難,先簡後繁。《臨時約法》不是看着不順眼嗎?修改不就是了嗎?

袁世凱一聽,覺得這實在是個好主意,於是,給衆議院提出一個增修《約法》草案。

給出的理由是:“國事日削,政務日隳,而我四萬萬同胞之憔悴於水深火熱之中者且日甚凡此種種,無一非緣《約法》之束縛馳驟而來。……

“第四章關於大總統職權各規定 ,適用於臨時大總統已覺有種種之困難。若再適用於正式大總統,則其困難將益甚。苟此種種之困難,其痛苦若僅及於本大總統之一人一身,又何難以補苜彌縫之術,相與確周旋;

“無如我國民喁喁望治之殷,且各挾其命財產之重,以求保障藐躬。本大總統一人一身之受束縛於《約法》,直不啻胥吾四萬萬同胞之身命財產之重,同受束縛於《約法》!

“本大總統無狀,尸位以至今日,萬萬不敢再博維持《約法》之虛名,致我國民之哀哀無告者且身受施行《約法》之實禍。”

與此同時,他想到了另一個問題,就是立法的公佈權。於是,他又向議會明確提出,憲法的公佈權屬於總統。議會對於憲法,只有起草權與議定權,沒有公佈權。

他的根據是《臨時約法》,看來這《臨時約法》也不是一無是處,還有對他有用的時候。

剛剛使用過的《大總統選舉法》,不是憲法會議公佈的嗎?不是也生效了嗎?這又作何解釋呢?

如果說,《大總統選舉法》不是總統公佈,是無效的。那根據這個《大總統選舉法》選舉出的大總統是不是也無效呢?這不是要惹出一系列的麻煩嗎?

袁世凱給出的理由是:憲法會議自行公佈《大總統選舉法》,“顯與《臨時約法》暨《國會組織法》規定不符。然以目前大局情形而論,內憂外患,紛至沓來,友幫承認問題,又率以正式總統之選舉能否舉行爲斷。是以接準來諮,未便過以《臨時約法》和《國會組織法》相繩。”

意思是說,雖然憲法會議自行公佈《大總統選舉法》是和《臨時約法》和《國會組織法》相違背,但當時情況特殊,事情緊急,也就不能太過求全責備了。

已經公佈了,沒有必要再追究。袁世凱心裡的話可能沒說出口,反正是把他選上了,怎麼都好說,要是選出來的是別人,那這個法律就可能無效了。說不定,袁世凱本來在這裡邊還藏着玄機,還留有一手。

接下來,袁世凱嚴肅指出;“若長此緘默不言,不惟使民國議會蒙破壞《約法》之嫌,抑恐令全國國民啓弁髦《約法》之漸。……憲法會議以此項宣佈權,乃竟貿然行使,其藐視本大總統之職權,關係猶小,其故違民國根本之《約法》,影響實巨。”

什麼意思,錯一次姑且可以原諒,但不能一錯再錯。藐視總統權力,或許不是大事,但違反《約法》,可是動搖國本,是決對不可以的。

在這裡,能夠看到,當《約法》的條歀,對他自己有利時,袁世凱維護《約法》是怎樣的一絲不苟、不遺餘力!

如果有人問他,你還知道有《約法》呀?你還知道《約法》是國之根本呀?殺張振武你怎麼沒想起約法?搞善後大借款時,你想到過約法嗎?你派那麼多便衣軍警,進入國會選舉會場搗亂,想到過《約法》嗎?當羅列《約法》的那麼多罪狀時,怎麼沒想到動搖國本呢?

如果真的有人這樣的問袁世凱,真不知道他會怎樣回答。

對於袁世凱提出的修改《約法》的提案,國會認爲,憲法正在修訂,實沒有必要對一個臨時約法再做修改。

袁世凱提出的增修意見,國會也未做理會。

對他提出的發佈權一事,國會則表示,憲法還在起草之中,還不到談發佈權的時候。

袁世凱得知後,惱羞成怒。告知國會,已派遣施愚、顧鰲、饒孟任、黎淵、方樞、程樹德、孔照淼、餘綮昌八人爲委員,代其陳訴對憲法的意見。

並送致憲法會議的諮文如下:

“爲諮行事:查《國會組織法》載:民國憲法案由民國議會起草及議定。迭經民國議會組織民國憲法起草委員會暨特開憲法會議。本大總統深維我中華民國開創之苦,建設之難,對於關係國家根本之憲法案,甚望可以早日告成,以期共和政治之發達。

“惟查《臨時約法》載明大總統有增修約法之權。誠以憲法成立,執行之責在大總統,憲法未制定以前,約法效力,原與憲法相等,其所以予大總統此項特權者,蓋非是則國權運用易涉偏倚;且國家之治亂興亡,每與根本大法爲消長。

“大總統既爲代表政.府總攬政務之國.家.元.首,於關係國家治亂興亡之大法,若不能有一定之意思表示,使議法者得所折衷,則由國家根本大法所發生之危險,勢必醞釀於無形,甚或補救之無術,是豈國家制定根本大法之本意哉?

“本大總統前膺臨時大總統之任,一年有餘,行政甘苦,知之較悉,國民疾苦,察之較真。現在既居大總統之職,將來即負執行民國議會所擬憲法之責,苟見有執行困難,及影響於國家治亂興亡之處,勢未敢自已於言。況共和成立,本大總統幸得周旋於其間,今既承國民推舉,負此重任,而對於民國根本組織之憲法大典,設有所知而不言,或言之而不盡,殊背忠於民國之素志。

“茲本大總統謹以至誠對於民國憲法有所陳述,特飭國務院派遣委員施愚、顧鰲、饒孟任、黎淵、方樞、程樹德、孔昭焱、餘棨昌前往,代表本大總統之意見;嗣後貴會開議時,或開憲法起草委員會,或開憲法審 議會,均希先期知照國務院,以便該委員等隨時出席陳述。相應諮明貴會,請煩查照可也。”

憲法起草委員會中的有識之士,眼見袁世凱如此粗暴的干涉和漠視立法。針鋒相對的由國民黨和進步黨諸人聯合起來,由原國民黨人張耀曾、谷鍾秀、湯漪、鍾才宏、楊永泰及原進步黨人丁世嶧、藍公武、劉崇佑、李國珍、汪彭年等人,發起和組織成立民憲黨。

該黨宗旨是“保障共和,擁護憲政”。主張“勵行立憲政治,反對立黨圖私”,聲明:“對於國家負忠誠之義務,對撼搖吾民主國體者,必竭全力以維持之,保護之”。

表示獨立制憲的決心,共同對抗擁袁的進步黨、公民黨。由於它由國民、進步兩黨部分議員共同發起,體現了這是個輕黨見、重政見的政黨。

次日,還沒等憲法會議答覆,袁世凱派出的八個人已經來到了憲法會議的會場。

憲法會議認爲,該會議性質與二會不同,大總統對於會議,沒有提案權,也就沒有理由派出人員出席和做出說明。憲法起草委員會同時認爲,政.府人員出席憲法起草會議,無法律根據。且憲法起草規則規定,出二會議員外,其它機關人員,既不能出席會議,也不能旁聽,更談不上發表意見了。對於袁世凱的作法,給予了嚴詞拒絕。對於袁世凱的諮文,也未做理會。

不甘心失敗的袁世凱,拿出了他慣用的招數,發動下邊的各路諸侯,對憲法會議羣起進行攻擊。

他在給下屬的文武官員通電中宣稱:“制定憲法,關係民國存亡,應如何審議精詳,力求完全;乃國民黨人破壞者多,始則記名政黨,爲虎作倀,危害國家,顛覆政.府,事實俱在,無可諱言。此次憲法起草委員會,該黨議員居其多數,聞所擬憲法草案,妨害國家者甚多。……

“本大總統忝受付託之重,堅持保國救民之宗旨,確見及此等違背共和政體之憲法,影響於國家治亂興亡者極大,何敢默而不言?《臨時約法》,大總統有提議修改約法之權;

“又美國議定憲法時,華盛頓充獨立殖民地代表第二聯合會議議長,雖寡所提議,而國民卅萬人出衆議院一人之規定,實華盛頓所主張;法國制定憲法時,麥克馬洪被選爲正式大總統,命外務大臣布羅列向國民會議提出憲法草案,即爲法國現行之原案。此法、美二國第一任大總統與聞憲法之事,具有先例可援用,特派員前赴國會陳述意見,以盡我保國救民之微忱。草案內謬點甚多,一面已約集中外法家,公共討論,仍當隨時續告。

“各該文武長官,同爲國民一分子,且各負保衛治安之責,對於國家根本大法,利害與共,亦未便知而不言,務望逐條研究討論,於電到五日內迅速條陳電覆,以憑採擇。”

第540章 胡適面見溥儀第554章 出任中國公學校長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87章 吳祿貞第14章 平定政變第128章 “宋案”審理之爭第598章 校友簽名致敬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173章 樑士詒的自救第457章 謀求教育獨立第34章 自保第131章 善後大借款第411章 點翰林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524章 所謂“問題”與“主義”的論爭第441章 美育第29章 再一次因禍得福第148章 袁記約法第32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284章 四川靖國戰爭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555章 無爲而治第151章 天壇“祀天”第230章 捨命陪君子第593章 苦撐待變第292章 馮國璋和段祺瑞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222章 治軍嚴仁第409章 怪八股第117章 搞垮首屆內閣第501章 偉人的風采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375章 樑士詒請辭第82章 一明一暗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375章 樑士詒請辭第517章 倡導"易卜生主義"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408章 事母極孝 割肉救親第252章 人事安排第142章 憲法起草第17章 駐節朝鮮第169章 楊度的《君憲救國論》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157章 禁賭第342章 八省同盟第344章 北歸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413章 投身新教育第220章 參加甲午海戰第591章 胡適和陳光甫第57章 管見十條第448章 特別的表現第304章 平江阻擊戰第51章 倉惶跑回天津第195章 師直爲壯第611章 1952年的臺灣之行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90章 汪袁配合第508章 胡適《文學改良謅議》第525章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第81章 戰漢陽第477章 胡適回憶其母(原文)第512章 《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第215章 和觀音同日出生第571章 與民權保障同盟的不睦第258章 浙江局勢第492章 關於選專業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514章 改革喪禮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喚第214章 夢斷紫禁城第278章 遍街可見的辮子第336章 張瑞璣第593章 千秋功罪第169章 楊度的《君憲救國論》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561章 關於“中基會”第44章 肅貪治吏第157章 禁賭第191章 護國軍擴軍籌餉第68章 武昌起義第198章 廣東也宣佈護國獨立第353章 段祺瑞引咎辭職第359章 唐聯帥出走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562章 改組“中基會”的風波第283章 “川、黔”之戰第535章 新紅學的開山鼻祖第82章 一明一暗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487章 民主政體的嘗試第237章 主導權之爭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178章 傳染性的政治病第452章 北大不是世外桃源第104章 隆裕太后第301章 馮國璋心灰意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