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銀幣銅錢兩級體系

第六十七章銀幣銅錢兩級體系

大明到底有多少流通的銀兩。

有人估算有八億兩。

當然了,這個數字也未必對。

即便是朱祁鎮也不知道大明市面上到底有多少銀兩流通。

但是並不妨礙,朱祁鎮覺得廢兩改元的時機到了。

畢竟大明已經鑄造了四千萬枚銀幣,這相當一部分都已經流通出去了,而且隨着流通,北京附近已經很常見了。

這個時候,藉助朝廷的行政權力,一點點的將銀兩禁絕。完成朱祁鎮一直以來將貨幣正規化的想法。

朱祁鎮說道:“如此每年,能得錢息多少?”

劉定之面有難色,說道:“最多不過兩百萬元。朝廷鑄錢的錢息在二成,但是朝廷每年收入銀兩在一千萬五百萬兩,但是其中銀幣爲數不少,每年能夠鑄造一千萬枚銀幣,也是多虧了佐渡銀礦。”

朱祁鎮說道:“二百萬兩就二百萬兩吧。”

劉定之說道:“陛下,如果只需通行銀幣的話,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思量,那就是銀幣面值太大,百姓日用不便。”

這一點朱祁鎮也知道。

一個京營戰兵的月餉不過是一兩銀子而已,而一枚銀元就值一兩。

一個京營戰兵的月餉總體上在北京不能算是低收入,畢竟給太低了,誰願意爲朝廷賣命了,也就是大部分普通人,一年賺的錢,也不過三五兩銀子。

想想你一年的工資,不過幾枚硬幣,你出花,大部分時候都需要找零的。

但是在大明承擔這個找零功能的貨幣是什麼?

一是傳統的銅錢,二是碎銀子。

要知道大明對鑄錢並不積極,終大明一代鑄造的銅錢,比不上宋朝一朝。

雖然朱祁鎮在周忱時期看重鑄錢,但是大明缺銅,雖然在雲南就地取材,每年鑄造也不過幾十萬貫而已。

以一兩銀子千枚銅錢。

即便價格有所浮動,也不過在一千一百到九百文之間浮動。

這樣的銅錢數量,根本不夠大明民間需要。再加上大明之前鑄造的銅幣也不多,完全不夠百姓日用。

所以,碎銀子就成爲另外一種最流通的錢了。

大部分百姓其實很少見一錠銀子,他們見到的都是碎銀子。

只是提高銅錢產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明缺銅是衆所周知的。

朱祁鎮已經不只一次,下令讓少府在各地探礦,其中對銅礦的要求也很高。

朱祁鎮說道:“以卿之見,當如何處置?”

劉定之說道:“以臣之見,莫不用銀鑄小錢,當百文,或者當五百文?”

朱祁鎮沉吟一會兒,說道:“這一件事情先放一放吧,先開始大量鑄銀錢,將朝廷所有的銀兩全部鑄造成銀錢,從今之後,朝廷不收銀兩了。”

之前朱祁鎮只敢提倡用銀錢,畢竟大明民間銀幣存量並不多,甚至朝廷打造出來的第一批銀幣,因爲鑄造精美,水利鍛壓而成,被大多數人收藏起來。

即便而今,大明市面上流通更多的是銀兩,而不是銀幣。

但是畢竟四千萬兩的鑄造量,自然有藏不住的。

朱祁鎮又與諸位商議了其他小事。李實說道:“陛下,臣剛剛從禮部得到了消息,日本國內亂了。”

“哦?”朱祁鎮眉頭一挑,有些預料之中,又在期待之外。說道:“具體情況怎麼樣?”

李實說道:“臣不知道,只是日本使臣已經到了京師,似乎向朝廷求援的。”

朱祁鎮說道:“傳雲雷。”

錦衣衛指揮使雲雷立即上殿。朱祁鎮見了雲雷直接問日本的情況。

雲雷說道:“秉陛下,正統三十一年末,也就是去年冬天,日本國主足利義政,改易三管領其中一個,並插手其中一個繼承。想要去除足利義視一派的力量,但是細川家站在足利義視一方。”

“已經正式決裂了。”

“在細川家的支持之下,畠山家正式出兵上洛,日本已經分裂了。”

朱祁鎮說道:“爲何不報?”

雲雷說道:“請陛下恕罪,錦衣衛在日本的人手太少,在大亂之後,也被限制了交通,也是剛剛發回來的消息。”

朱祁鎮也知道這個時代情報傳播的速度,也就是那回事。

錦衣衛的情報比不上日本求援的使臣,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朱祁鎮心中一陣歡喜之意就要炸開了。

中國缺少金銀,日本不缺少,中國缺少銅材,日本不缺少。如果這一切都能從日本得到,對朱祁鎮的變法是一個絕佳的利好。

在現代錢不過是一張紙,很可能有貶值的風險,但是在古代金銀就財富的象徵。

持續不斷的金銀流入,自然會帶來經濟的發展。

就好像是明後期,南美的白銀流入,讓江南富豪都雄起起來。

經濟上向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大明內部矛盾,朱祁鎮動起手來,堅決的反對的人就少了許多。

所以,朱祁鎮的心思也就再明白不過了,就是插入日本內戰。

朱祁鎮說道:“諸位商議一下吧,日本該只能辦?”

“陛下,日本小國也,區區荒島,得之不足以富國,大兵輕出一旦有事,。恐怕殃及而今的朝政,請陛下以大局爲重,日本使臣求援,只需派遣一使臣,去訓斥一二即可。”王永和說道。

王永和雖然很多時候不說話,但是而今不能不說話了。

很簡單這是預算之爭。

于謙當初一進京,就建議朱祁鎮修從西安到伊犁的馳道。能不能克服沿途的艱難險阻修好是一回事,但是修不修是另外一回事。

而且從北京到南京的路線,已經開始動工了。

總不能廢掉這一條路線。

於是在王永和的主持之下,大明正在同時修着兩條馳道,也可以說是一條,因爲朝廷改變的路線,不讓從北京到南京那一條,直接到達南方,而是從河南轉道陝西,畢竟連同馳道之後,從京師運東西到西北就簡單多了。

減輕西北這一條路線的壓力。

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在一個錢上面。

大明而今有多少錢糧,劉定之知道,王永和也知道。如此而今情況下去,是夠用的。但是如果增加額外的一場戰爭,就未必夠用了。

畢竟戰爭要花多少錢,從來是一個未知數。

不管直接定下多少預算,大部分時候都是超支超支超支。

但是朝廷沒有這個錢,必須掏戰爭經費,自然要挪用其他部門的經費了,最有可能挪用的就是工部的。

王永和正是看到這一點,才竭力反對。

而且他說的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日本是小國,朝廷大軍參與進去,如果勝利了,大家並沒有驚喜,在大多數人想來,能橫掃天下的明軍,打一個日本自然是手到擒來。

但是一旦打敗了,卻是一個大問題。

雖然不至於動搖朱祁鎮的地位,但是在這裡失了一分,朱祁鎮在朝廷之上的權威就少了一分。

朱祁鎮想要變法,就難了一點。

王永和這樣一說,其他內閣大臣想了想分分出列說道:“臣等附議。”

唯有郭登站在原位一動不動。

郭登這位國公身後有不知道多少想要打仗都快要想瘋了的年輕將領。所以他不能反對打仗,同時郭登也不是一個毫無政治嗅覺的人。

在他看來,如果陛下沒有將變法的事情推得這麼大,這日本打了也就打了。但是而今朝廷內部處於激盪之中。

各種意見紛紛紜紜的,不用看別的單單看京師幾分主要的報紙,就能看出朝野動盪的軌跡來。

第八十三章 西南隱憂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謙的隱患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決定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三十章 朱祁鎮的決斷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十六章 經筵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七十章 肇州破敵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將軍第十八章 瓦刺內亂的可能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十六章 經筵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零七章 會獵朝鮮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二十章 燕然山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初應用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六十七章 朱祁鎮的後宮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寧之會第二十九章 兌子第九十七章 建州衛的處境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四十五章 孔府案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七十章 年關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