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

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

李東陽此話一說,很多人沉思了一會兒,說道:“有理有理。”

能考中進士的都是一等一的聰明人。

理學最大的功勞就是一道德而風俗同,一個價值觀體系,這一點朝廷不會輕易動搖的。而且說起來,儒家雖然有這麼多學派,但是根基就在十三經之中,無非是解讀不同而已。

對於思想來說,自然是沒有準確答案的。

但是對於考試來說,沒有準確答案卻是一件很難受的事情,不僅僅考官難受,考生也難受。

而今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一個成熟的學派來代替理學的位置。

如此一來,如李東陽所說,降低八股的權重,增加策論的分量,卻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

畢竟很多都以爲考據考試僅僅考八股而已。

其實科舉考試考好多場,不過真正重視的其實就是第一場,也就是八股文。

“時間不會長的”陳獻章說道:“只要有新聖人出,一掃理學之弊,考試定然會變的。”

這邊話還沒有落。一個聲音從後面插過來說道:“一派胡言,朱子之學,精妙絕倫,其實爾等能夠領悟的,無非是小人矇蔽君上,纔有今日之事。”

陳獻章猛地站起來說道:“什麼君子小人,我看薛前輩也不過如此。能爲之能,不能爲之不能,胡攪蠻纏算是嗎?”

“你說什麼?”對面一個陝西大漢也佔了起來。

李東陽頓時覺得不好,猛地一矮身子,躲開一尺。

幾乎在同時,無數碗筷飛了過來。

陳獻章當頭淋了一身汁水,紅的綠的,一身狼狽。陳獻章深吸一口氣,本來想忍下來。畢竟而今朝廷大官都在。

在這裡與人動手,結果決計不會好的。

卻不聽,對面的陝西人大喊道:“南蠻子,只會耍嘴皮子。”

陳獻章再也不忍了,抄起東西砸了過去,這好像是一個信號,這些新科進士頓時混戰在一起。噼裡啪啦打在一起。

李東陽連滾帶爬,到了一個桌子後面,看着身上的湯湯水水,說道:“我的新衣服啊。”

李東陽乃是京衛軍戶出身,而今考了進士,也就脫了軍籍了。但是京師居大不易,即便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也不行。

李東陽過得從來是緊巴巴的。

這一次摻假如此重要的場合,才讓家裡準備了一件新衣服,卻不想被人用酒菜給污了,那可是心疼之極。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布料比後世的布料差了不知道多少,什麼掉色,脫水,脫線,等等問題,應有盡有。

這些污跡,雖然能洗下來,但是衣服也不會如新的一樣好了。讓李東陽豈能高興。

這個反應,其實也是辟雍殿之中爭論的餘波而已。

其實不僅僅這些新科進士,很多大臣們,此刻也因爲各種的理念不同,有這樣那樣的分歧,只是他們莊重自持,不會鬧到檯面上來而已。

唯一這些新科進士,正是一輩子最風光的一段時間之內,又是剛剛當官,正想表現自己的,纔會鬧出這樣的事情來。

這固然是大明士子一慣作風。

畢竟,大明大臣們都還有一言不合上全武行的習慣。更不要時候這些年輕的新科進士。

另外就是朱祁鎮對理學下手的反作用了。

太宗皇帝建立起的思想體系,被朱祁鎮一記重錘給敲出了一道道縫隙。將來會怎麼樣,還不知道,但是有一件事情,卻是可以肯定的是,就整個大明士大夫來說,他們開始分裂了。

當然了。

很多人要說,似乎大明士大夫集團,很多時候僅僅是一個概念上的東西,他們從來沒有團結過。

是的,他們沒有團結過。

但是他們還能在一個話語體系之中對話。理學就是這個話語體系。

而今理學官學地位的動搖,已經被人看在心中了。人心動搖之下,大明各派系之間的隔閡會比之前單純的利益衝突要深多了。

至於最後,會不會發展成爲如北宋新舊兩黨之間血海深仇,就不知道了。

一場鬧劇,鬧得快,收的也快。、

畢竟這麼多人都在這裡,這些新科進士,也是很在乎自己的名聲與官位的。

李東陽帶着狼狽的陳獻章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畢竟程敏政是有自己的家,他父親是兵部尚書,而陳獻章就不然了,除非回廣東會館,否則沒有地方換衣服的。

兩人換了衣服之後。

經過這一番鬧劇之後,兩個人的關係親密起來了。

兩個人繼續剛剛的話題,李東陽說道:“你覺得未來會不會興復經學?”

陳獻章說道:“不會,經學已經沒有潛力了,今後需要新學問。”

兩人又是一番爭論,誰也說不過誰。

陳獻章問道:“今後你準備做什麼?”

李東陽說道:“做什麼,做官養家吧,或者會寫一些文章,小說之類的。”

小說這一個題材,從明報出來之後,就開始盛行起來了,似乎是朱祁鎮惡趣味,明報自然要有一個小說板塊了。

而明代正是小說盛行的時代,只是有朱祁鎮推了一把之後,小說盛行的更加厲害而已。

李東陽文采飛揚,在歷史就是明代有名的詩人。只是當他發現寫小說可以恰飯之後,就開始寫小說了。

家裡很多東西,都是靠寫小說賺錢置辦的。

即便是李東陽考上進士也是如此。

畢竟李東陽爲官清廉,再加在北京什麼花銷都大。想要手中鬆散一些,非要賺些外快不可。

李東陽問陳獻章,說道:“你想做什麼?”

陳獻章雙目炯炯有神說道:“做聖人。”

“理學不堪爲用,經學已經成爲一堆廢紙,丘大人所提倡的實學,經世致用之學,不成體系。正是需要人承前啓後,將儒學發揚光大的時候。”

“此事,捨我其誰。”

這一場會議的另外一個影響了。

一個權威被打倒,自然會滋生出更多的權威,去佔領這個高地。

而今沒有任何一家的學說能有理學這麼深的基礎,即便朱祁鎮提出的御用的學說,也未必能真正取代理學。

今後的局面恐怕就是,理學死而不僵,其他各派紛紛準備上位。

這種混亂在政治之中,自然是危險的隱患。但是在思想界之中,就是無數激盪的火花。

陳獻章數次名落孫山,做官的念頭早就所剩無幾了,又常在吳與弼身策,受到吳與弼的影響。想要專研聖人學問之心,再慢慢的增長。

而今又遇見了這樣的事情。

陳獻章自然做出了決定,做一世的官職,哪裡有做千秋萬壽的夫子名位高啊。這官他不準備做了。而是要爲千古立文章。

李東陽稍稍一愣,說道:“好志氣。”

陳獻章說道:“李兄不覺得我狂妄。”

李東陽說道:“不,這正合適。而今天下,還真是捨我其誰啊。”

說實話,朱祁鎮這個彎轉的有些急了。

很多老臣大臣,他們的思想體系根本跟不上,所以真正重整聖學的責任,就要在年輕一輩的儒者身上了。

李東陽心中未必沒有這個想法。

多少年後,李東陽的新經學,陳獻章的心學,與丘濬的實學,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學派在大明爭相輝映,又是中國思想史上絢爛的一頁。

而這一次都源於今日。

兩人看了看天色,就立即起身趕往國子監。因爲時間差不多了,下午的論經就要開始了。

他們去的太遲了,就要搶不到好位置了。

畢竟比起今天的大事,國子監太小了一點。

第六十三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儀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一百零一章 細川勝元,死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一章 聖誕將至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沒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八十章 經筵第十五章 徐有貞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五章 太后二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師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十一章 朝鮮靖難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場大夢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七十章 諸子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心思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會第四十章 武學派系的雛形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廣西第一百四十三章 捏圓第七十章 諸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見冼景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九十一章 曆法的背後第九十八章 風波定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八十六章 西北亂局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開始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連四旬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