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

第一百一十一章錚錚鐵騎鳴

在長達數月的攻防戰之中,一直在後面修整的軍隊,不是別的,就是大明鐵騎。

當然了,這裡的騎兵馬隊雖然有很多邊軍京營出身的精銳,但是更多是南人充任,真要說起來,在明軍各個騎兵序列之中,只能排二流。

甚至如果不是,大明掩有漠南漠北,單單是官馬就有百萬之數,至於民間馬價更是年年下跌,所以馬價便宜了。

之前明軍編制之中,幾乎成爲虛文的馬三步七原則,也被慢慢的拾起來了。

用騎兵攻城,郭登是多愚蠢纔會做出這樣的事情,故而這大明總預備隊就是一直養精蓄銳的騎兵了。

在諒山之南,就是山區與紅河平原的過度地帶,總體上來說,雖然還有大大小小的山峰與丘陵,但卻沒有那種守住一處,就逼迫明軍不得不進攻的地方。

劉聚自然被郭登耳提面授之後,他並沒有直接銜尾追擊,而是派出萬餘騎兵在安南軍隊後面,大張旗鼓,旗幟翻張,煙塵四起。

對於沒有經過大規模騎兵衝擊的安南軍隊震懾力十足。

前文說過,安南地理環境不是不適合騎兵出動。

這裡所說的,是安南的大環境,特別是以紅河三角洲平原爲主的廣闊平原地區,但是在這卻不一樣;

再往南幾十裡,就會有大大小小的湖泊與水田。

但是這一片丘陵與山峰並存的地方。用起騎兵自然沒有廣闊的草原便利,但是卻並非不能用的。

就好像是西南地區明明是多山多樹林,但是狄青滅南,倚重的也是橫山藩騎。

而今也是一般。

劉聚帶着本部數萬騎兵,先向西行,與安南撤軍的主力,並向南下。

從諒山以南到平原,這些山脈都是南北走向。

故而雙方相隔不過數裡,但是一山之隔。卻不相接。

如此大張旗鼓,阮熾自然知道明軍要做什麼的。他咬着牙聚集了安南軍中萬餘騎兵。

對,安南也不是沒有騎兵的。但是不管是數量與質量上,都是不如明軍,不要說一流騎兵了,即便是二流也不夠看。

但是這已經是阮熾唯一能拿出的本錢了。

阮熾將領軍大將阮德忠叫過來,交代道:“而今天下之重,就在這一支大軍之上,如果大軍能夠成功撤到江北,尚且有憑江而守的可能,如果大軍盡喪於此,則升龍不復爲朝廷所有,大勢去矣。”

“而大軍的生機,就在前番山口,只要將軍能在此處擊敗北寇,佔據要道,今日大軍就能安全的撤回朗莊一帶,如此明軍騎兵就不足爲懼了。”

“依託水戰,且戰且退,尚有一線生機。如將軍不能爲之,則大越四十萬大軍,盡爲北寇之虜,大越八十年之天下,難以爲繼,你我有何能見太祖於地下。”

阮德忠也是一員老將,聽阮熾如此說道:“請大帥放心,此去如我不死,定不能任北寇肆虐。”

阮德忠也不多言,立即帶着騎兵南下了。

只是他們誰都知道,這樣的局面,已經不是誰死,或者那一個大將殉國就可以挽回的。

甚至對阮熾來說,如果能用他的頭顱換明軍退兵,他何吝嗇一頭。只是一個人的力量在兩國之爭中,太過渺小了。

即便他是一方主將,也是一樣的。

正統二十七年,四月五日。

莊浪北十餘里的一個山口。

說是山口其實也不太準確。

這是兩山之間的一片開闊地。只是兩座從北方綿延而來的山峰在這個地方,沒入地下,再往南就是一馬平川的平原了。

不遠就一個湖,名叫禁山湖。

在這一片地域雖然以丘陵爲主,但是水田已經很多了。

雖然而今南是旱季,但並不是說安南的旱季就沒有水了。不能以北方乾旱的旱季來理解安南的旱季。

說實話,從諒山南下的道路並非僅僅只有這一條。

但是這一條卻是最寬敞的也是最方便的官道。

安南軍隊知道明軍就在後面,自然要想辦法最快的速度南下,除卻這一條道路,再也沒有其他道路可以達到這個目的了。

固然這一個無名山口,就成爲了安南大軍的唯一的活眼了。

安南軍隊也是在這裡放了千餘人看護的。

只是這千餘人在大軍面前並沒有任何作用。

阮德忠帶着大部分人馬先到的。

這是因爲阮德忠走得是直線,而劉聚帶隊去而繞道了。

就在四月五日清晨時分,劉聚已經到了此地,他看了安南駐守的軍隊,輕輕一笑,就下令進攻。

如果說安南人做好了防禦工事,修建好營寨,只是阮德忠也不過比劉聚早到不到一天,這一點時間,做什麼都不夠。故而安南的騎兵都在就地休息。劉聚還擔心一點,但是面對安南騎兵馬隊,劉聚是一點也不擔心。

無他,安南的火器讓大明上下是吃了苦頭的,但是安南的騎兵,那是什麼玩意,別的不說,單單是安南人所用的馬匹,就差了明軍一大截。

安南人的戰馬,在朝廷只能算是馱馬之流。

劉聚又是劉永誠的義子,在北疆上也是多次與瓦刺交戰,也算是威名卓著的老將。豈會懼了與安南騎兵對決。

明軍騎兵雖然疲憊,但在數量上佔據優勢,但是即便這樣雙方廝殺也不是一邊倒的。

安南上下將領都抱了必死之心,一個個悍不畏死,身先士卒,激起了安南士卒上下死戰之心,反倒是明軍沒有承受太多傷亡的心理準備。

以至於第一波衝上來的騎兵,鏖戰片刻就被安南人打推了。

劉聚大怒,二話不說,斬首大小十員將領,都是無令擅自撤退的。然後親自督戰,帶兵再戰。

這個時候,明軍擺正了心態,再加上諸將帶頭衝鋒,上上下下都不敢怠慢。

即便安南軍隊再怎麼意志堅強,也不可能抵擋過冰冷的馬刀。

鏖戰半日,阮德忠陷陣而死,餘者敗回。明軍完全佔領了這一點。

但是這並不意味着這裡的戰鬥結束了。

恰恰相反,纔剛剛開始。

畢竟,他要攔截的可是四十萬安南軍。

當然了,這四十萬大軍其實是有水分的,其中最少有十萬上下的士卒都是民夫。但是即便如此,也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目了。

幾乎在劉聚剛剛斬殺阮德忠的時候。安南軍隊大隊人馬已經到了。

劉聚所部幾乎來不及休息,就面對安南軍隊的攻勢。

當劉聚站在馬上一看,就暗罵一聲,道:“是硬茬子。”

卻見安南軍隊大小火炮,並列在前,所有士卒都都彪悍十足,甚至很多人身上來有傷勢。

但是清一色的紅色斗笠,就說明了一切。

這是安南禁軍。

安南禁軍在開戰之前,只有不到十萬,乃是安南的常備軍,是安南軍隊的根本。再之後,更是於大明血戰的主力。

大明京營之中好像營頭,都與他們交過手,自然曉得他們的厲害。

但是同樣知道這些士卒對安南來說也是很珍貴的,一般就是當精銳突擊來用,配合大量其他招募的士卒。

只是此刻,將他們成建制的投入戰場,可見阮熾的決心。

劉聚所部都是騎兵。

騎兵是離合之兵,而今被限制在這裡,不得不與安南最精銳的士卒對攻,讓劉聚無可奈何之餘,也只能咬着牙下令,道:“下馬列陣。”

在這種地形之下,雙方都沒有多少迴旋的餘地,馬隊也跑不起來,只能死磕了。

不過幸好,這些騎兵多是南人出身,在進入騎兵之前,就是步戰好手了。

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八十四章 沙縣民變第二百二十四章 遼河大捷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單的利弊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三十一章 試探安南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五十五章 送別第七十四章 春耕準備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驗第七十六章 佛山鐵業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三十章 風雲暗藏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十七章 李時勉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七十三章 黎思誠徵占城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地一百五十四章 傳檄可定藏地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二十七章 田賦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四十三章 石炭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楊洪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會昌伯爵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三章 災年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六十五章 調整政策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郎遺策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寧化黃氏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四十七章 西虜寇邊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百四十一章 國策進退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八十四章 陳懷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大皇帝賀壽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師大出血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二十六章 跳蚤的滋味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零三章 太皇太后最後退步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馳道可解憂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二十章 出京第二十一章 衛河入海段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