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

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

膽子朱祁鎮並不滿意。

如果不是朱祁鎮不想破會自己制定的規則,他現在就想將丘浚納入內閣之中。

要知道在永樂年間,內閣的作用還不大,這樣的升遷也是常有的。

而今雖然不好這樣做,但是朱祁鎮也決計讓丘聚火箭一般的提升,數年之後,內閣之中必有一席之地。

如此一來,就不能按部就班的升遷。

否則尋常官員到內閣大學士,非一二十年不可。丘浚或許能等,朱祁鎮卻等不了了。

李賢說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祁鎮沉吟一會兒。

御史乃是七品,但是是位卑權重,一般來說都是要高遷的。朱祁鎮雖然想給他一個高位,但是也覺得不好。

好一陣子說道:“一大府知府吧。”

李賢聽了,暗暗叫苦。

一個大府知府乃是一個五品官,很多三甲進士一輩子的頂點就是這個位置。丘浚不過出仕數年就到了。

即便是李賢也是一步步從主事爬上來的。

但是李賢也明白,輕重緩急。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將朱祁鎮而今的心思給按下來,區區丘浚之事都是小節。而且李賢也專門關注過丘浚的能力與文章。

總體來說,就能力而言,一府知府,丘浚也當得起的。

只是李賢卻覺得不舒服,他大半輩子都是在吏部,朱祁鎮登基以來,一直講究成法,也就是官員什麼功勞,升遷什麼官?每一任該有什麼樣的升遷或者貶責。

都是有一定之規的。

丘浚完全超出了規則。

李賢心中一動,說道:“陛下臣以爲拔苗助長,非栽培人才之法。三邊總督於公上書,陛下可曾看過?”

朱祁鎮問道:“你說的那一封奏疏?”

李賢說道:“乃是收攬流民,開墾蘭縣黃河兩岸的土地,引黃河水灌溉之事。”

朱祁鎮說道:“朕自然知道的。”

黃河下游是完全不能引黃河水灌溉的,但是在黃河上游就不一樣了,蘭州,寧夏一段,是完全能利用黃河水灌溉的。

于謙駐地就在蘭縣,也就是後世的蘭州,能兼顧甘肅,寧夏,西寧三面。于謙的奏疏之中,明顯以蘭縣爲西北的中樞建設的意思。

朱祁鎮自然是準了的。

李賢說道:“而今於公駐蘭縣,兼顧數面,又以蘭縣爲根基,今後蘭縣還是一縣,就不大好了,臣以爲將來蘭縣爲蘭州,甚至爲蘭州府,也是必然之事。”

“不如調丘浚爲蘭縣知縣,即可令他朝夕聽於公調教,將來也好安排。”

朱祁鎮頓時明白。

如果在數年之內,蘭縣從蘭州變成了蘭州府,那麼丘浚這個蘭州知縣也可以順利從知縣到了知府,成爲五品官,而且並不突兀,看履歷也很齊全。不會被看做倖進。

而且李賢也是有一些私心的。

李賢與于謙雖然見面不多,但是對於謙的能力與人品也是相當佩服的,既然皇帝認準了丘浚,就讓他在於謙身邊調教。

想來如果真是奸邪小人,于謙也是容不得他的。

如果真是可堪造就之才,將來的事情,也是要他們來做的。

朱祁鎮頓時覺得很滿意,一任數年,丘浚就從知府任上升遷,成爲某地布政使,只要能立下功勞,升到巡撫,從而入京,擔任某部尚書,從而入閣,想來也不過十年間的事情了。

十年看似很漫長。

但是十一二年間,從白衣到內閣大學士,也是非常快的速度了。

朱祁鎮說道:“好。就這樣吧。”隨即朱祁鎮將手中的奏疏遞給範弘,讓範弘還給了李賢,說道:“這還太粗糙了,有一點還沒有說明,那就是水利。民以食爲天,想讓天下百姓都能吃飽飯,必須修繕水利,這一點你加上去吧。”

李賢打消了朱祁鎮僥倖心理,讓朱祁鎮冷靜下來了。

朱祁鎮重新調整了自己的時間表,決定按部就班的一點一點的來。很多之前沒有做的事情,就要安排上了。

水利就是最重要的一項。

李賢心中暗暗叫苦,說道:“臣明白。”

李賢未必不知道水利的重要性,只是而今各地興修水利的慾望很低。百官之中都是如此。

原因是什麼?

其實朱祁鎮當年埋下的種子已經暗暗生根發芽了。

大明掌控水利的官員,在高層大多都是進士出身,但是具體到執行方面都是水利學院出身的。甚至有不少水利學院出身的官員,已經坐穩了知縣,知府的正印官了。

而且如果各地專司水利的同知,縣丞,更是水利學院出身官員的標配。

大明就那麼多官員,別人多了,他們就少了。

朱祁鎮對中樞侍郎以下,地方巡撫以下的官員都不怎麼管,故而他並沒有感受到這股暗流。但是李賢就不一樣了。

他是從吏部升上來的,對下面的人事安排很是敏感。

雖然這種排斥,還沒有成爲潮流,但是已經很明顯了。

河北水利如此成功,在正統十四年之後,各地水災不少,但是各地很多都是要賑濟,卻沒有人說要要興建水利。

除卻于謙之外。

因爲他們都發現,一旦修建水利。他們的官位都會被搶走。每一次修建水利大工,都會有一批水利學院出身的官員高升。

水利學院那邊是對修建水利最狂熱的,各種天馬行空的設想,甚至有人想修建一條從海西到龍城的大運河。

如此一來內地的物資就能暢通無阻的運入龍城之中。其中更是很多地方藉助天然河道,從地圖上看工程量並不大。

不要小看,中國人想要當官的決心。

特別是在很多水利學院出身的官員,發現修建水利是他們的終南捷徑之後,更是無時無刻不在專研水利工程技術。

李賢慎重考慮之後,想要壓一壓。

畢竟李賢也是進士出身,對這種雜流進取,沒有太多看法,也承認這些人是有一定用處的。只是在他看來,地方正印官,還是因爲是科舉正途出身才行。

但是皇帝就已經這麼說了,他又能說些什麼啊?他立即行禮說道:“臣明白。”

朱祁鎮令範弘送走了李賢,臉色微微陰沉,說道:“昨天陳循回道內閣之後,可與李賢接觸過嗎?”

剛剛開始的時候,朱祁鎮還沒有注意到,但是李賢的準備太充足了。立即讓朱祁鎮明白,李賢是有備而來。

李賢既然是有備而來,那麼誰告訴李賢的,就顯而易見了。

範弘立即說道:“首輔見了李先生一面。李先生就告假回家了。”

朱祁鎮微微皺眉,心中暗道:“陳循是什麼意思?”

朱祁鎮用陳循,從來是因爲陳循聽話。陳循從來沒有陽奉陰違過,交代下去的事情,也能一一辦好。

而今卻讓朱祁鎮感到詫異之極,他並沒有從其中看出來陳循到底能得到什麼好處?

這個時候,外面有一個太監說道:“陛下,首輔大人求見。”

陳循說道:“陛下,老臣已經年過花甲,近些年來感到精力不濟,百病纏身,恐怕誤了國家大事,臣乞骸骨,請陛下恩准老臣還鄉。”

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一百零五章 日本行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統勳貴第八十九章 工部侍郎提舉天下工場事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一百五十七章 歲月催人老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國公之心第二十八章 天理報第一百二十九章 慶都公主駙馬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輔曹鼐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應手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六章 聖心如淵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六十八章 台州之戰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鯁在喉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間再無亦失哈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十二章 軍議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四十四章 孔弘緒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滅乎?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謀主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五十一章 曬鹽法的進展第七十五章 白沙書院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六十一章 鬆陰城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將死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五十八章 財政緊急策略第十章 開發東北第一步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進派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七十七章 有驚無險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賢的決擇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七十六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