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自省

第六十三章自省

朱祁鎮在慈寧宮用過晚膳,打着燈籠回乾清宮。

一路上朱祁鎮都在默默沉思,想着是白天的事情。王振也知道今日宮中一場風波。安分的就好像是鵪鶉一般,不敢說一句話。

只是這種沉默,當朱祁鎮回到乾清宮的時候,就被打破了。

“我的兒啊。”朱祁鎮剛剛進門,就聽見了皇太后孫氏的聲音。

皇宮之中,說大也大,說小也小。

孫氏畢竟是皇太后。

在宮中也是有眼線的。

太皇太后與朱祁鎮的衝突。孫氏幾乎是立即聽說的。當時她就想去慈寧宮,但是她不敢。

太皇太后積威之重,孫氏等閒時候,都不敢在太皇太后面前冒頭。

除卻一些禮節性的請安,探望之外,慈寧宮與坤寧宮,似乎一副老死不相往來的樣子。

只是慈寧宮對坤寧宮是漠視,但坤寧宮對慈寧宮是恐懼。

皇太后孫氏見朱祁鎮一進來,就撲了上來,恨不得將兩個眼睛珠子挖出來,在朱祁鎮身上滾上一圈。

朱祁鎮連忙笑道:“母后,我能有什麼事情?娘娘待我極好了。”

孫氏拉着朱祁鎮的手,進入乾清宮之中,細細打量了一番,這才放下心來,只是一放下心來,眼淚就簌簌的流下來了。

朱祁鎮一時間手忙腳亂。說道:“母后,你這是怎麼了?”

孫氏說道:“是我沒有本事,什麼事情也辦不了,這才讓你被她欺負。”一邊說,孫氏一邊哭的更厲害了。

朱祁鎮也是無奈。

孫氏對他的愛子之情,的確是真的。真是有時候這一分慈母之情,讓朱祁鎮有一些消受不了。

朱祁鎮勸了孫氏好一陣子,纔將孫氏勸回去了。

等孫氏走了,朱祁鎮重重的躺在大牀之上。心中心思百轉,無數念頭浮上心頭,白天的驚恐,害怕,擔心,忐忑,不安,等等情緒,都沉澱下來。

朱祁鎮也有時間,細細分析一下,自己到底錯在什麼地方了。

“孤家寡人。”朱祁鎮心中暗道:“我是忘記最無情是帝王家了。”

太皇太后對朱祁鎮是有感情的。

但是這種感情與權力交織在一起,卻有一點變味了。

朱祁鎮覺得與太皇太后親近,就可以與太皇太后無話不談,這是他今日之事,最大的錯誤。

即便朱祁鎮現在回想自己的向太皇太后提出的戰略,或許其中是有相當多的想當然耳,也有相當的錯誤地方。

但是總體思路是沒有問題的。

楊榮的辦法,看是巧妙,其實不過是苟且之策。

想要真正擊敗瓦刺,還是要用刀槍來說話。

他最大的錯誤,是他信任太皇太后本身。真正將對待奶奶的態度,對待太皇太后。雖然太皇太后是他的嫡親祖母。但是而今她還有另外一個角色,就是他的上司。

每一個人的思想,都是自己經驗智慧的總結,想要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從來是很難辦的事情。

太皇太后跟隨仁宗皇帝在南京處理朝政,近二十年。她作爲一個賢內助,幫助仁宗皇帝辦了不少事情。

而太皇太后本身,也被仁宗皇帝治國理念所感染。

與民休息,讓百姓休養生息,這本來也沒有錯,想要說服太皇太后改弦易轍,本就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是朱祁鎮高估了自己與太皇太后的感覺。

對政治生物來說,很多時候政治理念,是高於親情的。

今日太皇太后說的是氣話,但是如果朱祁鎮一直表現出這方面的傾向,這一句氣話,未必不可能成爲現實。

“從今往後。”朱祁鎮心中暗道:“不可多說錯一句話,不可多做一件事情,凡是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假他人之手。”

“怎麼征戰,什麼瓦刺,最好提都不要提。”

“從此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此刻朱祁鎮才感受到蹇公的政治智慧,果然什麼也不做。纔是最安全的。

朱祁鎮的年紀放在哪裡,即便朝廷上的人都相信朱祁鎮是神童。但是天下百姓對一個九歲孩子治理天下,還是心存疑慮的。

他只需安安分分的長大,皇位自然要落到自己身上。多做事情,未必有收穫,因爲做對的是理所當然。反而出了錯,卻可能危及皇位。

想明白這一點,朱祁鎮頓時有些苦笑,暗道:“而今裝傻也是來不及了。”

他恨不得給自己一個大嘴巴子。

怎麼就這麼沉不住氣。

朱祁鎮將自己的才能已經表現在太皇太后眼前了,如果今後裝傻。太皇太后心中自然覺得朱祁鎮與她見外了。

所以,朱祁鎮今後一定要在太皇太后身邊裝好一個乖孫的形象。

朱祁鎮覺得對宮中的整頓,都停下來,不能都停下來,以小打小鬧爲主,並不大刀闊斧的做。對於朝政上發表意見,都按着太皇太后休養生息,罷一切不急之務的總方針下面做闡發,其餘的事情,絕對不越雷池一步。

“務本,務本。”朱祁鎮心中暗道:“而今什麼是務本?就是農業。正好我將精力都放在京師種植水稻實驗上吧。”

“這一件事情,想來太皇太后也是願意的。”

當然了,朱祁鎮決計不至於自己下地種田,皇帝一句話,有太多的人願意代勞的。

北京與遼東氣候不大一樣的,但是在他的印象之中,京師未必不能種稻。既然京師能種稻,推廣在遼東去,也就是自然而然的。

否則東北僅僅能種一季的氣候,再不種一些高產作物,什麼時候才能成爲北京的糧倉。而且別的事情,或許能夠加快進度。

但是農業卻是最耗時間的。

每年只能種一次而已,朱祁鎮甚至擔心,等數年之後,他親政的時候,北方種稻的技術,也不知道能不能完善。

“于謙要入京了。”朱祁鎮心中暗道:“這對我是一件好事,而今我文武兩邊,也算是有些人脈了。”

朱祁鎮對身邊的侍衛不錯,通過這些侍衛,聯繫到不少勳貴。

當然了,而今還不確定這些勳貴會通過一個子弟在朱祁鎮身邊當侍衛,就誓死相隨,但是在皇帝與太皇太后不發生衝突的情況下,他們還是願意爲皇帝辦事的。

文官方面,朱祁鎮與三楊接觸雖然不少,但是多在早朝之上,不過是虛文而已。真正接觸的也不過幾個講官。

這些講官即便是親近自己又能怎麼樣?

區區一翰林,能當幾個兵用?

于謙就不一樣了,不是于謙勝過其他人。而是于謙帶了順天知府的官職。想來以于謙的能力,順天知府一定能在於謙的掌控之中。

只要他以師禮待于謙,于謙所控制的順天知府衙門,也就是他的班底了。

雖然順天知府衙門,在京師其實也沒有多少分量。但是畢竟是一個好進展。

至於錦衣衛東廠,朱祁鎮不是沒有算計過,而且他明白,這錦衣衛東廠,對付皇宮外面的人,其實是很管用的。

但是對付皇宮內的人,卻未必了。

特別是掌控大內十幾年的太皇太后。

金英就不用說了。他雖然是宣宗皇帝人,未必不是太皇太后的人,王振倒是朱祁鎮的自己人,他沒有理由背叛,也不可能背叛。

但是有些事情,並不是僅僅不背叛就可以的。

用王振來對付太皇太后,朱祁鎮簡直懷疑,王振還沒有來得及有所作爲,王振的人頭就會先一步送到乾清宮之中。

朱祁鎮越想越深,思緒也越來越模糊,只剩下最後一個念頭:“從明天起,我要做一個好演員。”

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計劃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預感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八十章 寇深第五十二章 大雨時至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三十章 江華島水戰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預想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四十章 天下藩王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革命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六十二章 于謙入京第四十六章 大軍到位第二百四十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四十九章 煙火羣山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十二章 長樂未央不夜城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九十六章 廣西土司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八十一章 馬政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二章 大明九邊考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三十七章 何以養民第八十三章 武進惲家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九十六章 開海八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六十章 明浪第二章 大武學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兒皈依真主第一百七十二章 良藥苦口第一章 襄王金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