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臨朝

第二百一十七章素衣臨朝

夏季的清晨是最舒服的。

上朝的時候,也比尋常時候舒服多了。

總比暑氣上來的時候強得多。

只是此刻大家都沒有別的心思了,大官們心思沉重,小官們也眼觀鼻,鼻觀口,一副要當石頭的樣子。

對於早朝來說,他們本來就是石頭人。

但是也有很多大臣,不甘心當石頭人。

面子上不動神色,手卻在衣袖之中輕輕掂量手中摺子。這樣官員並不少,他們都是準備在今日發難的。

其中最大的官員,自然是劉球。劉球倒是沒有參與任何串聯,但是他作爲左都御史,是督察院的執掌者,是朱祁鎮換人過的朝廷格局之中,唯一遺留下來的老臣。

劉球認爲他作爲朝中僅存的正人君子,他有必要匡扶社稷。不過,作爲大明高層清流,對於與瓦刺大戰,是決計沒有二話的。

特別是一場大敗之後,更是沒有二話,他是代表了相當一部分大明士子,他們是堅決的主戰派,決計不會對外的妥協的。

如果開戰之前,他們這些人之中還有雜音,有些人雖然未必同意和親,但是卻也同意息事寧人,不願意打仗的。

但是而今打起來,自然是一副打到底的態度,這是大明士子骨子的基因,從太祖皇帝時期傳下來的。

但是不支持隊外妥協,並不是他們就沒有意見。

當然了,不是對皇帝,而是對五軍都督府。

前文早就說過,兵部與五軍都督府之間的恩怨了。

但自從朱祁鎮親政之後,在處理這一件事情上,有些偏袒五軍都督府。這一場敗仗,正好打一個翻身仗。

將五軍都督府的權力剝奪過來。讓兵部的發展進入正軌。

這個問題,朱祁鎮其實也知道。

但是王驥在內閣之中。而從楊榮到王驥,一脈相承,就是想將兵權從五軍都督府劃拉到兵部之中。

這裡面朱祁鎮其實也疑心過王驥在後面推動。

但是有些事情,知道歸知道。但是不好明說,畢竟將大軍後勤理會的清清楚楚,也能鎮得住那些丘八,讓他們不要過分的,也只有王驥了。

另外,貓兒莊之戰是朱祁鎮一力支持與放權的,既然敗了,朱祁鎮自然要付出一些代價。這就是該有的政治規則。

但是,朱祁鎮卻不想陷入他們的套路之中。

所以,他要先發制人。

當靜鞭聲響起之後,有大象作爲先導,一時間大臣都肅靜起來,都察院的御史們,也放眼四處看去,就好像是操場之上的班主任一般,看誰敢越次,亂行,乃至竊竊私語。

忽然有尖銳的公鴨嗓子扯着道:“陛下駕到。”

一時間羣臣行禮。隨即又有公鴨嗓子道:“平身。”

一番繁瑣的禮儀之後,羣臣擡頭一看,頓時炸開鍋了,因爲龍椅上的那個人,居然在龍袍外面套了一身白衣。

皇帝在什麼時候穿着衣服,都有規矩。天下人有幾個人當得起皇帝戴孝。

朱祁鎮這樣做,就是將這一場大敗的嚴重性擡高,擡高到大明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擡高到有辱祖宗的地步。

這樣做,就是打亂一些人的步驟。

朱祁鎮一向表現出愛惜名聲,愛惜羽毛,他們也萬萬沒有想到,朱祁鎮會這樣做,這樣做就是朱祁鎮自己打自己的臉。

卻不知道朱祁鎮在乎名聲,只是覺得名聲作爲一項政治資本而已,既然是資本,該用的時候就要用。

只要有政治上的好處,朱祁鎮完全可以不要臉。

這樣做,朱祁鎮要達成幾個目的。

第一,在戰後處理上佔據主導權。壓制下面文官的話語權。朱祁鎮將自己弄得越可憐,文官反而越要維護皇權。

畢竟,文官的權力很大部分都是來自於皇帝的,維護皇帝的統治,不僅僅是政治正確,也是他們保持權力的必然。

畢竟以主辱臣死的原則,讓皇帝如此的臣子,更是該死一萬倍。

第二,確定與瓦刺大戰長期化,不殺也先絕不罷兵的國策。

說實話,整個大明的主流輿論界,除卻朱祁鎮本人之外,沒有人對將漠北收入版圖有興趣。特別是太宗皇帝數次北伐的後果,讓所有人都有一個思維定式,那就是對漠北動兵,是一件好大喜功,毫無利益的事情,只會給朝廷造一個不斷流血的傷口而已。

漠北之地,就是太祖皇帝所說的,“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的地方。

所以而今瓦刺犯邊了,朝廷之上自然喊打喊殺,但是一旦大明大勝,甚至攻入草原,摧毀了瓦刺的主力,那個時候瓦刺向朝廷請和,朝廷之上恐怕就不會這樣堅持了。

朱祁鎮從決定打瓦刺的時候,就面對種種的反對者,看見的,看不見的。甚至翻開史書,太宗皇帝決議北伐,也不缺少反對者,最大的反對者就是當時還是太子的仁宗皇帝。

太宗皇帝處置這些反對者的時候,可是乾脆之極,直接投入詔獄之中。

但是朱祁鎮自忖,他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畢竟太宗皇帝名爲繼承,實同開創。他的威信是不可動搖的,朱祁鎮一輩子未必能有太宗皇帝威信。

所以,他不敢用太宗皇帝的辦法,而今這個辦法還是治標不治本,想要治本,就要想辦法,讓漠北草原爲朝廷創作財富。

這就是朱祁鎮今後很長時間要思考的問題了。

畢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事到臨頭再去想,就是一個大問題了。

朱祁鎮不等羣臣從震驚之中回過神來,立即令範弘頒佈了詔書,不是別的,而是罪己詔。

詔書自然是三元及第商輅的手筆。花團錦簇,一派汪洋,內核卻是朱祁鎮擬定的,朱祁鎮秉承萬方有過,罪在朕躬之精神,將貓兒莊大敗的責任都攔在自己頭上,說自己進退無據,求勝太急。又說自己不聽衆言,一意孤行。並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之下,輕啓戰端。如是等等。

又說,此事本朝第一大敗,上愧祖宗,下慚黎民。奇恥大辱,不堪於位。一副想要退位讓賢的口吻。

將滿朝文武鎮的外焦裡嫩。

連劉球都想不到。一時間劉球對朱祁鎮的風格,有了新的瞭解,心中暗道:“我怎麼沒有看出來,當今怎麼這麼流氓。”

皇帝是不可廢除的。朱祁鎮自然不可能退位。

朱祁鎮打出一套七傷拳,看似打得是自己,實際上打得是滿朝文武的臉。打得是大明朝廷的臉了。

說實話,雖然成國公敗的很慘,但是對與大多數官員來說,危機感是有,但是並不是太重的。

畢竟北京還是安全的,而且朱祁鎮治理之下,雖然有種種波折,但是國力總體上是上升的。

所以,大家都覺得瓦刺充其量是手足之疾,雖然麻煩卻傷不了大明的根基,所以大家纔會愉快的想借此機會將五軍都督府給打倒。

真要危機時刻了,反而不會這樣做了。在歷史上土木堡之敗後,雖然王振的餘黨馬順被當堂給打死,但是于謙還是上書,停止對王振餘黨的追責。

因爲北京保衛戰在即,不是大加株連的時候。

如此朱祁鎮這一番表演,幾乎在所有大臣臉上左右開弓。

“臣等該死。”不知道誰說了一句,羣臣不約而同跪在地面之上,已經有人嚎啕大哭了。

好像是一個規則,那就是越距離皇帝近的大臣,就越失去對皇帝崇敬,皇帝對他們來說根本沒有什麼神聖性,但是越距離皇帝遠的臣子卻不一樣了。

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三十一章 崩潰的開始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鄉第一百一十五章 議麓川六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楊榮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濟運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議麓川三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一百零四章 二月十五日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三十二章 跨過鴨綠江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二十九章 塵埃落定大藤峽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門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五十一章 彈劾曹吉祥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醫院令樓元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殘局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二百二十二章 來者猶可追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衛武學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五十八章 長腿的滹沱河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零一章 楊溥時代的開始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七章 對五軍都督府的改造第十七章 水深火熱第八十九章 御前會議之餘音第五十五章 奴兒干都司第一百八十章 登壇拜將第六十六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二十八章 李時勉的倔強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組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十一章 微山湖計劃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聖公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第二十章 應對安南之策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後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六十五章 一條鞭法的問題第九十四章 徵麓川餘波第七十八章 皇帝與楊溥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十四章 李滿住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貢馬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九十二章 朱祁鎮的懼意第三章 災年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九十七章 對大藤峽的決斷第一百章 戰爭的腳步聲第一百零五章 行獵二第九十章 貝琳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