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馳道與運河

第一百五十一章馳道與運河

朱祁鎮說道:“先生請講。”

曹鼐說道:“臣看過輿圖,這一段河道北方,西方都有河流,引諸水入運河,新開一道運河,並不困難,甚至沒有了黃河恐怕運河會更方便一點。”

朱祁鎮點點頭。

這一點他也知道,他剛剛看過了,北方乃是山東南部的山脈,有很多河流南下,而西邊乃是淮河支脈。

有黃河的時候,這些河流是不能引過來的。

因爲黃河乃是地上懸河,就好像是一道山脈一般,割到這些水流,而今黃河不在了,卻很容易引到一起來。

有水,還怕沒有河道嗎?

朱祁鎮也沒有擔心過,這裡修建不出來一道運河。

曹鼐說道:“只是事有輕重緩急,而今朝廷治理黃河,用度吃緊,無力修運河,而運河關聯南北,是一刻也不能斷絕。這是陛下憂心所在?”

朱祁鎮說道:“知我者,先生也,卻不是先生想如何解決這麼難題?”

曹鼐說道:“陛下繆贊,臣不過盡本分而已,其實以本朝的歲入,今年府庫雖空,但是到了明年就有修建運河的錢財了。陛下無須着急,臣沒有治本之策,倒是有一個治標之策。”

朱祁鎮說道:“先生請講。”

曹鼐說道:“陛下令重修馳道,奧妙無雙,臣觀之,從北京運糧到宣大,耗損不過十一。與運河相比,雖然有些差距,但已經不錯了。”

“以臣之見,當先在淮安到徐州修建馳道,這裡一馬平川,比北京到宣大要平坦多了,即便是雙軌也不過是幾十萬兩而已。”

“如此一來,水陸夾運,朝廷又大大降低了漕運的數量,想來是夠用的。”

朱祁鎮當然知道夠用了。

從北京運道宣大的糧草,就超過了百萬石。

一輛馬車大抵三五日,就能到宣府,一次能運少則十石,多則二十石。甚至內府之中準備修建更大馬車,能夠一次運輸更多的糧食。

馳道上的消耗,最大幾部分,就是馬糧,各地驛站的開支,還有木頭軌道的更換。

即便是用了遼東硬木,但是面對幾乎不斷絕的馬車奔馳,這木軌消耗的速度也是相當快的。

但是即便如此,攤到每一輛馬車的耗損上,也不過運十石消耗一石而已。

如果真能將軌道換成鐵軌,想來這耗損也會大大降低了。

而且從北京到宣府,卻有大量山地,路不好走,很多上坡,這才造成了要好幾天才能到。如果放在淮安與徐州之間,卻是沒有這種山地了。

www ¤тTk дn ¤C 〇

說不定,一天之內就能到達。

朱祁鎮一直想將馳道這一種運輸方式,推廣到內地去。而今卻不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嗎?

現在僅僅是緊急措施,但是修好運河之後,難道這一段馳道就要拆掉不成,當然不會了,再加上依靠運河便利的運輸方式。

修建也容易的多了。

朱祁鎮心中暗道:“難道我要內地修建的第一條馬拉鐵路,就是京揚線嗎?”

很多現實都是有些諷刺。

多的給他更多,少的將他僅存都剝奪了。

就交通便利來說,運河沿線已經是相當好了,比邊關各地要好了不知道多少。但是朱祁鎮還是要加碼。

從運河的單線,變成了水陸兩線。

畢竟一旦運河上成功了,那麼朱祁鎮將馳道推廣到其他地方,就容易多了。

說不定,朱祁鎮有生之年,能看到遍佈大明的馳道網絡。

朱祁鎮說道:“先生果然高明,那麼這一件事情,就交給先生了。”

曹鼐說道:“請陛下放心,臣回去之後,立即從兵部找人,讓他們立即南下。只要張秋情況好一些,漕運決計不會斷絕的。”

朱祁鎮說道:“如此朕就放心了。”

“陛下。”曹鼐說道:“臣剛剛聽聞,陛下下令消減宮中開支?”

朱祁鎮聽了,啞然失笑,說道:“消息傳得這麼快嗎?”他饒有深意的看了曹鼐一眼。

他其實也明白,每一個文官大佬在宮中都是有眼線的。

但是進入正統之後,大內被清理過好多遍了。

太皇太后先清理了一批眼線,隨即王振掌權之後,又清理了一批。朱祁鎮殺了王振之後,又遷怒王振黨羽,幾乎全部拿下,這又是一場的清洗。

這數次風暴之後,各大臣在宮中即便是有眼線,也是非常低的。

“陛下,主辱臣死。”曹鼐跪了下來,說道:“我等無能,累陛下如此,實在是臣等之罪。”

朱祁鎮也無意深究這些,說道:“曹先生請起,不過是一場天災而已,天下百姓皆朕赤子,朕所做這一點點。又算的了什麼?”

曹鼐說道:“陛下,臣請消減百官俸祿,以度時艱。”

朱祁鎮說道:“無須如此,京官難當,朕是知道的,朕即便是消減宮中用度,也是凍不了,餓不着的,但是一減百官俸祿,卻有一些人恐怕熬不住了。”

曹鼐說道:“陛下聖明,臣請重定宗藩俸祿。”

朱祁鎮聽了這一句話,才感覺到曹鼐的殺招所在了。

朱祁鎮對百官尤其是京官的俸祿,都秉承只能加不能減的原則。不僅僅是因爲俸祿低,還是要收買人心的。

畢竟朱祁鎮要百官爲自己的辦事,增加俸祿最大收益者,就是底層京官,畢竟真正的高官,一來未必靠俸祿生活,二來他們靠俸祿也足以生活了。

朱祁鎮給這些官員加俸不加俸不好說,但是風聲先放出去,卻是沒錯的。

曹鼐也知道,現實情況 ,百官的俸祿的確不高。但是有一批人的俸祿實在太高,無他,就是藩王。

幾十個藩王,加上一些郡王等等,他們每年的俸祿開支要三百萬石上下。

沒錯,就是三百萬石上下。

而且因爲親親原則,朝廷能拖欠文官俸祿,卻不能拖欠藩王的俸祿。

當然了,真到財政困難的時候,那是什麼也不管了,從宣宗皇帝開始,朝廷就開始拖欠藩王俸祿,到了朱祁鎮鹽政改革之後,將這些欠債全部還了上去。

畢竟朱祁鎮派了前左都御史王英巡查天下數年,專查藩王不法事務,這一路下來,狠狠的敲打了一番,奪了不少郡王位,並打發到了鳳陽高牆之中。甚至遼王案也定案了,遼王一脈不得繼承。

摘掉一個王爺。

所以爲了安撫,俸祿上並沒有少。

當時朱祁鎮手中也有錢,不好做的太難看,但是而今想想,藩王還真是一個節流的好對象。

首先,藩王與文官不一樣。

這個時候大明的官員是相對畢竟清廉的,所以真有一批文官等着俸祿吃飯的。

但是藩王?那一個不是家產無數,田產衆多。每年一萬兩銀子的俸祿,在很多人家都是天文數字了。但是對藩王來說,根本不在乎。

是有也行,沒有也行。

特別是那些大藩,如秦,楚,蜀,晉,說富可敵國,都有幾分過謙了。

而且他們也沒有實權。而且宣宗皇帝已經做過拖欠俸祿的事情了,朱祁鎮這個做兒子的,再做一次,也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只是如果是拖欠俸祿的話,曹鼐是可以先斬後奏的。反正這些藩王說起厲害,但是奈何不了大明首輔的。

而且曹鼐做了,也能爲朱祁鎮背鍋。朱祁鎮可以裝作不知道。不傷親親之道。

爲上級背鍋,也不是誰都能背的。如果曹鼐如此做,朱祁鎮一定會補償給曹鼐的。但是曹鼐所言卻不是這個,乃是重訂俸祿,讓心中有些疑惑。

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變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二十二章 安南後繼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風雲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八十章 經筵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一百二十九章 勳貴斷尾第九十五章 大明軍制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三十九章 欽州黃氏之戰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二十三章 廣東水師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一百七十章 海河方案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百零九章 待詔陸祥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六章 此禍已種蕭牆間第一百二十八章 楊文正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序章 我, 朱祁鎮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九十二章 開海四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堅持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九十六章 軍工的發展第三十四章 黎思誠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六十五章 楊士奇與于謙二第七十四章 緩與急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憂心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六十九章 水師主導權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五十一章 三級教育制度第一百四十章 黃河決口第九十六章 鎮守雲貴方略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七十五章 于謙奏對第九十三章 小夫妻第八十章 寇深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四十八章 內閣人選的紛爭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六十三章 馳禁令第五十四章 于謙的身體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臨邊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五章 天馬來兮從西極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五十八章 朱祁鎮的執念第九十五章 大雲南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與石亨的爭執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軍對峙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