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

第一百五十章 漕運難題

于謙雖然當機立斷,做出一系列決斷,將黃河大工放在次要地位,反而將賑災放到主要位置上。

但是他這樣的決斷,都一五一十的寫進奏摺之中,飛書報給北京。

朱祁鎮見了于謙的奏摺,還沒有翻開看,就覺得安心了許多。

有些人給人的感覺就是如此。

甚至不許要他做什麼,僅僅他出現在某些地方,就會有一種讓人安心的感覺。于謙就是這樣的人。

從知道黃河決口之後,乾清宮中一直維持得低氣壓纔得到了緩解。

朱祁鎮翻開于謙的奏疏,還沒有看完,他心中就開始感嘆了。暗道:“曹鼐果然不如楊溥。”

三楊這樣的老臣,在大明歷史上都是不可複製的,特別是楊士奇即便將大明所有首輔拉出來排位,真能確定排在楊士奇上面大明首輔,也不過是是張居正而已,誰叫張居正所做所爲,已經超過了一個首輔的權限。

其餘的首輔,即便再厲害,他自己也不敢說,萬萬全全超過了楊士奇。

在這一件事情,朱祁鎮着急黃河,在行事上有些亂了分寸。向下面撥出了第一筆款子,都是以修河款的名義了。

當然了,反正都是銀子,只要地方官不是白癡,都不敢一邊手裡有銀子,一邊讓百姓餓死。

但是總是要承擔政治風險的。

不過,這一點朱祁鎮並不覺得是自己的錯。

這是內閣的問題。

朱祁鎮掌控從來是大政,很多細節處理,就是內閣的事情。

其實,這曹鼐未必不知道,但是朱祁鎮權威越盛,越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朱祁鎮放個屁都要思量再三,要想一想這個屁之中,有什麼引申含義。

朱祁鎮一心在黃河之上,下面人自然不敢多做動作。

曹鼐不如楊溥的原因,倒是曹鼐不如楊溥熟悉地方情弊,還是曹鼐不如楊溥那麼敢堅持己見。就有一點說不清楚了。

隨即朱祁鎮細細看了于謙的整合方案。

卻沒有什麼好說的。

一來朱祁鎮不是那麼熟悉治水工程的,二來朱祁鎮也信任於謙,他相信于謙能將這一件事情給辦好。

所以,對具體細節根本沒有多看。唯一擔心,就是按于謙這個辦法來,修河款估計要暴漲到了二千萬兩白銀。

讓朱祁鎮感到一些牙疼。

其實以工代賑,與尋常工程最大問題,就是人力給不給錢。

一般工程都是徵徭役,朝廷從來不掏錢,甚至讓百姓自備乾糧。工程最大的土方量都是免費的。

而今將人工費用給補上來,這價格可不是要飆升。

朱祁鎮頓時覺得自己的小金庫,未必能將這一件事情給抗過去。

“哎------”朱祁鎮心中暗歎一聲,他對身邊的太監說道:“傳令下去,從今天開始,宮中一切用度從減,用不着的宮殿都封住吧,給郕王尋一個府邸,讓他出宮吧,宮中多餘的宮女太監,全部放出去吧。”

“是。”範弘立即說道。

朱祁鎮說道:“給皇后說一聲。”

範弘答應下來。

朱祁鎮登基以來,總體來說,花費並不大,不修宮殿,也沒有大量納妃,即便是打獵,也是因爲有明確的政治意圖。並不是爲了享受。

即便如此,皇宮每年的開支也在二百萬兩以上。

而今朱祁鎮實在覺得手頭錢不湊手了。

開源節流。

既然開源已經差不多,也只有節流了。

當然了,有些事情能夠節流,有些事情不能節流,比如養兵的費用,還有百官的俸祿,是萬萬不能消減的。

瓦刺在北,消弱武備,就是自毀長城。而本來就不富裕的文官降低俸祿,就是逼他們去貪污。

從何處節流,朱祁鎮一時間還想不起來。

但是政治信號要先放出去。

看身爲皇帝就消減宮室,放出宮女,消減開支。

其實,朱祁鎮也知道,皇宮的開支很大一部分是消減不下來的,因爲很多費錢的大禮儀,都不是皇室的盛典,因爲歸屬於國家慶典。

自然要富麗堂皇,否則丟得是大明的臉。

而且朱祁鎮也不可能真去吃糠喝稀。

能擠出來五十萬兩,就算不錯了。

但是朝廷這麼大,可以消減開支的地方,定然不少,皇帝都以身作則了,下面的人不能有所表示嗎?

這一個信號放出去,得到反饋,還需要幾日。

朱祁鎮繼續看于謙的奏疏。

看于謙轉到運河上,他立即起身,從一邊抽過來一卷地圖,正是運河沿線圖,朱祁鎮細細看運河河道。

忽然看見一處,用手指輕輕敲了兩下。

黃河從上游決口,下游大多都是要乾涸了。而運河從淮安到徐州這一段,卻是藉助黃河天然河道。

這一段河道有五六百里之長。

沒有了這一條河道,運河體系就好像是缺了一個大口。

如果想維持運河體系,就必須修建一條大渠,這數百里的河道,首先就是一個大工程,再加上各處引水。其中工程耗費之大,或許比不上現在黃河大工,但也不會太少的。

朱祁鎮頓時感到有一些頭疼。

真頭疼。

不管朱祁鎮看運河再不順眼,但是即便是爲了北京的糧食安全,運河就不能斷絕,所以這一條河道,即便是再麻煩,朱祁鎮也必須修建了。

而且是儘快修建。

他此刻才知道,爲什麼很多人都知道黃河舊道不好,但是還有很多想要維持舊道,無他,就是開闢一條新河道,花費太大。

而今已經開出了二千多萬兩,如果再加上這一條河,估計還要幾百萬兩之多。

也就是說,朱祁鎮準備與瓦刺開戰的錢,還不能與瓦刺交兵,就已經在這一件事情上,稀里嘩啦的花了出去。

朱祁鎮心中鬱悶,就不用說了,他微微捏捏眉心,平緩一下心思。說道:“去文淵閣看一下,如果是曹首輔值班,讓他過來一趟。”

“是。”一個小太監說道。

一會兒功夫,曹鼐已經到了。

朱祁鎮將於謙的奏摺遞給了曹鼐。

曹鼐細細的看到,說道:“恭喜陛下,於大人在此,陛下可以心安了。”

朱祁鎮說道:“於先生乃是朕的倚天寶劍,遇難決之事,令於先生出馬,自然無虞。只是漕運局面如此尷尬,先生何以教朕?”

曹鼐聽了朱祁鎮話,心中有一絲絲嫉妒之意。

即便於謙不是首輔,但是在朱祁鎮心中的地位,卻沒有誰能代替的。

曹鼐收起自己不該有的心思,說道:“此事,臣早就想過了,真要向陛下稟告。”

朱祁鎮對此並不意外。

因爲選新河道,而不是堵塞決口,讓黃河歸於舊道,這個決策並不是朱祁鎮一個做出來,是得到了曹鼐力挺。

其實這個決斷,在朝廷之中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支持的。

原因很簡單,到了冬季,花上一二百萬兩銀子,將黃河缺口堵上,再加固河堤。即便是要重新翻修,也不過多幾百萬兩而已。

這兩個方案在錢財用度上,差上好幾千萬兩。自然有人指出來,這個方案根本就是勞民傷財。

不過,對這個方案反對的聲音,並沒有直接對朱祁鎮,而是向曹鼐而來了。

皇帝從來是沒有錯的,這是一項的政治原則,即便皇帝錯了,也是輔弼之臣的責任。

所以曹鼐必須有所作爲,將這一件事情給壓下去。否則就會威脅到他的政治威信。

所以,朱祁鎮感到棘手,就來問曹鼐。他就知道曹鼐一定會有想法的,當然了,這想法好不好,卻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第十五章 香港第一百三十三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六十章 思機發之死第二十七章 擴大化第三十五章 廣西內部的分歧第八十五章 尚書們的疑惑第一百一十八章 太醫學院第九十一章 整頓衛所的分寸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八十四章 工業化的種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八十一章 正陽門下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零八章 時間差第五十六章 亦失哈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六十二章 廢南京六部的構想第八十九章 于謙的西北政策第六章 擴大的兵部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六十六章 戰略決議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二十六章 誰對誰錯?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八十三章 弊政序章 我, 朱祁鎮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七章 定國公的野望第一百一十四章 寧化縣現狀第五十五章 於公入陝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峽之策第五十三章 中學教材第二十章 三世說與大同世界第二百二十八章 列車爲城第三十一章 交趾與西洋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機的窘境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實力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二十一章 錢法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七十四章 新理學的種子第七十九章 解縉第十八章 陳綱案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寧第一百一十二章 東勝衛之戰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三十六章 京營出京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餘聲第一百三十二章 慶都公主所求第一百七十三章 脫脫不花賭贏了第二十六章 換講官之意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九十八章 來自江西的暗箭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十三章 老臣心第五十二章 礦亂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銳第九十章 工部侍郎彭誼第四章 太后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一百三十章 謝家的家底第四十三章 海西經營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況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務第六十六章 建文帝下落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風俗第九章 大明對奴兒干的經營第五十五章 諸將第一百章 定風波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第十八章 西域近況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