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3章 召集

“因爲張居正是徐階的學生唄!”還沒有等羅信開口,雲知秋便撇了撇嘴說道。

“徐階又不止張居正一個學生。”張洵淡淡地說道。

“那你說爲什麼?”雲知秋不服氣地問道。

張洵的目光變得深邃道:“你們只要想一想楊廷和,夏言,嚴嵩,就應該知道了。”

海正眉頭一揚道:“這三個人的結局都非常不好。”

“不錯!”張洵點頭道:“徐階不想落在那種下場,所以他要給自己留後路,要選一個自己信得過的接班人。一旦選中,他就會送這個人一輩子還不清的恩典,然後再盡全力將這個人送上大明權利的巔峰。如此,在徐階告老還鄉之後,那個人便不得不保護他和他的家族。

張居正就是徐階挑選出來的這個人選。我們現在要弄明白的是,徐階有很多學生,爲什麼單單選擇了張居正?”

“因爲張居正的學識和心智都極高,超過徐階的其他學生。”陶興彥開口道。

“這是一個方面。”張洵點頭道:“但不是關鍵的。我研究了徐階這幾十年的過往,發現剛開始的時候,他對張居正也沒有那麼特殊,他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張居正是一點點脫穎而出,最終成爲了徐階的唯一選擇。”

“他怎麼做到的?”羅信問道。

“張居正有着極強的才幹,有着極強的心智,這是無可懷疑的。但是當初也不是沒有和張居正一樣擁有着極強的才幹和心智的人,但是他們和張居正的做法卻完全不同。他們在顯示了才幹之後,便開始持才而驕,被徐階表揚了幾次,又持寵而嬌。

但是張居正呢?

他反而對徐階愈加的恭謹,無論徐階交給他什麼任務,原本他已經想好了完全的計劃,但是卻沒有立刻去實施,而是在事前先去請示徐階。等事情做完了之後,又在第一時間來到徐階面前彙報。然後在外面還會說,這都是徐階的功勞,他能夠取得這點兒成績,都是徐階的栽培。這樣的學生,你們說,徐階能夠不傾力培養嗎?

等到後來,因爲不器的原因,張居正和徐階起了一些齷齪。但是那個時候,徐階發現再培養一個人來代替張居正已經來不及了,而且形勢也逼得張居正不得不再度依靠徐階,於是兩個人便又和好如初,但是這一切都得益於張居正之前的十幾年給徐階留下的印象。”

羅信沉默了片刻,望着張洵道:“你說張居正這個例子,是讓我懂得如何和陛下相處嗎?”

“不錯!”張洵點頭道:“陛下竟然將答應你任禮部尚書的事情給忘記了,這說明你在陛下心中的印象正在減弱。所以,我認爲你應該像張居正那樣,經常找陛下彙報一些工作。常請示,常彙報,纔會讓陛下忘不了你,信任你,到最後離不開你。”

羅信又沉默了片刻道:“我明白了。”

“呵呵……”張洵笑道:“你覺得內閣四個人如何?哪個最難應付?”

“現在是徐階,未來是高拱啊!”羅信嘆息了一聲道:“恐怕這個未來還不會太久。高拱此人剛愎自負,心胸還不夠寬廣,一旦翻臉,後果難以預料。”

“是啊!”張洵認真地說道:“所以,即便是和高拱聯手,也不要太過接近。有了距離,纔會有顧忌。”

“是啊!”羅信揉了揉眉心道:“如今徐階身位內閣首輔,挾遺詔,平反起復當初罷黜和死去的官員,得天下人心。徐階就已經夠我應付的了。而高拱也是一個極不穩定的因素。但是我如今還弱小,不能夠直接和他們掰手腕,只能夠在夾縫中生存。”

“看來不器你還是要在高拱面前受些委屈啊!”張洵道。

“這無所謂,當官哪有不受委屈的?”羅信淡淡地說道。

“你有這個心理準備就好!”

“放心,我一直有準備。不過也需要你們平時多提醒我,否則我忘了卻不好。”

“哈哈哈……”

五個人開懷大笑。笑聲從書房內傳出來,房間內黛兒隱隱地聽到了笑聲,眉宇之間的憂慮淡化了不少。

“不器,你自從上任以後,還沒有召集所有的官員吧?”

“上任第一天,倒是來的齊全。不過,我讓他們都散去了。第一天對禮部還沒有全部的瞭解,說什麼都不好。”

“不過,不器你這上任也七天了,應該見見了。”

“那就見吧。”

第二天。

羅信在禮部召集所有禮部的官員,實際上所有禮部的官員早就等着這一天了。

上任那天,羅信只是簡單了說了幾句話,便遣散了衆人,然後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看各種文案,衆人就知道待羅信捋順了上下,就會召集他們。而且這個日子不會遠,因爲羅信以前就是禮部侍郎,對禮部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再瞭解禮部會很快。所以,聽到消息之後,一個個都迅速地來了。

沒有一個缺席!

羅信提升爲禮部尚書,便將自從跟隨羅信前往南方,回京之後,一直沒有什麼位子的陶興彥調到了禮部,接替了自己禮部侍郎的位子。

起初徐階還不同意,但是高拱和馬芳使了勁兒,羅信也和嚴納打了招呼,嚴納也給了羅信面子,這便讓徐階很是無奈,最終讓陶興彥進了禮部,但是了禮部侍郎。同時,徐階心中也知道,以後這禮部就是羅信的根據地了,自己想要插手就難了。

此時陶興彥正在給羅信介紹着禮部的一個個官員,實際上,這裡的絕大部分官員,羅信都認識,畢竟他也擔任了一段時間的禮部侍郎。但是他依舊很認真地傾聽,這就是一個程序,顯示禮部尚書的威嚴。

禮部很大,怎麼也是六部之一。

在羅信這個禮部尚書之下,還有着左右侍郎。如今陶興彥爲左侍郎,而隆慶帝原來的老師陳以勤爲右侍郎。

然後還有司務廳,清吏司。

清吏司又分儀制清吏司,祠祭清吏司,主容清吏司,精膳清吏司。

*

*

第三七十三章 散落第七百六十一章 遺憾第1405章 廉政風暴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傢伙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謀劃第一百七十五章 開價第1280章 公審第二百九十一章 比槍第八百六十八章 玉山再來第五百四十五章 參觀大宅門第1327章 調任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徹底剿滅第九百三十三章 徐階投資第三百六十七章 霍去病果然不好當啊!第九百六十五章 爲難第一百七十一章 賣了第四百四十九章 陸庭芳和嚴世番第二百七十三章 交卷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計議第1415章 進宮第二百五十九章 羅信的逆天想法第二百零七章 豁然開朗第十章 露陷了?第1388章 老巢第八百三十三章 哈哈哈……第1465章 壽元不久第二百八十一章 相救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王翠翹正式露面第四百四十九章 陸庭芳和嚴世番第1399章 途徑分宜第九百二十五章 朝會第二百五十八章 喧囂歸寂靜第五百一十三章 欲鬧裕王府第1496章 懶政第九百二十一章 徐階光臨詹事府第1350章 爭議第二百五十一章 擠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回京第六百七十九章 裕王之情第五百四十八章 廷議第八百零九章 上朝第五百四十章 報道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殺戮開始第四百七十二章 變化第五百五十二章 副樞密承旨(兩章和一章)第1417章 高拱上當第1358章 投降第五百四十四章 定計第七百九十一章 箭矢第七百六十九章 奏章第二百四十四章 縣試第四場第八百六十六章 羅母要開廠第五百二十六章 一路折騰第七百一十八章 這是善舉第四百零四章 逢場作戲第四百九十一章 造反第九十七章 簡明第四百二十七章 盛大文會第四百五十五章 博弈第1401章 上奏第1292章 再見俞大猷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戲謔第四百六十七章 徐魯卿的反應第六百四十五章 轉變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五位老師聚王府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鋒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強勢第二百零三章 喜訊第二百二十三章 喜好第四百三十三章 考場百態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不歡而散第1323章 抓捕第二十七章 陸府應對第一百零三章 兩縣聚第三百一十七章 驚聞小三元第1431章 熱鬧大了第五百章 一切順利第二百七十章 羅青調動第1393章 暴露第三百八十九章收徒第九百一十九章 民爲重第五百四十章 報道第一千零二章 出海第五百八十七章 鐵絲網第1393章 暴露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忍第七百九十一章 箭矢第六百三十八章 離京第三百二十三章 勸南遊第二十八章 迷惑第八百二十三章 嘉靖帝后悔了第1288章 旅途第三百六十六章 四方反應第五百九十一章 孤注一擲第五十七章 憤怒第九百二十二章 也不知道他有沒有聽到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劉守有的震驚第1581章 風雲第1536章 內閣會議第二百零四章 戰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