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形勢難明

米柱在別人面前,永遠是高高在上,冷峻陰柔的樣子,有嚴纔會有威,沒有非凡功業,何來二米八的威嚴氣場?他當先而行,沒有人敢走在他前面,因爲這裡他最大。

孫祖壽道:“大人這位請!”他看見米柱徑往士兵飯堂走去,他是在總兵府設的宴呀!

米柱道:“本官但凡掌兵,即與官兵同食同住!“

這位欽差大人居然要去士兵飯堂吃飯,這讓許多人爲之臉露難色,但也管不住這位徑直而行的大爺。

在飯堂門口,有許多士兵拿着海碗饅頭在吃喝,看見這位身穿蟒袍的大爺領着當官們的來了,他們是驚訝之極。

看見米柱他們在排隊領飯,更是驚掉了下巴,這真是大姑娘上轎--破天荒的第一遭了。

看見米柱、洪承壽等排隊打飯,孫祖壽、趙夢麟、趙率教、李丹東等紛紛前來排隊。

米柱四下打量,飯堂倒也乾淨整潔,有饅頭、米飯供應,居然也有一些肥肉和油渣供應,不少士兵坐在長條板櫈上餓吞虎咽的吃着。

他們與皇家軍飯堂不同,每個人都是限量供應,不像皇家軍敞開了供應,所以有不少士兵吃完,意猶未盡在舐碗上米粒,撿掉在飯桌上的米粒,剩飯剩菜,不存在的。

打飯的大叔看見米柱這位身穿蟒袍的大佬在排隊打飯,嚇得幾乎呆了,他不知如何是好結結巴巴道:“大人……?”見到大人應該是下跪纔對吧?但飯堂從來沒有接待過守備以上的官軍,他不知這章程該如何。

米柱道:“免禮!本官要兩個饅頭和湯!”

大叔忙用海碗給他裝了兩個饅頭和一碗湯,他不安的搓手,望着米柱,看見米柱走了,這才放心。

米柱找了個地方吃飯,洪承壽和四大侍衛也在身邊,他們都在低頭吃飯,孫祖壽等沒有辦法,也領了一份吃,他們可是沒有敢與米柱同桌吃,只好另找一桌子吃飯。

剛纔士兵們是愉快的吃飯,然後吹牛打屁的,看見長官們來了,都噤若寒蟬,不敢言語,低頭吃飯,吃完就走。

饅頭是粗麪饅頭,湯是大骨湯,談不上什麼味道,米柱道:“彥演兄,可是吃得習慣?”

洪承壽道:“維新兄,瞧你說的,某自小苦寒出身,那時有粗糧饅頭吃就好了。”

米柱道:“後勤的事便交由彥演兄了?”

洪承壽道:“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現在有米有糧,還怕做不出一桌子好菜!薊鎮編練完畢,何愁沒有精兵可用?”

趙夢麟低聲對孫祖壽道:“孫兄……嘿!總鎮,這頓掛落只怕是少不了啦!”

孫祖壽道:“大人愛兵如子,在遼鎮的改革只怕在薊鎮開始了!”其它的軍官頗爲擔憂的事,他反而有些熱切,他早就想在薊鎮成立皇家軍了,就是練出一萬人來,也是好的。

米柱吃完了飯,沒有批評人或者提出什麼整改意見,吃完飯,立即回到中軍大帳,擊鼓率將,等衆將齊集,他們一一的作了介紹。

然後由孫祖壽介紹了一下薊鎮的佈防情況,米柱命令各將返回駐地,嚴防死守,他道:“咱們前面是敵人,後面是京城,是皇上是億萬黎民,各將嚴防死寺,不得絲毫有怠,有誰人讓敵人鑽了空子,自有錦衣衛上門拜訪。那時我米柱認得你,刀子可是認不得你。”

衆將齊聲道:“喏!”

這裡屬於錦衣衛千戶姜成楷的轄區,現在的錦衣衛早己不止於朝爭政鬥,他們將更多的人力投入在軍事情報方面,在北方九邊,特別是遼鎮、薊鎮、宣大地區,是他們重點活動對象,甚至指揮使就在關外,所以薊鎮也有錦衣衛千戶官在主持工作。

姜成楷道:“自從接到指揮使大人的示警之後,下官在關外所有關口、山嶺、林區、河口都佈署有明崗暗哨,日夜輪值,嚴守死守,有狼煙、響箭等傳警手段,下官可以保證,如果讓韃子無聲無息抵達關下,不勞大人動手,下官自己將人頭奉上。”

米柱點了點頭。

在佈署完畢之後,米柱下令,各部散去,嚴防死守,姜成楷也道:“大人!下官還要巡視古北口、居庸關一帶防務,這便告退。”

米柱道:“速去!”

他們定下的策略是,各部嚴防死守,他們主力駐屯三屯營,隨時應援,主力還是集結在古北口、居庸關,喜峰口潘家口一線。

特別是喜峰口,薊鎮十二路各關雖無處不險,而平原大川,可容數十萬大舉入犯,又當貢使出入之路,則喜峰、潘家口爲最。

這是當時中原通往北疆和東北邊陲的咽喉要道,這一帶的長城共有墩臺二十一座,敵樓一百六十座,長約五十公里,佈署有三十門紅衣大炮。

其它的關卡是隻通人馬,不可行車,而喜峰口、潘家口則是平原大川,可容數十萬大舉入犯,是重要地段,幾十幾百蒙古人殺入薊鎮,米柱可以不當一回事,派輕騎追剿即可,但如果是幾千幾萬衝入來,這可就壞菜了,所以喜峰口潘家口由三大副總兵之一的李丹東負責,駐兵多達上萬,秦民屏大軍由此出塞,馬祥麟大軍也是馳援喜峰口。

米柱還沒有下值,還在與孫祖壽商量如何佈防的事,湯正向他使了一個眼色,米柱便來到了後帳。

張北光率領六千多皇家衛隊以行軍隊形且行且退,他們以車爲單位,兵不卸甲,刀不離身,他們目前的目標是返回薊鎮。

張北光看着漫天大雪,所到之處白茫茫一片,遠處山丘起伏,他們很快進入燕山山脈了。

兩天前雪夜交戰之後,他們撤退,但蒙古遊騎始終是在他們營盤之外遊戈,對他們進行了監視,如果你派兵去驅逐,他們並不與你交戰,而是騎馬離開,等你不追了他們又返了回來,像牛皮糖一樣,始終是粘在一邊,沒有甩開。

張北光得到的信息是蒙古大軍兵分三路,一路攻廣寧,一路攻瀋陽,一路夾擊鐵嶺,希望可以和建奴聯合。

仗打到這裡,算是徹底的亂了,大明有大明的打法,蒙古人有蒙古人的打法,就看誰技高一籌了,不管怎麼樣,北疆草原百年未有之變局就在今年。

大明孤軍深入,端了蒙古人老窩,他們又攻不下白城,只好盡集大軍,轉攻明軍各地,以收圍魏救趙之效。

他們這一路軍,算是徹底亂套了,他們指揮官戰死,又受到了重挫,軍機處下令,讓他們撤退。

不過這注定無法實行,在潛伏觀察了兩天之後,蒙古人又圍了上來,這一次他們攔住了明軍去路,不準南返。

張北光組織一支二千人級別的車隊發動進攻,對方又退卻了,並不與明軍交戰,你想過去,卻是不行,明軍如果是輕騎兵,自可以突圍而去,但是他們是由紅衣大炮、佛朗機炮、車營、騎兵、火槍手、輜重後勤人員組成的武裝集團,並戰鬥人員就有一千五百多,他們不可能輕鬆的突圍而去,這些跑不快的怎麼辦?

況且現在他們能繼續成軍,是因爲在大夥兒都在一起,在抱團取暖,有頑強的鬥志士氣,大夥兒同生共死,也就罷了,一旦下令突圍,誰先走誰留後,這將吵成一團,大夥兒的士氣一泄,便沒有鬥志,人心一散,部隊就潰不成軍,這仗就沒法打,他們便成爲待宰的羔羊了。

這是蒙古人的目的,也是他們的常用套路,攻不破敵人的軍陣,便改用游擊戰術,運動戰術,在游擊戰和遠動戰中拖垮拖累對方,然後發出致命一擊,這戰術百試不爽。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們對比明軍,有武器上的劣勢,他們靠近百步,必遭明軍痛擊,他們攻不破明軍的防線,其次,明軍穩步向前,薊鎮喜峰口長城,僅在不足七百里之外,他們即便步行,也不用多久便到。

也就是說,蒙古人很難將張北光部拖累拖垮,因爲他們士氣不散,能打能戰,而且有目的地,一旦到了目的地,敵人便是奈何不得。

外面下着雪,看着陸續趕來的蒙古兵,他的越來越多,己超過了明軍,擬計劃將他們包圍,張北光滿心憂慮,難道我張北光埋身於此不成?張北光下令就地組織防禦。

張北光有些奇怪,兩日前蒙古人爲何撤圍,現在爲何又要圍上來,一直半拖半困,豈不是更好?

第119章明君第1017章令出如山第108章血戰到底第799章兄弟之情無題第646章自投羅網第992章新的形勢第969章神操作第632章展望第172章分蛋糕第159章以小制大第757章與衆不同第738章戰爭將至第694章舊裝備第608章雞肋之地第803章皇家選美第497章大宴羣臣第915章當衆威脅第501章策略第30章妄想第532章李代桃僵弟402章巨族末路第130章孽緣第987章政見不同第773章謀取第730章帝國戰略第793章無力第441章攻下其城第433章出兵第368以攻對攻第512章浮萍上第909章身陷困境第922章御駕親征第306章爭執第977章戰略平衡第466章準備進攻第700章洪水猛獸第799章兄弟之情第405章忍辱第922章御駕親征第721章歐洲大勢第823章突圍第349章奴爾幹都司第17章皇帝駕崩第1032章苦心孤詣第992章相互扯皮第494章登基爲王第516章整合第280章直取將首第620章招降第763章回家第889章損失慘重第223章土司第713章遠航艦隊歸來第114章流浪的人第523章有權就用第360章賊心不死第282章事發了第259章嚴刑第62章收伏老將第1015章太子難做第907章交涉第92章大戰前夕第575章兵行險着第728章老舊帝國第790章後房夜話第672章圖謀爪哇第8章計策無題第242章品茶第824章突圍血戰第318章刺殺第1001章武器優勢第130章孽緣第77章招攬大將第766章皇帝心思第749章帝國黃昏笫590章政鬥第829章日子難過第437章形勢不妙第650章圍攻王城第467章準備開打第580章大典第100章反撲第678章生氣的李旦第72章欽差入城第469章戰場有變第407章拿下第976章政策無題第485章李旦進京第331章處境艱難第750章上帝之鞭第685章天賜之地第499章金殿作詞第22章帝皇家第66章籌備第685章天賜之地第369章不死不休第931章再次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