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徵南下

崇禎八年農曆一月十一,剛剛過完年不久,高迎祥、張獻忠兩名巨賊,糾合掃地王、太平王等部流寇,約近十萬部衆,經河南汝寧府進入南直隸後,於當日攻克穎州。

由於賊勢浩大,穎州守城明軍大部聞風逃散,在這極端惡劣的境況下,原南京兵部尚書張鶴鳴率其弟張鶴騰,張鶴齡二人,自募鄉勇,與尚未逃散的殘餘官軍一同奮力守城。當然,這樣草創之兵,如何是久經戰陣的流寇精銳之對手。穎州城被迅速攻破,流賊大肆擄掠屠殺,穎州幾成人間地獄。

這時,張氏三兄弟亦皆成俘虜,高迎祥迫其投降,張鶴鳴不從,部將李自成惱怒不已,把他倒懸於樹上,令軍士用皮鞭抽打,不料張鶴鳴卻端得有骨氣,竟這樣罵賊至死,時年84歲。隨後,兩個弟弟皆被殺,舉族皆滅。

穎州既下,流寇兵鋒所向,便是大明龍興之地,中都鳳陽。

京師,乾清宮。

寒風呼嘯,寒冷入骨,雖然春節方過,皇宮之中,過年的喜慶氣氛,已是半點皆無,又恢復了以往那種壓抑灰沉的氣氛。

正在乾清宮中批閱奏摺的崇禎皇帝,收到了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的楊一鵬緊急奏報。

楊一鵬這封八百里加急送來的奏報中,報告了現在流寇已下了穎州,正直撲鳳陽而去的可怕消息。崇禎大叫一聲,險從龍椅上摔了下來。

“九苞誤朕,九苞誤朕啊!”

崇禎被太監緊急扶起,嘴裡猶在對兵部尚書張鳳翼痛罵不已。

前些時日,他收到給事中孫晉的奏報,說流寇入犯東南,極可能會侵掠皇陵,當日,崇禎就此事諮詢過兵部尚書張鳳翼,張鳳翼卻安慰他說:“賊起西北,不食稻米,賊馬不食江南米,當會折返而去,無憂矣。”

這番奇談怪論,崇禎竟信以爲真。

如果不是張鳳翼現在去了陝西監督剿匪進度,暫時動不得,崇禎真想立刻殺了他。

只是殘酷的現實,卻不允許他做一隻把頭埋入沙中的鴕鳥。

“速傳首輔入覲!”崇禎對一旁的太監大吼道。

傳令的太監,有如一隻受驚的兔子一般,迅速竄出乾清宮,消失在殿外的丹墀盡頭。

很快,一臉惶恐的首輔溫體仁在太監的引領下,來到了乾清宮中。

他方跪下行禮,崇禎便急急問道:“長卿,朕且問你,現在流賊直侵鳳陽而去,如之奈何,可有禦敵之法?!”

伏跪於地的首輔溫體仁,在這大冷的天氣裡,背上卻是冷汗涔涔。

“稟皇上,鳳陽乃我皇家龍興之地,爲保萬年龍脈風水,故未設城牆。只是這般無防之城,敵寇若至,何以擋之!現在當務之急,是要在穎州到鳳陽的路上,攔住流寇,阻止他們進犯鳳陽。”

崇禎焦躁地一擺手,大喝道:“這番道理,朕自知之。現在如何阻敵,卻是要緊!”

崇禎的問話,擊中了溫體仁的軟肋。

這個工於心計,善於內鬥的著名奸相,對外及用兵方面,卻是一蹋糊塗。現在要他來處理如何對付流寇,確是難爲他了。

不過,聖問在前,溫體仁不敢不答,他迅速地思索了一番,咬了咬牙說道:“臣以爲,當速令漕運總督楊一鵬從駐地淮安,領兵趕往鳳陽,以擋流寇攻勢。睢州總兵駱舉率需率本部兵馬,趕往鳳陽,支援楊一鵬。再令總兵鄧玘率川兵,從河南信陽急趨南直隸,以堵流寇之後路。最後令應天巡撫張國維,調派南京軍兵往援鳳陽,與上述三部兵馬一起,形成四面圍殺之勢,方可徹解鳳陽之危局。”

崇禎聽了溫體仁的回答,臉上的憂色卻是更深,他能明顯感覺出溫體仁的計策,似乎多有漏洞,只不過,皇帝對於軍事亦不在行,一時也無法說出具體原因。

如果以後世之人看來,溫體仁的計策,其實是相當華而不實的。

首先,現在各地的明軍,除了洪承疇部等少數明軍敢與流寇交戰外,其餘的明軍,皆是畏寇如虎,明哲保身,避寇不戰。指望這樣消極心態的明軍,去擊敗銳氣正盛的流寇,本身便是一種奢求。

其次,各部明軍之間,組織配合程度極差,各種觀望不進,坐視友軍敗亡,甚至暗中拆臺之事,皆是常見。現僅憑朝廷一紙諭令,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配合。

最後,時間不等人,流寇日行百里有餘,速度極快,官軍步多騎少,更兼缺乏糧餉士氣消沉,一日所行不過二三十里,兩相對比,那些追擊的官軍,除了只能在流寇屁股後面吃灰外,還真沒辦法趕上流寇的侵掠速度。

在真實的歷史上,在流寇攻城時,這四部兵馬,沒有一部能順利趕到鳳陽,至流寇攻下鳳陽大肆擄掠時,這四路兵馬,皆只行至半途,對流寇沒有絲毫威脅。

只不過,現在情況如此緊急,撿到盤中都是菜,崇禎皇帝也沒有心思與時間,再來設計思考什麼周全的圍剿方案了。

這時,皇帝突然想到一個人。

那便是,現在的赤鳳衛指揮使李嘯。

這位當日在宣府北路斬獲衆多韃子首級,甚至擒獲了不少韃子俘虜的青年將領李嘯,在崇禎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聽錦衣衛秘密奏報,現在李嘯的赤鳳衛,已建設得興旺蓬勃,兵馬也擴充了不少,崇禎暗想,若能把此人派去守衛鳳陽,必定能令官軍的勝算大爲增加。

這般少年名將,不用奚爲!

崇禎立刻把這個想法,對首輔溫體仁說了出來。

不料,溫體仁聽後,卻是一臉猶豫。

“陛下,這赤鳳衛,遠在山東登萊地界,距鳳陽有上千裡之遙,李嘯之軍,哪怕晝夜不歇而行,亦怕是趕不上保衛鳳陽之戰了。”溫體仁向皇帝說出了自已的憂慮。

皇帝臉色頓時灰了下來,他沉默了一下,喃喃道:“縱然如此,亦需李嘯出兵,就算趕不上鳳陽之戰,若能擊斬得流寇諸部,亦可稍慰朕心。”

聽到皇帝這般無奈的話語,溫體仁心中,頓時一陣酸澀泛起。

看來,皇帝都沒多少信心,能守住這鳳陽城了。

殿內沉默,只有強勁的寒風,吹得窗紙嘩嘩作響,氣氛相當壓抑。

“若皇上主意已定,微臣這就立刻下去傳令。”溫體仁輕聲奏道,打破了這讓人難於呼吸的沉默。

“好吧,就如長卿所定之策,再宣李嘯從山東緊急趕赴鳳陽救援,請長卿速傳朕之諭令,定要阻止流賊入犯鳳陽!”

“微臣謹遵聖令。”

.。。。。。。

數日後,已趕回赤鳳衛的李嘯,在官廳中,收到的傳旨太監傳來的出兵援救鳳陽的軍令。

李嘯臉色沉峻如鐵,卻還是恭敬地送了太監辛苦銀子,方打發了他回去。

炭火燒得闢啪作響的廳房內,李嘯沉默地反覆觀看手裡這封蓋着兵部大印的朝廷軍令,心中,忽然有種莫名的苦澀。

前世讀過明史的他,當然知道這次鳳陽保護戰,是個什麼結局。

因爲四路援兵皆不能至,鳳陽留守朱國相,率指揮袁徵徴,呂承蔭、郭希聖等將領,以城中兵馬三千,苦苦抵抗多達十多萬的精銳流寇,又因鳳陽城沒有城牆,故被迅速擊敗。朱國相見大勢已去,自刎而死,其餘將領,不是在陣戰中死亡,便是成爲俘虜後被流寇斬殺。

掃滅殘餘明軍後、高迎祥、張獻忠、掃地王張一川,太平王瘳惠諸部,大舉進入鳳陽,隨後便露出了兇殘猙獰的面目。

流寇們抓住了假扮囚徒躲入監獄的鳳陽知府顏容瑄,用棍子把他活活打殺堂下。推官戴文英等6位文官及41位武官,也被殘酷處死。隨後,流寇放火燒掉了皇陵、享殿等全部的皇陵建築,並大肆盜挖皇陵,取走陵中珍寶無數。並把陵區內的30萬棵蟠鬆一併砍掉,用來作放火的木材。隨後又,殺掉了守陵太監60餘人,只留下一些面目清俊,善長吹拉彈唱的小太監,留于軍中,作爲日後用於發泄.****的面首。而鳳陽城中,流寇們大肆擄掠屠殺百姓,種種淫惡暴行,不可勝數,士民被殺者多達數萬人。流寇們擄掠完後,又開始大肆縱火,鳳陽城中,數萬間公私邸舍皆被焚燬,就連城外當日朱元璋出家的龍興寺,也被點着了大火,燒了個淨光。一時間,鳳陽城內外火光沖天,光照百里之外。

李嘯從歷史的沉思中回過神來,開始鄭重思考要如何應對朝廷這道要自已出兵的軍令。

現在李嘯軍中,唯一的機動兵力,便是不到六千人的赤鳳總。赤鳳總剛剛擴充,新兵居多,尚未完全形成戰力。就算從今天緊急出兵南下,這長達上千裡的路程,李嘯可以確信,根本沒有機會於一週之內趕到鳳陽。

而在一週之後,明末歷史上的鳳陽之戰,早就結束了。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自已能夠順利趕到鳳陽,在沒有城牆可守的鳳陽城中,自已這點可憐的兵力,只怕是給多達十多萬人的精銳流寇,塞牙都不夠。

畢竟,李嘯是人,不是神。

無法做那象那些爽文中的男主角一樣,談笑把妹間,強虜便灰飛煙滅。

至於那些其餘的明軍出援兵馬,李嘯根本不對他們有任何指望。

他們不拖李嘯的後腿,李嘯就要燒高香了。

況且這四路兵馬,人人官階軍職均比自已高,到時真要與之相處,這幫禦敵無能,卻善於內鬥的傢伙,李嘯可能更要多防他們會冷不丁從背後捅一刀過來。

心情煩躁的李嘯,站起身來,在房中反覆踱步。

一個念頭,突然電光火石般地從李嘯心頭冒出。

既然,改變歷史是這般困難,那麼,自已能不能借用一下對歷史瞭解的優勢呢?

那麼就算鳳陽不保,若在自已能多有斬獲的情況下,朝廷也不會責怪自已作戰不力延誤戰機了。

李嘯站定,沉思了許久,臉上嚴肅的神情,方漸漸放鬆下來。

一個大膽的計劃,逐漸在李嘯腦海中形成。

在真實的歷史中,流寇們擄掠完鳳陽後,便分兵幾路,撤離鳳陽。

其中一路,高迎祥本部最先撤離,從鳳陽府太和縣進入河南。經河南鹿邑、杞縣,進入密縣山中。

另一路流寇由掃地王、太平王率領,攻毫州,復入河南夏邑,圍歸德城,不果,後繼續西撤。後在河南歸德地區,與高迎祥部會師,共同圖謀西入潼關。

還有一路流寇,便由張獻忠等人率領,殺入廬州府境內,先後攻陷廬江,屠戮巢縣、無爲及安慶府的潛山、太湖、宿松等地,後遇應天巡撫張國維的抵抗,又殺入湖北麻城,最後復進入河南境內。

這數路流寇,以張獻忠部最爲兇殘,對州縣百姓侵害亦是最深,當日入寇鳳陽時,張獻忠部盜挖皇陵最是出力,搶了陵內珍寶無數,也是崇禎皇帝最爲切齒痛恨的一部賊寇。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李嘯決定,就拿這個最爲猖獗的張獻忠開刀,哪怕不能斬斷,也要打殘這根最兇惡的指頭。

若能擊敗張獻忠部,無疑將在皇帝面前,給自已大大加分。也許,自已的官位軍職,也會更進一步。。。。。。

李嘯隨後,把全體將領召集起來,告訴了他們自已的作戰計劃。

應該說,李嘯的這個作戰計劃,出乎了很多將領的預料,他們雖然求戰心切,卻臉上明顯帶着懷疑之色。

最關鍵的一點,他們沒有說出來,那便是,李嘯憑什麼認爲,流寇會這般行動。

這一點,李嘯現在還真沒法對他們說。畢竟,總不能對他們說,是因爲自已來自後世,才提前知曉了敵軍的行動吧。

不過現在的手下將領與軍兵,已習慣了對李嘯軍令的嚴格遵行。所有人最終接受了李嘯的安排,並立刻開始着手準備出征事宜。

次日,李嘯親率赤鳳總軍兵,南下單縣。

李嘯此次出發,只留了兩隊尚未來得及裝備盔甲的槍兵,看守赤鳳衛。

他分兵兩路,一路由他親自率領,帶着15隊盾兵、28隊槍兵、50名魯密銃手、200名玄虎重騎,200名飛鷂子,由500名輔兵押運糧草,總共五千多人的部隊,直接從赤鳳衛,過萊州,到青州,便直接南下,經臨朐、沂水、郯城等地,一直向南進入南直隸淮安府。

另一路,則是炮兵部隊,李嘯下令,由火器副總頭顧子發率領,將赤鳳衛城頭的火炮,拆卸下來,連同炮彈火藥,一同運往鐵龍城,隨後便在鐵龍城頭佈防。

寒風凜冽,車馬蕭蕭,一路前行的李嘯軍,有如一條在曠茫大地上行進的灰黑色長蛇,一路南行而去。

莫測的前途,在命運的遠方,等待着率軍出發的李嘯。

(多謝白色宇宙風17兄弟月票,多謝兄弟一貫支持)

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十五章 反目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溝渠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溝渠第二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野心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一百二十五章 勁敵第七百零三章 遷都之變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六百零九章 順治登基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五十章 軍議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八百八十四章 放棄京城,全力西逃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十四章 考校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難辨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六百章 攻心誘降第三百五十七章 唐軍之威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十八章 軍令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爲重,北面爲輔第八百二十一章 誘殲郝搖旗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圍馬尼拉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駕親征,以援孤軍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剝人皮 進逼遼陽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二百六十一章 天家顏面何存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九章 祖府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七百三十章 私自邀戰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謀逆弒上第八百九十章 大順何去何從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圍馬尼拉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攝政王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八百零七章 突襲與誘敵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鄭親王第七百零四章 兵不血刃下南京第五百二十一章 慘烈近戰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八百三十一章 無處可逃,不如歸降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八百九十五章 海岸突襲 大破施琅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圍山海關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殲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襲指揮使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七十章 攻山第四百零三章 酒醉人亦醉第五十二章 破局第六百七十八章 臨陣內訌第六百八十三章 風沙攻城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二百六十一章 天家顏面何存第六百一十章 和談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