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

見李嘯躬身行禮,朱壽鋐那昏沉散淡的眼神,明顯地一亮。

“李指揮使速速請起。”朱壽鋐虛扶李嘯起身,上下打量了一番身着正三品武官常服的李嘯後,點頭讚歎道:“久聞不如一見,真真一表人材!李指揮使滅流寇,打韃子,均是偌大功績,依孤王看,果是英雄出少年啊。”

看着朱壽鋐一臉套近乎的笑容,李嘯微笑道:“魯王殿下謬讚,下官何以克當。”

“李指揮使客氣了,府外非述話之地,請李指揮使隨孤王入府坐談。”朱以鋐臉上的笑容更顯熱切,對着李嘯作了個迎請的姿勢。

李嘯隨着衆人一路前行,邊走邊看,感覺大開了眼界。

明史記載,魯王宮邸的建築,基本可分爲三部,由南向北方向分別爲:“承運殿”(面寬十一間),“園殿”(面寬九間)和“存心殿”(面寬九間)。“承運殿”兩廡還有左右二殿,五殿兩側各建屋一百三十八間。四周建有圍牆,前設承運門”,後設“存心門”,這便是魯王宮的主要建築。另外還有由“前宮”“中宮”和“後宮”,各面寬九間,三宮兩側各建屋九十九間,外建圍牆及前後宮門,所形成輔助宮殿羣落。

對於一路跟行穿殿過廊的李嘯來說,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進得魯王宮後,衆多宮殿迴廊門樓等處,均飾以青綠點金,藍黛細綴,金塗銅釘,窠拱攢頂,紅綃彩雲,中畫蟠螭,看得李嘯眼花瞭亂。

尤其是魯王宮中,各類假山峰巒疊立,高低起伏,亭臺樓閣座落其中,中殿兩側靠後處,則是一座極大的花園,養着仙鶴、孔雀、梅花鹿等珍禽異獸。處處匠心獨運,每每巧奪天工,真真說不盡的雕樑畫棟,道不完的富麗堂皇!

衆人大約行了十來分鐘,到了存心殿中,這便是魯王日常接待重要賓客的地方。

魯王隨即招呼衆人落坐看茶。

李嘯取出禮物,分贈魯王朱壽鋐、泰興王朱壽鏞二人,每人一把上品寶劍,以爲見面之禮。

朱壽鋐朱壽鏞二人,一臉驚喜地收下這堪稱舉世難得之珍品的寶劍,不由得皆是心下大悅。

“李指揮使客氣了,你初來乍到,便送這般重禮,倒讓孤王受之有愧。”朱壽鋐捋須笑道。

“一點微禮,不成敬意,前番我軍出援宣府,得遇貴府犒軍,不甚感激。這兩把寶劍,略表卑職感謝之意而已。”李嘯微着答道,語氣平和而謙恭。

李嘯出手這般闊綽,讓會談的氣氛一下子就融洽起來。衆人一番寒暄後,朱壽鋐便說出了邀請李嘯前來魯王府的真實用意。

原來,十一月時,原五省總督陳奇瑜,被給事中顧國寶,御史傅永淳交章彈劾,,兩人彈劾陳奇瑜車箱峽受賄縱賊,後面又剿匪不力,以致匪情重新糜爛的重大罪名,崇禎皇帝見羣情洶洶,自已也早有想拿下陳奇瑜之意,便下旨將陳奇瑜撤職拿辦,下錦衣衛詔獄。

陳奇瑜其罪本是必死,結果他爲了保命,出盡家財賄賂首輔溫體仁,才由死罪改爲戍邊。

而陳奇瑜原先的五省總督一職,由原三邊總督洪承疇接任,總督山西、陝西、四川、湖廣、河南軍務。

此時,流賊的勢力已是重新振作,勢力浩大。山陝等地,數十萬賊寇集中在一處,動輒連營百里,官軍望之而駭然。

到了十二月,西寧駐軍因長期缺乏糧餉,發生兵變,駐守將領被亂兵所殺,分守道官員被趕走,鎮守太監也倉皇逃遁。原本定計要在山西與匪寇大戰的洪承疇,被迫親自帶領軍隊趕往西寧,流寇則趁機分陷關隴,大掠州縣,等到洪承疇平定了兵變,騰出手來再赴山西之地時,這些流寇聞得消息,又“悉衆東奔,分道入河南,集宛、洛間。”,多達二十餘萬的流寇,開始第二次大規模入侵河南。

聲勢浩大的流寇把河南巡撫元默嚇了個半死,他在給朝廷的奏章中寫道:“.。。。。。。七年冬,賊騎前部千餘西來,立馬西郭麥田中,以爲前探。已而大軍畢集,鋪天蓋地,大旗飄颺,遙望崖口而南,旌旗蔽空,甲光耀日,南盡南山,北盡河曲,波壓雲涌而至。自朝至夜,惟聞人喧馬嘶,連營上百里矣。流賊所過,人畜踐踏,生靈塗炭,屍堆如丘,疊於路旁闊五六裡。。。。。”

巡撫元默在奏章中哀嘆:“賊衆自山西出,東奔我河南,陷滎陽,下靈寶,集宛、洛間皆落入敵手,河南大震矣。據下官所聞,賊營每有數萬兵,更番而進,因糧宿飽,突進極速,常能晝夜便行百里。而我官軍寡備,糧餉不繼,步多騎少,士氣沉迷,行數十里便俱告飢疲,再難行進,是故官兵多畏賊矣。。。。。。”

元默沒有說謊,當時在河南的幾大明軍重兵集團,如駐守新安、澠池的左良玉部,駐汝州的陳治邦部,駐南陽的陳允福部等等,見賊寇之勢力太大,紛紛據地擁兵自保。

這些漸漸尾大不掉的軍閥中,尤以左良玉爲跋扈,此人公然抗拒朝廷要他出兵剿匪的諭令,河南巡撫元默多次求其出兵,亦全部置若罔聞。更爲惡劣的是,此人私下與流寇相通,大肆收納各股流寇以爲已用,根本再無爲朝廷剿滅匪賊的想法與行動了。

見到河南的明軍官兵如此畏怯,賊寇之勢頓是愈發大熾。前幾日,於河南滎陽,老回回、闖王、革裡眼、左監王、曹操、改世王、射塌天、八大王、橫天王、混十萬、過天星、九條龍、順天王等十三家,合七十二營的大小頭目,共會滎陽商議如何對付官軍,這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滎陽大會”。

會議中,有流寇頭目談到,現在大家羣集於此,估計那五省總督洪承疇立刻就會率兵前來剿匪了。他此言一出,時在高迎祥部下,外號闖將的李自成,卻立刻豪氣萬丈地說道:““匹夫尚可奮臂,況十萬衆乎?今吾兵且十倍官軍,雖關寧鐵騎至,無能爲也。計唯有分兵.各隨所向立效,其利鈍舉聽之天。”

聽了李自成這番豪言,一衆流寇皆是喜悅,紛紛表示同意。

隨後,衆流寇開始抓鬮,以定各自去向,最後議定如下:革、左南當楚師;橫、混西迎秦軍;曹、過分屯滎、汜間,探中牟、鄧、尉以綴開、歸、河、汝之兵;獻、闖專事東方。破城下邑,金帛子女惟均。老回回、九條龍爲遊徼,往來策應。恐西軍不敵,益以射塌天、改世王爲橫、混後繼。

議定後,衆流寇殺牛馬祭天誓師,開桌大宴,****已畢,便分頭開始軍事行動。

其中,勢力最大的兩股流賊,高迎詳與張獻忠,合兵一處,浩浩蕩蕩地從豫西之地,由西往東殺來。

流冦們猖狂的行動,讓得知消息的魯王朱壽鋐等人,驚恐顫慄不已。

朱壽鋐不顧先前劉澤清的冷遇,又厚着臉皮寫信,求其派兵駐守兗州,以防流寇從豫東入寇兗州。

結果不出他意外,劉澤清再次以手下軍兵缺少糧餉無法調動爲由,拒絕了他。

碰了一鼻子灰的魯王朱壽鋐,每日間聽得流寇日益東來的消息,有如熱鍋上的螞蟻,焦燥不安。

最終,在世子朱以派的提示下,朱壽鋐想到了正在單縣鐵龍城的李嘯。

對啊,爲什麼不找李嘯呢?

上次正是此人的及時出兵,才消滅了入侵魯南單縣的黑蠍子部流寇啊。

現在李嘯已升爲赤鳳衛指揮使,聽聞兵馬亦已擴招,若得此人來守衛兗州,守住兗州的希望,必定大增。

朱壽鋐想定主意,這才緊急派人前往鐵龍城邀請李嘯來魯王府一述。

“李指揮,現在流寇肆虐,數萬精銳流賊日夜東來,孤王心下,着實不安,懇請李指揮使這段時間,長駐我兗州,以保我兗州數十萬軍民百姓之安全。“朱壽鋐用一種焦慮而誠懇的語氣向李嘯說道。

當然,說什麼保護兗州軍民百姓之類,不過是虛言美辭,朱壽鋐的真實想法,自然還是要保全魯王府的全族家人。

李嘯心下自然洞若觀火。

其實,朱壽鋐這般想法,實是多慮了。

因爲按正常歷史走向,李自成與張獻忠兩股流寇,自豫西出發後,到了開封府地界,便會折向東南,一路向南直隸的穎州而去,並未打去山東的主意。

只不過,朱壽鋐有這般想法也很正常,畢竟在現在的人們看來,一路東去的流寇,很難說沒有入侵山東的打算。自已做爲後世穿越之人,倒有點事後諸葛亮之嫌了。

“請魯王殿下放心,卑職身爲大明官軍,守土衛民乃是本份,定會盡已所能,守護兗州。”李嘯的回答鏗鏘有力。

“好,甚好,有李指揮使這番話,孤王便放心了,孤王代兗州軍民百姓,謝過李指揮。”朱壽鋐一有如釋重負的表情。

李嘯嘴中客氣了幾句,心下卻暗笑,這樣的一個空口人情,不做白不做。

有了李嘯的這番承諾,會談氣氛頓是大好,衆人又閒聊了幾句,泰興王朱壽鏞插話過來:“不知李指揮使貴庚,可曾娶妻?”

李嘯未曾多想,便回道:“李某虛長22歲,因基業未定,尚未娶妻。”

他一說完,朱壽鋐與朱壽鏞二人,不覺相視一笑。

“沒有便好,沒有便好。”朱壽鏞連說數語,一臉笑意盈盈。

李嘯不明其意,正欲發問,卻被朱壽鋐以他話摭過。

衆人又閒聊了一陣,朱以派從一旁笑吟吟地插話過來:“李指揮,府上正在準備筵席,眼下閒來無事,卻不知李指揮可願隨小王,去一睹王府風光?”

李嘯點頭笑道:“甚好,在下久聞魯王府華麗卓凡,此番前來貴府,正欲一覽貴府美景華色。”

隨後,李嘯離開存心殿,在朱以派的引領下,四處閒逛了一番,心下愈發對這氣派富貴的魯王府,讚歎不已。

在行過中殿後側的大花園時,李嘯忽聽得一陣宛如仙樂般的琴聲,從嶙峋假山之後,如絲如縷般拂面而來,讓他不覺停住了前行的腳步。

琴聲琅琮悠揚,有種極其縹緲曠然的意境,李嘯不禁沉醉。

見得李嘯這般癡態,朱以派一臉得意的微笑,他向李嘯介紹道:“李指揮使,彈琴者,正是乃妹,待我喚其出來與指揮使相見。”

李嘯尚未回答,朱以派已繞行去了假山之後。

很快,琴聲中斷,隨即一陣細微的腳步聲傳來。

李嘯瞥見,在笑意盈盈的郡王朱以派後面,緩步跟着一名身穿紅紗廣袖留仙裙,外罩金繡牡丹花紋帔的年輕女子。

待兩人漸行漸近,李嘯看到,這名衣飾華貴的女子,梳着扁圓狀的桃心髻,上着珠翠穰花青玉鈿,烏黑如墨的髮髻上,插着鏤空金鳳釵一支,鳳口銜兩串長兩瓔珞珠結。一張秀麗的瓜子臉,淡妝輕描,膚色白膩,尤其是一雙眼睛燦然晶亮,雖然不過及笄,卻是容色清麗,氣度高雅。

李嘯不覺看得癡了。

他能感覺自已那顆強健的心臟,跳得十分劇烈,彷彿置身於千軍萬馬廝殺的戰場。

那名女子見李嘯這般直直地望着自已看,忙低下頭去,雙頰之上,紅暈飛起。

見那名子這般羞澀之狀,李嘯方回過神來,連忙掩飾地扭過頭去。

聽到這名公子說到李嘯,後面的年輕女子那長長的睫毛明顯地跳動了一下。

朱以派笑着向李嘯介紹:“李指揮使,這位便是乃妹朱徽姵。”

李嘯忙道:“原來是郡主,李某魯莽,驚擾仙樂,不勝惶然。”

李嘯欲下跪行禮,被朱以派急忙扶住,隨後他扭頭對朱媺姵說道:“姵妹,還不快來見過李指揮使。”

朱徽姵一臉飛紅,緩步上前,微笑着向李嘯道了個萬福。

“本郡沒想到是李指揮前來,只恐本郡琴藝粗淺,不堪聽聞,有污指揮使貴耳矣。”朱徽姵啓朱脣,開玉齒,微笑着說道。她的聲音,有如玉珠落銀盤般好聽。

李嘯連忙搖頭道:“郡主折煞李某了,你之琴藝,真如流水行雲,實是令李某陶醉不已。李某久聞郡主清麗脫俗,氣質清華,今天得見,更是遠卓人言矣。”

“姵妹,李指揮使已答應駐守兗州,以防流寇,現在我魯王府,卻可安心了。”朱以派笑着對朱媺姵說道。

“請郡王與郡主放心,李嘯放話在此,有在下在,這兗州,絕不會落入流寇之手。”

朱媺姵尚未說話,李嘯便搶先答道。他的話語,鏗鏘有力。

朱徽姵臉上,頓時佈滿欣喜之色,她微微欠身道:“那本郡就恭祝李大人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李某謹謝郡主良言。”

三人又隨意閒聊了一番,李嘯便向朱媺姵告辭而去。

此時,兩人都從對方眼中,發現一種讓人心跳的依依不捨之情。

相比朱媺姵,李嘯還多了一種負罪感。

因爲他想起了正在赤鳳衛的祖婉兒。

自已這樣做,對得起那個正癡癡等待自已的姑娘麼?

李嘯永遠也說不清,此時自已是何心情。

兩人道別後,朱徽姵只是淡淡地說了句珍重,便沒有再說話,她凝視着李嘯離去的背影,明麗的雙眸中,嚮往與擔心混雜在一處,讓人望之生憐。

隨後,魯王府大擺筵席,朱壽鋐、朱壽鏞、朱以派等魯王府宗室人員,輪番向李嘯敬酒,李嘯來者不拒,暢懷痛飲,不覺大醉。

當夜李嘯因大醉,故留宿魯王府中。

深夜的客廳中,郡王朱以派,向朱壽鋐與朱壽鏞二人,小聲地報告了下午李嘯與朱媺姵見面的情況。

“呵呵,本王就知道,小女姵兒這般姿色非凡,又兼琴藝超卓,那李嘯,如何會不動心。”朱壽鏞捋須而笑,一臉得意的神情。

魯王朱壽鋐亦是一臉笑容,膝下無子女的他,早已把弟弟朱壽鏞的這些子女視如已出,現在聽朱以派彙報說,那李嘯對朱媺姵這般喜愛,心下亦是極爲歡喜。

“那李指揮使,少年英雄,一表人材,又處世練達,人情通透,日後前程卻是不可限量,吾妹若嫁此人,卻亦是幸事。”朱以派見二人皆是欣喜,連忙插話進來。

“世子說得對,且待李嘯打敗入犯之流寇,吾便奏請皇上賜婚。若結了這門姻親,吾魯王府,自此以後,總算有了個堅實的依靠了。”朱壽鋐點頭同意,隨後一語定音。

(多謝白色宇宙風17兄弟打賞,感謝支持)。

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六百四十三章 走投無路吳三桂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三百八十六章 是戰是降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順建國第三十九章 對衝、騎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八百零八章 不殺豪格,難解我恨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八章 船戰第四百八十九章 全城活埋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八百八十章 奇恥大辱的議和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東南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殺第六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的口袋陣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攝政王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六十章 劫持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六百章 攻心誘降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五百七十六章 壓服追殺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八章 船戰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五百八十二章 困境中的決斷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二百九十五章 規劃 娶親第六百六十九章 立體絞殺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華牌捲菸第十七章 職爭第六百三十九章 負屍脫城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一百一十八章 首級交易(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六百七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六十三章 火器論談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九百四十八章 反目成仇,叛軍來攻第九百三十六章 以戰迫和,進兵那曲第二百六十二章 政治與愛情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漢人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五百零七章 敵我皆殺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兩縣第八百八十四章 放棄京城,全力西逃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六百八十三章 風沙攻城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七百四十九章 午夜決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