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呂宋的騰籠換鳥

第410章 呂宋的騰籠換鳥

第410章

孫之澋也是博學多才的人,並非浪得虛名,程世傑只是開了一個頭,他就明白了程世傑的真正用意。

乍一看來,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好像很瀟灑,很輕易,令人真有那種“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感覺,似乎不費什麼勁,手腕多多的趙匡胤便將這件原本應該非常棘手的事情給搞定了。

但在實際上,趙匡胤卻爲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國家或民族利益的角度來看,應該說,趙匡胤聰明反被聰明誤,“杯酒釋兵權”完全是他的一大政治敗筆,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大政治錯誤。

這裡,且不說“杯酒釋兵權”將一幫能征善戰的武將手中軍權剝奪了,讓他們靠邊站,對大宋帝國來說,無異於是自斷己臂,自殘己足,作繭自縛,宋朝後來的飽受外族欺凌與蹂躪完全與此有關,單就“杯酒釋兵權”所開的一代風氣而言,其後果就真的是很嚴重。

仔細想想,“杯酒釋兵權”其實是宋太祖趙匡胤與整個武將集團的一場政治博弈,既然是博弈,作爲博弈雙方的任何一方自然都不可能無本生利,不付代價。很顯然,在這場政治博弈中,武將集團所付出的代價是從此失去了手中的“兵權”,而這“兵權”當然不是白白失去的,它所換來的則是皇帝趙匡胤金口許諾與賞賜的奢侈與享樂。

是趙匡胤給整個武將集團頒發了一張“腐敗許可證”。由於有了皇帝親自頒發的這張“腐敗許可證”爲庇護,所以,從那之後,武將們都“理直氣壯”地進行腐敗。據史料記載,太祖的武將們幾乎清一色的都是些貪財好色之徒。

明成祖朱棣採取的策略與趙匡胤幾乎如出一轍,朱元璋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放在所有皇帝裡,他的能力是出類拔萃的,特別是識人之明,雖然燕王朱棣能力不錯,靖難成功,其他八位塞王,也都不是酒囊飯袋,無論是寧王朱權、代王朱桂、谷王朱橞、遼王朱植,都是人中龍鳳,允文允武,如果不是太子朱標意外病故,就算朱棣也要老老實實。

朱棣第一步毀掉了朱元璋給他留下的幫手,那些藩王兄弟,後來又以腐敗爲代價,換取了那些藩王的兵權,這樣以來,朱棣是坐穩了江山,卻讓大明像大宋一樣,腐敗成了風氣,成了政治氛圍。

孫之澋有些意外的道:“王上,就算如此,可現如今建奴已經全軍覆沒,皇太極已經死了,這九邊防線就……”

“九邊防線的壓力是可以大減弱,不代表沒有壓力了,也不代表可以馬放南山,刀兵入庫了!”

程世傑望着孫之澋道:“我們奪回了北京,可北京城中並沒有皇太極的家眷嬪妃,也沒有他的幼年子女,包括代善、嶽託、阿濟格、多鐸,他們這些皇親國戚的妻妾子女,皆不在北京城,你有沒有想過他們在哪裡?”

“漠北?”

程世傑點點頭道:“很有可能,皇太極的長子、次子和三子已經死了,但是四子和五子應該還活着,代善和他的長子嶽託死了,次子碩託降了,可是他的三子也死了,但是他的四子、子次、六子、七子、八子並沒有隨軍南下,也應該極大的機率還活着!”

“所以王上才命第三、第四旅沿關外搜索建奴的殘部?”

“只是非常可惜,皇太極計高一籌,第三和第四旅並沒有找到建奴殘部的真正的所在,本帥猜測,他們應該是逃了,直接逃到了漠北,漠北之大,數倍於漠南,想要把他們找出來,恐怕並不容易!”

程世傑嘆了口氣道:“京畿和整個北直隸,乾旱少雨,眼下難以種植糧食,若是在繼續以北京作爲大明國者,將遼東的寧海軍和其家眷遷徙到北京,就要遷徙數十上百萬人口來到北京,這樣以來,北京的人口就需要耗費大量的糧食,北直隸糧食無法自給自足,只能從南方把糧食運到北京,雖然寧海軍可以採取海運之利,然而問題是,那就必須維持九邊防線,在宣府東路和薊州、永平府屯駐大量的兵馬!”

孫之澋嘆了口氣道:“這樣就太難了!”

“沒錯!”

程世傑沉吟道:“本帥想把京城遷徙到遼東,遼東比北京更具有優勢,遼東與北直隸不一樣,雖然天氣寒冷,但不缺雨水,至少喝水不成問題,寧海軍擁有強大的海軍,遼東半島都是寧海軍海軍的艦炮保護範圍之內,若是沒有了北京這個國都,長城防線就可以化被動爲主動,只需要三五年,就算不能把建奴殺絕,至少可以讓建奴逃得遠遠的!”

孫之澋還知道眼下大明亂成了一鍋粥,特別是山海關那邊的關寧軍拒不投降,而且威脅說要再次殺入關來,踏平北京,他們也知道自己犯下的罪行是不可饒恕的,就算投降了,也只是那些普通士兵得到赦免,遼西將門是絕對逃不掉的,砍完再審都不會有冤枉。

因此他們擺出一副頑抗到底的姿態,想以此嚇住大明,跟大明討價還價,試圖逃脫懲罰。而回應他們的則是寧海軍兩個軍旅帶着大批重炮步步逼近,海軍艦隊因爲渤海冰封,根本就沒有辦法全面包圍山海關。

第二批前往山海關談判的官員被驅逐了回來,程世傑見談判無鏟,便以更加強硬的姿態告訴山海關的關寧軍:大明帝國跟關寧軍叛賊之間不存在談判的可能,要麼投降,要麼就等着被碾成粉末好了!

如此強硬態度讓關寧軍殘餘肝膽俱裂,這還是大明麼?以前他們鬧個餉弄個炸營都能讓京師震動,皇帝忙不迭地下旨安撫,要官給官,要錢給錢,現在他們已經擺出一副要與大明帝國血戰到底的姿態了,怎麼等待他們的卻是雷霆鐵腕呢?這不科學!

不僅僅是江南混亂,關中也不安穩,佔領關中之後的李自成軍的秦軍,西進河西和甘肅、青海,東又趁着山西軍與多爾袞部拼得幾乎全軍覆沒之際,奪取山西五府之中的四府,甚至包括寧夏府,逆而奪取河套地區。

李自成趁着程世傑與清軍打得頭破血流之際,反而成了最大的贏家,吃得滿嘴流油,李自成最大的短板是沒有糧食,缺乏兩軍對峙的本錢,不過江南的南京小朝廷也不全是傻子,他們知道單純憑藉他們的力量,無法戰勝程世傑。、如果不想等死,那就只能與李自成的秦國軍聯合起來。

李自成缺糧食,他們有的是糧食,唯一的問題是,江南到關中距離太遠,也沒有海運渠道,糧食非常難以運輸,不過,他們抄了程世傑的作業,把馬車拆卸掉輪子,以血舟的方式,在冰雪上往關中運輸糧食。

相較而言,關中反而平靜一些,江南更是騷動不安,江南的士子縉紳大概是覺得自己已經是死到臨頭了,正上演着末日瘋狂。

他們扶立一個又一個皇帝,建立一個又一個國家,封了一堆一堆的大官,盡情揮霍着江南兩百年來積累下來的財富,全然不顧大明帝國的大軍就在山東虎視眈眈。

江南又是東林黨的大本營,這些東林黨的筆桿子上竄下跳,將一個個屎盆子往程世傑頭上頭頂扣,瘋狂攻擊着程世傑的新政,咒罵着跟程世傑有關的一切,極盡污衊之能事,彷彿選擇程世傑和大明朝廷的億萬黎民全錯了,只有他們是對的,真理就在他們這一邊!

然而,不管他們怎麼鼓吹江南小朝廷的正確性,怎麼鼓吹東林君子們的偉大光明,無於事無補。

因爲江南小朝廷需要給關中輸血,而江南的那些士紳官員又在利用這個渠道瘋狂斂財,程世傑封死了吳淞口,也就是江南的出海口,這就相當於在江南脖子上套了一個死扣,依靠紡織業和海貿高度繁榮的江南經濟一下子就崩潰了。 在此前,謝景林利用從程世傑這裡學到的經濟戰爭手段,經濟戰一出,這一手把江南玩得欲仙欲死,不知道多少人對江南糧荒心有餘悸,現在他們驚恐地發現,隨着江南小朝廷開始支援關中,大量的糧食就消耗在運輸上。

老百姓手中無糧,心中發慌,機靈一點的老百姓驚恐地拖家帶口逃往中原或兩廣,反應慢一點的就只能享受糧價一日數變那種坐過山車一般的感覺了。

只用了一個月,江南糧價就張到了十二兩白銀一石大米,別說普通老百姓,就連頗有積蓄的小康之家也撐不住了,他們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衝進糧鋪搶購,一切能吃的東西,試圖在這些金屬變成廢物之前將它們變成活命的物資。

這樣做的直接後果就是海量的白銀從地窖裡涌入市場,在很短時間內就超過了市場對貨幣的需求上限,而且打着筋斗往上漲。直到現在,江南那些貪婪的縉紳們才明白,貨幣本身並沒有多大價值,如果沒有對應的物資作支撐,他們手裡的黃金白銀還不如一塊棉布、一碗糙米飯有價值。

非常可惜,能看透這一點的人並不多。即便是兩百年後那位以英明睿智聞名的鐵血首相俾斯麥,也在普法戰爭中犯下了同樣的錯誤,開口向法國索要五十億法郎的戰爭賠款。

結果銀行開遍全世界的法國只用了不到半年時間就把五十億法郎堆到了他的面前,眉頭都不帶眨一下。

倒是俾斯麥佔着死活不肯歸還的阿爾薩斯和洛林讓法國痛徹心扉,最終以打光一代青年的代價奪回了這塊擁有極爲豐富的煤炭、鐵礦資源的領土。對於個人而言,錢就是財富;

但是對於國家而言,錢只是債券,他們發行了貨幣就等於向老百姓借了債,而這筆債是要用對應的物資來還的,否則就只能是物價飛漲民不聊生了。

江南的局勢動盪不安,銀子變得異常貶值,曾經繁華的江南,現在也變得如同煉獄一般,所有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程世傑看着謝景林的手段,兵馬未動,江南先亂,程世傑拍着謝景林的肩膀:“景林,幹得不錯!”

“王上,這其實只是治標,而不能治本!”

程世傑點點頭道:“沒錯,江南的百姓只是暫時的混亂,只要他們冷靜下來,這個困局是可以解決的,特別是兩廣和福建的出海口,他們可以通過那裡的出海口,將紡織品出口!”

“那不如讓第三艦隊……”

“不用!”

程世傑搖搖頭道:“經濟戰爭只是輔助手段,我們大明與歐羅巴各國不一樣,他們地盤少,人口少,可是江南人口多,耕地也多,絲綢和紡織品不能出口,可以自用,他們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形成一個封閉的市場,這樣以來,經濟手段對他們就沒有多大用處了!”

這就是中國獨特的田園經濟的優勢,老百姓可以自己做衣服,自己種地,種糧,種菜,不太需要依賴外面的商品。

“這樣就麻煩了?”

孫之澋道:“麻煩大了!”

讓孫之澋感覺頭疼的問題是,一方面,江南縉紳集團的頑固和桀驁不馴着實讓人憤怒,恨不得宰了他們;

另一方面,江南卻是人文薈萃之地,寸土寸金,戰火一起,這塊膏腴之地就算毀了,想要再發展起來又不知道要費多大的力氣了,真的要毀掉它,大家都捨不得,頗有點兒投鼠忌器。

他們也動用自己的人脈試圖與江南縉紳集團溝通,想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但結果卻讓他們很失望。

程世傑搖搖頭道:“打鐵還需要自身硬,他強認他強,清風拂山崗,咱們先解決北方的問題,首先解決好北方的民生問題!”

程世傑所代表的寧海軍集團現在控制着整個遼東除山海關以外的所有區域,北直隸的永平府、順天府、保定府、真定府以及大名府、廣平府和順德府,以及山東、河南一部,這是北方冰雪災害的重災區。

程世傑決定先將災民向呂宋遷徙,完成呂宋島的騰籠換鳥計劃。

在後世呂宋擁有將近六千萬人口,現在呂宋的總人口剛剛相當於後世的五分之一多一點,就目前而言,還有極大的空間,更何況,呂宋只是一個跳橋,大明的北方移民抵達呂宋以後,先適應幾年熱帶氣候,積攢大量的熱帶氣候生存和生活經驗,等適應了呂宋的熱帶氣候,將來可以向中南半島遷徙。

程世傑只要地盤,不需要人口,這樣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未來的問題。

就算中南半島不足以養活大明的北方人口,不是還有澳洲嗎?

現在這個時空,沒有人跟程世傑大爭奪澳洲。

(本章完)

第284章 遼東工業革命的萌芽第83章 自己心裡沒點數嗎第133章 有實力就掀桌子砸鍋第411章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跟對人第81章 界河決戰之修羅煉獄第58章 咱們有人質咱怕啥第169章 學李衛公夜襲陰山第200章 軍事訓練知難而退第337章 天下不能沒有大帥第77章 孔有德就要成精了第125章 殺人容易善後很難第413章 養民如羊還是如狼第309章 出師不利的長州藩第446章 來吧相互傷害第220章 輪到鄭芝龍頭疼了第180章 他們敢死本帥就敢埋第31章 土匪們祈禱吧第141章 再難也要堅持下去第145章 戳破程世傑的牛皮第410章 呂宋的騰籠換鳥第422章 一石三鳥大族分家第189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370章 把死馬當活馬醫第91章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第111章 沒錢了咱們就去搶第131章 明朝的事情明朝解決第376章 不是還有太子嗎第217章 本帥面前態度要端正第238章 認錯得認真捱打要立正第311章 遍地狼煙如瘋如狂第181章 關鍵時刻掉鏈子第418章 追上盧建鬥那是別想了第371章 絕地反擊反方向突圍第98章 擁有吸引反賊的體質第243章 鄭芝龍被出賣了第253章 程世傑的呂宋攻略第90章 全軍列陣火力壓制第407章 給崇禎戴了綠帽子第335章 博一博單車變摩托第28章 釣魚執法願者上鉤第308章 兵分九路各自突擊第422章 一石三鳥大族分家第416章 世界上沒有後悔藥第338章 姍姍來遲的援軍第77章 孔有德就要成精了第14章 登州衛右千戶副千戶第327章 有心殺敵無力迴天第297章 程世傑有曹操之癖第333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301章 寧海軍戰爭機器啓動第412章 大明皇家海軍皇家陸軍第330章 在本帥面前顫抖服從第124章 程世傑果然值得投資第229章 趕鴨子上架提前決戰第229章 趕鴨子上架提前決戰第176章 煮熟的鴨子飛了第414章 都是你逼我的第326章 唯有盡人事聽天命第266章 不聽話就往死裡抽第282章 高傑跟本公子去殺人第39章 兩學期散打就練個這第22章 想去京城看升國旗第272章 本帥可不敢當你義父第216章 殺進去不留活口第78章 百總他們好像投降了第278章 借義父項上人頭一用第422章 一石三鳥大族分家第254章 這果然是漂亮國特色第96章 咱們一起幹一票大的第230章 只有打過才知道第38章 人比人還真是氣死人第152章 京城雨夜悄悄離開第7章 用金子來試探人心第147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請假第268章 高傑本公子罩你了第151章 這死太監想搞事啊第191章 不能讓人牽着鼻子走第199章 遼東十五衛八千戶第327章 有心殺敵無力迴天第79章 集結部隊我要報仇第470章 建在金山上的城市第331章 謝志良本帥保了第369章 崇禎也給程世傑封王第351章 卑職死諫請大帥成全第311章 遍地狼煙如瘋如狂第464章 勇氣在火炮面前不值一提第368章 封程世傑爲遼王第16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07章 謝家有女夫婿難求第102章 殺一頭肥豬好過年第403章 腰帶斷了砒霜苦第81章 界河決戰之修羅煉獄第178章 你就不怕功高震主第106章 互坑隊友一羣老六第370章 把死馬當活馬醫第38章 人比人還真是氣死人第165章 說他們勇敢還是愚蠢第406章 天下大赦想多了第215章 火炮居然可以打這麼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