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圍三闕一

所以在理論,手榴彈是可以發揮出很強力的戰術作用的,但也僅僅是理論,正如李雲龍的3600枚也不過是製造了一個可以突襲的機會,真正建立功勞的還是英勇的戰士。三寸人間

事實,遠處的長老們更關心的數據,是這些算得冷兵器時代精銳的部隊,在面對超越時代的武器打擊下,會如何反應。

雙方做的幾乎是及格,起碼在詹事幫看來,戰績可圈可點。

在賬面,南京守軍大概有八萬人,幾乎是來攻城者的兩三倍,但是在這個時代,吃空餉幾乎是司空見慣,士兵的戰鬥力幾乎是弱雞到極點,可不是幾句嚴令可以改變。

能喝到這口湯水的,要麼是世代在南京的幾位貴族,同時還有大大小小的官員,想讓他們這筆收入完蛋,人家讓你完蛋。

這很無奈,卻也是現實,真有那種不惜全家死光光也要堅持改革的,有那麼一兩次也全滅了。

當然了,那些家丁,爲了彈壓士卒,以及欺壓百姓,還是能湊出幾百人的,事實,之所以把李定國打了個措手不及,除了手榴彈確實犀利外,那些家丁起普通士兵確實敢打敢拼。

但這些家丁的手段也是這麼點,人數也少,況且手榴彈的功效一旦被摸清,真正造成的威脅已經不足。

真正好用的方式是什麼?一枚手榴彈扔過去,攢集在一起的敵人嚇得散開,而進攻一方隨時等待,爆炸後馬衝過去,趁着敵人還在各自躲避破片打擊的時刻,過去直接開槍是。

原因很多,首先作爲擲彈兵,那些家丁說不合格,他們被派過去的原因是他們是整個南京城唯一敢於出動的人馬,已經是矬子裡面的將軍,臂力和準頭都有問題,其次是,南京的土路土牆太多。

與影視劇子彈頭和破片的直接殺傷不同,按照美軍在伊拉克的殺人記錄,直接被擊打死的,與被彈跳亂竄的刀片打死的,是一樣多的。

而泥土與水泥路的不同是,水泥光滑的表面很可能會反彈,造成更大的亂竄式傷害,而泥土往往可以吸附住傷害。

當然了,李定國的辦法也不是很好,本身他的人的體能在水運的過程消耗的很,下船後不修整投入戰鬥,本身是兵家大忌,尤其是岸邊這地方,如果不是繳獲了足夠多的糧食,以及俘獲的商戶可以命令其做飯做輔助,那麼幾乎要一團亂麻了。

這種僵持不會耽擱太久,李定國畢竟率領的是百戰精兵,而南京城裡,除了那幾百家丁,大部分的所謂駐軍,基本是木匠活而刀法熟練,抗麻袋扛炮彈習慣,更別說,少部分爲了逃避國稅,買的兵籍的,那更是連軍裝都是直接被長官貪污。

詹事幫自然是注意的很,在他看來,李定國一方是必須被趕走的,但輕易的被趕走似乎也得不到什麼報償。

正如傳說一條河分開的兩個縣,一個縣的縣官高瞻遠矚,提前修好堤壩,在水災到來時候本縣安然無事,另一個縣卻對此疏忽,但大水來臨的時候,那那個疏忽的縣的縣官卻是衝鋒在前,堵住堤壩,而這樣的“功勞”下,卻是可以直接升官!

同樣的道理,升米恩鬥米仇,如果長老們第一時間辛辛苦苦將李定國的人趕走,那麼各種污言穢語必然會不斷到來,無非是二賊相爭,我儒生等人觀其自敗,滅此朝食云云了。

只有把人從死亡線救出來,那纔是恩情啊。

當然了,這其的分寸,任何長老都必須仔細看看。

早,詹事幫從身邊美人溫暖的懷抱醒來,感覺到異動,已經醒來,這一夜,這美人服侍了詹事幫滿足,始終不得安眠,遠處偶爾的聲響讓她無法休息啊。

不過早起,感覺到詹事幫醒來,還是勉強打起精神,服侍詹事幫穿衣,詹事幫此時心情愉悅的很,十五萬兩白銀絕對是南京支付不起的天價,或者說如果敢給,那麼接下來必然是一場財政危機,要麼是發動富戶捐錢,但那些富戶必然的選擇肯定是想辦法轉嫁到老百姓身,造成巨大的問題。

而且他的割肉之舉還沒完呢,接下來,南京的大大小小士紳如果不想被滅掉屠城,得狠狠的被斬殺這麼一刀,這可是血淋淋的一刀啊。

雖然在將澳大利亞富金礦拿下的長老,又打通了一條去日本搞白銀的路子,對於長老們來說,他們絕對不缺乏貴金屬的儲備,事實,此時長老們的黃金儲備已經超過了百噸,可以說已經是世界第一的儲備量了!

但是,這可是實實在在的抽水,一旦成功了,南京的財權基本也要落在長老身,絕對是最大的功績,大大的長臉。

當然了,從頭到尾沒人懷疑過,有人會敢不還長老會的貨款。

出了艙室,隨身帶來的小弟也各有安排,此時精神抖擻的開始工作,河面靜悄悄的,卻是幾乎無人敢來前囉嗦,那老鴇雖然也擔心城外大兵,卻也是焦急的很,聽她所說,南京城的水關已經關閉,想開船出城幾乎是不可能的。

詹事幫點點頭,在具體情況還不知道的情況下,封閉城門是古典式帝國必然會做的,正是,在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去。

不過,這種情況持續不得,不說別的,百萬人口的南京,每天吃的糧食可以在城內糧倉取得,但是各種柴火和蔬菜等物呢,還有其他使用,依賴於此,而且作爲一個江南的商業樞城市,長期的圍城意味着長期的失業人口暴增。

可以說在帝國的分配裡,在朱棣時代,帝都意味着天子守國門,而南京意味着給帝都送去軍餉和糧食的樞地帶,但到了後期,皇帝的權力體系,已經完全的塌陷,原本可以制衡官的貴族早已凋零不堪,而世代爲官的官卻成了其的反制力量,扼制行政,幾乎是非常正常的,因此,反而使得南京在這方面做的越來越少。

花船在水慢慢的行駛,也算是觀賞景觀,停在這裡也是有原因的,帝都的軍事觀察員在“顧問”各條戰線,一旦出現情況,發信號彈給詹事幫看,紅色意味着城破了,黃色意味着手榴彈即將耗盡……

遠處也有艘花船,似乎正在慢慢靠岸,詹事幫看過去,似乎船的人與岸邊的人認識,還揮着手,在說着什麼。

詹事幫用着早飯,江南的甜點此時還沒有後世那麼喜歡用糖和巧克力,而是更喜歡用蜂蜜和麥芽糖,味道起後世要清淡的多。

遠處那艘船靠岸後,接了岸邊的人,卻是開始朝下游而去,接近的時候,兩艘船的船主卻是聊了起來,交匯而過,卻是聊的很好。

詹事幫隨口問了幾句,卻是兩家人在這個時候聚會,都快破城了還顧着玩女人,雖然不懂詩詞,但詹事幫還是在肚子裡罵了一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不過想到這首詞到了後世的變化,卻是惡搞式的一笑,因此也不在乎那船到底是什麼人了。

詹事幫自己人是調戲了身邊的女人後,開始計劃着下面的工作如何展開,帝都的儒生也不是泥捏的,而李定國更是如狼似虎,人家是獨立自主有自己思想的人,怎麼可能按照你的劇本行事。

在世界政治經濟史,卻是也有少部分巨嬰,依靠着絕非自身能力的因素爬高位,但一般都會讓人忍俊不禁,不得不苦笑,原因在於,這些人的邏輯鏈條,往往是,我想如何如何,然後你如何如何,我可以獲得如何的好處。

但很多時候,這種計劃都是空想,如……很多時候只能怒罵一通,然後不得不忍耐着國奸商的盤剝而努力奮鬥。

所以長老們還是很小心的。

但是對於巨嬰來說,卻不僅僅是如此。

長老們之所以如此託大,原因在於,經過了幾十年的鬥爭,敢於危害官集團,人儒生利益的皇帝,都已經神秘死去。

明憲宗的死是一個開端,劉泰害死兩位皇帝,在歷史卻默默無聞,但史書記載的,劉泰醉心於權術,常往來於禮部尚書邱浚之門,以求遷官,其表誣陷官造反,事發,下錦衣獄,得實,遂貶其御醫。

大明皇帝讓勞改犯給自己看病也是心大,而三次誤診殺死皇帝,卻三次無事,這裡面如果沒有什麼問題,簡直是了。

明孝宗一個普通的感冒發燒,卻在喝了太醫的藥後,鼻血不止而死,武宗可是實實在在的死於醫生,嘉靖皇帝死於丹藥卻也是衆人所傳,但朱由校的可疑實在是難以想象。

既然可以不斷害死想要整治他們的皇帝,那麼,他們搜刮百姓的行爲自然更加的肆無忌憚,於是需要的智商也不必那麼高,充分完成了儒家關於弱民愚民的政策,導致相對應的,地主們的能力也在下滑!

所以我們看到的,明末地主士紳各種荒唐愚蠢的行爲,卻也不必覺得怪,本身是弱化版的廢柴啊。

張岱卻是快瘋了。

他了花船,卻是急的跳腳,說道:“候賢侄,你說的,如何出城,現在速速離開纔是啊。”

侯方域卻是得意的一笑,他昨夜是少有的亢奮的很,先是開了新買來的兩個幼女的苞,然後暢快的歡樂,只想着早起該是大軍入城的盛景了吧,但想不到的是似乎一直沒能打出城牆,正怪間,卻見那河邊有人罵罵咧咧,遠遠一瞧卻非熟人。

“世叔何必如此焦急,當年那謝安與人對弈,氣度恢弘,小兒輩大破賊,當真是我輩之楷模,石公何故如此焦急,來來來,看我和前輩討教一二,順便,你來看看我這篇書,順便幫我批改一二。”

張岱無奈的嘆息起來。

原本是要到南京,狠狠的批判一下帝都各種倒行逆施的行爲,無論是雞場裡焚燒死雞,還是薄待讀書人的行爲,在張岱看來簡直可以和紂王相提並論,在他看來,必須馬推舉皇帝,然後下一心,對抗帝都。

不然的話,連世代在漕運的人,都已經開始舉家搬遷到北方打拼,這還怎麼得了!

那些不知道幾百年大明恩義的漢奸!

不過張岱也是觸目驚心的打聽到了,帝都以非常廉價的手段,“以舊換新”的招牌,用舊式的木船,可以換一艘可以在海航行的大船,還不必給錢,分期付款可以!

而且那費用還是不高的,那老頭子自己說,跑一趟遼東已經賺的差不多,現在他兒子已經把買船花的幾百兩提前償還,往後都是淨賺,他這次回了老家,動員所有的親戚把江南的東西賣了,去北方討生活!

如果帝都依然是大明朝的朗朗乾坤,或者還是官統治,張岱或許會讚美幾句,什麼既來之則安之,或者說制度說什麼的,但帝都表現的絕非是國普通格局政權的樣子,而是實實在在的革命,革他們人的命!

因此,張岱認爲,自己是有責任,將這個信息傳遞回來,讓江南的人全都知曉此事,大家團結一心,對抗帝都!

但到了南京當晚,帝都居然被摸了來,而且還是遊軍閥的造反,而且帝都對此根本毫無防備!

而張岱本來聽說後,還想鑽營一下,但是此時哪裡有人肯聽他的。

現在想出城,卻是已經關緊了大門,出不去了。

當然了,也是可以理解,一旦南京城沒有被襲擊的南部幾道城門敞開,那是一場大騷亂一樣的跑路,甚至城內的守軍只怕也是要跑出去的。

這可全完了。

所以古代攻城,必然圍三闕一,圍師必闕,用兵打仗八條原則之一,意思是強調包圍敵人時要虛留缺口。

(本章完)

第189章 鄭森第495章 你是誰啊第209章 破城第282章 罪證第673章 如果我穿越第9章 交流第428章 你不是我的好盆友第810章 張岱在帝都13第126章 龍門客棧第27章 只能臣服第596章 一波流第823章 張岱在帝都26第77章 卞玉京的往事第574章 就是你撞的第703章 原來是一家第521章 打點滴的李自成第142章 電子檔案的威力第287章 質詢會第123章 巡撫的談話第41章 朱慈烺的未來第234章 範永斗的希望第330章 撮合第748章 就是白第213章 疑點第237章 內查第231章 克隆人的崛起?第620章 帝都瘋了第151章 所謂事大主義第474章 不搭理第179章 趙佳人的野心第478章 辦證的人第39章 糧食不夠了第70章 砸暈第869章 胡三七的故事8第642章 該給的都給了第785章 金錢戰爭第481章 議會的暗流第176章 孝莊在行動第548章 大使館的建設第460章 小朱一家子第517章 追來的使者第141章 範承謨第766章 被坑的周志偉第432章 張作霖的高明手段第114章 李向前的眼藥第620章 帝都瘋了第197章 一把石灰引發的悲劇第519章 排隊槍斃神教第424章 姜大哲的憤怒第405章 帶路有理第781章 夢yi大師第591章 越南戰爭起第817章 張岱在帝都20第203章 鰲拜之死第605章 相面者第592章 子彈不足第273章 所謂伊人第636章 游擊戰的成本問題第489章 齊三多第583章 熱鬧起來第457章 作事奸邪,燒香無益第179章 趙佳人的野心第177章 張燕燕在行動第664章 體制問題第229章 樸德歡見聞錄5第511章 瓶頸期第405章 帶路有理第237章 內查第517章 王子們與平板第724章 錢林第608章 所謂巨嬰第476章 少女,大嫂第295章 特務們第478章 維密計劃第18章 還沒開戰就想着俘虜第71章 裹腳第85章 歸路第770章 李建泰的悲哀第43章 電影第378章 圍三闕一第121章 毒月第229章 樸德歡見聞錄5第236章 五年計劃第488章 孔乙己第213章 疑點第74章 這麼急第277章 孔大中第276章 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第754章 樊家小哥第545章 不能追究第134章 孔有德的兩難境地第669章 特權與體制第283章 兩難境地第607章 自以爲沒事第185章 洗腦與英國小說第433章 長老們的變化第272章 輿論的故事第478章 英國第一人第510章 孔興燮第319章 主義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