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長崎(一)

十月。鄭芝豹率領天津水師2艘主力艦,率着20多艘武裝商船,以貿易的名義從天津港出發,中途經過皇城島、耽羅島等等中轉站補給,駛往日本的長崎港……

鄭芝豹在投奔肖圖白前,就曾往來日本、南洋各地進行貿易。

日本日趨閉關鎖國政策下,往來日本的文書叫做“朱印”,沒有朱印資格的船主,便不可以在日本進行貿易。

此時,鄭芝豹率領的船隊,有7艘已經擁取得朱印船文書。剩下的,沒有取得朱印文書的商船,也可以在長崎港停泊,順帶向日本幕府申請朱印船資格。

這個年代,作爲中華上國在亞洲各地的特權是一大堆的!比如在日本,中國就充分享受特權。

衆所周知,日本德川幕府奉行“閉關鎖國”政策,能與日本做生意的境內外商船,需要取得朱印資格。而朱印船資格,對於衆多西方商人和日本商人來說,都是很難獲得的。

日本幕府對於日本的本國商人僅發個30多個朱印,也就是說,這有30多個日本船隻,有資格出國貿易。剩下的敢出國,要麼別回來,回來後會被判處各種刑罰。

而德川幕府對荷蘭人也僅發放了5艘朱印船資格。對於其他西方商人,則已經不再發給朱印船資格。

中國商人,未獲朱印船的,可以在長崎或者江戶申請。而很多其他國家的船主,沒有朱印文書。便會直接被沒收貨物,驅逐出境。日本國內的武士、大名。甚至連造500料以上的船隻,都是非嚴禁的。限制日本國內子民出海,也是幕府鞏固統治的重要手段。批准少量日本的船主出海經商,其實也多是幕府官方的背景。比如,從大明進口絲綢、棉布的日本朱印船商人,十有**都是爲德川幕府辦事。

由此可見,17世紀想要和日本做生意,最好要擁有中國國籍。因爲中國國籍是最容易獲得幕府幕府頒發朱印船資格的。

事實上,日本鎖國政策,對於中國商人是大大有利的。

因爲,日本的這一項政策,使得西方國家與日本貿易量大減,而中國商人乘機佔領了日本市場的貿易份額。

比如,澳門的葡萄牙人。從大明進口商品,賣到日本賺銀子。再用日本賺的銀子,到大明廉價拿商品!通過這種“廣州、澳門、長崎”航線的貿易,葡萄牙人每年可獲利數百萬。而這種技術含量很低的二道販子,中國商人完全可以自己做,何須葡萄牙人?

日本市場向葡萄牙人關閉後。葡萄牙人只好去做“中歐貿易”。這個貿易,週期更長,一年僅往返一次。而做中歐貿易後,則會帶來大量西方的書籍、商品,對大明經濟科技發展是有促進作用的。

大多數的西方人。被排斥出了日本市場。這塊市場的大部分的利益,幾乎被大明商人獨佔。對於促進大明沿海地區的資本積累和城市化。非常有利!

只有該死的荷蘭人,非常奸詐、狡猾,不知道使用什麼辦法,居然繼續保持了與日本通商的資格。

——————

“這就是日本?倒是有一點唐風!”

吳三桂望着長崎港,這座日本唯一的對外海港,經過了數百年發展,並且壟斷日本對外貿易,每天流進流出的物資數千萬兩計,市面的繁華並不比此時天津港遜色多少。

將道子不屑道:“日本?唐風?大唐時期,萬國來朝的風氣,豈是日本小國這點皮毛可以比擬?”

唐風!是大唐國力昌盛形成的發自內心的自信,自信凝聚了特有的風俗。

在唐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還未成型,中國的陸上絲綢之路,還連接歐洲、非洲、印度等地。那時候,唐朝的長安城無疑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中心。

大唐盛世時疆域無比,巔峰時本土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公里,唐朝李白出身之地碎葉城,位置便是後世的吉爾吉斯坦,那時候,中亞大部份土地,都曾是大唐國土。而唐帝國輻射、控制的藩屬國,面積不下於本土面積。可惜,唐朝國力極盛不久,境內發生安史之亂,大量精銳被抽調回國鎮壓叛亂,也顧不上萬裡之遙的中亞地區,以至於中亞國土被伊斯蘭文明吞併,全盤的伊斯蘭化了。

而宋、明時期,中國在氣質上,是不如大唐的。唐朝的萬國來朝,包括歐洲、非洲藩國前來朝拜。這種檔次,比明朝的百多個藩國更爲高級。明朝的藩國追求一個數量,很多的藩國甚至僅僅是人口幾千人的部落。大一點的藩國日本、朝鮮、越南,都是兩面三刀,向中國朝貢時,稱王國。關上門後,自稱帝國。

朝鮮人還本份一些,雖然也自稱朝鮮小中華,但是沒有關上門稱帝。日本關上門可是自稱大日本帝國,越南關上門,其內部也自稱大越帝國。

吳三桂淡然道:“難道將先生的自信,僅表現在歧視日本人身上?有本事,像西班牙、荷蘭人一般,打下大片殖民地呀!”

皇家新軍的全軍,都是有理想的年輕人,經過了民族主義、殖民主義等等大國沙文主義思想薰陶。全天下,除了肖圖白令這些熱血軍官們尊敬,全天下任何一股勢力,皆被他們輕視。試想,控制遼西、蒙古、**和半個朝鮮的清廷,也被皇家新軍軍官蔑視,更何況小小的日本。

這個年代日本人的戰鬥力,也沒有什麼值得重視的。大明傳統舊式軍隊,曾經的遼東李家軍——大明關寧軍和滿清八旗都是和當年李家軍是一個套路弄出來的貨色。這種大明舊式的李家軍,都能四萬勝十七萬日軍。

皇家新軍認爲舊式軍隊皆土雞瓦狗。戰鬥力還不如大明舊式軍隊的日本軍隊,自是被蔑視。而連帶着,日本人也被新軍的青年軍官們視爲可殖民的土著地區。

可惜,肖圖白在天津經濟、軍事根基並不牢固時,壓制衆多青年軍官們的擴張**。

“哼!”將道子冷笑,“殖民是爲了統治嗎?不!是利益!殖民日本,付出的治安、統治、同化成本何等昂貴?德川幕府,歲入3000萬石糧食和大量金銀,但是,分配給藩主、武士們的錢財,足以讓德川幕府所剩無幾。而現在我大明與日本貿易,每年的利潤盈餘,達到數百萬兩白銀,並且還在不斷擴大。有德川幕府幫我們維持日本的秩序,並敞開日本市場讓我們賺錢,何須直接派軍殖民統治?”

將道子解釋也是皇家新軍主流的看法,德川幕府存在有利於大明貿易利益,所以保持現狀,比之推翻更能獲利。而如果德川幕府,不能保證天津特區,能從日本不斷攫取利益,才考慮直接殖民。當然,實際上將道子明白這些道理不假,卻依然認爲大明的軍事力量,完全由殖民日本的能力。

吳三桂在殖民、統治等等新式理論方面,不如將道子透徹。但是與將道子的爭辯中,吳三桂不僅眼前一亮,一股茅塞頓開之感!

統治是爲什麼?爲利益!不統治,能獲得利益,何須通販統治者取而代之?

“古人說的好,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吳三桂不由感慨到。

鄭芝豹緩和氣氛道:“兩位,日本幕府很忌憚‘被殖民’!當年豐成秀吉時代,便驅逐歐洲人、禁止天主教,是因爲日本幕府怕被歐洲人殖民化!若我們在日本人地盤,大肆談什麼‘殖民’,被一些有心人士聽到了,恐怕日本人會像驅逐西方傳教士一般,將我們列入不歡迎人羣!”

日本也有類似大明錦衣衛的系統,名曰“幕府密探”。德川幕府在整個日本佈置了數千名密探,監視地方的領主,以及各種叛亂跡象,不斷向幕府彙報這些情況。一旦打聽到風吹草動,幕府就會及時派軍鎮壓各種叛亂。

當然,幕府的密探,也監視外國商人,防止其餘日本境內勢力勾結,策劃威脅幕府統治的事宜。

“知道了!”

衆人下了船後,在長崎鄭家購入的宅院居住。並且將一部分絲綢、茶葉、棉布類的貨物,委託給鄭家在日本的商棧代爲聯繫買家。

而船上的還有8000只火銃、5000把鋼製武器,則是待價而沽,等待恰當的時間段,纔會賣出。

日本德川幕府禁止外國人購買房產、田地。當然,鄭家產業是通過長崎定居日本的華僑購買。

明朝時期華僑海盜,在日本居住的,至少有十萬人以上。這些人,有的經商,也有學者、武士,皆購置了大量的產業,在日本擁有舉足輕重的能量。

而且,歐洲人在長崎,是不可能長期停留。而一般中國商人,則可以獲許在日本境內長期停留。

不過,一下子來了3000多人,還是不能全部找到華橋們購置的民宅安置。一些士兵們,不得不住到客棧中,或是在長崎的日本人家中租房借宿。

第59章 棱堡(一)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233章 菸草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48章 銀荒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176章 買辦(二)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73章 民心沸騰第180章 暗流(一)第124章 班師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245章 長崎(一)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67章 傳教士(二)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31章 土化肥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8章 欲練兵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110章 爲鄉親們報仇(二)第191章 鎮壓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219章 整風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253章 願賭服輸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54章 黨報(一)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114章 再戰錢鍾莊(二)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246章 長崎(二)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119章 震動(三)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70章 豐收(一)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141章 勝了(一)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85章 獨石口(三)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79章 虜變(一)第141章 勝了(一)第183章 暗流(四)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219章 整風第31章 土化肥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245章 長崎(一)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