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

9月26日,肖圖白在辦公室中,召見將道子、吳三桂。這兩人皆是風華正茂,二十出頭的年紀,但正是因爲兩人還太年輕太鋒芒畢露,不免會互別苗頭。

將道子歧視吳三桂舊式軍人出身,什麼“排隊槍斃”、“集中火力”的新式作戰理念皆不懂,都什麼年代了,還和韃子一樣拿着冷兵器械鬥。

而吳三桂對於將道子的歧視目光,不免暗怒。要知吳三桂也是自命勇武,少年時,其父被數萬韃子困在陣中,吳三桂敢帶着數百家丁殺進殺出,救出其父。而憑着其少年成名之戰,戰績至少不差於將道子,他憑什麼看不起人!

兩個年輕人,目光中如擦出了火花一般,冷冷的瞪着對方。

肖圖白視若無睹一般,淡然的批閱了手中的一份商業報告,批註完之前,他是不會結束這份工作。

吳三桂、將道子兩人不敢打擾,僅是好奇的打量屋內的擺設。辦公室中擺設非常簡單,沒有古董、字畫,唯一引人矚目的僅是一副——《坤輿萬國全圖》!

《坤輿萬國全圖》是明朝最著名的傳教士利瑪竇和大學士李之藻共同繪製完成的世界地圖。

在這個年代,地圖已是非常珍貴的資料。而像《坤輿萬國全圖》這種世界地圖,在大明境內更屬稀世珍寶。

這幅圖參考了歐洲已出版的世界地圖,並結合大明的土地。才繪製了包含五大洲的地圖,屬於當時最先進的世界地圖之一。除了澳大利亞未被繪製。這幅地圖已經涵蓋了中西方對於世界地理的發現總和。

這幅大明最權威的世界地圖上繪製的五大陸——歐邏巴、利未亞(即非洲)、南、北亞墨利加、墨瓦蠟泥加(南極洲)。四大洋——大西洋、大東洋(即太平洋)、小西洋(即印度洋)、冰海(即北冰洋)。

歷史上鴉片戰爭,英國人轟開中國國門的時候,清廷對於世界的認識,可能還不如明末時期。

至少,明朝一些開明的文人士大夫知道,歐洲大體有國家,不同國家之間有許多矛盾和戰爭。而清朝鴉片戰爭時期,對於世界概況則是睜眼瞎。完全不知道攻打自己的外國人來自哪裡。

整個《坤輿萬國全圖》通幅縱168.7釐米,橫380.2釐米。於1602年製作成功後,僅在1608年摹繪了12份在宮中珍藏。因爲,這幅地圖太過於複雜,很難製造出大批量印刷的雕版,一直沒有大範圍流傳。

肖圖白則是僱傭了匠師摹繪30份《坤輿萬國全圖》,並且計劃僱傭工匠將地圖進行了簡化、縮小。並製造雕版將簡化版的地圖進行出版發行。

目前,能被雕版印刷出來的簡化版的《坤輿萬國圖》還未製作完成,大明絕大多數人,還沒有機會閱覽世界地圖。

吳三桂目光盯着《坤輿萬國全圖》,很快被吸引的移不開目光,腦海中。形成一波巨大的衝擊!

天,世界居然是這麼龐大……

“土包子,沒見識!”將道子不由低估,“連世界地圖,也沒有看過。像我們皇家新軍一名普通小兵。也看過多個版本的世界地圖了!”

吳三桂是舊軍人出身,儘管心中對於將道子頗爲讚許。但是卻悄然悶哼:“不過是看過世界地圖,神氣個屁!軍人是以戰績說話的!要是肖白浪、張瑜兩個團長驕人戰績,令人敬佩。不像某人,看家護院也能混個團長,上了戰場說不準會像那個誰?……嗯,王啓年一般孬種!”

“你!”將道子目光露出凌厲的敵意。王啓年是皇家新軍初期的一個恥辱,幾乎是趙括、馬謖的同義詞。

吳三桂不由自得一笑,心知道運用典故的還是比較恰當的,至少成功的諷刺了這位自高自傲的將道子。

通過這些天讀報紙,吳三桂着重瞭解皇家新軍的歷史沿革。其中就有國師爺揮淚斬飛將,已是報紙上一個時常會被人拿出來炒作的話題。

那飛將王啓年,當初在京營時,便率領千多名部衆,數日內千里奔襲,連克數股流賊,可見其並不是庸將。而投靠國師爺後,王啓年率領一個營的皇家新軍與清軍首戰,卻是遇到潰敗,這裡面更多是運氣不好使然。王啓年時候,肖白浪因爲力挽狂瀾,成爲了新一代的將星。

而王啓年被斬後,不少其舊部,時常在輿論上呼籲給其翻案,恢復其名譽。並且,經常有人在不同場合提出飛將軍被斬可惜,若是飛將軍未死,會獲得如何如何的成就,那個肖白浪,僅是踏着王啓年屍骨,竊取功勞而已云云……

吳三桂也已經初步瞭解到,整個皇家新軍目前的編制是一師三團,師長是被肖圖白本人兼任,而三名團長分別是肖白浪、張瑜、將道子。

最富盛名的肖白浪,是屢立奇功,遠征朝鮮,數次軍事奇蹟,令他被特區的媒體鼓吹爲不敗軍神。

其次,張瑜也是皇家新軍的元老級將領,組建了一隻規模不小的騎兵團。騎兵團組建的目標是北伐,驅逐僞清,收復故土。爲了爭取軍心民意,張瑜也時常叫囂戰爭,在媒體曝光率並不低。

剩下一名親兵團的將道子,因爲戰場功績不顯著,更多是靠訓練、護衛時立下的含金量較低軍功,獲得的升遷。而特區的媒體,對於將道子的軍事能力,也提出了質疑。

將道子淡然看了看吳三桂,低聲想:“雜牌軍出身的傢伙,等着瞧,以後有的是讓你出醜的機會!”

半晌後。

放下手中批閱完成的文件,肖圖白微微點頭道:“不錯!吳將軍不愧是將門世家出身。氣度沉穩,榮辱不驚。比我想象中要好很多……”

吳三桂目光中一絲喜意一閃而過:“國師大人過譽。三桂僅是一介粗人。”

肖圖白說道:“天下已亂,正是武人建功立業的時機,未來幾十年,武人將會比文人更爲榮耀!”

將道子、吳三桂兩人不由一震。

肖圖白淡然說道:“這是大爭之世,整個世界都亂了!天竺人和波斯人在激烈征戰。歐洲幾千萬人分成兩個陣營,捲入宗教戰爭。再看看我們大明的周邊,緬甸、暹羅、越南動亂連綿。滿清名義吞併蒙古,但是僅是漠南蒙古。漠北蒙古衆多部落還在羣雄涿鹿。卻並不臣服滿清。南北朝鮮在對峙戰爭,還有日本——這個已經太平三十多年的地區,豈能置身事外?”

將道子脫口而出:“太好了!大人,您準備出兵日本,將之納入殖民地?”

吳三桂卻皺眉,道:“以前倭寇17萬軍隊入寇朝鮮,雖被我大明擊敗。但是。那是在朝鮮境內作戰,朝鮮人配合我宗主**隊,倭寇處處受敵。若是出兵日本,攻略城池容易,統治起來卻難,時間長了怕會是重演日本人在朝鮮敗退的結局!”

客觀而言。當年日本豐成秀吉軍隊,並不是很弱。有些人,認爲明軍4萬,擊敗日軍17萬,由此證明日軍不堪一擊。但是。這裡面將朝鮮人的作用給“忽略”了,朝鮮人在正面戰場上或許很垃圾。但在卻有超過50萬的朝鮮民夫爲4萬明軍服務,保障了明軍的後勤。明軍需要糧食補給,直接命令朝鮮地方官徵調。日本則需要去搶劫糧食補給,自然會受到朝鮮人抵抗,從而消耗日本一部分的軍力。

明軍當年在朝鮮作戰是“得民心者得勝利”。

如果,大明去征服日本,本土運輸後勤、補給,成本太過於昂貴。在日本境內“以戰養戰”,則由可能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

軍事上取勝易,政治上統治難!統治日本的難題,是在於日本人在唐朝時期學習中國的制度後,便逐漸形成了民族意識,自稱“和族”。形成了統一的民族意識的地區,征服難度是遠高於許多部落林立的地區。

肖圖白點頭,含笑道:“我自不會重蹈豐成秀吉覆轍!此行日本,第一是通商,第二如果日本出了亂子,則是站在日本幕府一邊,有條件幫助其鎮壓亂民。作戰,並非以征服爲目的,僅是換取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

將道子顯得有點失望,吳三桂卻是鬆了口氣。

兩者表現,肖圖白看在眼裡,知道將道子還是太年輕太沖動了,考慮的問題還不如吳三桂透徹。

軍事是爲政治服務,政治是爲經濟利益服務!不能獲得經濟利益的作戰計劃,本身就是弊大於利,不值得發動。

肖圖白忽又道:“這次前往日本,以水師爲主,陸軍爲輔。主帥是由鄭芝豹來擔任,日本這次任務,他擁有全權指揮資格!將道子,你負責率領1000名親兵團士兵去日本。吳三桂,你擔任隨軍顧問,此次任務過程中,你可以建議,但是不擁有指揮權限。返航回來後,按照表現,給你適合的位置!”

將道子冷冷的看了看吳三桂,道:“大人,吳將軍未經過皇家新軍系統訓練,此行根本發揮不出作用,何必派他這個多餘的人?”

肖圖白淡然道:“我意已決!無須多言!”

吳三桂露出振奮神色道:“謝國師大人賞識,三桂定會努力!”將道子的莫名敵意,並沒有令吳三桂感覺到知難而退,反而冷笑,這位將道子還是太嫩了一點!上位者做出決定,豈是一個小小的將領能質疑的?

將道子目中噴火,想道:“好個吳三桂!算哪根蔥,僅是仗着父輩功勞出來招搖撞騙的二世祖而已?等着吧,定然要讓國師爺知道,我將道子的能力比他吳三桂強一百倍!”

兩名年輕的將士互別苗頭,對於肖圖白而言,也並不擔憂。

因爲,駕馭下屬,本身就要是講究平衡、控制。適量的內部鬥爭,反而令上位者更容易駕馭整個團隊。

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246章 長崎(二)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19章 震動(三)第117章 震動(一)第47章 收容難民第79章 虜變(一)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177章 年假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54章 黨報(一)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一)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161章 自由民第104章 總督(二)第233章 菸草第3章 計劃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145章 虜退(二)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53章 政治經濟學第179章 遊街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169章 皮島海戰(四)第98章 情報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161章 自由民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3章 計劃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265章 重農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239章 問策(一)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48章 銀荒第233章 菸草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263章 返航第179章 遊街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263章 返航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29章 烽煙再起(一)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253章 願賭服輸第124章 班師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57章 建黨(二)第203章 中朝江華島協議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67章 傳教士(二)第270章 科技、經濟、內政(四)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31章 土化肥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142章 勝了(二)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176章 買辦(二)第104章 總督(二)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241章 問策(三)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73章 民心沸騰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