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菸草

肖圖白認爲重大的政治、軍事問題,其根源皆是經濟問題。經濟利益分歧導致政治矛盾,政治矛盾上升則演變爲軍事問題。

抓住了經濟問題,這一個關鍵,那麼國家只會產生小矛盾,不會生不可收拾的問題。

因此,肖圖白重視任何一種能夠提供就業和創造效益的行業,尤其是新興產業,因爲新興產業誕生之初,競爭不激烈,能夠獲得巨大的成長機會。伴隨的行業的成長,能夠從中攫取巨大的暴利。

菸草行業,對於17世紀大明而言就是一項新興的產業。

菸草原產於美洲大6,而美洲大6的印第安人是最早吸菸的人羣。1492年,哥倫布登6美洲大6時,現了美洲人吸食奇怪的“菸草”,並且記載了這種美洲風俗。

16世紀歐洲探險家嘉蒂更詳細的記載:“他們把菸草放在太陽底下曬乾,而後在他們脖子上掛上一個小牛皮做的小袋子、一隻中空的石頭或者是木頭,很像一支管子;一會兒他們高興的時候,便把菸草揉成碎末安放在管子的一端,點上火,在另一端便用嘴深深地呼吸,使得體內完全充滿了煙,直到從他們的嘴和鼻孔裡冒出爲止,就像煙囪裡噴出來的煙一樣。他們說這樣做可以使他們保持溫暖和健康。我們也曾經嘗試過這種煙,把它放進我們嘴裡,那種的味兒,如同胡椒一樣。”

而航海史學家裴南蒂斯奧威圖所著的1535年出版的《印第安通史》是這樣記載的:“在其它的邪惡的習慣裡,印第安人有種特別有害的嗜好便是去吸某一種煙……,以便產生不省人事的麻醉狀態。他們的酋長使用一種狀如丫的管子,將有丫的兩端插入鼻孔,在管子的一端裝着燃燒的野草,他們用這種辦法吸菸,直到失去知覺,伸着四肢躺在地上像個酒醉微睡的人一樣……我很難想象他們從這種習慣裡究竟獲得了什麼快樂,除非在吸菸之前就已經是喝了酒。”

從歐洲探險家和航海家的記載中可見。早期16世紀的歐洲人,已經現了美洲人吸菸的風俗習慣,但是一開始歐洲人普遍認爲是美洲土著特有的一種邪惡、愚昧傳統。

到1558年葡萄牙人從美洲帶回了菸草種子,在歐洲進行種植,歐洲人才逐漸改變了觀念。

尤其是。到了17世紀。歐洲人已經從牴觸到接受,越多越多人成爲了菸草的消費者。就連印第安巫師們說菸草包治百病,這種謬論,也受到了歐洲人的接受。許多的歐洲醫生。更是建議人們多吸菸,用來預防疾病。

在1612年,英國人注意到菸草的經濟效益,開始在殖民地種植菸草,並且大力的展菸草貿易。在茶葉貿易還未出現之前。菸草貿易成爲了英國人最賺錢的項目。

儘管意識到,吸菸對於健康的偏負面影響,但是肖圖白依然決定,在大明境內推廣菸草,將菸草種植作爲開闢新財源的手段。因爲,菸草能夠造貧瘠的土地種植,而且畝產能夠達到1oo斤以上。

而菸草的價值,並不論“斤”,而是論“克”。後世。一根捲菸中含有的菸絲也才1克多重,一盒香菸2o克售價5元錢計,一克香菸值o25元。一斤菸草5oo克,則是價值125元。一畝菸草田,經濟效益達到1萬元以上。

明末崇禎年間。農業產品的通貨膨脹是比較嚴重的。後世一斤米2元錢,明末一斤米2o文錢左右。明末的十文錢購買力,相當於21世紀初的1元錢人民幣。

若按照1克菸絲賣1文錢,這樣的價格不算貴。普通人也消費得起,如此折算下來。一畝菸草的經濟效益可達到5o兩銀子。

更重要的是,菸草並不僅可以種植一季。一般11攝氏度~13攝氏度之間的氣溫,皆可種植菸草。最適宜種植菸草的雲南省,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菸草。北方稍微差一些,但是春秋均可以種植兩季菸草。

而爲了避免影響糧食生產,可以春季種糧食,秋季種菸草。糧食、菸草兩種作物進行套種,既可以不影響糧食問題,又可以通過種植菸草增加經濟效益。

八月末,天津塘沽成立了一家並不起眼的“中華香菸公司”,公司主營生產雪茄和捲菸、菸斗。

菸草和茶葉一般,按照菸葉的不同品級,生產出不同的產品。最好的菸葉,直接用整塊捲成雪茄。剩下的邊角料,則切成菸絲,製成香菸或者是是菸斗菸草。

恰好,肖圖白進口的白奴中,有3o多名菸草工人,懂得菸草的酵、烘焙和卷制。特區批收穫的5oo畝菸草,就被工匠們加工成爲3萬隻雪茄香菸,以及將邊角料製造成5萬斤菸絲。

針對不同的消費市場——

雪茄作爲高檔奢侈品品,按根賣,一隻雪茄售價1兩銀子。邊腳料製造的菸絲,則是按斤賣,每斤菸絲售價2兩銀子。

而爲了培育菸草產業的展,肖圖白將1萬根雪茄,作爲禮品送出大明王朝的一些達官貴人。並且,附贈了一系列的歐洲、美洲人吸菸的文化傳說,並且將吸菸時候“吞雲吐霧”,形容成神仙一般。

肖圖白的暗喻,逐漸被誤傳爲“天庭星的神仙們很流行吸菸”。雖然,不少人懷疑肖圖白的神棍,但是也有人將信將疑,認爲肖圖白至少是有一些特殊能力的異人。其謫仙人的身份在爭議中,被不少人寧信其有。

“神仙吸菸說”在大明境內大行其道後,雪茄、菸草也開始被許多追求刺激的士大夫們爭相吸食。雖然,不少人淺嘗即止,並沒有形成煙癮。但是,也有一些人多次吸食雪茄、菸絲後,覺得吸菸實乃大妙,形成了煙癮。

過去,人們一般只有“吃喝嫖賭”等等癮頭,而菸草開始逐漸推廣後,大明開始風行一種新的癮頭——“吸菸”!

一般酒鬼們。戒酒已經是比較困難了。但是,一些既喝酒又吸菸的人現,煙癮比酒癮難戒百倍。

晚明士大夫們奢侈之風盛行,怎麼能捨棄吸菸這種新的風尚呢。甚至,一些已經開始養成吸菸習慣的士大夫們。認爲吸菸是最風雅不過是妙事。若不懂吸菸,縱然有百萬家財何用……

雪茄這種珍品,市場上賣的比較少,最初收到雪茄贈品者。皆是不知珍惜的吸掉了,而後來不少上癮的菸民現雪茄數量太少,以至於有價無市,一顆雪茄賣二三十兩銀子天價也有之,不少菸民爲之懊惱。

當然。雪茄是沒有了,但是普通的菸草還是有很多。整個大明王朝,經過肖圖白的推廣之下,崇禎十年八月,莫約有菸民8ooo多人。一名菸民一個月吸菸半斤,特區推出的3萬斤菸草,也足夠滿足市場的消費需求。

而今年九月開始,秋季種植的菸草,將會達到2ooo畝。爲菸草市場的展做準備。除了將菸草的面積擴大至2ooo畝,菸斗的生產也是關鍵。

現在上馬捲菸機,技術上並不是太成熟。勉強推出了捲菸,紙張的味道,也影響口感。所以。除了用整張菸草捲成的雪茄之外,菸斗成爲了吸菸的最佳道具。

爲了滿足菸民們的需求,中華菸草公司推出了——鐵菸斗、銅菸斗、玻璃菸斗、銀菸斗、金菸斗等等不同的吸菸道具。

鐵菸斗,售價1oo文錢。銅菸斗。售價3oo文。玻璃菸斗,1兩銀子一隻。而銀菸斗。則是1o兩銀子。金菸斗,更是售價1oo兩一隻。

菸斗類的產品中,肖圖白現鐵菸斗、銅菸斗基本賣不出去。玻璃菸斗,賣的最多,因爲玻璃器在大明還並不的太多,拿出來也比較有面子。銀菸斗、金菸斗也有少部分人購買。

靠着菸草這塊新興市場,中華菸草公司8月份便賺了2萬多兩銀子,其中15萬兩銀子是靠雪茄、菸草的銷售獲得,另外菸鬥銷售獲得五千兩的利潤。而菸草消費市場誕生之後,老菸民們自動是給菸草公司培養新菸民,整個市場是滾雪球一般的展的。

此時能消費菸草的絕大多數都是地主士大夫階層追求刺激,而財富集中到士大夫階層,只會增加社會不公,卻並不能夠增加生產力和就業。

而特區政府專營的中華菸草公司,從地主、士大夫和富商們的奢侈享樂中賺到錢,這些錢很大一部分,皆是用於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工業、軍事等等與國與民,皆有利益的事業上。

肖圖白忽然理解了,後世政府爲什麼將菸草列爲政府專營產品。主要是因爲煙、酒兩大項目,屬於奢侈品消費,定價再高,其實也並不影響人們生存,沒有人會因爲買不起菸酒而造反。

而米、鹽、肉之類的生活必需品,在後世就被政府壓低至微利價格。中國自古以來的歷史經驗證明,老百姓吃不起飯菜,那麼放在任何朝代都是揭竿而起。

奢侈品被政府壟斷,爲的是賺取壟斷暴利,補貼其它不賺錢的方面。而食品、食鹽之類也被政府壟斷,則是爲了爲的是打壓食品價格,不讓這些商品漲價,以至於威脅到社會的穩定。

後世,商人利益集團,不斷叫囂要政府脫離對於食品價格的干預,其實是爲了讓食品瘋狂漲價做鋪墊。試想,中國的糧食價格如果放任不管,米漲價到1o快錢一斤,肉漲價到2oo元一斤,社會基本亂了套,還能繼續搞工業展?

明朝末年,就是因爲生活必須的農產品價格亂套了,於是整個國家也亂套了。人們無心生產,紛紛暴動。

崇禎年間的農產品的價格,還有鹽的價格出奇的貴。除了天災之外,也是利益集團囤積操縱使然。

拿宋朝和明朝的鹽價格來比較,就知道明朝地主商人利益集團的貪婪。比如,宋朝政府對於鹽管控很嚴,每斤鹽抽稅3o文錢,但是鹽價僅5o文錢。明朝,理論上每斤鹽可以徵22文錢,但實際上只能收到2文錢稅收,但是明朝的各地鹽價,一斤普遍是在1oo文錢以上,有些偏遠地區一斤鹽甚至漲價到3oo文錢一斤。

宋朝一年鹽稅是過1ooo多萬兩的,明朝的鹽稅只有1oo萬兩左右。而明朝的鹽價,比宋朝貴幾倍。

這裡面,鹽價多少,政府收稅並不是主要因素,而是政府對鹽價的管控能力。宋朝的食鹽,管控的很嚴,政府收稅很高,市場鹽價也比較便宜。明朝政府管控放鬆,於是儘管私鹽氾濫政府收取的鹽稅較少,鹽價卻成了天價。

國計民生的行業,指望商人有良心,或者商人之間競爭來降低價格,這是緣木求魚。除了政府嚴厲的管控,將價格壓低,別無他法。

鹽,在明朝黑幕很深,被兩淮鹽商控制,全國八成的鹽,都是兩淮鹽的市場。兩淮鹽商,窮的身家百萬,富有的身家數千萬兩。而每一個鹽商,往往都有政治能量和背景。有的鹽商是東林黨人,有的鹽商是閹黨。還有山西商人,也是參與其中,而明末的山西商人與滿清是勾勾搭搭的,是一羣國難財的漢奸。

鹽這一塊生意,肖圖白暫時沒有精力去吃下來。事實上,鹽的生產成本是很低的,宋朝人每斤鹽徵收3o文稅,市場價5o文錢,這說明每斤鹽從生產到運輸、銷售,各環節都有利潤的情況下,成本也是低於2o文錢的。

明朝的鹽製造工藝有一定進步,應該能更低。但是,市場賣的如此心黑,肖圖白便知道,鹽是很多利益集團共同的錢袋子,若是動了鹽價,會觸犯衆怒。

所以,肖圖白搞棉布、搞鋼鐵、搞海魚、搞菸草、搞香水、搞軍火,卻偏偏沒有利用天津的海灘,去生產廉價的鹽,原因就在於肖圖白既不想融入利益集團,也不想和他們撕開臉。

“儘量開創新的利益,而不去觸犯舊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爲的舊式麻痹他們,壯大自己。有朝一日,去動他們的既得利益,便是最終的攤牌,你死我活的攤牌!”肖圖白心中默默的想。

吾讀吾讀66721)e

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263章 返航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68章 傳教士(三)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34章 陰謀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66章 傳教士(一)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240章 問策(二)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120章 震動(四)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17章 軍營、搬家、書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145章 虜退(二)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134章 佈局(一)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48章 銀荒第191章 鎮壓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59章 棱堡(一)第118章 震動(二)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3章 計劃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170章 朝鮮佈局(一)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54章 黨報(一)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84章 獨石口(二)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181章 暗流(二)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162章 貨幣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98章 情報第180章 暗流(一)第269章 科技、經濟、內政(三)第140章 絞肉機(三)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180章 暗流(一)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169章 皮島海戰(四)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11章 射擊訓練第243章 福利、戶口、尚武之風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136章 送別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76章 糧商(二)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176章 買辦(二)第124章 班師第206章 抗災滅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