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經濟合作

演示艦炮的威力,僅僅是一個插曲。鄭芝豹前來錦州,主要任務是談天津與關寧軍之間的經濟貿易合作,這種合作對於雙方皆是有巨大的好處。

關寧軍需要財富,維持軍隊的消耗。

而天津需要各種生產原料,滿足不斷髮展的工業體系的需求。

“錦州擁有豐富的煤炭、鐵礦、木材等等資源,只要能夠派人去收取,便能獲取源源不斷的財源。一顆上好的木料,可以賣十多兩銀子。一斤煤炭可以賣1.5文錢,鐵礦石一斤可以賣2文錢。組織人力去海上捕撈,製成鹹魚、魚鬆,一斤鹹魚或魚鬆,在直隸已經漲價到50文錢……”

“以伐木來計,若一名伐木工一年砍伐100顆能造船的木料,便可以獲得1000多兩銀子的利益。一名礦工一年挖10萬斤礦石,也可以獲利百兩。漁民捕撈製造鹹魚和魚鬆,一年也可以獲利達到數百兩銀子之多。”

“祖大人若是有心組織軍民伐木、挖礦,我天津特區可以向大人出售鋼斧頭、鋼鋸、鐵鏟、籮筐等等工具。若是有心捕魚,天津也可以向大人出售漁船、漁網、鐵鍋。當然,這些產出我們也可以全部收購。大人可以用這些售貨的現金,給士兵發軍餉、補貼,也可以用來購買天津軍械廠生產的先進武器!”

鄭芝豹的提議,關寧軍上下不是沒有人想過。但是,煤炭、鐵礦、木材、鹹魚等等產品,必須要有商人來收購,才能變現。

而錦州兵兇戰危的,前來冒險的商人日趨減少。

來關外的商人,更多是與韃子合作,韃子對於這些幫助他們銷贓的大明商人,也是禮遇有加。

天津商人從海上來,不怕韃子威脅商路。所以,能夠暢通無阻的與關寧軍進行買賣交易。同樣關寧軍能夠將當地的資源換成金錢糧餉,戰力也會倍增,對於大明北方國防,是有着巨大的意義的。

祖大壽不由笑道:“鄭大人不愧是商人家族出身!不過,我非常讚賞這個辦法。畢竟靠着朝廷發放的糧餉。遠遠不夠我軍消耗。若是能靠挖礦、伐木、捕魚賺錢,倒是能改善我錦州軍民的生活吧!”改善軍民生活,僅是一方面,增加祖家的收益。纔是打動祖大壽真正的因素。

當然,貧窮的寧錦前線,並不符合天津特區的利益,也並不符合大明帝國的利益!

過去是寧錦因爲韃子襲擾,經濟貧困蕭條。甚至還不如滿清境內。以至於,一些寧錦的軍民,爲了生活所迫,投奔韃子成爲奴隸。成了韃子的奴隸後,雖然主子對他們擁有生殺大權。但是,不少人覺得,做奴隸安穩種田,比之在寧錦等地,既要交租。又經常被韃子燒殺劫掠要強。

最底層掙扎的百姓,很多人是沒有民族大義的,也不會記得當初努爾哈赤造反後,殺了遼西等地三百萬漢人,纔將原本人口茂密的遼地變得地廣人稀。而皇太極稍微懷柔一下。不殺境內漢民了,而是招攬漢民去耕田開荒,於是不少漢民就屁顛屁顛跑去投奔。這種健忘,也是被殺戮和奴役的根源。

事實上。並不僅僅是遼西遼東的漢民健忘。到南洋冒險的華裔,何嘗不是健忘。被暴動的土人和殖民者一次次的屠殺,被屠殺者的後人好了傷疤忘了血淚。

若要改變這種狀況,那麼只能國家強盛,只有我們殖民屠殺別人,輪不到別人欺負我們,這纔是正道。

人類地球,列國林立,適者生存。本身就不存在和平相處,自古以來的規則,就是強者欺負弱者。勉強產生和平,也僅僅大國之間剋制,維持一個脆弱和平。哪怕後世的國際組織國聯、聯合國之類的,皆是一大笑話。

大國皆是將國際組織當做擦屁股紙,需要的時候用一用,不需要的時候仍在一邊。小國指望國際組織幫助,但是沒有衆多大國的首肯,國際組織的決議,並不能生出實際效果。

鄭芝豹將船上裝載了3000把鋼斧、1000把鋼鋸、3000只鋼鏟預支給了祖大壽。而祖大壽可以組織錦州等地的軍民,用砍伐的木材、挖出的礦石,進行償還這些斧頭、鋸子、鏟子的錢。

這些高碳鋼的工具,也令關寧軍衆人紛紛看直了眼睛,不少的官兵對於伐木的木頭非常眼饞,覺得這等鋼製斧頭,用於伐木簡直是浪費,若是用於戰場,韃子穿着幾層盔甲也會被砍死。

鄭芝豹解釋道:“批量製造鋼製工具,也是天津的能力!這樣的斧頭,別家至少賣三十兩銀子,不過天津貨只要5兩銀子一把!這斧,重8斤,可伐木,可殺敵!”

“好,好!好個鋼斧!”祖大壽忽的靈機一動,笑道:“若是組建一支斧兵,平時讓他們伐木,就當做練斧法。上戰場令他們用斧頭砍人,以伐木工的力氣殺敵,想必也是悍勇非常!”

鄭芝豹笑道:“祖大人高見,養兵於民,一舉多得了。”

吳三桂忽的深思道:“不但是伐木工可以當做斧兵!我看那挖礦的鏟子,也鋒利非常,可切削、劈砍,甚至可以作爲飛鏢投射!也可以作爲一支奇兵使用!”

鄭芝豹不由豎起大拇指道:“那鏟子,名曰‘工兵鏟’,這是皇家新軍在野戰中就地挖壕溝陣地所用的工具。當然,近戰時,也可以用工兵鏟殺敵。訓練有素的士兵,可以一鏟子砍掉一名敵人的腦袋。當然,作爲飛鏢使用,我軍並未想到,莽二回去,定會如實稟報。若有成效,這功勞吳將軍也有一份!”

祖大壽不由嘆道:“難怪韃子遇到皇家新軍,屢次皆吃了大虧!從武器上,就可知道,皇家新軍對於殺人的研究,是何等的專業!”

吳三桂心中更是對於只見其名,未見其人的肖圖白國師,涌起一股期待感。與此同時,對於舅舅祖大壽多次稱讚的武器先進、作戰英勇的皇家新軍,露出了嚮往之情。

事實上,作爲近代化訓練的皇家新軍。與冷兵器時代的兵種,最大的不同就是專業性!冷兵器時代,很多都是憑着悍勇的本能作戰。就如大明很多的兵將,大字不識一個,更不用說兵法知識。

滿清雖然打仗經驗非常豐富。但是還不算是專業的部隊。

八旗兵的老底子是努爾哈赤給李成樑當家丁時期。接受大明的家丁訓練。家丁,又可以被認爲是家奴!滿清的創始人努爾哈赤給李成樑家奴很多年,馬伕、廚師、士兵都做過,奴性深入其性格。努爾哈赤一聲懂的技能。都是在伺候李家主子學會的。之後,努爾哈赤自己做了主子後,也模仿李成樑的儀態,並且以李家當年訓練奴僕的手段,訓練自己的八旗部衆。

這也是因爲努爾哈赤以李氏訓練奴隸手段訓練最初的滿清部衆。滿清一朝,“主子”、“奴才”文化濃郁,堂堂的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國家,被滿清開歷史倒車變成半封建半奴隸制國家。

歸根結底,滿清是野路子出身,並不算職業軍人。只會訓練家丁家奴,打仗也是憑着主子的勇悍,率領一羣盲從主子的奴隸進行衝鋒。一旦主子失去了勇武,奴隸們也是廢柴。

而皇家新軍則是像工廠流水線一般的生產正規軍。每一名士兵接受的基礎訓練,都是按照操典進行。軍官的指揮,提倡打堂堂正正的戰役,而野路子的計謀,一般是被禁止的。

除了士兵和軍官如同工廠流水線一般被生產出來。皇家新軍對於武器的研究。也是非常是執着。不斷有官兵將自己對於武器的看法,彙報到軍部,而軍部則將官兵對於武器的要求、想法,進行歸納總結。之後提交給天津軍械廠。軍械廠的軍工專家們,爲了滿足軍隊對於武器的要求。經常搞武器的創新和實驗。

當然,一件新式武器被研究出來後,先是小批量的實驗,研究其戰術戰法。之後,再會推廣普及到全軍。

這種官兵思考怎麼打仗,需要什麼新式武器來增加勝利概率,這也許是皇家新軍體系與舊式軍隊的最大區別之一!

舊式軍隊,根本不會思考!一名基層的官兵,對於先進武器的需求,會被當做是“白日夢”。

哪怕是舊式軍隊的領軍人物,也只能是擁有什麼條件,就打什麼樣的仗,根本不會想到創造條件去打勝仗。

皇家新軍體系,就是一隻不斷創造、研究如何大勝仗的部隊!每一次打仗,軍隊有有新的思想總結和新的要求。所以,任何一次戰爭,對於皇家新軍系統來說,都是一次巨大的升級!

而天津海防水師,與皇家新軍也是差不多的!

舊式軍隊,如果知道皇家新軍各種的妄想,都會有巨大的軍工、科研系統去滿足他們,多半會羨慕得爭相投奔這支軍隊。

————————

八月中旬,渤海灣恢復了平靜。滿清的水師在渤海已經消失,各大島嶼逐步被天津海防水師收復。無論是山東、天津,還是渤海沿岸其他的大明子民,皆不再擔心被韃子水師綁架去當苦役。

數千艘大明漁船,飄蕩在渤海四處,捕撈的豐盛海產,皆被運輸到大明本土,滿足境內對於食品的需求。

而數百艘的運輸商船,穿梭在渤海灣。一船船的海魚、糧食、棉花、鐵礦、煤炭、木材等等生產原料,販運到天津港。

而天津港運出去的,則是一船船的鹹魚、棉布、鋼鐵、香水、書籍、紙張、煤爐\蠟燭、猛火油、瀝青等等加工之後的產品。

7萬平方公里的渤海,成爲了一座翻滾着黃金、白銀的財富海洋。

寧遠、錦州、覺華島、山海關、天津等地,形成了漫長的海岸線,這條一字長蛇的海岸線還是控制在大明手中。

而韃子控制的遼東半島,此時一連串的島嶼已經被天津水師收復。長生島、中島、麻洋島、豬島、雙島、皇城島,這些島嶼形成了一道堅固的島鏈體系,反而將韃子們鎖在陸上,不能出海!

在天津工業區的拉動下,渤海灣進入了空前繁榮發展的階段。

而在八月中旬,天津水師將一封信件傳回天津。

閱讀這封信件後,肖圖白顯得愕然:“吳三桂?怎麼會是他!”

從史書上記載,吳三桂是一名大漢奸,也是一個隨時可以變節的小人。但是,從史書上同樣記載,吳三桂是一名很能打仗的將才。其叛變滿清後,從北打到南,甚至追到了西南緬甸地區,令緬甸人交出了南明末代的永曆皇帝,用弓弦勒死年輕的永曆帝,最後受封平西王。

直到康熙年間,康熙決定了削藩,撤掉吳三桂等列土封疆的藩鎮對於地方的自治權。於是,年老的吳三桂,又開始起兵反清。反清之初,吳三桂勢如破竹几個月之內橫掃整個南方,完爆已經不會打仗的八旗、綠營兵馬。但是,吳三桂起兵的時候,已經年老體衰,不久後就病死。加上起兵的三藩,既已當了漢奸,幫滿清屠戮南方反清力量。最後,等到他們造反的時候,南方已經被滿清奴化,殘餘反清勢力也不會賣幾個大漢奸的面子。所以,三藩失敗是必然……

瞭解吳三桂平生,肖圖白可以知道,吳三桂應該是這個年代少有的將才,戰場指揮的天分,應該比肖圖白手下任何一人都要強。

唯一的問題是,吳三桂腦生反骨,駕馭不好,就會叛變!

“好!反骨就反骨!敢投,我就敢用!用人要疑,疑人要用,但是用完之後,就要敲打,不能讓他長期獨領一軍!”

心中琢磨一番,肖圖白決定用吳三桂!

明末清初,載入史冊的會用兵的武將中,吳三桂是名列前茅的。這樣一個人才,如果用的好,對於肖圖白的事業,有着巨大的幫助。

第245章 長崎(一)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73章 民心沸騰第108章 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114章 再戰錢鍾莊(二)第201章 香水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257章 經濟發展爲先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134章 佈局(一)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253章 願賭服輸第241章 問策(三)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276章 皇帝養成計劃(一)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3章 計劃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59章 棱堡(一)第50章 日本的閉關鎖國和朱印船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246章 長崎(二)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117章 震動(一)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8章 欲練兵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84章 獨石口(二)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141章 勝了(一)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73章 民心沸騰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219章 整風第239章 問策(一)第31章 土化肥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56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二)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31章 土化肥第141章 勝了(一)第31章 土化肥第79章 虜變(一)第214章 新寶船艦隊(一)第67章 傳教士(二)第120章 震動(四)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