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

葛沽,鄭家大院。( ·~ )

夜半十分,燈火通明。院中懸掛的是“猛火油燈”,而屋內燃燒的卻是兒臂粗的蠟燭。

猛火油、蠟燭,皆是天津的特產。

由於天津石油化工業,產能狂飆猛進的發展。

蠟燭、瀝青、猛火油等等產品,急需要市場消化。

瀝青因爲修路的需求,而早就是供不應求。但是,瀝青這種產品,是賺不到多少利潤的,僅僅是廢物利用,用以銷售賺錢。

真正準備用來盈利的,主要是蠟燭、猛火油等等產品。猛火油雖然有軍事用途,但是天津一個月生產的猛火油,比之大明王朝一年的軍事用途消耗還要龐大。所以,軍隊是消化不了那麼多猛火油的。好在,猛火油也能夠作爲廉價的照明工具。

爲了刺激蠟燭、猛火油的消費市場,天津特區政府也大力推廣夜晚照明。

超過萬名的學童,夜晚讀書,促進了蠟燭的消費。讓經濟特區內需市場,年消費800多萬隻蠟燭。每隻蠟燭5文錢來算,也足以支撐起4萬兩的市場規模。

而猛火油則是配合上玻璃製造的猛火油燈,由政府投資,在市區投入5000只猛火油燈,用於夜晚街道照明。

天津地區的猛火油,價格莫約10文錢一斤,2兩猛火油以燈芯點燃,就足夠燃燒大半夜。所以,路燈照明方面的開支,一年也不過是3000兩銀。這筆錢投入後。使得葛沽成爲不夜城,繁榮了葛沽的夜市,進一步刺進了市場經濟。與此同時,路燈也使得夜晚黑暗下的犯罪行爲,減少了不少。

猛火油燈投放作爲路燈後,不少的大戶人家,也開始在自家的庭院中。【葉*】【*】安置猛火油燈。比之燈籠更省錢,也更明亮。

室內照明蠟燭,室外照明猛火油燈。若是在其他地區。則會被視爲敗家,但是,在“高產出、高消費”的經濟特區——這是中等收入家庭的基本配置!

鄭芝豹氣度沉穩。立在院中,笑道:“阿忠,這段時日,辛苦你了!家裡的生意,倒是發展的一日千里呢!”

那名叫做阿忠的漢,約有40出頭,原本是一名落魄的海上商人。遇到南洋地區的海盜洗劫,被拋棄在荒島。

鄭芝豹恰好路過,將之從島上救出。從此之後,這位商人成爲了鄭芝豹的私人管家——並且改名爲“鄭忠”。

鄭忠此時已經是鄭芝豹在天津商業上的全權代表。掌管着鄭芝豹在創立的50多萬兩銀的家業,同時也代理鄭芝龍家族在天津的生意,被天津視爲一位非常有實力的大買辦商人。

“老爺,這多虧您有眼力,認準了國師爺作爲靠山。鄭氏家族將來的前程。恐怕還是由您帶領……”

“不!鄭氏家族的家主,永遠是我大哥。我的目標,僅僅是在天津,建立鄭家的一個旁支。”鄭芝豹微笑道。

鄭家雖然在天津進貨出貨,做一些商品倒騰的生意。不過,鄭家的主支。並未在天津投入大量固定的資產。

天津進行大量投資的,主要是鄭芝豹私人。

而鄭芝豹在天津的投資,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光是置辦房產,投入了不到5萬兩銀,此時已經增值到20餘萬兩。與此同時,葛沽的平均房價,也飆升到了每平米6兩銀。

這種房產的瘋狂漲價,並非是政府有意擡高房價,更非僅僅是商人囤積居奇。而是因爲,源源不斷涌入的新增人口,買房置地的剛性需求使然。

好在葛沽在市場上銷售的房,僅僅是房地產總量的十分之一。另外,百分之九十的房產,皆是由政府掌握,廉價出租給普通市民,底層市民才未受到房價暴漲之苦。但是,整個特區稍微有能力的,皆是在攢錢買房,這本質上也促進了當地房價,源源不斷上升。

葛沽房價的大幅度增長,除了人口涌入之外。最主要的是,這裡提供高薪就業、社會福利、公平透明的規則。這些經濟特區獨有的優勢,是大明其他地區根本找不到的。事實上,哪怕17世紀整個世界,也找不到像經濟特區這麼開明、有朝氣的社會制度。

鄭芝豹越發得意的是,自己眼光敏銳,居然在去年,房價較低的時間段,買入了葛沽黃金地段的房產物業。這才短短不到一年時間,居然增值了五六倍。

鄭忠忽然道:“老爺,鄙人以爲,炒房不如造房。如果別的地方造房,或者很難賣出高價,但是經濟特區造出房,肯定能賣出高價。”

鄭芝豹愕然:“造房?這是特區政府的生意!任何地方,都是官府最大,誰敢搶官府的利益?”

“老爺,前不久鹹水沽特區政府,已經對民間開放了房產的投資開發和銷售的項目,鄙人覺得裡面擁有大利可圖,建議及早的組建房地產公司,參與進去。”

鄭忠拿着一份鹹水沽特區政府的房地產政策文件,以及土地拍賣會宣傳文書,笑道:“鹹水沽的政府,投入大量資本,建設道路、城市等等基礎設施,並且投入教育、衛生、醫療、市政等等一系列項目,大量的城市福利,這已經能夠吸引大量有錢人前來定居。”

“更何況,政府投入大量工業項目,使得底層的泥腿,一年也能夠賺十多兩銀的薪水,更吸引無數的泥腿蜂擁而至。大量居民移民來了,住房肯定是剛性需求。我覺得,鹹水沽那邊的房產,遲早也會像葛沽一般大漲!”

鄭芝豹沉吟問道:“房地產公司是怎麼回事?”

鄭忠連忙解釋道:“鹹水沽那邊的政府,先是鑄城、規劃好主幹道路。將城市規劃成一塊塊的社區、街道。而社區、街道具體的建設,政府並不準備大包大攬。而是將土地拍賣給‘房地產開發商’,開發商拿到地皮之後,要按照政府規定的規劃,去將土地開發成工廠、商鋪、辦公樓、住宅等等建築。建好之後,開發商無論是出售還是出租,政府皆不干涉。當然,建成時,政府要派人來驗收,不能達標的,不準出售!”

“什麼叫做達標?”鄭芝豹皺眉道。

鄭忠笑道:“就是不能出現偷工減料和豆腐渣工程。如果不能通過驗收,那麼只能血本無歸,推到重建了!”

鄭芝豹眉頭舒展,道:“做生意,信譽爲本嘛!我老鄭家,還從未做過偷工減料的行爲。這個房產公司,我要大力參與!”

鄭忠說道:“老爺,地產公司要組建,要越快越好。鹹水沽那邊放出消息,3月1日就準備拍賣幾塊土地,大約有600多畝,拍賣的底價是100兩銀一畝。我打聽出來了,這第一批土地,準備是建商鋪。現在葛沽是商鋪年租金,1平米都達到1兩銀。要是有個100畝的商鋪,如果出租年租金不會少於五萬兩。”

“行!葛沽這邊的房產、生意,可以脫手售出,籌措30萬兩參與鹹水沽的地產開發。至於拿地,你儘管與喊價,1000兩銀一畝,也在所不惜!”鄭芝豹流出了一絲豪邁氣息。

鄭忠流露出一絲振奮,道:“老爺,在下必然不負重託!”

兩人的籌劃中,“天豹房地產公司”宣告成立。

在天津特區成立不久,就涌起了公司熱、股份制熱。這些制度的創新,也大大的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而鹹水沽房地產開發,所引爆的地產熱。這事實上,也引起了無數商賈的關注。但是,能像鄭芝豹這樣決心不計一切代價拿下土地,則是非常罕見的。

這倒不是因爲,鄭芝豹擁有後世地產商的思維,而是因爲他的資本來的容易,海上倒騰一趟商品,幾十萬兩銀便賺到手了。但是,海上的生意雖然暴利,風險也是非常巨大的。比如,鄭家的對手們的暗算,或者是海外他國政府的政策變動,皆能夠影響到鄭家的商業利益。

比如,南洋地區荷蘭人和西班牙人的殖民地,鄭家哪怕與他們做生意,也如履薄冰,生怕洋鬼忽然暗算。

所以,海上高風險賺取的資本,終究皆是投入到陸地上。田產、房產等等各種能夠傳承的資產,纔是鄭家投資的主要項目。

比如鄭芝龍便將海上賺取的絕大多數的利潤,用於在福建購置百萬畝良田,使得他迎來了富甲八閩的名聲。

而鄭芝龍在福建購置的百萬畝良田,屬於鄭氏宗族準備孫後代繼承的祖產。作爲鄭家的弟,鄭芝豹的後人雖然也能夠享受到福建家族產業方面的利益。但是,再過幾代,繼承者皆是鄭芝龍一脈,其餘的分支逐漸衰敗,這也是大多數宗族傳承的必然結果。

作爲旁支的鄭芝豹,顯然也要爲他這一支的孫後代,謀劃一條出路。在天津特區大肆的買房置地,以及投資經營實業,是鄭芝豹爲孫計的一種手段。(歡迎您來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201章 香水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55章 黨報(二)第136章 送別第119章 震動(三)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127章 蚯蚓養雞鴨和逆天的蚯蚓田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17章 軍營、搬家、書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183章 暗流(四)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254章 軍火傾銷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253章 願賭服輸第239章 問策(一)第57章 建黨(二)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85章 獨石口(三)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60章 棱堡(二)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137章 探病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49章 皇家布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136章 送別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60章 棱堡(二)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113章 再戰鍾錢莊(一)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177章 年假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230 天津水師的“蛙跳”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282章 流民、天津夢、安置第213章 新興工商勢力、寶船、鄭家叔侄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70章 豐收(一)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260章 松江、復社、張溥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77章 創刊(一)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48章 銀荒第34章 陰謀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83章 獨石口(一)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86章 獨石口(四)第224章 高爐鍊鐵、坩堝鍊鋼第57章 建黨(二)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67章 科技、經濟、內政(一)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263章 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