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貨幣

“肖大人,我非常不解,爲什麼你這麼一個奸詐算計的人,救助這些饑民後,僅僅與他們簽署一年的奴隸契約?而不讓他們簽署一輩子的賣身契?”李信忽然問道。

饑荒的時期,一些大地主也會有選擇的救助一些災民,條件往往是一輩子的賣身契。每逢饑荒,無數貧寒的佃農家庭,賣兒賣女賣身,從身份自由卻貧窮的自由民,變成連最後的人身自由也失去的家奴。

肖圖白淡然道:“奴隸只求敷衍完成任務,而不會追求超額完成任務,更不會將自己的發明創造付諸實踐。如何與他們簽署的是終生制的奴隸契約,獲得的僅僅是死氣沉沉的勞動力,失去的卻是整個羣體的創造力和積極性!”

李信深思半晌,道:“若是人人創造,皆做勞心者,何人勞力?”

肖圖白哈哈笑道:“盛世之中,人口三十年增長一倍,勞動力永遠不會匱乏。我倒是希望人人能夠發明創造、改進機器。哪怕是一萬個中有一人創造發明一件新的事物,哪怕國家也多了一萬項新的可以投資項目。其中創造的財富、提供的就業,恐怕會將整個天下的動亂,很快就會結束了吧?”

李信說道:“我睜大眼睛去看!將來天下如何不是越來越穩定,而是越來越亂。哪怕你要殺我,我也會尋找真正能結束亂世的明主。”

肖圖白諷刺道:“我殺人屠城的韃子,還是像蝗蟲一般到處裹挾破壞的流賊?”

李信悶哼道:“哼!”

明末的天災中。大量人口餓死。與其說糧食不足,還不如說是就業崗位不足。大量承災能力脆弱的佃農,只要一兩年的天災,就能夠破產。

因爲,佃農破產逃荒後,其他地方沒有穩定的就業崗位安置,使得這些佃農成爲流民。大量的流民在鄉野、城市成羣結隊的流浪。隨便一個野心家鼓動,很快就能夠拉動成千上萬的造反隊伍。

肖圖白踏踏實實做的事情,就是通過興建工業化城鎮。提供長期的就業崗位。只要大量的人民獲得了就業,亂世才能夠真正結束。

————————

肖圖白會將第一個工業基地,選擇在天津。也是因爲天津的區位優勢。發展商品經濟第一要求交通便利,第二要求人口密集的繁榮市鎮,第三要求擁有大量貨幣提供流通性。

天津興起因爲漕運,每年超過千萬石漕運物資的吞吐量,讓天津的經濟活躍,堪比北方江南。

唯一的問題是,北方地區展開對外貿易,比之南方遲緩,市面上的白銀,也相對匱乏了一些。

南方地區在唐宋時期。對外出口已經非常繁榮。在明末時期,通過商品出口,大明朝獲取了全世界一半的白銀產量海量的灌入。不過,海外的銀子,絕大多數都是向江南地區輸入。與北方的關係不大。

哪怕是總顧問衙門通過產業投資,陸續向市場中釋放了1500多萬兩白銀貨幣。但是,這些貨幣絕大多數被南來北洋的商販帶走,留在天津當地的不過是一小半。因此,對於貨幣的需求,也是天津地區發展商品經濟的一大制約。

好在。天津市舶司開海禁之後,日本的金銀貨幣,很大一部分直接流入天津市舶司港口,而不是流入江南、廣東等地。

事實上,中國在明朝以前,長期奉行銅錢本位制。這一制度,也影響了周邊國家。由於中國古代鑄造的銅錢比較精美,所以大量的銅錢,長期流向周邊國家,被這些國家當做貨幣使用。

從唐宋時期,日本人就非常熱衷以金銀兌換中國的銅錢。

而在明朝初年和中期,海盜和商人從中國獲得銅錢,向日本走私獲得的利潤率是達到100%500%之間。這樣的暴利,使得銅錢貿易屢禁不止,也造成中國沿海地區錢荒不斷。

到明朝晚期,德川幕府的貨幣政策,改變了中國地區銅錢大量流向日本的狀況。日本德川家成立了江戶幕府政權,爲限制大名財政能力,發佈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在1608年德川幕府就頒佈了禁止渡來錢與鐚錢的流通。

由於德川幕府的貨幣政策,讓中國銅錢運輸到日本無利可圖,所以從天啓年間開始,海盜已經不再走私中國的銅錢至日本。與此同時,德川幕府的政策也使得衆多大名歷代積攢的大量銅錢紛紛貶值,從而極大程度削弱了日本各大藩鎮的力量,從而鞏固幕府的統治。

在日本新的貨幣政策下,德川幕府成爲最大的贏家。因爲,德川幕府新發布的新銅錢,便可以換得各類渡來錢和大名私鑄的劣錢十多枚,一舉讓德川幕府獲得了驚人的財政。

衆多損害慘重的大名、商人們開始將這些貶值的銅錢給熔鑄成各種銅器,用以減輕損失。但是,依然有不少日本人,捨不得將逐漸禁止流通的銅錢熔鑄掉。

保守估計,整個日本境內,保存這些渡來錢還有超過百億枚以上。百億枚銅錢投放到市場上,相當於1000萬兩白銀。這這筆廉價的銅錢,重新引回大明,必能夠刺激天津的商業繁榮。

“國師大人,渡來錢和劣錢您也要?”

“是的!”

肖圖白召見了日本朱印船的商人,表示了自己的態度。日本從天津進口的棉布、絲綢、茶葉等等各類的物品,除了白銀、糧食之外,也要銅錢。

銅錢的價格,參照市場上的銅價。銅價自是比之銅錢要低一些,比如一貫銅錢1000文錢,大約是7斤多銅。而每斤銅價大約是70多文錢。也就是說,用500文錢的貨物,換取1000枚銅錢。

可以說,這是非常厚黑的一回事,但是比德川幕府的明火執仗的利用貨幣政策洗劫整個日本的大名和商人來說,肖圖白的吃相稍微好看一些。

以至於,日本的商人露出了感激!

日本朱印船主,濱田彌兵衛說道:“鄙人家族中大約有6000貫各類渡來錢。但是可以多聯繫別家,籌集更多銅錢。”

另一名朱印船主也笑道:“我認識不少大名,他們家族統治地方數百年,積攢的銅錢,皆是超過幾十萬貫,甚至百萬貫以上。”

肖圖白笑道:“那便等候佳音!”

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60章 棱堡(二)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84章 獨石口(二)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169章 皮島海戰(四)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176章 買辦(二)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67章 傳教士(二)第68章 傳教士(三)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74章 搶修棱堡第86章 獨石口(四)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3章 計劃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181章 暗流(二)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160章 廉政風暴(二)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9章 皇家新軍第191章 鎮壓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69章 皮島海戰(四)第80章 虜變(二)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127章 蚯蚓養雞鴨和逆天的蚯蚓田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41章 槍斃進行曲第26章 拜年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79章 虜變(一)第100章 與虎謀皮(二)第274章 幕府使者(三)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3章 計劃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178章 風俗第181章 暗流(二)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75章 糧商(一)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8章 欲練兵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82章 暗流(三)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137章 探病第72章 豐收(三)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66章 傳教士(一)第130章 烽煙再起(二)第174章 赤字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178章 風俗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183章 暗流(四)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11章 射擊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