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

林記蠟燭廠最終是搬遷到了鹹水沽,畢竟鹹水沽作爲新開發的城市,更需要產業資本前去投資,用以加速城市的健康成長。

與此同時,林記蠟燭廠中原料皆是易燃易爆物品,鹹水沽人口密度較低,哪怕遭遇危險,損失也比葛沽鬧市中爆炸要輕微的。

此外,鹹水沽與石油產地路途更近,使得林記蠟燭廠,更易於獲取生產原料。

此時天津所發現的油井,卻是在長蘆鹽場附近。

長蘆鹽場不但是北方最大的海鹽曬場之外,後世的天津的大港油田,也是位於長蘆鹽場的舊址。

此時,當地的匠人因爲挖地下的高濃度滷水,卻也時常挖出了一些小型石油礦藏。原本,這些礦藏對於煮鹽的匠人來說用處不大,也未將之放在心上。

林記收購的石油,成本價才1文錢一斤。比起延安府一帶將近5文錢一斤的高價,顯然是廉價的多了。

但是,對於天津當地煮鹽的工匠來說,卻是形成了轟動——原本一錢不值的石油,居然有人肯出1文錢一斤的價格收購。若是一天開採個幾百斤,豈不是能日賺數百文錢?

這等於有財主,賜給他們脫貧致富的機遇!

最初只有少數的人,嘗試着開採石油,運給林記蠟燭廠。但是隨着林記蠟燭廠,現款付款。更多的煮鹽的竈戶,紛紛以鐵桶、木桶裝油,加上手推車、馬車、牛車之類的交通工具運輸。販運給林記蠟燭廠。

事實上,中國古人很早就掌握了石蠟提煉技術,也和中國境內石油特性有關。

中國境內的石油,大多數都是石蠟基石油,特點是含蠟量非常高。國內的油井含蠟量普遍都是超過14%以上,而像沈北地區的油田,含蠟量甚至達到47%以上。

由於石油的原料含蠟量偏高。所以製造蠟燭也顯得得天獨厚。

根據林家的石蠟老匠人介紹。延安府的石油含蠟量尤其高,一斤石油至少能做出三四隻上等的蠟燭。

“天津這般的石油稍差一些,2斤油只能做出3支蠟燭!”老匠人遺憾的表示。肖圖白注意到老匠人做出來的蠟燭。普通的一隻大約有1兩重。意味着,天津的石油含蠟量應該是超過15%!

1只這種普通的蠟燭,拿到市場上銷售。售價大約10文錢。而石油的採購成本,1斤也不過是3文錢。

一隻蠟燭的材料成本低於1文錢,加工費用3文錢,一支蠟燭中可以賺到6文錢的毛利潤。

按照老工人憑着簡陋的工具,一天之內是可以加工數百隻蠟燭。如果工具更先進一些,一天之內可以生產數千只蠟燭。可以說,老匠人憑着這門手藝,自己單幹用不了幾年,也能夠發家致富。

不過,這老人家絲毫沒有自己以此賺錢的心思。反倒是一心扶持林深河重振家業,顯然是一位忠僕。

不過,肖圖白注意到,老匠人先通過加熱將石油中的各種液體汽化蒸發掉,再通過瀝青和石蠟的熔點不同。將石蠟和瀝青分開。

整個加工的工藝中,只有石蠟被他們製作成蠟燭。剩下的汽油、煤油、柴油全部被蒸發掉了。還有瀝青,也被當做垃圾處理掉了。

肖圖白不僅嘆道:“簡直太浪費了!”

肖圖白強烈建議,林記蠟燭廠改造生產工藝,用密封的蒸餾設備,將這些燃油蒸汽收集起來。這些燃油可是柴油、汽油、煤油的混合物,哪怕沒有內燃機,也能夠當做軍用的猛火油。

關於蒸餾設備,漢朝人的道士爲了煉丹,就已經發明出來了。而宋朝時期,則出現了蒸餾設備來蒸酒。採用一套蒸餾設備,將白白蒸發掉的燃油液體給收集起來,也是避免了資源的浪費。與此同時,也能夠保護環境。

老匠人原本不樂意,因爲採用了蒸餾設備後,會額外提高成本。

肖圖白誘之以利道:“收集的猛火油,皇家新軍全部採購,一斤3文錢!而瀝青,由特區政府收購,1文錢一斤。”

如此一來,林記蠟燭廠除了蠟燭能賺錢,瀝青、猛火油,皆是能夠賺錢獲利。對此,無論是老匠人,還是林家兄妹,皆是贊同採用蒸餾設備。

——————————

十一月中旬,工部尚書劉遵憲一行人,來到了天津。

“肖大人久仰了,見面勝過聞名啊!”劉遵憲頭髮霜白,氣色卻是非常好。

“劉大人,你我雖未見面,我也敬仰你多時了?”肖圖白笑道。

“敬仰我這糟老頭子爲何?”劉遵憲笑道。

肖圖白誠懇的說道:“滿朝諸公,吹牛皮、攻訐的居多,能夠爲國家辦實事的少。劉大人卻是朝中少數,在認真辦事的官員。”

劉遵憲愕然,轉眼笑道:“比不上肖先生啊,早聞肖先生,一年之間將葛沽經營是賽過江南,原本以爲是誇大其詞。但今日親眼目睹後,我覺得江南也未必有葛沽這麼繁榮!”

肖圖白之前與劉遵憲素未蒙面談不上什麼交情,也很少聽聞其大名。但是與其合作過程中,卻是顯得頗爲默契。尤其是工部技術官員的實幹精神,令肖圖白感覺到了大明體制,也未必完全是腐朽了,至少劉遵憲的工部,在於肖圖白經濟特區的合作過程中,已是顯露出了一股希望銳意圖新的勢頭。

劉遵憲,字可權,北直隸大名府人,明萬曆三十二年,從基層的知縣做起,後輾轉在戶部、刑部、兵部任職。萬曆四十三年,任兵部職方郎中,調到甘肅寧夏鎮統兵。甘肅地處荒漠,經濟貧困,鎮內的將士市場因爲拖欠軍糧軍餉而譁變,劉遵憲鼓勵邊軍開荒種田、自力更生。與此同時,帶着寧夏鎮士兵三年之內,四次擊敗邊疆蒙古人入侵,其戰績頗爲引人矚目。不過,到天啓年間,閹黨和東林黨黨爭殘酷,劉遵憲不欲捲入黨爭漩渦,所以請辭還鄉。

而崇禎元年,魏忠賢伏誅,崇禎請劉遵憲任工部尚書。劉遵憲謝絕皇帝美意,並沒有赴任。而崇禎四年,皇太極大軍包圍北京。劉遵憲在危難中挺身而出,通過加固城牆,令皇太極損兵折將無功而返。此後,劉遵憲先後擔任了兵部尚書和工部尚書。

雖然,比起明末諸多的儒家宗師,或者是督撫名臣,劉遵憲是一名毫無存在感的人物。不過,隨着肖圖白與其打交道,逐漸發現劉遵憲是一名懂軍事、懂工業,也懂得地方治理的一位能吏。

而且,對比東林黨人和閹黨的黨同伐異,劉遵憲更是一位瞭解到國事艱辛,要相忍爲國的官員。劉遵守上任的時候,工部的辦事效率很低,皇帝經常追在後面督促,甚至一堆辦事不甚讓皇帝滿意的工部諸多大臣,皆被投入獄中。劉遵憲則是苦口婆心奉勸皇帝:“時事需才甚殷,正宜培養,乃過爲摧折,異時誰爲驅策?”言下之意,自然是維護工部的諸位下屬。

同僚曾向劉遵憲提議明哲保身,不要逆皇帝的心意。劉遵憲則是坦然說:“壞他人之功名,以保我之功名,吾不能也,且吾位至六卿,自謂逾分,求歸未得,倘因此獲罪,固所願也。”

言下之意,老劉原本就想要退休,奈何皇帝不批准,真要獲罪罷官,反倒能得償所願。能讓皇帝挽留的官員,也可見他確實是一位不可替代的能吏。

此番,劉遵憲到了葛沽後,與肖圖白談到遷都的準備工作。

其中,修葺北京至天津段的官道,以及加強天津漕運、海運港口的運輸能力。還有督促全國的諸多官營造船廠,多修建大船,滿足遷都的需求。甚至南京的宮殿修建,也需要劉遵憲率人去南京操辦。

“我恨不得一個人,分作十個人奔赴各地做事!”劉遵憲不僅苦笑道。

肖圖白笑道:“劉大人也不必過於心憂,遷都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全部完成。”

劉遵憲點頭道:“確實如此,事情雖然繁雜,但是也不能自亂陣腳!”

兩人邊走邊談,忽見前方道路施工,令行人繞行。

這條新修建的道路是由瀝青、石子鋪設而成,建成之後比起三合土鑄成的道路性能更佳,也更經久耐用。

衆人的工部官員,不僅因爲瀝青的刺鼻味道而掩着鼻子。

劉遵憲卻是驚疑問道:“這是何等質材?”

肖圖白道:“石油中提煉的瀝青,混合石子修建。雨天不會泥濘,而且道路被沉重的物體壓過,也不會輕易損毀。”

劉遵憲不僅興奮的說道:“瀝青我知道,徐光啓的《農政全書》裡面記載用於補缸的材料。”

肖圖白搖頭道:“瀝青補缸雖可,不過裡面有很多雜質。浸泡在水中,可能會讓水液中帶有微量的毒素。時間久了,對人體健康不利。”

劉遵憲愕然道:“瀝青裡面居然有毒的?我喝過瀝青修補缸中的水,爲何安然無事?”

肖圖白笑道:“毒素是很微薄的。哪怕是喝個十年二十年,也未必立即發作。但是,令人身體更差,因此產生疾病,或者壽命縮短,也是難免的。”

劉遵憲道也坦蕩,笑道:“既是有害,今後多刊發文章,轉告天下百姓,闡明害處。令人勿用瀝青補缸便是!”

第218章 水師的戰略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83章 獨石口(一)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176章 買辦(二)第46章 聖旨第150章 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66章 傳教士(一)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204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一)第92章 葛沽的規矩(一)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11章 射擊訓練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194章 南北朝鮮第75章 糧商(一)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233章 菸草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98章 情報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85章 獨石口(三)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182章 暗流(三)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249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一)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164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二)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39章 匪軍的竹槍陣第84章 獨石口(二)第78章 創刊(二)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38章 劉澤清詭異的“剿匪”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71章 豐收(二)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戰(二)第48章 銀荒第238章 亂中取利計劃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278章 皇帝養成計劃(三)第135章 佈局(二)第263章 返航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12章 階段性訓練成果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73章 民心沸騰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46章 聖旨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285章 天津衛商戶騷亂第124章 班師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14章 飛將、鵝毛、鉛筆第84章 獨石口(二)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60章 棱堡(二)第119章 震動(三)第43章 新軍醫院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56章 建黨(一)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63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一)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2章 這場戲不能演砸了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