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決策

陳越帶着膠東主力到達濟南,連同西路軍,聚集在濟南附近的總兵力近二十萬人,若是再加上攻略魯北的吳平部,以及投降後尚未改編的綠營兵,整個山東聚集的明軍達三十萬人之多!

現在山東全境基本收復,兵力又如此的雄壯,下一步按說應該繼續進攻,攻打北京向滿韃發起總攻。

北伐軍諸將都叫囂着立刻北上,反正冰雪已經徹底融化,天氣雖冷並不影響進軍。

不過陳越並未冒進,因爲他知道現在還不是總攻的時機。

軍隊人數衆多,可也給後勤帶來了嚴重的壓力,三十多萬軍隊靠着殘破的山東根本養不起,而前些時日的大雪使得補給線斷了,徐州的糧食遲遲沒有運送過來。

雖然奪取了衆多的城池獲得不少補給,可若是南面的糧食運不過來的話,糧食也支撐不了多少天。總不能像無恥的清軍那樣,沒了糧食便去搶劫吧?

所以,在糧道通暢之前,陳越是不會繼續進軍的。

而陳越不倉促進軍的另一個原因便是清軍實力問題。雖然此戰取得了大勝,奪取了山東全省,可卻是因爲滿韃八旗兵主力被姜瓖突然反叛牽制到山西去了。可若是因此輕視八旗兵的實力的話絕對會吃到惡果!

山東以北盡皆是一望無際之平原,正是騎兵用武之地。而滿清軍中有着大規模的騎兵,更有蒙古騎兵爲僕從軍,其戰力便是陳越也不敢輕視。

北伐明軍絕大部分都是步兵,若是繼續北上進攻的話,就必須考慮到平原作戰和騎兵對陣的問題。平原作戰,陳越自然不怵,又不是沒有和八旗兵打過。可問題是己方的機動力遠遠不如八旗兵,在進兵之時肯定會受到無休止的騎兵騷擾,甚至還有糧道被斷掉的危險。所以雖然手裡的兵力是滿清的兩倍以上,陳越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而若是戰敗,數十萬大軍覆沒不說,好不容易積累的戰略優勢又會喪失殆盡,大明一下子便會被再次打回原型。那是陳越絕對不願看到的。

所以,越是連勝之時,越是要穩,越是不能浪戰!

陳越的決定得到了李彥直的贊同,李彥直認爲寒冬季節本來就不宜再動刀兵,應該趁着清兵沒有到來之時把山東經營好,在投降的綠營兵徹底整編,等到春暖花開之時再戰不遲。

“再戰便是決戰,到時務必一戰而定乾坤,徹底將八旗兵擊潰。而與其出兵在外和八旗兵夜戰,到不如等着其發兵攻打山東,靠着堅固的城牆和敵軍決戰,比拉長數百里的戰線前往北京和八旗兵打容易的多。八旗兵若來,正和咱的心思,若是其不來,咱們便好好經營,積累力量,以後再戰不遲。

咱們有着整個大明爲後盾,援兵糧食會源源不斷的運到山東,而滿清有什麼?北方殘破,陝西山西山東不爲其所有,滿清現在佔據的也就北京附近的京畿地區罷了。可僅憑京畿這片地方能供應的其滿清的十萬軍隊數十萬滿人老幼嗎?

想當年朝廷在北京時,每年要從南方通過漕運運送上百萬擔的糧食才能供應北京城。

現在北京城內滿韃人數不比以前少,可卻再也沒有了漕糧供給,山陝的糧食更是指望不上,一兩個月可以,時間久了他們豈能撐得住?

到時他們要麼退回關外,要麼便得出兵南下搶劫打糧。其南下,最近的便是山東,山東不拔,若是其往河南的話後路便會被咱們斷絕,其老巢便有被端掉的危險。所以咱們根本就不用主動出兵,安心呆在山東等着他們便是!”

分析了滿清現在的處境之後,李彥直繼續道:

“德州太過突前靠近京津滿韃老巢,咱們若守住山東,只需要把兵力布在聊城濟南兩城即可。聊城挨着運河,佔據從京津南下要道,滿清若是想南下搶劫,聊城是其必攻之地。濟南是山東首府,也是山東最大的城池,不打下濟南,清軍便無法深入青州膠東。而且聊城和濟南之間距離二百里,並不算太遠,可爲犄角之勢,相互支援。讓清軍無法安然打其中一座。”

陳越點點頭,同意李彥直的戰略分析:“如此看來,魯北的一些州縣不得不暫時放棄了,我這就命令吳平率軍撤回濟南。”

李彥直:“也不需要全撤,可留少部分士兵鎮守城池,再動員百姓協助守城,即便滿韃前去經過也不能輕易拿下。

王爺,現在滿清力量全面收縮,屬下以爲正式全面收復失地的時候,有王爺您此番大勝,天下人都能看出滿清勢窮,只需要派出少部分軍隊,河南河北被清軍佔據的城池都可以輕鬆收復。

同時王爺您應該繼續派人和姜瓖等山西軍民聯繫,整合山西的軍隊從西面威脅北京,使其不敢全力對付咱們。”

陳越點點頭,李彥直的大局觀讓他心生感慨,是不可多得的參謀人選。

於是,按照兩人商量好的策略,停下來繼續進兵的步伐。

轉而開始經營山東收復失地。李奕再次被委任爲西路軍的主將,帶兵八萬駐守聊城。

山東和即將收復的各地官員短缺,原本投降滿清的官員自然不能再用,陳越決定在山東按照江西的模式重建官府,設立鄉村兩級官府機構。

而吳平的膠東軍都出自膠東,對山東地方熟悉,陳越決定從中抽調部分士兵充任鄉村兩級主官,慢慢的把江西的模式移植過來。

以點帶面漸漸完善大明原本疏漏的制度,改變皇權不下鄉朝廷對地方控制薄弱這一情況。

當然在做所有這一切之前,陳越沒忘了往朝廷傳送捷報。”三十萬大軍“出征,兩月功夫收復了山東全省,殲滅綠營兵二十多萬,俘虜了綠營兵的統帥滿清督師大學士大漢奸洪承疇,如此的功績足以震動整個大明,也會使得朝野上的政敵受到極大的震懾,再也不敢異動!

第七十八章 爾虞我詐第1017章 要給丈人面子第389章 風將起第646章 奪情第一百七十六章 湯若望第778章 朝廷誰主?(第二更)第249章 欲把公主許功臣第360章 青樓遺謎第660章 攻守之議第921章 事急從權,何罪之有第十八章 做飯難吃的吳婉兒第539章 阿濟格要退兵第664章 百炮齊發顯神威第一百七十二章 周顯的豔遇第560章 含淚別公主第697章 武昌戰局第464章 八旗破陣第941章 坤興公主的心思第一百三十一章 回京(第五更)第1000章 被迫第233章 宣武門第706章 流言第403章 兵發東臺第797章 江西見聞錄(3,4)第353章 各司其職第379章 手腳第686章 陷阱在哪裡?第193章 範天宇第387章 下定決心第900章 縱橫家範天宇第320章 南京攻略(1)第699章 西軍攻打九江之始第215章 再聞坤興公主的消息第513章 士氣低落蕪湖城第1019章 誰嫁給誰?第854章 入聊城第849章 處置第一百一十三章 吹牛逼吹大發了!第598章 這個荷蘭人太討厭了第778章 朝廷誰主?(第二更)第234章 自縊(第二更)第528章 吳三桂和鰲拜第335章 攻則必殺第706章 流言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謀(第一更)第965章 土崩瓦解第331章 火炮齊發懾人魄第316章 突聞滿韃破京師第七十章 苦練本領好殺敵第588章 發了第508章 雛鷹展翅鄭家子第467章 萬箭齊發顯神威第473章 抉擇第915章 兵發山海關第722章 瘋狂的張獻忠第1001章 離開西安府第一百零四章 救人第321章 南京攻略(2)第699章 西軍攻打九江之始第六十六章 慘勝第476章 襲擊第661章 攻佔湖口第一百二十七章 陰謀(第一更)第869章 圍城打援第203章 大雪第483章 定計第八十三章 自救第788章 可憐的小公主第八十九章 近在咫尺有人才第903章第237章 降第734章 陰狠第598章 這個荷蘭人太討厭了第267章 武邑縣第770章 入城第640章 變第436章 擒獲第八章 算賬第824章 陰謀第750章 齊國公反了第751章 識時務的韓贊周第749章 清君側、安社稷(加更)第214章 興奮無比的陳越第596章 倭人的反應第725章 絕望第659章 閻應元守吉安第530章 陰狠第291章 泥沙第674章 西軍的戰略第一百六十章 開城門嘍!第920章 登陸戰,覺華船隊來援第995章 解釋第995章 解釋第696章 用尚方寶劍宰了鄭森這小子第781章 痛斥錢謙益第773章 女子怎能當監國第359章 媚香樓第453章 郝搖旗渡江第九十五章,腰牌第949章 叛軍入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