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膠州灣水師上岸

早在陳越從南京出發之前半個多月,呂泰便授命帶着船隊出長江入大海,走海路往山東進發。船隊的規模很大,當初戰西賊的所有船隻悉數帶上,共有西式蓋倫戰艦六艘,三桅大福船二十三艏,破浪舟、海倉船加起來總船數六十艘之多,載着連同船上的水兵帶載着的士兵達兩萬五千多人,還有大軍的補給輜重等,隨船還攜帶了十多萬擔糧食。

從長江進入大海順流而下船速極快,可過了崇明往北時,速度頓時降了下來。因爲西北季風的原因,船隊屬於逆風行駛,只能走之字型借風,害怕迷路不敢遠離海岸,行駛的頗爲艱難。好在冬季大的風浪很少,一路上還算是太平。這個年代航海技術很是發達,船隊裡的海船抵抗風浪的能力極佳,一路上到時無驚無險,平安到了膠州灣,也就是後來的青島那地方。

在海船上飄了將近兩個月,只是中間偶爾下了陸地休息半日,現在終於到了地方,自然要上岸駐紮。膠州灣是北方良港,海岸上有些簡陋的碼頭,多是漁船出海打魚所用。看到一支龐大的船隊進入海灣,漁民們一開始很是害怕,直到看清是大明的旗幟,才戰戰兢兢的迎了上來。

除了登州總兵吳平將軍的軍隊,都是登萊兩州的子弟兵,對其他軍隊哪怕是明軍,百姓們本能的也感到害怕,因爲很多時候士兵和土匪沒有什麼兩樣。

一個附近漁村的漁民被帶到了呂泰的大船上,跪倒向呂泰磕頭行禮。

wWW•ttκǎ n•C ○

“附近的情形如何,可有清軍存在?”呂泰也不廢話,直接盤問道。

“回將軍,膠州,膠州有一支清軍綠營兵。”漁民回道。

膠州距離海邊三十餘里,這裡的動靜很快便會察覺,呂泰微微皺眉,知道需要儘快組織士兵上岸紮營了。若是清軍及時趕來,恐怕難以安全上岸。

膠州灣雖廣,適合大船靠岸的地方卻沒有幾個,除了這處膠水入海處的漁村碼頭,再也沒有其他地方,而船隊裡的大船隻能呆在水位深的深港,倉促靠岸有着擱淺的危險。而以小船載着士兵上岸,耗時太多良久,而且輜重糧食也很難運到岸上。

呂泰當機立斷,立刻組織士兵通過碼頭上岸,可即便如此,僅靠已有的兩條簡陋的碼頭,只能兩艘海船靠上,半日的功夫也才上岸三千餘人。

然後這三千人一邊面向陸地佈防,一邊開始在河邊平坦的地方紮營。

夜晚將臨,不方便繼續上岸,大部分士兵依然呆在船上,等着第二天一早再上岸。

第二日,到中午的時候,下船上岸的軍隊約有一半兒,大量的輜重也運到了岸上。而就在這時,反應過來的清軍終於趕到了。

駐紮在膠州的綠營兵將領名叫郭虎,原是高傑麾下的將領,高傑兵敗後投降了平南軍,後來積功當上了營正。去年的時候,路振飛北伐失敗,李成棟帶兵叛明降清,郭虎也跟着李成棟一起投降,被清廷封爲總兵,手下原有軍隊三千餘人,經過擴編髮展到一萬多。

各路綠營將領統歸洪承疇指揮,剿滅山東義軍,大部分軍隊都在登州圍攻,郭虎先前領命帶兵平定呂州膠州一帶的義軍,事後受命駐紮在膠州,鎮守膠州半島南部。

昨日下午時,郭虎便收到了明軍船隊進入膠州灣試圖上岸的消息,知道若是任由明軍上岸會很麻煩,最好的辦法便是趁着明軍下船上岸之時擊之,或許能一舉擊潰這支不知從哪裡來的明軍。

故第二日天不明,郭虎便帶兵出了膠州城,向着海邊殺來。

對膠州的清軍,呂泰早有準備,先上岸的軍隊列隊迎了過去。此時上岸的人數已有一萬,和清軍相差無幾。而海船上的火炮率先開火,上百門的紅衣大炮相繼開火,炮聲隆隆聲傳數十里,炮彈越過七八里的空間向着清軍來的方向砸了過去。

眼看着距離明軍還有五六裡的距離,卻遭到炮彈的襲擊,清軍隊列當時就有些慌亂,便是郭虎也都震驚不已,他沒想到明軍竟然有這麼多的紅衣大炮。看來從海路襲擊的明軍絕非一半人,肯定是明軍的主力!可是爲何他們不索性前往登州解圍,非要在膠州這個地方登陸?

不過郭虎也顧不得疑惑,因爲上岸的明軍已經迎着隊列殺了過來。

領兵廝殺的將領是楊小磊,這個揚州時才投軍的從六品校尉,現在已經當上了遊擊將軍,屬下三千精銳士兵,昨日便是他率先帶着軍隊上岸佈防。

楊小磊麾下的軍隊經過一夜的休息以後,一去船上萎靡的狀態,一個個變得生龍活虎。再加上船上憋屈了近兩個月的時間,一個個身上暴虐之氣很重,現在攻來的清軍正是他們發泄的對象。

也沒有多於的語言,雙方軍隊開始抵近廝殺,楊小磊屬下一半兒都是火銃手,分成三隊輪番向清軍射擊。

郭虎的軍隊脫胎於平南軍,對火器的使用也極爲重視,手下的火銃數量很多,兩支軍隊特點相似,戰法也相似,都打着先以火銃射殺敵人有生力量,再伺機進攻的主意。所以一開始戰鬥場面很單一,就是雙方隔着三四十步的距離互射,頗有點西方軍隊排隊槍斃戰術的雛形。

不過這種相互射擊沒有多久,郭虎便震驚的發現對面明軍火槍的數量射速不下於自己,一盞茶的功夫便損失了三四百人,這是他難以接受的,若是再繼續損失下去,手下的軍隊非崩潰不可。遂派出軍隊從兩翼包抄,向着明軍殺了過去。

而這時,其他上岸的明軍也支援了上來,雙方立刻展開了一場大戰。

郭虎的手下脫胎於平南軍,戰鬥經驗不差,而明軍則是陳越經略東番島後新編的東番軍,一半是來自山東的移民,一半是東番島上原有的福建移民,經過了半年多的操練,相互間的配合頗爲熟練,就是臨戰的經驗不是很多。雙方倒是殺了個旗鼓相當難分難解。然而進入戰場的纔是一半的軍隊,船上還有一半的人正在陸續下來。

眼看着不時便有一支生力軍進入戰場,郭虎也不知道明軍沒下船的還有多少,驚懼之下不敢再戰,率隊脫離戰場向膠州逃去。

第1015章 天父地母,奉天靖難第838章 雪漸大第592章 義薄雲天第494章 憂心如焚第557章 準第753章 錦衣衛大戰應天府第一百六十一章 滿朝洶洶討陳越第876章 騎兵衝營第240章 崇禎病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吹牛逼吹大發了!第770章 入城第678章 攻下吉水縣城第516章 憤怒的阿濟格 (第三更)第732章 捷報傳南京第208章 陳越論農商第557章 準第756章 脣槍舌劍(第三更)第一百零七章 樂得合不攏嘴的陳越第四十九章 組建家丁隊伍第979章 白頭第569章 齊國公威名傳四海第1008章 大明帝國臨時大總統第992章 怒罵第206章 崇禎十七年就要來了第九十六章 製作火藥第944章 峰迴路轉第341章 窮途末路第436章 擒獲第470章 清軍突來朝堂驚第一百三十章 七品兵備道(第四更)第405章 勝利入東臺第498章 水攻之議(1)第一百八十章 出城第349章 各方反應第823章 熟人第九十八章,我有妙計可破敵第829章 我要看看明軍還有多少花招沒用!第412章 跪了第900章 縱橫家範天宇第226章 絕望的崇禎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發第714章 白龍魚服入鄱陽第230章 金蟬脫殼第816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1017章 要給丈人面子第1006章 總理還是總統?第199章 落寂第930章 攻克山海關第617章 雞籠之戰第1004章 上位者的心思第738章 坤興公主的打算第898章 追與逃第420章 大明的工業已經落後了第787章 消除鄭家之隱患第八十九章 近在咫尺有人才第318章 以文御武是傳統第796章 江西見聞錄(2)第352章 朝議第952章 緩緩?緩個屁第一百二十六章 崇禎要奪取蜂窩煤生意第999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零三章 溝渠拒敵第二十五章 蜂窩煤生意大有可爲第359章 媚香樓第二十七章 醞釀第253章 披靡第293章 劉良佐和高傑第1012章 太湖剿匪第一百八十九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28章 進讒言的方名夏第237章 降第825章 離間第822章 綠營諸將第910章 撤退第775章 牀榻上的君王第411章 發難第826章 略施小計第860章 水路夾擊第610章 驟然間形勢反轉第912章 攻城第十五章 家丁第一百五十三章 白虎堂上血光濺第289章 金聲桓第七十五章 暗夜陰謀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發第1023章 議徵商稅第395章 恐慌第452章 武昌第1033章 鄭森和陳永華第309章 黃得功的決定第631章 登陸禾寮港第1028章 中舉第293章 劉良佐和高傑第263章 撤退第693章 襄陽戰局第299章 吃驚第一百七十三章 坤興出宮第539章 阿濟格要退兵第二章、必須要賺錢了第432章 再遇郝搖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