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章: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如今的張溥在“漢王”治下爲官三年有餘,積累了不少實幹經驗,比以前只有理論沒有實踐強多了。

他發現以前深惡痛絕的大明弊政在“漢江省”基本上不存在,許多他根本沒想到的執政措施在有效推行,政令不出縣城成爲了歷史,他這個知州甚至於能夠監管到每一個村莊。

張溥徹底服氣了,“漢王”係爲政措施貌似沒有什麼可以抨擊,沿着這個道路走下去,國富民強指日可待。

他早就端正了態度,年初由於踏踏實實做事被提拔爲昌原州正六品知州,此時正躊躇滿志大展拳腳,治下可謂欣欣向榮。

由於被建奴、漢奸輪番禍害,高麗人口確實損失了超過八成。

因此“漢江省”的良田很多,移民漢人一百餘萬也能夠保持一戶人家五十畝旱地或二三十畝水稻田。

“漢江省”南方氣候比較溫和,跟南直隸松江府差不離,冬天由於海洋氣候的關係,霜凍期很短,足夠保證稻、麥各一熟。

“漢江省”漢江以南地區的移民和原住民已經安居三年。

每家每戶有二十畝水田或者五十畝旱地完全能夠保障生活來源。

婦女們再養養雞鴨鵝豬羊搞些副業,男丁就近打些短工,一戶人家一年入賬五十塊銀幣不成問題。

因此早期移民來到漢江省的河南、陝西、山西等地的流民和歸順的高麗人日子都越過越好,不少人家蓋了或者正在蓋帶二層的青磚瓦房。

爲何都在蓋二層小樓?那是“漢王”的硬性規定,防微杜漸爾。

目的是爲了儘可能減少良田流失,翻建住房必須縣太爺進行審批發放宅基地證明,新建住房不得佔用良田,儘可能使用荒地、山地。

爲了增加老百姓的居住面積,節約土地資源,翻建、修建的新房中的二層建築佔比必須超過六成。

爲了鼓勵老百姓自主改善居住條件,可以申請“安居專項貸款”,年利率不超過百分之六,爲期十年按月還本付息。

大搞建築最能夠創造工作機會,不少先富裕起來的農民在農閒之時大興土木,周邊的農民就會憑藉手藝、勞動力掙到外塊,多出一份純收入。

誰不喜歡住上屬於自己的小樓?農民們努力勞作積攢到銀幣肯定也要爲自家蓋樓房。

良性循環就這麼產生了,在“漢王”治下,勤勞真能夠致富,私產得到保護。

見到了不遠萬里來訪的客人,“漢江省”的新“漢人”用還有些生硬的“紅旗軍”官話跟黃道周、劉宗周、範景文等等清流交談。

主要內容就是歌功頌德、憶苦思甜,有些人的表情簡直誇張得如同後世北韓新聞節目中見到最高領導人的羣衆那般。

實在不知這些新“漢人”是真的感恩還是在表演,但是清流們看到了他們的生活條件,看到了村子裡的總體情況,心中自有公論。

後來隨意走訪了不少來自中原的移民,這些人得知某些清流乃是家鄉人後,頓時拉住不放,紛紛圍上來你一言我一語,一個個都很關心家鄉的親人,都想得知家鄉的近況。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看着家鄉人一臉熱切的表情,清流們面面相覷。

他們絕大多數是老實人,不肯也不屑於撒謊,聽到鄉音,見到家鄉人,問起家鄉事,一個個面紅耳赤無言以對,因爲故鄉山河還被流寇佔着,實在羞於啓齒啊!

還好張採、張溥及時出面打圓場,告知來自於中原的移民,他們的家鄉雖然依舊在被流寇禍害,但是流寇們離末日不遠了。

因爲“漢王”在秋天就能夠完成平遼計劃率領數十萬“紅旗軍”入關收復中原。

“漢王”乃是戰神轉世,“紅旗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區區流寇何足道哉,他們蹦達不了幾天了。

一位耄耋老者應該是個原大明童生,他居然擦拭了一把眼淚吟誦道: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老朽不知能不能在有生之年瞧見“漢王”收復中原坐擁江山,老朽先行大禮叩拜。”

說罷立刻跪下面對“虎穴城”方向三叩九拜,口中道:“‘漢王’萬歲!萬萬歲!”

頓時所有的老百姓都跪下了齊聲山呼:“‘漢王’萬歲!萬萬歲!”

移民、新“漢人”們的山呼毫不作僞,真是發自肺腑,清流們目瞪口呆,想要制止又怕被羣情激奮的農民圍毆,只能默默地瞧着。

張採、張溥、錢謙益等等偷眼瞧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黃道周、劉宗周、範景文等等,還以爲他們要挺身而出糾正這些大逆不道的行爲,誰知這些清流也懂得識時務,居然選擇了沉默。

他們相視而笑,由此可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起到了效果,不着急,時間長着呢,不慢慢地把清流們的性子磨平了,哪裡對得起“漢王”的託付。

就這樣走一路看一路,聽了太多老百姓的歌功頌德,漸漸地清流們就適應了“漢江省”軍民官吏大逆不道的言論,聽在耳中也不覺得多麼刺耳了。

事實勝於雄辯,原本朝鮮的經濟水平就比大明差太多,又被建奴燒殺搶掠,可見生計有多麼艱難。

如今看來,“漢江省”升斗小民的生活條件不亞於京畿之地的永平府,“漢王”被萬民擁戴事出有因不得不服。

清流們遊覽了濟州府後乘坐遊輪返航之時莫名其妙加入了一支龐大的船隊,一打聽,原來錢謙益、張採居然準備安排他們前往大洋彼岸瞧一瞧、看一看。

清流們玩上癮了一個個樂不思蜀,根本沒有人反對,當然,即便出現反對之人也無可奈何,他們沒本事自己跳下大海游泳回大明。

況且出來的這兩個月或許是這些清流平生最快樂的時光,不僅僅飽覽海外風光,還天天喝酒吟詩作對,用不着擔心囊中羞澀。

範景文、劉宗周、黃道周等等悄悄地計算船隊的人數,最後得出結論恐怕接近十萬,驚愕莫名。

“漢王”居然強大如斯,二百餘艘戰船、商船、客船,十萬軍民,他這是準備幹什麼?

第八十三章:代入感第九百四十六章:人盡其才第九百零八章:不辱使命第九十六章:鳥銃手第六百八十八章:爆發了第二百九十五章:互相支持第一百六十一章:戰鬥到生命最後一息第七百一十九章:岌岌可危第三百六十章:脈門第二百零九章: 樂不思蜀第一百二十九章:中計第九百章:三叩九拜第二十七章:遇敵第三百七十一章:巷戰在持續第四百一十一章:氣餒了第四百四十八章:征途第八十六章:帥第九百三十六章:捲土重來第八百四十章:人心惶惶第七百一十章:標準化第三百四十八章:不等不靠第五百一十四章:人善被人欺第九百零五章:永世不得翻身第四百八十五章:又是流爵第三百五十五章:突入防線第六百六十二章:雁門關第一百四十六章:出風頭第一百七十七章:徐光啓第六百八十五章:英雄部隊第九百五十六章:爾等皆亡國之臣第三百三十一章:寬奠堡第五百零三章:官軍殺賊第三百五十五章:突入防線第二百一十二章: 瞧一瞧看一看第八百四十五章:鬆錦大戰第一百三十一章:等缺額第四百零九章:弱肉強食第九百章:三叩九拜第三百一十八章:威逼瀋陽第四百一十章:首戰告捷第六百五十五章:金銀銅幣第一百七十章: 老卒發威第八百九十五章:按圖索驥第五百四十五章:南下第六百八十八章:爆發了第六百九十四章:不要命第五百二十九章:不破不立第九百一十三章:人比人氣死人第三百六十三章:空餘恨第八百五十九章:利國利民第四百五十二章: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第一百五十二章:殺祖大樂第八百七十一章:中原方面軍第四百七十六章:膿水和屍液第二十六章:搏軍功第六百一十九章: 歸師勿掩第一百四十章:與有榮焉第一百九十六章:莫以惡小而爲之第九百四十四章: 無堅不摧第七百九十二章:徵西將軍第六百零三章:毛遂自薦第一百六十六章:反其道而行第一百八十章:天造地設第三百零九章:宣傳很重要第四百九十七章:雲山霧罩第七百三十二章:開疆拓土第八百一十一章:資本的力量第六百六十五章:三路出擊第六百一十章:甕中捉鱉第九百零五章:永世不得翻身第六十二章:天使來了第八百九十七章:立錐之地第四百二十八章:害人不淺第五百四十四章:黃河冰封第七百三十四章:呆若木雞第十九章:殺建奴第五百二十章:何以爲報第七百八十六章:憋悶第二百九十七章:永平副將第一百六十三章: 守株待兔第六百零九章:趁火打劫第三十五章:人脈第三百五十三章:今嫌紫蟒長第四百一十四章:烏德沃特號第三百一十章:步炮協同第二百一十五章:擡槓第五百五十七章:石柱第六百二十四章:立錐之地第七百四十六章: 閻應元第六百七十七章:戰機第一百七十二章: 豎子不足爲謀第四十一章:子弟兵第二百一十章: 納妾第八百五十七章:一舉拿下瀋陽第一百九十一章:一聲嘆息第六百九十三章: 截殺第六十章:出色又出衆第二十八章:襲擊第六十五章: 打哭了第七十章: 再選家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