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設伏

張鳳儀不僅僅勸馬祥麟不能意氣用事,也在秦良玉身邊旁敲側擊,談論量力而行的重要性,強調染指成都後不出三年,白桿兵實力倍增不在話下。

屆時北伐陝西的時機成熟,完全可以聯合“紅旗軍”摧枯拉朽。

顧準終於騰出手安置疏散饑民,他趁機收留了足兩萬青壯年,每人發了一支白蠟杆長槍練習突刺。

這些都是家庭完整並且有族老作保的壯漢,他們言辭鑿鑿家人、族人都是靠“紅旗軍”救濟纔不至於忍飢挨餓,能夠幫着“紅旗軍”做事與有榮焉,可以不要錢糧。

“紅旗軍”安民自有標準,六百文錢五斗雜糧一個月的基本生活保障肯定少不了,表現突出者當上伍長、小旗官收入立刻倍增。

爲“紅旗軍”工作能夠得到三餐,錢糧留給家人,頓時使得有壯勞力成爲鄉勇的家庭日子好過了許多,直接導致報名者越來越多。

沒有絕對的壞事,成都府承平已久,不是遭遇流寇禍害了千家萬戶,那會有十幾萬青壯年主動報名接受挑選成爲鄉勇?

明年開了春,率先確保成爲鄉勇的家庭五十畝旱地或者二十畝水田耕種。

四川人口太多田畝不足,許多家庭必須分流,他們會在“漢江省”得到擁有產權的旱地、水田。

耕者有其田太具備誘惑力,獲知去了“漢江省”,徵虜大將軍會給每家每戶分配土地,使得太多赤貧的川民攜家帶口進行數千裡大移民。

保障屯戶得到一半淨收穫是鐵律,去年徵虜大將軍還加了一條。

遇上災年,在屯戶每畝田地的收成少於八斗糧食的情況下,優先保障屯戶得到四鬥糧食,“紅旗軍”哪怕需要倒貼地租都不要緊。

遇上大災,不僅僅要減免徵糧,還要發放救濟糧。

如此厚待農民,何愁人民不歸附“紅旗軍”?

侵吞無主田畝,租種蜀王系大地主的食祿田,沒收不戰而逃的文官武將的私田正在進行中,相信到了明年秋天,成都平原會有一番新景象。

馬祥麟和秦拱明等等白桿兵將領故意分頭行動,他們各帶人馬兩三千往以成都爲中心往東南西幾個方向清繳山賊集中流民。

如果秦良玉還一意孤行向北追擊,再次集結人馬就必須花至少五天時間,而顧準率領“紅旗軍”清繳山賊、流寇的方向就是川北,集結的白桿兵還是要遭遇顧準阻攔。

馬蘭花已經不惜犯上意圖阻止秦良玉出川送死,張鳳儀會把婆婆的一舉一動提前通知顧準。

一兩個月內,秦良玉節制的白桿兵和川軍想開拔離開成都府地界恐怕真做不到。

陝西戰場少了兩萬五千白桿兵、一萬川軍,洪承疇在建奴、流寇的夾擊下會是什麼命運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揭曉。

早在十月底,旗衛陝西軍情處主官黃惠武親自來到孫應元軍中跟他詳談了一個多時辰。

幾天後在漢中南搜索流寇的明軍接到了北上抗擊建奴的命令,孫應元請令火速率領京營人馬駐防潼關得到了洪承疇的批准。

潼關丟了的責任誰也付不起,會惡化到不僅僅是陝西被建奴禍害,還會影響到河南甚至於北直隸。

有孫應元帶領一萬京營人馬堅守,洪承疇信得過,相信皇帝也能夠放心不少。

況且萬一洪承疇率領人馬出現了意外,需要大撤退之時,有潼關在孫應元手中,大可以放心往東退守。

旗衛陝西軍情處總部也撤出了西安城,臨時總部設在潼關這個兵家必爭之地。

孫應元一直跟“紅旗軍”關係不錯,得到了黃惠武的指點駐守潼關後纔算把一直提着的心放到了肚子裡。

陝西兵兇戰危,京營人馬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孫應元心知肚明,因此他一直採取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消極在陝西耗日頭。

現在退守潼關,最起碼不會被流寇、建奴困在陝西,孫應元很自信,以京營人馬的戰鬥力固守潼關堅城不在話下。

潼關距離西安三百餘里,依山而建城池周長二十餘里,把麒麟山、鳳凰山、象山、印臺山、筆架山等囊括於城中。

除了孫應元帶領一萬京營人馬,原駐軍還有三千餘。

“紅旗軍”撤空陝西后在潼關保留了“紅旗大糧行”、四方錢莊等等產業,不少被撤出的工作人員沒有重新任職,而是來到潼關加強力量。

潼關城中“紅旗軍”體系的工作人員高達兩千,擁有戰鬥力的達到一半,現如今他們收留了不少陝西青壯年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團練武裝。

用不着擔心這些秦人叛亂從賊,首先他們都是良家子,不僅僅是他們的家小移民去了“漢江省”,有的甚至於整個宗族都去了。

孫應元不僅僅不限制“紅旗軍”發展,還故意大開方便之門,他甚至於保舉黃惠武任職山西團練總兵官。

“紅旗軍”打出了威名,體系內的退役武官這段時間被地方官舉薦成爲團練將佐的已經有了幾大十。

朝廷明知道重用曾經爲徵虜大將軍效力的武官貌似不妥,可是這些人表現太搶眼。

地方官爲了保一方平安,不但不防備“紅旗軍”滲透,還故意扯上關係,因爲他們知道“紅旗軍”染指的地盤,十有八九都能夠得以保全。

大勢所趨,又有內閣、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等等大員高調喊出不拘一格用人才,崇禎皇帝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

黃惠武本來就有正四品撫寧衛籤事實授,被朝廷委任一個歷史性的團練總兵官合情合理,沒幾天任命就下來了。

大明一百餘年內沒有出現大將軍,一直到了亡國後,狗尾續貂的南明纔出現了許多草雞毛,不要說大將軍,連異性藩王都一大把。

大明現任的總兵官以八大掛印將軍爲尊,接下來就是實授某地的總兵官,如山海關總兵官、大同總兵官、薊鎮總兵官等等。

接下來就是臨時性的總兵,如援遼總兵官、援剿總兵官等等,最末等的總兵官就是團練總兵官。

第七百零一章:天翻地覆第七百四十七章:徐光啓科學院第五百二十八章:出兵東征第九十三章:降低危險性第六百零一章:轉行第五百三十七章:軍犬兵第二百五十七章:蒙奸第八百四十四章:包圍錦州第五百六十二章:暗殺第六百一十三章:一鬨而散第三百九十章:控制寧遠第八百九十九章:漢文明之光第二百八十六章:抓捕第九百三十章:搗毀鷹巢第六百二十九章:五年平遼第八十章:齷蹉第四百三十九章:皇帝入股第八百七十二章:壓寨相公第四百五十七章:勝利大遊行第八百八十七章:忘乎所以第五十二章:奪城第二百三十三章:準備野戰第四百二十一章:猛士第四百四十六章:啞火第一百六十六章:反其道而行第二百五十三章:皇帝重視第六百零七章:兔子不吃窩邊草第五百五十九章:封建教條第二百三十一章:既定戰術第七百九十七章:妙計第四百一十七章:對轟第一百一十六章:劍指何處第九百五十五章:洪承疇來投第三百三十五章:景陽鐘聲第六百零三章:毛遂自薦第四十五章:忠義千秋第十七章:三屯營第三百七十五章:青泥窪第一百九十八章:靠山第七百三十六章:伏屍百萬第二百六十一章:說走咱就走第六百九十五章:不歸路第六百七十八章:亢奮第四百五十六章:成功第六百八十四章: 朕需要大炮第四百七十五章:囚籠戰術第三百八十四章:有槍就是草頭王第八十三章:代入感第五十五章:收羅人才第九百一十九章:最漫長的一夜第七百五十五章:流寇鬧得歡第三十六章:人馬第八百五十章:孤城難守第二百二十五章:跑錯地方了第三百一十七章:開了先河第九十八章:救命糧第一百八十七章:基礎建設第六百八十六章:全線反擊第六十六章:抓狂第六百零一章:轉行第四百三十章:近水樓臺第一百四十三章:捨我其誰第八百二十七章:急怒攻心第五十一章:先聲奪人第九十四章:雙魚村第一百四十四章:秦良玉第九百一十九章:最漫長的一夜第六十三章:“紅旗軍”第六百九十九章:一網打盡第八百五十六章:封無可封第十二章:不再孤獨第二百二十一章:草原廣闊第七十六章:出手了第二百七十五章:巡按御史第四百零五章:心事重重第九百二十四章:禪讓第一百三十七章:空耗光陰第二百九十八章:如鯁在喉第一百六十六章:反其道而行第一百二十八章:圈套第四百七十四章:細菌戰開始第三百八十四章:有槍就是草頭王第四百章:暗戰第五百四十七章:福王第六百五十九章:人馬第五百九十七章:神經錯亂第七百二十四章:人喊馬嘶第一百八十四章:原動力第九十五章:突襲第四百六十六章:夜奪登州城第一百六十四章:聯手第四百四十二章:談漢色變第一百九十一章:一聲嘆息第二十三章:拉起隊伍第四十五章:忠義千秋第二百零七章:橫幅第十五章:戰馬第七百四十七章:徐光啓科學院第三百零七章:明軍殺來了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