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妙計

秦拱明乃是副將,秦家還有都督籤事的世蔭,乃是大明的軍事貴族,做事、說話喜歡直來直去。

見馬祥和跑題了,不耐煩道:“馬將軍,別繞彎子,有話直說,顧准將軍也是自己人。”

馬祥和道:“末將的意思是徵虜大將軍值得信耐,我白桿兵應該以他馬首是瞻,如果徵西將軍一意孤行,咱們堅決不執行,法不責衆,真發展成那個樣子,徵西將軍也只能選擇妥協。”

喲!這話值得商榷!秦拱明、秦翼明、秦祚明等等不敢附議,一起瞧向表兄弟馬祥麟。

公然聚衆抗拒母親的軍令,馬祥麟還真的做不出,他一臉爲難。

馬祥麟的樣子落入顧準眼中,他笑了,道:“馬將軍是個大孝子,咱們怎麼能脅迫他做出不孝之事,本官有個計劃,一定不會讓大家爲難,諸位附耳過來。”

顧準跟幾個白桿兵主要將領一番耳語後,幾人都連呼妙計。

第二天,忠君愛國得近似於狂熱的秦良玉一意孤行,根本不管顧準的忠告下令開拔,白桿兵往北走了三裡就被漫山遍野的饑民堵住了去路。

一羣耄耋老者顫巍巍來到秦良玉馬前跪下了,唬得秦良玉趕緊滾鞍下馬前去攙扶,然而這些長者都不肯起來。

一位瞧上去有功名的老族長用嘶啞的聲音道:“秦將軍,您不能拋下我們啊!家家戶戶的糧食都被流寇搶了,被燒燬的家園不計其數。

眼看着天越來越冷,上百萬人將要在飢寒交迫中死去啊!您要是不管,族中那些青壯年怎麼肯餓死?他們十有八九會從賊變成流寇。”

這就是顧準的計策,連夜發出通知讓老百姓強留白桿兵。

此時流寇剛退,正是人心惶惶之時,成都周邊四鄉八壤的老百姓確實如同驚弓之鳥,他們得知“紅旗軍”、白桿兵來了安心不少。

族老、里長等等被前去聯絡的人稍微蠱惑,得知大軍要開拔,立刻意識到將要大難臨頭,紛紛號召鄉親們一定要留下秦良玉和她的人馬。

這一招果然湊效,秦良玉沒法驅趕老百姓執意上路,只能安慰川中父老。

她跟帶頭的長者商量道:“父老鄉親們,本官爲國殺敵奉旨追擊、殲滅流寇,不是拋棄大家而去,鄉親們堵住了大軍的道路會導致流寇逃之夭夭誤了戰機。”

幾位老者哭訴道:“秦將軍,白桿兵、‘紅旗軍’是我們的依仗,是父老鄉親活下去的指望,有你們在身邊,我們即便忍飢挨餓都覺得安心。

你們要是走了,僅僅靠鄉約、族規,我們根本約束不了族中的年輕人。

那些原本老實本分的後生都有可能爲了一口吃食鋌而走險,如果族中年輕人演變成了殺人放火的反賊,我們這些糟老頭子即便死了也沒臉進祖宗祠堂啊!”

這時更多老百姓聚集,黑壓壓跪了成千上萬,他們異口同聲道:“秦將軍開恩,留下吧!四川父老需要您的幫助。”

這個架勢誰還走得了?被算計的秦良玉只能選擇讓步,她心裡在盤算,是不是可以連夜拔營北上,躲過老百姓的圍堵。

她道:“鄉親們快快請起,本官答應你們暫時不走了。”

饑民中頓時爆發出歡呼聲,然後就有“紅旗軍”宣傳隊大聲宣佈道:

“徵虜大將軍、徵西將軍莊嚴承諾不會餓死一個川中父老,從今天開始施粥,每天兩次,粥鍋裡插上筷子保證不倒。”

“草民謝謝徵虜大將軍恩典,謝謝秦將軍……”

“徵虜大將軍萬勝!徵西將軍萬勝!紅旗軍萬勝!白桿兵萬勝!……”

不知誰帶頭歡呼,有可能是宣傳隊安排的迷子,也有可能是某個饑民有感而發,頓時口號聲震天響。

這時幾十“紅旗軍”知識青年帶頭唱起紀律歌:“紅旗軍人一定要牢記,餓死也不搶掠老百姓……”頓時引得數萬人引吭高歌。

無數被禍害了家園食不果腹的饑民被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們抹着眼淚跟着唱和……

黃漢救濟川民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拿出大量錢糧,相信用不了多久,徵虜大將軍會在每一個川民心中紮下根。

人心向背很重要,明朝的四川也是人口大省,川民何其多也,恐怕得有一兩千萬,確保這方水土足夠養活這方人,移民一部分去“漢江省”很有必要。

不用擔心白桿兵悄悄的走了,因爲是他們內部出現了分歧,貌似只有秦良玉一人堅持己見要儘快追擊流寇,麾下將領都認爲安頓好四川更加有意義。

一旦秦良玉下達開拔的命令,肯定會有接到通知的老百姓來堵路,秦良玉做不出鞭打老百姓讓路的惡行,註定無法一走了之。

顧準已經多次找馬蘭花談心,明確了不許白桿兵離開四川是徵虜大將軍的命令,在四川的每一位“紅旗軍”將士都得想方設法完成這個任務。

馬蘭花身份特殊,她首先是馬家的家生子應該對家主忠臣,她還是“紅旗軍”將領更加忠於徵虜大將軍。

幾百萬川中父老需要軍隊來保護,確保秦良玉和白桿兵的安全於公於私馬蘭花都得全力以赴。

她向顧準表態,萬一到了迫不得已之時,她甚至可以動用“紅旗軍”女兵暫時軟禁徵西將軍,讓老家主受點委屈,總比她帶着兩三萬川軍去陝西送命強。

張鳳儀支持黃漢的態度比丈夫馬祥麟還要堅決,她絕對支持川人守川,不是不願意出川打仗,而是川內局勢如此糟糕,哪有餘力他顧?

況且侯家莊的陰影一直在張鳳儀心裡揮之不去,每每想起在那裡失去的一千二百兄弟姐妹,她都心如刀割。

張鳳儀心裡其實恨上了不負責任的朝廷,白桿兵在死戰將要全軍覆沒,左良玉見死不救、鄧玘畏縮不前,近在咫尺的衛輝府沒有派遣一兵一卒。

那還是在離京畿之地只有二三百里的黃河北,出川前往陝西打仗,天高皇帝遠,白桿兵萬一真被流寇、建奴夾擊了,渾河血戰的慘烈又將要上演。

第五十三章: 發大財第二百八十五章:弗朗機教官第一百四十三章:捨我其誰第六百八十七章:大決戰第七百一十六章:陽謀第九百五十二章:強攻漢中城第二百七十三章:天子召喚第五百九十七章:神經錯亂第二章:來到大明第一百九十七章:走一步看一步第六百一十一章:崇禎痛哭第八百四十三章:閉關鎖國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第六百四十七章:流水不腐第五百二十八章:出兵東征第五百九十七章:神經錯亂第二百四十七章:只是未到傷心處第四百六十一章:屢剿不絕第四百二十八章:害人不淺第九百三十四章:臺灣島納入版圖第一百五十八章:四面楚歌第四百三十八章:算計第七百一十九章:岌岌可危第六百二十一章:亢奮第八百四十二章:厚積薄發第二百五十一章:暢快淋漓第八百零三章:順我者昌第六百零三章:毛遂自薦第七十三章: 分麾下炙第五百九十七章:神經錯亂第四百四十五章:五搶行動第三百六十三章:空餘恨第二百四十四章:屈人之兵第九百三十五章:事在人爲第八百八十二章:奮起直追第一百六十八章: 左衝右突第七百四十二章:誤會第一百四十章:與有榮焉第七百六十章:打出一番天地第二百八十九章:擊斃耿仲裕第二百六十六章:青城大捷第八百五十五章:垂拱而治第三百四十章:挨天譴第三百三十五章:景陽鐘聲第八百九十五章:按圖索驥第五百一十三章:替天行道第八百零八章:等待觀望第八百八十二章:奮起直追第五百一十六章:嶄露頭角第六百四十九章:士氣如虹第三百四十一章:一片狼藉第三百六十七章:喋血城頭第三百七十四章:殺人比賽第八百四十五章:鬆錦大戰第三百六十九章:打穿金州第四百八十七章:微服私訪第四百三十一章:忠誠度第二百二十九章:活捉第七百九十七章:妙計第八百三十九章:琉球王國第二百章: 旗衛第九百三十五章:事在人爲第五百五十章:解圍第六十四章: 破網第九百二十五章: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第六百章:日落西山第八百三十七章:拓土第一百七十章: 老卒發威第七百七十一章:直衝平壤城第一百三十八章:裡應外合第三百八十六章:大淩河城攻防戰第四百八十四章:過於自信第四百二十四章:奪島之戰第七百零五章:疾風知勁草第五百七十五章:保安州第七百七十四章:聽天由命第五百五十三章:江心洲第二百三十九章:活捉大臺吉第八百五十七章:一舉拿下瀋陽第二百一十六章:大鬧怡春院第四百九十一章:周遇吉第二十六章:搏軍功第七百五十八章:遼海繁忙第九百一十七章: 活捉劉宗敏第三十六章:人馬第三百五十三章:今嫌紫蟒長第七百七十八章:傻鳥第二十七章:遇敵第二百三十五章:韃子應戰第九百二十章:紅日升起第四百零七章:船堅炮猛第八百五十四章:死灰復燃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廣渠門第七百六十七章:建奴日子不好過第六百九十五章:不歸路第五百七十一章:京師再次戒嚴第二百八十五章:弗朗機教官第四百八十章:策反第三百二十章:殺了一路第三百二十五章: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