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高起潛投降

大淩河城殺馬而食往人吃人發展的慘景一一浮現,不知怎的何可綱的冷笑彷彿又在耳邊迴響。

祖大壽足夠壞,但是不意味着他內心強大,相反,自從殺了相濡以沫的袍澤加好友何可綱後,祖大壽的睡眠質量直線下降。

做了虧心事,自然難以心安。

雖然祖大壽殺人如麻,但絕大多數是在戰場上殺敵,殺了正氣凜然的何可綱後,祖大壽受到了良心譴責,從此以後何可綱的冷笑就成爲了他的夢魘。

錦州的人口十餘萬,每日需要的糧食太多,萬一被建奴圍困,又會遭遇吃人慘劇,祖大壽不由得一陣陣心悸。

他道:“獻城投降完全可以,只不過本官認爲千萬莫要聲張,咱們可以在暗地裡進行。

畢竟祖大弼、祖大成和祖寬等等祖家將領還在大明內地作戰,總要悄悄的聯絡他們率領人馬投奔大金國後才能公之於衆。”

能夠多得幾千人馬歸順善莫大焉,高鴻中認爲祖大壽言之有理,雙方協商過後達成共識,但是高鴻中和吳襄不能做主,他們需要請示主子。

於是乎,高起潛自告奮勇親自前往後金軍大營求見奴酋。

臨別之時祖大壽拉着吳襄的手道:“雖然是那黃漢把祖家逼得走投無路,但是本帥心裡有數,那小子心機縝密又擅長領兵,非池中之物。

日後此人不僅僅是大金國的敵人,也有可能是大明的敵人,你要提醒大汗巧妙利用大明文官的力量,縱然不能殺了那廝,削弱和猜忌自然免不了。”

吳襄何嘗不知黃漢野心勃勃,認爲大明、大金文官武將中再也沒有人比他更加能夠認清黃漢。

此人的實力每日都在加強,體系內如同王道樂土。“紅旗軍”的戰船火力無與倫比,即便暫時失利也可以利用強大的水師立於不敗之地。

他跟祖大壽的想法截然不同,因爲吳家跟黃家不但沒有私仇這幾年還共同做生意合作愉快。

他們父子是爲了保命才委曲求全,如果能夠逮到機會投奔黃漢,他倒是很願意。

吳襄嘴上答應道:“兄長放心,黃漢乃是頭號敵人,我們都會不遺餘力對付那廝。”

高起潛提前十年主動投降建奴,來到建奴中軍之時得到了紅歹是禮遇。

因爲主動投降的明國大太監乃是稀缺品種,紅歹是需要千金市骨,給予了不少賞賜,大多數是這一次從山西搶來奇珍異寶。

死太監頓時覺得骨頭輕了幾斤,跪下磕頭表忠心口呼:“謝主隆恩,萬歲!萬萬歲!”引得紅歹是哈哈大笑!

選擇賣國的閹貨高起潛回稟新主子,祖大壽需要時間對付不肯投誠的將領,也需要時間聯絡祖大弼等等依舊在關內的祖家軍。

故而祖大壽選擇暗地裡投降,明裡依舊打大明旗號一段時間,等到祖大弼安然率領人馬歸來之時才能夠易幟。

紅歹是知道還有幾千祖家軍在祖大弼等等將領率領下,這兩年一直在關內平叛、打流寇,如果這彪人馬能夠叛變毀關而出投奔大金國,政治意義不同凡響。

奴酋原則上同意了祖大壽的請求,讓高起潛帶話,表示他真心實意對待祖家,希望祖大壽以後能夠盡心盡力爲大金國效力。

高起潛能說會道還頗有見識,他闡明祖大壽暫時不易幟的好處。

並且表態他一直在想方設法爲錦州索要糧餉,一直在寫奏摺告御狀言明黃漢步步緊逼,錦州人馬面臨生存危機如果投敵完全是拜黃漢所賜。

黃漢已然成爲紅歹是眼中釘肉中刺,見高起潛爲了泄私憤刻意把祖大壽投降大金國的罪責強加於黃漢很高興。

他讚許道:“高監軍計策不錯,祖太保選擇歸順我大金,那黃漢確實是始作俑者,明國皇帝不算昏聵,應該能夠有所察覺。

再有高監軍在錦州沒有易幟之前多次寫奏報提醒皇帝,最後錦州駐軍被黃漢逼上絕路不得不選擇背叛朝廷,皇帝記恨黃漢理所當然。”

確實如此,不看過程看看結果,祖大壽獻錦州投降大明文武百官和皇帝肯定會聯想到黃漢在遼西的所作所爲,一定把他定性爲罪魁禍首。

黃漢自然百口莫辯,總不能跟大明文武講祖大壽投降建奴是歷史的必然?

高起潛趁機表忠心道:“大汗,咱家跟黃漢沒有過節,但是咱家既然選擇爲大金國效忠,那黃漢就是咱家的敵人,明國就是敵國,能夠爲大金國除去黃漢這個強敵,咱家願意付諸努力。”

紅歹是讚許道:“朕對於有功之人從來不吝賞賜,高監軍如果真的能夠告倒黃漢,朕一定厚加封賞。”

高起潛急急忙忙跪下磕頭道:“大汗,咱家身有殘疾,不求高官厚祿,只求以後能夠伺候在大汗左右。”

此時後金還沒有形成太監羣體,因此老奴的妃嬪們能夠偷漢子,紅歹是的女人也給他戴了不少綠帽子。

奴酋見這個明國的大太監準備投靠,他覺得以後大金國的宮廷裡也大可以如同明國那樣以任用太監爲主。

他答應道:“高監軍願意效忠朕歡迎之至,以後大可以成爲朕的內務總管。”

高起潛何嘗不知成天在主子面前晃悠的近臣能夠得到太多好處,見紅歹是答應了自己的請求很誇張的做喜極而泣狀。

奴酋同意了錦州依舊打大明旗幟,帶領人馬回了盛京,在三岔河一線留下了八旗軍和蒙古兵一萬,由阿巴泰指揮隨時策應祖大壽反正。

留下高鴻中、鮑承先負責協調,在必要的時候,大金軍跟祖家軍可以聯合剿殺不肯跟着祖大壽投奔大金國的文官武將。

紅歹是率領人馬走了,沒有擅取錦州一粒麥子,七天後所有的後金軍全部退回遼東,此次入寇大明擄掠回人口十幾萬,絕大多數是青壯年男女。

建奴在山西之時基本上沒有刻意屠殺,而是採取搶光大牲口和糧食燒了老百姓房子的做派大量製造流民。

後金軍損失八旗正兵,餘丁四千餘人使得奴酋心疼不已,還好有了新歸附的察哈爾蒙古騎兵三萬餘聊勝於無。

第四百零三章:吳三桂第四百一十章:首戰告捷第三百一十八章:威逼瀋陽第六百九十九章:一網打盡第六百五十二章:朔州城第七百三十七章:血雨腥風毒往來第二百五十六章:沒有援軍第一百二十三章:南門有活路第六百九十一章:以你爲榮第七百零二章:忍氣吞聲第七百五十八章:遼海繁忙第八百六十章:有口皆碑第二百零七章:橫幅第二百七十一章:順水推舟第七百二十九章:轟擊前進第四百一十章:首戰告捷第五百三十七章:軍犬兵第九百三十八章:何處容身第八百八十二章:奮起直追第四百三十九章:皇帝入股第七百五十三章:各懷鬼胎第八百一十六章: 截斷歸路第四百九十三章:幻想第五百五十八章:罔顧君恩第五百一十二章:好快刀!第四百三十章:近水樓臺第四百九十九章:霹靂手段第十五章:戰馬第五百章:安得廣廈千萬間第二百五十二章:死心塌地第六百一十一章:崇禎痛哭第一百一十九章:龍顏大悅第八百八十六章:兵敗身亡第一百七十六章:補充兵額第五百七十七章:“活秦檜”陳洪範第八百二十一章:損兵折將第四百零九章:弱肉強食第一百三十二章:順天巡撫第二百四十二章:樹倒猢猻散第八百六十五章:海西四部第七百三十章:活捉張存仁第五百五十四章:家族蒙羞第八百零七章:剮了多鐸第七百零五章:疾風知勁草第八百三十七章:拓土第九百四十二章:冰火兩重天第八百九十八章:算無遺策第二百一十八章:扔進昭獄第七百二十八章:拿下江華島第一百一十九章:龍顏大悅第七百四十七章:徐光啓科學院第九百四十五章:整編錦衣衛第五百七十一章:京師再次戒嚴第二十四章:備戰備荒第五百六十四章:利益再分配第七百三十一章:心有餘悸第六百零八章:英雄氣短第八百七十五章: 男兒應是重危行第九百一十章:推波助瀾第八百一十四章:萬劫不復第六百二十七章:有口皆碑第四百九十一章:周遇吉第三百零二章:圍困復州第七百九十一章:狗咬多鐸第一百五十五章:豎子敢爾第五百七十七章:“活秦檜”陳洪範第二百八十五章:弗朗機教官第二百零九章: 樂不思蜀第五百五十五章:崇禎七年第四百三十一章:忠誠度第九百二十七章:重見天日第三百零一章:結硬寨打呆仗第二百一十六章:大鬧怡春院第八百一十七章: 夜長夢多第六百五十五章:金銀銅幣第七十六章:出手了第一百零七章:各懷鬼胎第二百三十三章:準備野戰第二百四十一章:驚愕莫名第三百三十二章:浪得虛名第六百五十四章:食言而肥第六百一十一章:崇禎痛哭第九百四十六章:人盡其才第五百二十九章:不破不立第一百二十九章:中計第六百三十六章:權衡再三第四百二十章:點兒背第五百五十三章:江心洲第二十章:發財了第六十章:出色又出衆第九百二十六章:賣直取名第七百一十四章:好狗第二百三十三章:準備野戰第六百二十五章:不敢懈怠第八百五十七章:一舉拿下瀋陽第四百一十九章:過洋牽星術第三百五十九章:發展壯大第七十四章:顯擺第六百七十四章:趕盡殺絕第四百九十八章:留者自願,去者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