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皇帝愁苦

此次參戰遼南,神樞營和錦衣衛所有的人最少官升一級,每人最少得到幾大十兩銀子的好處。

方正化和李若璉兩人已經有三四千兩銀子到手了,其他軍官少說也撈了有上百兩,因此人人都眉開眼笑,連重傷員也不例外。

畢竟大部分神樞營和錦衣衛的重傷員是在一個月前洗劫遼南建奴村莊之時受的傷,現在基本上在能夠乘船、乘車。

方、李二人麾下戰死八十七人,重傷致殘二十一人,傷愈歸隊四十八人,還有三十人還在養傷期,但是堅持跟着回來了,傷亡率達到了足四成足以說明遼南之戰的殘酷性。

崇禎對方、李二人的表現早就做了充分肯定,多次號召內臣和文官武將以他們爲榜樣主動爲國分憂。

二人回京的當天就被天子召見足相談了一個半時辰,最後皇帝給予厚賜。

方正化入司禮監兼職御馬監掌印水到渠成,李若璉還是錦衣衛同知但是分管足三個千戶所,兒子得到了錦衣衛百戶的世蔭。

皇帝耳提面命二人用心做事,讓方正化從整肅御馬監管轄的騰驤四衛營、神樞營開始,一年後要最少訓練出五千騎兵,這些騎兵的戰鬥力不可以弱於此次遼南參戰的一個把總神樞營人馬。

對李若璉的要求就是把三個千戶所三千餘錦衣衛都要訓練得人人能上戰場跟建奴硬撼。

有了黃漢刻意爲之,讓歷史上在明朝滅亡的那一天戰死在京師的方正化、李若璉早早的得到機會向皇帝證明了他們的勇武和忠誠。

果然立竿見影,一向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崇禎給予了二人足夠的權力和信任。

肯用人的崇禎其實不識人,破格提拔給予袁崇煥大權就是吃了這樣的虧,有黃漢幫他長長眼應該會好許多。

以後再有黃漢幫他拔去如祖大壽、左良玉等等想動又投鼠忌器的眼中釘肉中刺,想必崇禎會更加舒服。

不急,大明還有十一年時間,可以徐徐圖之!

崇禎最關心的當然是“紅旗軍”損失多少尚能戰否?

方正化和李若璉經常跟黃漢長談,也看到了“紅旗軍”傷亡不小,許多才十幾歲的孩子兵或戰死在沙場上或留下了終身殘疾。

他倆知道黃漢需要時間訓練剛剛收留的雜役成軍,那些火線轉爲正兵的衛所軍也需要時間磨合。

金州滿目瘡痍,需要人力物力和時間把這裡經營成爲固若金湯的軍事重鎮才能夠守住遼東最南面的大明二百里江山,這非朝夕之功。

守住金州的前提是“紅旗軍”不能被調走,這一點方正化和李若璉心知肚明。

有了司禮監秉筆太監之一的身份,說明方正化比歷史上提前了近十年進入大明決策層,也更早的簡在帝心得到了恩寵。

他不可能跟黃漢亢瀣一氣矇蔽天子,但是他知道“紅旗軍”目前堅守金州有可能應對建奴的反撲,出兵開赴遼東去解救被圍困的大淩河城肯定力有不逮。

方正化經過慎重考慮後進行君前答對,他道:“陛下,內臣在遼南和東江鎮人馬、‘紅旗軍’並肩作戰,對他們的戰鬥力有些瞭解。

東江鎮人馬不少但是精兵不多,以前的裝備太差,這一次得到了不少繳獲應該能夠組建出一支一萬左右裝備齊整的隊伍,這些人馬比不上關寧軍,但是要比其他邊鎮之營伍更加具備戰鬥力。”

皇帝點頭道:“東江鎮亂了三年終於有了轉機,朕想知道東江諸將心中可有朝廷?那登萊的叛軍十之八九出自東江,此時如果不防微杜漸,又會引來禍端。”

“陛下,東江鎮由毛文龍鼎盛時期的軍民二十八萬下降到了飢寒交迫的六七萬,內臣初見黃龍和金聲帶來的兩萬幾千軍民之時大吃一驚,那些軍民大部分衣衫襤褸面黃肌瘦,都有些像流民了,可堪一戰的少之甚少。”

崇禎嘆口氣道:“唉!朝廷用度不足確實苦了東江鎮,只不過他們自相殘殺不已,朝廷發放錢糧大有可能是養虎爲患,因此兵部、戶部一直在削減額度。”

“陛下,此次金州攻防戰東江鎮人馬打得英勇,毛承祿率領陳有德、毛以順、陳有時等等將佐先登,足陣亡士卒兩千餘。

戰死副將陳有時、參將毛以順都司陳有德以下將佐十九人,臨戰前東江鎮諸將只有一個請求,那就是爲毛文龍鳴冤,求陛下給予昭雪。”

崇禎沉吟半晌道:“劉之綸也陳奏昭雪毛文龍之事,朕會予以考慮。”

方正化道:“毛文龍開鎮東江八年,從無到有確實有大功於朝廷,罪督袁崇煥的十二當斬其實是欲加之罪,此時登萊遼兵叛亂正是形勢複雜之時,陛下給予毛文龍公道定能收東江鎮諸將之心。”

崇禎點頭道:“言之有理,朕明日早朝就會提及此事,想必內閣拿出章程就在這幾日。只是不知能否調東江鎮人馬入登萊平叛?”

“陛下,內臣以爲不是萬不得已最好不要冒險,畢竟東江鎮還是不能讓朝廷足夠放心,黃龍、金聲等等雖然對朝廷忠心耿耿,但是他們經營東江鎮時日尚短,做不到如臂使指。”

“如臂使指?確實如此,黃漢的‘紅旗軍’百戰不殆恐怕就是做到了這一點吧!”

“陛下聖明,‘紅旗軍’兵丁一個個都如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特別是那些剛剛滿十五歲被獲准上戰場的孩子,他們如同被恩賜般對打仗充滿熱情,一旦開戰都是一往無前從來沒有發現有人怯懦、有人逃跑。”

“不知此時‘紅旗軍’能夠調出多少人馬?遼東局勢堪憂,大淩河城危在旦夕,接下來錦州還不知如何?山陝流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登萊又被李九成、孔有德禍害,內外交困,朕何其難也!”

看着才二十歲出頭的皇帝愁容滿面,一副未老先衰的樣子,再想想皇帝的同齡人黃漢精神抖擻意氣風發的豪情,忠於大明的方正化和李若璉都心有慼慼焉。

第六百七十九章:反水第一百三十一章:等缺額第二百九十三章:輪船第二百八十五章:弗朗機教官第八百三十九章:琉球王國第四十五章:忠義千秋第二十章:發財了第六百八十六章:全線反擊第九百五十五章:洪承疇來投第一百五十九章: 永平攻防戰第二百九十六章:賞罰分明第三百零三章:攻心戰第四百八十七章:微服私訪第六百六十六章:野戰第七百九十三章:解圍第五百七十四章:封閉內三關第七百七十七章:驅虎吞狼第八十一章:凝聚力第九百四十五章:整編錦衣衛第八百一十二章:真理永恆第三百七十五章:青泥窪第二百八十一章:米尼槍第二百五十九章:值得第三百一十九章:北上第六百三十五章:要挾朝廷第一百七十八章:拷餉第六百二十六章:連搶帶賺第二百一十章: 納妾第二百七十八章:訓練新兵第八百四十七章: 見異思遷第四百二十七章:運糧第六百九十九章:一網打盡第六百八十九章:飛行軍第一百五十九章: 永平攻防戰第四百六十五章:天亡大明第一百八十一章:東奴不滅無以家爲第七百四十五章:千刀萬剮第二百一十九章:以牙還牙第四百三十二章:死緩一年第二百二十五章:跑錯地方了第五百五十二章:望川堡第六百九十一章:以你爲榮第二十八章:襲擊第七百八十二章:不可饒恕第九百四十六章:人盡其才第二百六十一章:說走咱就走第七十章: 再選家丁第七百七十七章:驅虎吞狼第七十章: 再選家丁第二百九十三章:輪船第二百三十九章:活捉大臺吉第一百六十八章: 左衝右突第五百二十九章:不破不立第五百二十四章:忠義堡第三百一十章:步炮協同第二百三十七章:以血還血第六十二章:天使來了第六百一十章:甕中捉鱉第二百二十三章:聖天子笑得開心第八百八十九章:竹籃打水第一百四十章:與有榮焉第四百七十九章:首級市場化第七百四十章:無間道第二百二十五章:跑錯地方了第二百四十二章:樹倒猢猻散第三百五十四章:初戰告捷第二百零四章:天子口諭第六百七十五章:欲蓋彌彰第八百五十九章:利國利民第五百一十七章:玉碎第三百六十五章:攻防戰第三百六十八章:並肩作戰第一百五十七章:奔襲永平第四百二十六章:《江戶條約》第一百二十五章:對射第二百七十五章:巡按御史第七百五十二章:捕鯨船第二百七十九章:打預防針第八百七十四章:刻薄第八百五十五章:垂拱而治第五百三十九章:大事第四百三十八章:算計第八百一十七章: 夜長夢多第二百七十四章:絕戶計第七百六十一章:裂土封王第八百八十章:戰而勝之第八百三十九章:琉球王國第八百六十三章:脊樑骨第四百七十三章:咬牙切齒第一百二十八章:圈套第七百六十五章:雙重禍害第三百八十二章:再拓土二百里第二百章: 旗衛第四百四十章:秋季攻勢第四百二十二章:巢穴第七百三十六章:伏屍百萬第五百六十一章:以戰養戰第四百七十二章:衝灘登陸第六百七十七章:戰機第八百七十六章:和平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