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帝王心術

南京紫禁城。

大本堂是專供“東宮親王讀書閱文”之地,當年的太祖洪武皇帝曾經親自在這裡知道朱允炆讀書,大本堂門楣上的匾額,還有供奉在內堂的“勸學文”全都是出自大明太祖朱元璋的親筆。

有資格在這裡讀書的,至不濟也得是個親王。

有資格在這裡教書的,必然就是民間說的太子師,雖說不一定掛着學士的頭銜,最次也得是個侍講教授。

現在的顧炎武掛的頭銜和當年的李吳山完全相同——侍講教授,也就是副科老師。

顧炎武這個人,學識淵博自然是沒得說,卻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儒家宗師,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雜而不純”,所以始終沒有成爲更高一級的侍講學士。但此人治學嚴謹,眼界開闊,深得翁皇后的器重,同時也是唯一一個敢上手打人的老師。

老師打學生,本就是司空見慣的事兒,很多學生都被私塾的老先生們打的手心腫脹,確實沒有什麼好說的。但這個學生若是身份太高,那就另當別論了。

自己的學生註定是要成爲大明天子的,是未來統領九州萬方的君主,自然也就沒有人敢打了。但顧炎武卻絕對是一個例外。

哪怕是當着翁皇后的面兒,他都敢舉起戒尺,這絕不僅僅只是做做樣子,而是真打,往往把朱長生打的“鬼哭狼嚎”……

雖然每一次兒子捱打的時候,翁皇后都很心疼,恨不得以身代之,但她卻知道這是在傳授自己的兒子真本事,就算是打得再狠一些也必須得忍着。

正是因爲嚴厲的教學作風,顧炎武博得了一個“鐵面教授”的“美譽”。

板着個臉的顧炎武正襟危坐,似乎沒有看到在一邊旁聽的翁皇后,用很嚴肅的口吻問道:“何謂王道?”

“不飢不寒,養生喪死無憾,所謂王道也。”

這是《孟子》中的經典之篇,說的就是君王治理國家的幾個主要宗旨,放之四海而皆準。

這些內容,朱長生早已背的滾瓜爛熟。

衆所周知,亞聖孟子最推崇就的是“仁愛”“有道”等等這些儒家理念,一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傳唱千年之久,早已膾炙人口婦孺皆知了。

讓老百姓得到溫飽,不受飢餓和寒冷的威脅,可以安安穩穩的生活一輩子,到死的時候感到知足,這就是孟子他老人家說的王道的基礎。

“如何方能不飢不寒?”

面對這個問題,朱長生頓時啞口無言。

讓老百姓感受到溫飽就可以成爲一個好皇帝,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如何才能使得老百姓不飢不寒,那就真的不知道了。

誰也沒有教過他具體應該怎麼做。

和那些誇誇其談的老夫子不同,顧炎武最反對華而不實的錦繡文字,而是更加註重現實。就算是能寫出花團錦簇的文章,也不如真正的辦些實事。這個淳樸的治學理念,更加傾向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而不是空口大話。

南塘李後主就能做出流傳千古的詩篇,但那有個屁用啊,其歷史功績遠遠無法和“粗鄙”的太祖洪武皇帝相提並論。

顧炎武希望自己的學生是一個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雄主,而不是一個詩人。

“農爲國家之基”這句話無論什麼時候都具有天然的政治正確,歷朝歷代都無比重視農業,但顧炎武的眼光顯然要更加開闊一些。在解釋了農業的重要性之後,又專門做了進一步的補充:

“無農則不穩,無工則不強,無商則不富。”

在大明朝的歷史上,這是第一次正式把工、商提高到了和農業平行的高度上……

就在這個時候,皇帝到了。

顧炎武起身給皇帝見禮,而朱長生的態度則更加恭敬。

皇帝微笑着擺了擺手,示意他們繼續剛纔的課程。

“……以農爲本,工商百業並絕,方爲經世濟民之道……”顧炎武把最原始最粗淺的“經濟學”概念帶到了課堂上,但他所講述的經技學觀點,依舊帶着濃重的封建主義色彩,最根本的目的還是爲了維持君主統治,是出於社會平穩的考慮,而不是爲了進一步發展社會生產力。

從這一點上來看,顧炎武的經濟學還沒有觸及到根本,但是在當時的大環境中,已經算是比較進步的了。

和朱長生一起,聽顧炎武講述完這一堂課程之後,皇帝始終面帶微笑:對於一個從吳山軍校走出來的人而言,顧炎武的學說還是有點捨本逐末的意思,並沒有觸及到核心層面,終究差了那麼點意思……

顧炎武這個人,頗有點老式文人的風骨,講完自己的課程之後,直接起身告辭而去,並沒有和當今的大明天子多說哪怕一句話。

皇帝很關心朱長生的學業,一來是因爲他並不是一個“勤勉”的天子,一大半的政務都直接交給長平公主,這讓他有着比較充分的“業餘時間”。再者也是因爲這個侄子朱長生就是自己的繼任者,是大明朝未來的皇帝。

所以,他總是隔三差五的到大本堂這邊來轉悠一圈兒。

“最近學的怎麼樣了?”

當皇帝問起這個問題的時候,還不等朱長生回答,翁皇后就趕緊拿出兒子做的一篇文字來:“這一篇《興業文論》是前日裡寫就的,連顧侍講都說好呢。我還想着給萬歲指點指點,可不萬歲這就來了麼?”

最近這幾年當中,翁皇后與皇帝、長平公主的關係非常融洽,其中還帶着一絲越來越明顯的“逢迎之意”。朱長生已經十二歲了,再有一年多不到兩年的時間,他就可以繼承大統正式登基了——前提是眼下的永王還願意遵守諾言,願意準時退位。

在這樣的節骨眼上,翁皇后絕對不會因爲任何事情和皇帝鬧生份,哪怕是自己委屈一些,也要哄皇帝的歡心。所圖者,無非就是希望皇帝能夠遵守諾言,順順利利的把皇位讓給自己的兒子。

在大明朝的歷史上,只有叔叔搶奪侄子皇位的事情,還沒有叔叔讓位給侄子的先例呢。

她最擔心的就是,隨着時間的臨近,皇帝會隨隨便便找個藉口反悔。

現如今這大明朝的局面,完全掌握了皇帝和長平公主這一對姐弟的手中,到時候他們若是不肯讓出皇位,翁皇后就真的欲哭無淚了……

唯一讓翁皇后稍微感到寬心的是,皇帝似乎沒有違背諾言的意思。

朱長生做的這篇《興業文論》並沒有什麼出奇之處,只能算是中規中矩而已,但文字卻非常老練,通篇沒有任何廢話,全都一針見血的中肯之言。

朱長生才十二歲,無論有多少名師指導,以他的見識肯定寫不出如此老辣精準的文字,皇帝當即就笑了:“這篇文字應該是顧侍講斧正過的吧?”

朱長生是個老實孩子,直接就承認了:“顧侍講改過兩回,我又重新謄抄了一遍……”

雖說這篇文字確確實實是出自朱長生之手,但他最多隻能算是抄寫,充其量也就是複述了一下顧炎武的觀點而已。但是,在當時的大環境中,就算說成是他寫的,也不算是瞎說,至少不完全是。

wωw⊕ тt kan⊕ ¢O

“顧侍講只是做修正,主要……主要還是……”翁皇后正要解釋一番,藉以證明自己的兒子勤勉好學而且博學多才之時,皇帝卻笑了。

“長生啊,顧侍講說的這些道理固然是沒有錯的,但卻不盡其然。”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雖然顧炎武說的那些東西在理論上確實是對的,但卻不全面,只是講出了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我……朕再給你講講這經世濟民的學問……”

雖然朱長生確實就是一個老實好學的好孩子,但他終究是個十二歲的孩子,還保存着太多的孩童本性——貪玩。

剛剛聽顧炎武說東道西的上了將近一個時辰的課,早就想跑出去玩耍一番了,哪裡還願意聽皇帝叔叔再給他上一堂課呢?

眼珠兒亂轉,完全就是一副心不在焉的神態,登時就惹惱了旁邊的翁皇后。

皇帝親自給你上課,你就應該老老實實的好好聽講,若是露出了貪玩的樣子,皇帝一句“頑劣不學”,這皇位還能不能落到你的頭上那就真的說不準了呢。

“萬歲親自於你授業,還不趕緊謝恩?等着討打不成?”

雖然還是有些不情願,朱長生卻不得不老老實實的坐下來,擺出一副認真聽講的樣子來。

“……重農工而興百業,這固然是對的,但卻忽視了分配二字……”

這纔是真正的學問,真正治理天下的學問。

生產之外,最要緊的就是分配二字。

如何把社會財富進行重新分配,這纔是真正意義上帝王之術,是爲此江山長治久安的根本。

如果再象以前那樣重生產而輕分配,土地兼併、貧富懸殊的狀況就一定會再次出現,這只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到了那個時候,就算是沒有李自成,也肯定會張自成、王自成、趙自成出現,依舊是一副烽煙四起天下紛爭的局面。

這是永王在吳山軍校學到的精髓。

第三百三十三章 真空地帶第二百九十六章 癡傻對手第二百二十一章 不甘寂寞第五百五十三章 最後超越第四百九十四章 你答應嗎第三十一章 兄弟相爭第四百七十章 說走嘴了第三百八十九章 豕突衝鋒第三百三十七章 復仇之火第二百六十四章 無需動員第三百一十章 珍珠項鍊第四百五十三章 上天之子第五百四十五章 帝王心術第二百七十二章 朝令夕改第二百八十九章 賭國運第五百五十二章 半生夢幻第三百四十九章 反正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官難當第三百零三章 胥吏第四百五十一章 離家出走第三百二十九章 狼子野心第一百八十五章 首至金陵第五百二十章 十分之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岌岌可危第一百七十七章 宮廷之亂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收學生第五百三十四章 朝聞道第二百零七章 滿門忠烈第二十七章 贖肉票第二百一十一章 操控輿論第四百一十三章 神仙日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絕不回援第五百一十一章 搶救一下第六十七章 先禮後兵第四百零二章 一錯再錯第三百八十四章 老崔故智第五十三章 開路先鋒第三百二十三章 灰飛煙滅第一百四十一章 排筏子弟第二百五十六章 文武並進第三百一十六章 星星之火第一百二十九章 熊衛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位詔書第二百七十五章 初露崢嶸第四百七十六章 龍體欠安第三百三十五章 獲救第四百二十五章 復隆新政第三章 野狼崽子第五百三十章 萬分惶恐第七十二章 有錢的掏錢第三百零八章 導火索第四百零二章 一錯再錯第五章招兵買馬第四百九十章 那是諡號第二百六十六章 極度混亂第二百九十九章 新老交替第三百八十七章 醉翁之意第六十八章 空手而歸第四百二十七章 手法粗糙第三百四十六章 導火索第四百三十五章 神的使命第一百五十章 最後撤離第二百章 公務花船第三百零六章 架空第二百三十三章 山雨欲來第五百二十四章 贖身費第四十九章 最後的囑託第一百一十七章 犧牲之決心第二百四十章 殿試第五百二十七章 陳茂當官第五百一十章 烈火焚城第一百七十八章 亂起亂平第三百三十三章 真空地帶第四百零三章 築炮臺第三百五十三章 降不得第三百一十九章 絕對自信第四百七十七章 拔釘子第二百三十八章 楊瘋子第三百七十二章 入學資格第九十四章 金陵臣第四百八十四章 始料未及第三百六十八章 噩耗連連第二百四十七章 你們和我們第三百五十三章 降不得第一百八十二章 奴才第十二章 我最懂你第八十七章 聯弱抗強第三十九章 童子兵第四百章 罪不可恕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是納妾第五百七十七章 獨角戲第三百二十二章 自我犧牲第九十章 料事如神第二百零三章 嫂夫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無需動員第五百一十三章 馴鹿一族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月之期第五百零四章 打回去第八十四章 敵我不明第三百八十二章 私心雜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