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瞠目結舌

作爲軍校的創建者和精神偶像,其實李吳山本人已很少參與軍校的具體管理,而是儘可能的放手放權,把軍校的建設和培養工作交給那些個教官們去做。

現在的李吳山,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對大旗軍的改造方向,讓各地的軍官來軍校進行“進修和輪訓”就是最主要的手段。

統一老派大旗軍的思想,覺醒他們的民族意識,這是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那那些如同渾金璞玉般的學生不同,這些軍官大多經歷複雜思想也不那麼單純,對於他們的思想改造進展緩慢,讓李吳山並不是很滿意,卻又無可奈何……

現在的吳山軍校本身就一個規模龐大的羣體,已分出了四個大的分支,另外還有一個“廣濟醫學院”。

剛剛成立不久的“廣濟醫學院”,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醫科學校,光是正式在編的老師現在就有三百多人,全都是經過薛廣濟薛神醫親自考試親自挑選出來的世之名醫。

和後世越來越細化的醫學不同,這個時候的醫科還只是很簡單的分爲“內”“外”兩個大的學科。

這個時代還不存在細分出來的專屬門類,眼耳口鼻喉等等,其實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疙瘩瘤子瘡”,和骨、創等全部化爲外科。其他的全部劃入內科……

除此之外,而且還存在“醫藥不分”的現象……

雖然這個廣濟醫學院本身就有很多不足之處,但那多是因爲歷史的天然侷限,不可能出現跨越歷史的巨大進步。

這所醫學院本身就保留着舊時代醫學堂的諸多主要特徵,除了擁有一個前所未有的龐大規模之外,唯一可以稱得上是里程碑式進步的則在於對人才的培養方式。

不是以前那種師徒關係,而是把口傳心授的收徒方式變成了流水線式的批量培養。

這麼做,絕對可以培育出一大批醫生(郎中),卻很難培育出最頂尖的醫科人才。或許,在龐大的基數當中,可以出現少數幾個最頂尖的人才吧。

現在的廣濟醫學院,已經有用了兩千多名在冊的學生,雖然薛神醫幾乎不參與具體的教訓,但這兩千多人卻可以自稱是薛神醫的弟子……

現在的李吳山很忙,忙的四腳朝天不可開交,雖然他早就知道自己的那些學生們一個比一個激進,但卻不知道軍校生的激進已經超出了尺度,朝着極端的方向發展了。

如果李吳山可以親自看到桑德子的試卷,可以親耳聆聽一下桑德子的對於那道題目的論述,必然會被嚇出一聲冷汗,而且一定會出手干涉,只可惜……他太忙了。

歷史總是因爲無數個偶然而出現偏差,而這種偏差最終會朝着“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方向演變。或許,桑德子真的就是一個偶然,但這個偶然卻不是偶然出現的,吳山軍校不僅繼承了李吳山的民族思想,同時更了進一步,孕育出桑德子這樣的人物或許真的一個偶然,但桑德子式的思想一定會出現,這是一個絕對的必然。

桑德子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代表着一種思想,當李吳山沒有及時的遏制住這種思想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失控了。至於說以後會發展成什麼樣子,那就真的只有天知道了……

與此同時,江南朝廷則爆發了一樁驚天大案:銅器案。

這個案子其實從去年年底就已經顯露出來了,當時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注意力,因爲這原本就是一件和常見的案件:銅從來就不是一種單純的金屬,歷朝歷代都和金銀一樣,本身就是硬通貨。

既然銅就是錢,具備了金融屬性,自然而然就會有人弄虛作假,把不值錢的鉛、錫混雜在銅器之中換取貨真價實的銅器,以此謀取暴利是最常見的犯罪手法。因爲利潤豐厚,而且手段粗暴不需要什麼技術含量,總是有很多人鋌而走險的做,歷朝歷代都有過這樣的案子,真心不稀奇。

正常情況下,該抓人就抓人,該砍頭就砍頭,重罰重判殺雞駭猴,起到以儆效尤的效果也就可以了。但是這一次卻不同尋常,規模大的嚇死人。

以爲海外白銀的持續輸入,而且大明朝總是習慣於在大宗貨物的進出口貿易中保持着鉅額的“順差”,總是習慣於輸出各種貨物賺取白銀,白銀的價格其實是一路走低的,也就出現了銀賤銅貴的現象,官方的銀銅兌換比例基本維持在是五比四上下,就算是有些浮動也是越來越低。

但是,隨着銅器案的爆發,太多的“假銅”流入民間,竟然導致銀銅兌換比例失調,復隆朝的銀子和銅出現了劇烈的價格波動。

能夠影響到一個國家的貨幣兌換比例,這是典型的“金融大案”,那是一定要追查到底的。

這種事前其實很容易查清楚,只要順藤摸瓜就能追查到根源。查來查去,幾乎所有的線索都指向了一個人:潞王。

作爲大明王朝目前輩分最高的宗室親王,潞王是神宗萬曆的侄子,比崇禎皇帝還要高出一個輩分呢,按照民間的說法,浙江的潞王就是江南復隆皇帝的“二大爺”。

這個案子一出,頓時輿論譁然:堂堂的宗室親王竟然使用如此手段盤剝民間,更有甚者,直接用“含銅量”嚴重不足的銅器套取金銀,這已經相當於是明搶了,和攔路搶劫的盜賊有什麼分別?

畢竟潞王的身份太過於敏感,而且又是復隆新朝成立之初第一個表示了擁護的親王,並且曾經參與過揚州血戰和揚州收復戰,所以在這個案子的時候朝廷異常謹慎。

先是反覆追查,有了確鑿的證據之後,並沒有幾乎公佈潞王的罪狀,而是先掀起輿論風潮。

也不曉得是不是受到了李吳山這個“老師傅”的影響,復隆皇帝在處理這個案子的時候完全照搬了李吳山的手法:先掀起輿論攪動風潮,利用民間的輿情形成強大壓力,然後要潞王做出解釋,再嚴旨申斥,再要他解釋,然後再用證據進行反駁……

種種跡象表明,復隆皇帝要對潞王下手了。

其實,這根本就是一個大家早就料到的局面。

這幾年來,隨着局面的逐漸好轉,江南朝廷愈發穩固。尤其是有了“收復故土光復故都”的豐功偉業之後,復隆皇帝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愈發顯現出雄才偉略的架勢。

甲申國變之後,崇禎皇帝殉國,當時的潞王肯定有取而代之的想法,畢竟他的輩分最高嘛。事實上他確實有過這樣的準備,想要登基稱帝成爲大明朝這半壁江山的主宰,奈何陰差陽錯被肥豬福王搶了先。然後就是復隆朝的建立……

復隆皇帝佔據了法統和大義名份,潞王只能表示臣服,但這種臣服更多是一種象徵意義,其實兩浙早已經被潞王打造成爲“自留地”了。

藉着這個機會打擊潞王的勢力,實際掌控兩浙,這就是復隆皇帝的算盤。

我收拾不了李吳山,還收拾不了潞王嗎?

收拾了潞王之後,江南的實力就會邁上一個新臺階,復隆皇帝當然要對他下手。

削除強大的藩王,加強中樞實力,這一套削藩策大家都懂。

因爲辮子已經被複隆皇帝給攥住了,潞王相當的被動,局面對他非常之不利,馬上就想到了一個強大的外援:李吳山。

李吳山和潞王雖然從未謀面,卻是事實上是一種“準政治盟友”的關係,很有些大事上保持着一個“心照不宣”的默契。出了這麼大的事兒,潞王肯定要極力尋求李吳山的支持。

“卑職謹代我家王爺問大帥金安。”說話的這個人是潞王府的一個詹事,爲了掩人耳目當然要穿便裝。拿出一個很精緻的匣子,恭恭敬敬的雙手捧過頭頂:“我家王爺給大帥準備了一份薄禮,還望大帥笑納!”

按照大明朝的體質,嚴禁宗室藩王和地方官吏來往,尤其是潞王這樣的角色,竟然私下和李吳山這樣的地方實力派私下溝通,那更犯了很大的機會,就憑這一條,就是個不的罪名。

但是在這個時候,潞王顯然已經顧不了那麼多了,直接就派人來找李吳山,顯然是已經被逼急了。

到了潞王和李吳山這個層次,很多事情根本不需要明說,彼此之間早已經心照不宣:潞王就是爲了尋求李吳山的支持。

這個很精緻的木匣之中,一定裝了非常厚重的禮物。按照李吳山的估計,很有可能是一大沓子銀票。(潞王和浙商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很多浙商開辦的錢莊其實就是潞王的產業,可以看做是當世的金融大亨。)

只要能幫我度過難關,多少錢都是事兒——至少李吳山是這麼認爲的。

所以,他對那個木匣子並不是很在意,甚至沒有碰過一下。

反而是那個作爲潞王特使的王府詹事做出一個很不尋常舉動:他竟然主動把那個木頭匣子給打開了。

看到裝在匣子裡的物件兒,李吳山頓時驚的目瞪口呆:匣子里根本就沒有銀票,也沒有什麼金主翡翠之類的財寶,裝在裡邊的是一個手榴彈!

這玩意兒本就是李吳山“研製”出來的,早就大規模列裝於大旗軍了。

因爲工藝和技術的落後,大明版本的“李吳山式手榴彈”和真正的手榴彈有着很大的不同:並沒有手柄,足有一尺多長,看起來就好像一個肥大的鐵黃瓜,尾部還有一條長長的導火索。

以爲沒有以印象,只能想點燃炮仗那樣湊到引火繩上去點燃,然後丟出去實現殺傷。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這玩意兒還很原始

一般情況之下,送這樣的東西過來通常都是不懷好意,甚至可以直接理解成爲是一種威脅。

但李吳山卻知道潞王絕不是那個意思

因爲這個大明版本的手榴彈根本就不是鐵的,而是銅的。

銅本身就是貨幣,可以直接兌換金銀,誰會使用銅質的手榴彈呢?

而且潞王派人送過來的這個手榴彈的尾部並沒有那條長長的導火索,黃銅打造而成,金燦燦的反而更像是一個工藝品。

“貴使送這個東西……是什麼意思?”

“大帥容稟!”潞王府詹事很恭敬的說道:“此物就是防止於大旗軍之物,只是稍稍做了些改良,我家王爺說大帥一定會非常喜歡,所以專程命人送達!”

“此物專爲演示用,請大帥找一個試爆場所,一看便知!”

直到這個時候,李吳山纔算真正明白過來:這枚手榴彈不是什麼工藝品,而是真傢伙!

你把我研製出來的東西送給我,還弄成了一個銅的,這是什麼意思?

“好,那就請貴使演示給我看看吧。”

很快就找好了一個可以演示使用手榴彈的合適場所。

“請大帥暫避,人要使用這爆裂之物了……”

“這玩意我見多了,不用管我,你直接演示給我看吧!”

“遵命!”

那是從木匣子中拿起手榴彈,又躬身朝着李吳山行了一禮,緊接着就做出一個讓李吳山瞠目結舌的動作:他竟然在手榴彈的尾部打開了一個的鐵皮蓋子,從中抽出一個拇指大的圓環兒,輕輕一拉,手榴彈尾部就冒出陣陣煙霧。

這……

這是拉燃式的手榴彈啊,幾百年後纔會出現的東西。

雖然這樣的手榴彈外形顯得很古怪,看起來相當的原始,卻已經具備了手雷的基本特徵,光是直接拉燃而不是湊到引火繩上去點燃,這個技術含量就已經超越了李吳山。

這個時候,連李吳山自己都有些恍惚了:難道說潞王和我一樣,都不是這個時代的土著嗎?潞王也是穿越過來的?不會這麼巧吧?

潞王府詹事舉着那枚冒煙的手榴彈,不緊不慢的扔到沙袋之後,隨着一聲不怎麼響亮的轟鳴,手榴彈爆開了,旋即騰起一片煙霧沙塵……

李吳山早已目瞪口呆。

他很清楚的知道,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手榴彈,與之相比,自己給大旗軍列裝的那種簡直原始的可怕。

拉燃式的手雷類型武器,對於這個時代而言,簡直高到了天上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第四百三十六章 恩斷義絕第三百三十六章 恩仇第二十五章 擒賊擒王第二百零三章 嫂夫人第二百零一章 榮耀證書第四百三十五章 神的使命第二百五十二章 默契第三百六十六章 敲詐勒索第五百九十五章 謝幕時刻第二百六十二章 從諫如流第一百一十章 荒堂之君第四百九十五章 改良時代第三百二十九章 狼子野心第八十九章 雙簧第三百一十八章 百座書樓第二百八十四章 校規和家法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朝君臣第五百五十二章 半生夢幻第二百四十九章 江北總督第三百七十八章 千鈞重託第四百一十三章 神仙日子第一媒婆第一百二十八章 敢死隊第三百九十一章 二期生第五百三十八章 寡婦再嫁第五百四十二章 慘烈大敗第一百四十一章 排筏子弟第二十二章 賣隊友第四百五十三章 上天之子第四百五十二章 不給面子第二百七十章 夜雨蒼茫第五百二十四章 贖身費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族長興第二百八十九章 賭國運第五百八十六章 世界在變第五十五章 南下北上第三百七十九章 蝴蝶之翼第四百零三章 築炮臺第四百六十六章 巍巍雄關第四十二章 糟老頭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到南京去第八十章 人不爲人第二百零九章 報應不爽第四百二十七章 手法粗糙第一百八十七章 絕不回援第三百三十六章 恩仇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是納妾第五百七十八章 吾學踐吾志第五百零五章 嚮導程九第一百零四章 督師無奈第二十九章 所圖者大第一百一十章 荒堂之君第三百五十四章 千古恨百年身第二百五十三章 回籠覺第二百六十七章 戰爭機器第三百五十七章 老熟人第三百六十五章 野心膨脹第三百三十三章 真空地帶第一百四十八章 最後囑託第九十一章 一個條件第七十七章 老來得子第五百四十五章 帝王心術第二百五十二章 默契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後事宜第二百三十六章 重大影響第四百九十八章 神說要有光第八十七章 聯弱抗強第五百五十五章 欠債鬼第三百零四章 二子第三章 野狼崽子第八十四章 敵我不明第六十二章 血海深仇第二百七十五章 初露崢嶸第十七章 辮子兵第三百五十四章 千古恨百年身第三百七十章 大帥學徒第五百零九章 姑且一試第五百三十九章 誓言之重第五百四十六章 皇位皇權第四百五十四章 話桑麻第四百七十三章 你猜對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翻舊賬第一百二十六章 膽大包天第五百三十九章 誓言之重第二十五章 擒賊擒王第一百八十二章 奴才第十九章 戰場紀律第五百五十二章 半生夢幻第五百五十章 吳下阿蒙第六十五章 公主殿下第一百一十章 荒堂之君第四百九十四章 你答應嗎第一百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五百五十四章 遠行第三百五十七章 老熟人第三百七十五章 破事一籮筐第一百三十三章 會師第十三章 鬼話連篇第四百八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四十章 知府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