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收學生

復隆皇帝希望自己的弟弟能到軍校之中學習,李吳山卻推三阻四,就是不肯同意,而且說的振振有詞:

“既是陛下對永王寄予厚望,自當嚴選飽學之鴻儒爲師,臣本糾糾武夫,怎敢爲永王之師?”

大明朝素來就有“文貴武賤”的傳統,既然你希望永王以後能有所作爲,乾脆就是他找幾個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大學士做老師好了。我這樣的武人能教授他什麼本事?就算他學了些軍事方面的學問,也不可能真的出去帶兵打仗吧?

“豈有文章興社稷,從來武力定乾坤!”

當復隆皇帝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起來,尤其是程園畢,手捻鬍鬚的看着李吳山,笑呵呵的對他說道:“李侍講應該還記得這句話吧?哈哈……”

李吳山當然知道這句話,因爲這話本就是出自他的口中。

早在崇禎朝的時候,李吳山就是太子的老師,所以纔有了一個侍講的身份。當初,李吳山的教學方法和就是同爲太子師的程園畢等人大爲不同,一直都認爲所謂的千古文章事根本就沒有多大的作用,只有武力才能決定一切。

用李吳山原話來堵他的嘴,李吳山確實無話可說,但卻依舊反對。

程園畢呵呵的笑着說道:“若說這行軍打仗的本事,忠勇公勝過我等良多,就不要再藏拙了吧?”

這話的弦外之音就是:我們大家都知道你是有真本事的人,一味的推三阻四,是不是不想把真本事傳給永王呢?

“萬歲容臣一言,非是臣不願收容永王,而是……永王乃先皇嫡血陛下御弟,臣不敢胡亂教導……”

永王的身份太高貴了,我可不敢當他的老師。

聽了這話,復隆皇帝頓時大笑起來:“忠勇公曾是太子師,如今又是天子師,還有什麼人是你教授不得的呢?”

你曾經是我的老師,連我這個昔日的天子現在的皇帝都是你的學生,你就不能做永王的老師了嗎?

“非是臣敷衍推脫,實在是因爲那軍校之中和東宮之內不是一回事。”李吳山說道:“臣以軍法治校,以峻法管理學生,與東宮教學截然不同。旁的不說,單說這校規,一卯不到就是要吃軍棍的!”

當初我做你的老師,所謂的師生僅僅只是一個名份,其實還是君臣。所謂的教授其實和輔佐差不多,而且傳授的都是一些理論上的東西,多是課本教學。軍校可就不一樣了,先不說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光是動輒就打軍棍這一條……永王就受不了。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是永王能忍受軍校的嚴苛紀律,誰又敢真的拿着軍棍去打他呢?若是沒有了紀律,軍事化教學還有什麼意義?

“原來忠勇公顧慮的是這些。”復隆皇帝稍一沉吟就開口說道:“忠勇公不必在意永王的身份,一視同仁即可。”

一視同仁?你說的好聽,這麼高的身份擺在那裡,怎麼可能走到真正的一視同仁?

“臣有一個條件,”李吳山說道:“只需萬歲允肯,永王入吳山軍校一事臣便應了。”

“講。”

“永王入校之時,改換名姓,以普通身份入校,唯有如此才能一視同仁。”

讓永王改換姓名,以普通人的身份入校,一切都要遵照軍校的規章制度,我就收下他。否則的話,就憑他這個身份我就不敢收。

“允了。”復隆皇帝很痛快的答應了,緊接着就又說道:“朕還專門挑選了些宗室子弟,總計一十三人,與永王一起入了忠勇公的軍校,忠勇公應該不會反對吧?”

“只要遵守校規,臣自然不反對。”

作爲這次宮廷宴的一個插曲,這事兒就算是定下來了。

復隆皇帝還親自爲永王去了一個別名,叫做朱季興。

季者,三也,剛好應對了永王的排行,季興,繼興的諧音,蘊含和大明王朝繼續興盛昌隆的美好祝願。

趁着這個機會,李吳山取出了那份《請籌北伐諸事疏》:“這是路恭行的疏文,專門委託臣代呈……”

直到這個時候,衆人才想起當初一起追隨太子南來的衆人當中,還有一個路恭行,要不是李吳山提起,大家都要把他給忘了。

皇帝接過文本隨手翻看,隨口問道:“朕已有些日子沒有見過路侍講了,他如何了?”

“路侍講新近喪妻,心緒不佳頗有些頹意。”李吳山說道:“但路侍講依舊憂心國事,足見拳拳報效之心……”

請朝廷北伐的摺子早不知看過多少,言辭多是大同異,復隆皇帝甚至沒有認真閱讀這份飽含着路恭行一片苦心的奏摺,就隨手交給了程園畢。

程園畢看都沒有看一眼就笑呵呵的說道:“路侍講憂心國事確是好的,終究有些書生意氣。這北伐一事牽扯何其之廣?需慎之又慎,怎能操切爲之?”

北伐的事情太大,路恭行只是唱着北伐的高調,雖然初衷是好的終究是書生意氣。

不論路恭行的奏疏中的內容是對還是錯,朝廷君臣的這個態度就讓李吳山替路恭行不值,若是路恭行在場的話,必然會徹底心灰意冷……

關於北伐一事,確實牽扯到方方面面,而且有很多現實且又無法克服的困難,不是說想北伐就能北伐的。但路恭行已經充分考慮從都了這些,並且在奏疏中詳細說明一一指出了具體的操作方法,奈何根本就沒有引起君臣的重視,而是把這份奏摺當做是書生意氣之言……

“路侍講之妻是怎麼死的?”

“死於癆病!”

“路侍講可有妾室?”

“路侍講與髮妻關係極睦,沒有妾室。”

“那路侍講可就有些悽苦了。”復隆皇帝說道:“回頭朕賜路侍講宮女一名,服侍伺候他吧。”

賜給路恭行一個宮女,對於復隆皇帝而言,就算是全了君臣之義,至少能夠說明皇帝還記得他,還在關心他的日常生活。

除了皇帝本人的這點表示之外,其他人則根本沒有任何表示,要不是李吳山提起,他們甚至不知道路恭行家正在辦喪事。

有朝一日,就算是路恭行本人病死了,恐怕他們也不會知道吧?

想當初,路恭行和李吳山一起受崇禎皇帝託付之重,追隨太子一路南來,所經歷的艱難困苦就不用說了,現如今卻是這樣的被人遺忘……

能賞給路恭行一個女人,皇帝的做法已經算是“仁至義盡”,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君主未必還記得如路恭行這樣的舊臣!

君君臣臣的關係,被路恭行看的極重,其實……也不過如此罷了!

第四百四十六章 瞠目結舌第一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戰場第四百零一章 肘腋之變第三百三十三章 真空地帶第二百五十四章 叫板第五百八十章 鬢滿霜第三百四十六章 導火索第一百一十五章 決不投降第三百二十一章 向我開炮第一百八十七章 絕不回援第五百一十一章 搶救一下第五百三十三章 忘年交第三十章 謊報軍功第二百四十八章 有生之年第四百六十七章 煙消雲散第一百一十八章 無辜的船伕第三百八十章 秘密天大第五百三十三章 忘年交第三百零九章 世外高人第八十七章 聯弱抗強第一百二十九章 熊衛第五百一十九章 成本問題第五百三十七章 神奇之物第五百三十二章 失去太平洋第二十六章 夜半祭祀第一章 吃大戶第五百九十二章 毫不在意第二百三十二章 覺醒第五百五十一章 餘澤猶在第三百零一章 拱手相讓第四百五十五章 耕讀傳家第二百二十七章 情報加密第三百四十章 知府人選第五百九十六章 最終歸宿第一百一十章 荒堂之君第三百零七章 洪賊承疇第五百五十章 吳下阿蒙第一百八十九章 忠奸之辯第四百八十九章 勞動改造第四百八十五章 兄弟之間第四百一十五章 滅頂之災第二百三十五章 科舉弊案第三百九十五章 內應第五百七十章 冷酷無情第十七章 辮子兵第五百五十六章 謎底揭開第四百七十一章 海州模式第四百六十六章 巍巍雄關第一百零二章 兵鋒所指第六十二章 血海深仇第二百三十章 重返義和第五百四十四章 全球視野第一百九十九章 寒酸的鐵牌兒第二百七十八章 有樣學樣第二百八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五百三十一章 龐氏騙局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下之大第三百一十九章 絕對自信第二百零二章 授勳大典第五百九十六章 最終歸宿第一百八十二章 奴才第五百三十三章 忘年交第一百二十四章 原來是他第一百一十八章 無辜的船伕第三百五十八章 江湖之遠第二百七十六章 父與子第三百四十九章 反正第二百六十三章 父子之間第四百三十七章 自力更生第五百五十四章 遠行第五百零二章 絕地反殺第五百二十三章 夜襲第五百二十四章 贖身費第三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五十八章 鷹狼第三百一十六章 星星之火第五百四十五章 帝王心術第四百一十九章 東窗事發第三百一十一章 臨時客串第五百二十章 十分之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和議第五百三十四章 朝聞道第三百八十七章 醉翁之意第二百二十八章 自行其是第四百四十五章 附加題第五十章 死社稷第一百三十二章 文峰寺第二百四十四章 賊亦赤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會師第三十五章 太子師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願嘗試第三百零七章 洪賊承疇第四百四十章 匹配天家第五百七十二章 姑嫂之爭第五百六十三章 馭人之術第四百二十五章 復隆新政第五百五十八章 九天攬月第五百三十四章 朝聞道第十二章 我最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