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搶功

六日之後,御花園中。

“忠勇公便如這滿園的金菊。”復隆皇帝笑呵呵的說道:“此情此景,朕想起一句詩來。”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這是漢武帝在打了勝仗之後的一句詩,奈何李吳山的文采實在非常有限,根本就不知道這句詩的出處,也不知道作者是誰。既然這句話詩裡提到了菊花和佳人,想來應該是皇帝觸景生情了吧。

菊本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用來形容高潔之士,他馬上就要大婚了,說出這樣的詩句也很正常。

在旁邊作陪的高起潛笑着說道:“漢武劉徹平定匈奴之亂,自然有氣吞萬里的氣象,也只有萬歲能觀菊而生此豪邁之情。微臣見到菊花,卻只想到了陶靖元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只盼着我大明光復故土之日,就可以效法陶靖元,解甲歸田逍遙自在了呢。”

“萬歲和高監軍的文采,臣素來佩服的緊,我卻連一句詩詞都沒有想起來,真是貽笑大方了。”

這當然是李吳山的自謙之詞,其實這個情節之下,他已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一句和菊花有關的唐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但這句詩卻不時候直接說出來,因爲這是唐大反賊黃巢的名句,而且殺氣太重。

“忠勇公以武見長,排兵佈陣克敵制勝纔是你所擅之事,尋章摘句本就是娛樂之事,雕蟲技罷了。”年輕的皇帝哈哈大笑着說道:“前番黔國公派人貢了些雲南佳釀,又恰逢園子裡的金菊綻放,想着二卿操勞軍務難得閒暇,這才邀你們過來陪朕吃酒賞菊,也算是忙裡偷閒了……”

請我來喝酒看菊花?別扯這些沒有油鹽的閒話了好不好?

把大旗軍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全都邀到御花園中,就是爲了喝酒觀花?李吳山要是信了那才真是活見鬼了呢。

既然當皇帝的不想挑明本意,李吳山也就索性陪着他東拉西扯,看看最後是誰先沉不住氣。

果然,沒有過多久,皇帝就最先沉不住氣了,逐漸說起了正經的事情:“忠勇公於四日之前上的那份奏疏朕已經看了,卻留中未發,今日恰好當着忠勇公的面兒,還需仔細的問問這個事情。”

四天前,李吳山確實上了一份奏疏,奏疏的內容簡明扼要:裁撤宮廷內衛。

“內廷宿衛有不少本就是出自大旗軍,當初時局紛亂,爲保宮闈重地之萬全,爲保萬歲之金安,才用大旗軍士卒充當宿衛。”李吳山非常直接的說道:“這本就與體制不和,時間長了難免會有人說閒話。現如今局面已日漸穩固,臣以爲可以適時裁撤下來,由內衛司另擇人選重新安排……”

“大旗軍本就是朕的親軍,這是世人皆知之事。韓福財、趙東成等人雖是軍籍,然忠誠勤勉之心有目共睹,朕素來倚爲心腹干城,爲何要還要撤換?”

韓福財等人最先擁着太子闖宮奪門,奠定了大明正統的地位,又在平定逆亂當中建立奇功,皇帝誇獎幾句也在情理之中。

李吳山道:“萬歲所言極是,但韓福財、趙東成等人終究是軍籍,又是臣一手使出來的老兵,本應該效力于軍前。充當內廷宿衛,終究是亂了內外之別,時間久了,少不得要有人說閒話!”

“你忠勇的兵不就是朕的兵麼?還說什麼內外之別?若是朕信不過他們,又怎麼會讓他們當值內廷?”充分表達了對李吳山的信賴之心以後,年輕的皇帝繼續說道:“忠勇公的奏疏讓朕很爲難啊。若是駁回,恐寒了忠勇公一片公忠體國的熱忱之心拳拳之意。若是依你之意裁換內廷宿衛,換一批新人上來,又擔心會有人說你我君臣相疑,說朕不放心大旗軍將士,着實的難做……”

朝廷對大旗軍的態度雖然還談不上是猜忌,但卻有所顧慮。韓福財等人雖是宮廷宿衛,軍籍卻在大旗軍那邊,由外軍充當宮廷宿衛,等於是被大旗軍控制了宮廷,換誰做皇帝也睡不安穩。撤換韓福財等人的心思早就有了,卻不好公然那麼做。

在皇帝的心目當中,李吳山上的這份奏疏應該是一種試探,看看朝廷對他的態度和信任程度。

真要是直接把韓福財那一批人撤換掉了,就等於是直接表明了朝廷對李吳山的不信任,更是一副君臣相疑的局面。

這種事,一個處理不好就會埋下隱患。就算是已經有了撤換之心,卻又不好說出來,所以只能留中不發,對李吳山的那份奏疏不做任何處理。

其實,這等於是把球踢回到了李吳山的腳下,等着他做進一步的表態。

今天,特意邀請他來吃酒賞菊,就是想利用這個機會逼他表態。

作爲皇帝,我非常信任你的手下,表達出這個觀點之後,復隆皇帝就已經佔據了道義上的制高點,接下來就看李吳山是什麼樣的態度了。

“雖聖上萬千信賴,終究還有內廷外軍的分別。最近臣也聽到了一些風言風語,說是臣意圖掌控內廷……也只有撤換韓福財趙東成等人,臣才能自證清白……”

“那些個捕風捉影的傳言怎能輕信?”復隆皇帝面帶微笑的說道:“不過呢,終究還是要顧及忠勇公的名聲,既然忠勇公執意要撤換,那就撤換吧。”

三言兩語之後,皇帝並沒有做過多的堅持,就答應了撤換內廷宿衛的請求。

雖然一切都在波瀾不驚之中進行,卻足以證明朝廷對大旗軍還是有些忌憚之心。

皇帝起身,親自給李吳山和高起潛二人斟了一盞美酒,二人趕緊站起身來虛虛相讓。

“既然二卿都已經到了,剛好趁着這個機會說說別的事兒。”皇帝打了個手勢,示意二人不要那麼拘謹:“郎大洪在豫南贛西一帶於僞清激戰數月,戰功卓著戰果斐然,朕深以爲慰,欲行封賞事。已給郎將軍擬了個撫寧侯的爵位,其他各部皆有封賞……”

大紅狼和劉春生奉李吳山之名,率部前往豫南、贛西一帶開闢新的戰場,已經過去大半年了,打的還算不錯。但也僅僅只是不錯而已,遠遠談不上“戰功卓著”,更說不上“戰績斐然”。

那一帶本就靠近潁州,各種補給非常便利,而且那一帶本就靠近大紅狼的老巢商城,又歷經多年戰亂早就被打爛了,根本就不存在大規模的敵對勢力,能夠快速打開局面本就是預料當中的事兒。

真正能夠稱得上是“戰功”的,也不過是佔領了虎頭、長嶺兩個關口而已。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值得一提的戰鬥了。

雖然大紅狼和劉春生並沒有經歷過太過於激烈的戰鬥,但卻打開了從贛西、湖廣通往豫南的通道,這纔是最有要緊的戰略目標。

從陝西老巢撤出來之後,經豫西南下,闖軍的主力大舉進入湖廣,和清廷英親王阿濟格部已經衆多的新附軍反覆激戰。開始的時候開能打的有來有回,隨着李自成的身死,闖軍很快就陷入各自爲戰的局面,生存環境極度惡化,清軍的戰略合圍之勢已經形成。

關鍵時刻,李吳山派遣大紅狼部開赴過去,並不和清軍主力直接交戰,甚至沒有加入到湖廣戰場,而是在邊角處打開一個口子,始終控制着兩個關口。

那大紅狼本就是闖軍舊將,很快就和闖軍各部取得聯絡,讓他們通過關口,跳出清軍的包圍圈,陸陸續續撤退到了商城以東潁州以西的“三不管地帶”,避免被清軍徹底消滅。

作爲臣子皇帝嫡血,復隆皇帝一直都對闖軍懷有深切的仇視,但是這一次,卻很罕見的改弦易轍,不僅直接加封了大紅狼一個撫寧侯的爵位,還對撤退出來的闖軍各部大肆封賞,表現出了非常積極的招攬之意。

因爲有了大紅狼的“珠玉在前”,在李自成時候走投無路的闖軍殘部紛紛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搖身一變就從造反軍變成了官軍。

雖說接受招安的多是一些老弱病殘和被打散的殘部,戰鬥力到底怎麼樣絕對值得懷疑。但好歹還有人數上的優勢,從字面上看,朝廷等於是憑空多出了一萬多人馬。

放下“君父之仇”,積極的招攬闖軍殘部,共同抵抗強大的清廷,對於江南朝廷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至少,他們已經放下了虛無縹緲的“意識形態”,變得更加務實。

但這事兒……朝廷做的很不地道,簡直就是在和李吳山爭搶功勞。

當初招攬大紅狼、廉金斗部之時,就是李吳山一手而爲。又派遣大紅狼和劉春強率部過去解救湖廣的闖軍殘部,也全都是出自李吳山的手筆。自始至終都是大旗軍在出力,朝廷幾乎什麼都沒有做。好不容易打開了一些局面,朝廷就用一紙空文和很多虛頭巴腦的爵位和任命,把那些闖軍殘部變成了官軍,這不僅是坐享其成還是在搶李吳山的功勞。

朝廷搶臣子的功勞,這事好說不好聽啊。

所以,復隆皇帝才專門選了這樣一個機會,私下裡和李吳山說起。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對抗僞清,本就是當務之急,萬歲如此作爲,臣深以爲然。”

在李吳山的心目當中,建立“抗清統一戰線”纔是最重要的,至於說功勞到底是誰的,反而不那麼重要了。

李吳山並沒有和朝廷理論功勞誰屬的問題,而是很仔細的說起了安置闖軍殘部、派遣官員治理地方上的細務,這讓復隆皇帝非常高興,甚至有那麼一點點的愧疚。

朝廷對李吳山的態度,就算還沒有達到猜忌的程度,至少也是頗爲忌憚。掌控闖軍殘部當然是爲了建立“抗清統一戰線”,卻未嘗沒有壯大直屬武力減少對大旗軍依賴的用意。

而李吳山卻表現的如此公忠體國,不計較個人得失時時事事以大局爲重,反而顯得朝廷是以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第五十九章 大旗烈烈第三百三十四章 壯烈時刻第五百六十一章 其父其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和議第十八章青泥首戰第四百二十九章 根本大計第一百六十一章 交易第四百三十三章 情報人員第二百九十九章 新老交替第五百五十五章 欠債鬼第一百二十七章 你們死了我上第五十八章 最終籌備第三百五十二章 暗隙第四十四章 最後的籌謀第二百九十章 不需報答第二十七章 贖肉票第一百六十七章 殘兵敗將第四百五十七章 黃河渡口第三百四十一章 左膀右臂第二百三十七章 拒不配合第三百六十八章 噩耗連連第五百四十二章 慘烈大敗第四百二十四章 除名第四十七章 最後的安排第八十五章 初次接觸第三百章 軍閥第六十六章 前朝新朝第一百九十一章 千鈞一髮第三百四十四章 兩道聖旨第六十四章 大智如妖第二百七十二章 朝令夕改第八十三章 小城固州第一百五十七章 先行跑路第七十六章 家底兒第二百七十三章 拙劣的表演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凶之兆第六十章 最後撤離第三百七十八章 千鈞重託第一百一十一章 排除異己第四百五十八章 一面之緣第四百三十四章 我的學生第三百七十八章 千鈞重託第三百九十一章 二期生第三十五章 太子師第三百九十五章 內應第二百二十七章 情報加密第四百一十八章 鑽空子第二百七十三章 拙劣的表演第一百一十章 荒堂之君第二百四十五章 物盡其用第一百零六章 你要幹嘛第一百三十八章 嫂夫人第八十七章 聯弱抗強第五百一十四章 投筆從戎第四百六十章 應對之法第二百四十二章 搶功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將出馬第六十三章 柔弱女子第四百八十章 外戚第二百一十四章 報名第五百五十四章 遠行第一百零七章 君臣失和第三章 野狼崽子第四百二十一章 瘋子發瘋第一百八十九章 忠奸之辯第五百零一章 首次遭遇第三百三十章 亂臣賊子第三百六十六章 敲詐勒索第一百九十二章 兇僧真悟第二百二十五章 馳援遠方第二十四章 人民戰爭第一百三十三章 會師第四百章 罪不可恕第三十章 謊報軍功第三百五十三章 降不得第四十八章 大明末日第二百五十九章 獅子大開口第四百六十章 應對之法第一百一十一章 排除異己第二百二十六章 我是天王第三百八十九章 豕突衝鋒第二百四十八章 有生之年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下之大第一百六十七章 殘兵敗將第三百四十四章 兩道聖旨第一百九十九章 寒酸的鐵牌兒第五百一十三章 馴鹿一族第五百三十八章 寡婦再嫁第五百二十三章 夜襲第三百九十八章 十萬天兵第二百七十二章 朝令夕改第四百五十九章 全新路途第五百三十七章 神奇之物第四百一十九章 東窗事發第二百八十四章 校規和家法第二百三十章 重返義和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四百四十五章 附加題第三十三章 陛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