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殿試

隨着“恩科舞弊案”的逐漸平復,到了八月份,第二次考試終於順利進行了。

緊接着,恩科大考的最後一場,在建極殿當中進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殿試”。

其實,這次恩科的考試結果早就出來了,錄取名單也早已彙總上報,真正意義上的考試其實已經結束,但卻沒有正式放榜公佈,就是在等這次“殿試”。

殿試,顧名思義,就是在“金鑾殿”上考試的意思。這次考試由皇帝本人親自監考,意義重大。

和前三次的大考不盡相同,殿試不存在“落榜”的說法,就算是考了最後一名,至少也能混個進士出身。殿試的全部意義就在於確定最終排名。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到底誰纔是今朝的文中魁首,具體的排名需要由皇帝本人進行確認,也就是老百姓們常說的“點狀元”。

二十位成績最好的考生齊聚一堂,迎接最後的考驗。

這次考試,有皇帝親自出題,親自監考,規格最高。對於每一個考生而言都具有改變人生的重大意義。

和前三次考試題目完全不同,這一次不考八股,也不考經史策論,考的是政經之道藝學之策。

第一道題,謂之政論:舉政之道,在於重農桑富國家,使民有餘財國有盈利。然後士農工商各司其職更安居樂業,然局勢洶洶,富國利民與強兵備武,孰緩孰急?

到底是民生重要還是軍事重要?國家應該把重點放在哪個方面?這就是該題目的核心。

第二道題謂之財論:江南富庶,自古爲朝廷財賦重地。新朝初立,如何才能興百業盈府庫,蓋取天下之財貨爲天下人所用,律法、民生之道如何輔之?

江南這麼富庶,朝廷卻窮的要穿不上褲子了,應該怎麼做才能實現財富的有效利用,應該制定什麼的律法才能在不損害民生的基礎上實現國庫充盈的目標?

第三道題謂之軍論:太祖洪武皇帝之時,大明立國之初,行衛所制,蓋爲不取國家分毫而擁百萬強兵。而今衛所糜爛軍力不振,試詳言其中得失利弊!

這三道題幾乎涵蓋了治國理財富民強兵的所有重點,甚至連太祖皇帝朱元璋制定的衛所制度都拿出來讓學生們公開評價,說明這些全都是朝廷最關心的問題。

和前幾次考試不同,這三道題全都具有鮮明的指向,全都是針對時政。規規矩矩的八股文章和堆砌華麗辭藻賣弄文采肯定是行不通的,不僅要老老實實的回答,指出治國理政的優點和缺陷,還得寫出切實可行的方略。

這三道題目全都是綜合題,一定要拿出實實在在的真本事才行。

能夠在千萬個考生之中脫穎而出,考進前二十名的,自然全都是俊彥之才國家棟梁,要不然皇帝也不會親自主持這次殿試了。

每一個考生都清楚的知道這場考試的意義,全都使出渾身解數,或是冥思苦想,或是奮筆疾書,考場上的氣氛緊張到了極致。

轉眼已經到了正午時分,有些個才思敏捷的考生已經答題完畢順利交卷了。但李杉李子林面前的考卷之上依舊空無一字。

他連一個字兒都還沒有寫呢,只是微微的低着頭苦苦思索……

到了申時末刻前後,所有的考生全都交上了卷子,李杉依舊坐在那裡一動不動,面前的試卷仍舊是白紙一張。

到了酉時中刻前後,眼瞅着時辰已經不早,他還是如同老僧入定一般紋絲不動,面前的筆墨連碰都沒有碰過一下。

“萬歲,該用膳了……”

已經過了大半天,皇上還水米未進,早就餓的飢腸轆轆前胸貼後背了。

皇帝看都沒有看那太監一眼,輕聲說道:“此考生也是水米未進,朕要等他把試卷答完再用膳。”

殿試的規格雖然很高,但本身並不是正規的考試流程,而只能算做是“加考”,也就不存在時間限制的說法,最後一名考生什麼時候交卷就什麼時候結束。

一直都了酉時末刻,日頭已經落山,深邃空曠的大殿中愈發顯得光線昏暗起來……

“掌燈。”

燈火燃起,殿中頓時光明,爲了讓那考生看的更加清楚,皇帝親自擎起燭臺走到李杉的面前,爲他照亮試卷。

萬歲親自秉燭,這是何等的重視,誠惶誠恐的李杉正要起身行禮,皇帝卻打了個手勢示意他繼續答卷。

李杉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拿起一管鋒毫筆,蘸飽了墨開始正式答卷。

李杉李子林寫是一手館閣體,字跡娟秀清麗,乾淨利索毫不見拖泥帶水。

前兩個問題幾乎是一氣呵成,如同行雲流水一般,果然是才情卓然胸存錦繡,對於這兩道題的解答非常深刻,而且目光深遠,就算談不上是筆筆龍蛇字字珠璣,也提出了非常獨到的見解。

皇帝微微傾着身子,看他解答第三道題:

“夫兵者,國之武力也……前朝衛所兵制多已經崩壞,顯有不合時宜之嫌……”

“……強兵者,不在兵家器械,不在軍制龐大,而在於戰……”

這句話說的太對了。

所謂的強兵,絕不是說武器裝備有多麼豪華,也不是說人數的多寡。檢驗一直軍隊是強兵還是弱旅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實戰!

除了實戰之外,別的一切說法都是虛的!

只有真正經歷過血與火的考驗,真正從戰場上廝殺出來的,纔是所謂的強兵。沒有經歷過戰爭考驗的軍隊,根本就是華而不實的花架子。

“……觀今日之天下,宇內強兵無出於大旗軍右者……”

歷經甲申國變,扶保太子一路廝殺一路輾轉,攻城略地百戰百勝,更有血戰揚州鏖戰南京的赫赫戰功,大旗軍是當世第一強兵,絕對當之無愧。

“……令行禁止,將士悍勇,絕非泛泛之空談,而需深入實地仔細揣摩以效其制……”

大家都知道強兵是怎麼回事,無非就是令行禁止的紀律和悍不畏死的勇氣,但這只不過是字面上的泛泛之談。雖然大家都懂這個道理,但卻只有大旗軍這一支強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知易行難,光憑嘴皮子上說一說肯定不行,還需要貼進大旗軍,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最好能夠照搬大旗軍的制度,才能練出第二支第三支大旗軍那樣的強兵。

一直以來,朝廷都試圖招攬地方上的軍事力量,用來保衛江南,同時也可以制衡一支獨秀的大旗軍。

全面向大旗軍學習,建造第二支大旗軍那樣的隊伍,這種觀點還是第一次有人提出來……

第三百七十章 大帥學徒第一百四十六章 永世不忘第三百七十六章 搖搖欲墜第三百一十九章 絕對自信第二百一十八章 別想太多第四百四十一章 個人之小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願嘗試第二百二十一章 不甘寂寞第四百二十九章 根本大計第五百二十二章 驕兵第三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八十八章 裝傻充愣第二百九十二章 又坑隊友第五百一十八章 明天還來第四十三章 債主上門第五百二十二章 驕兵第二百四十二章 搶功第五十三章 開路先鋒第三百七十章 大帥學徒第一百八十六章 帥府第四百二十六章 天家覺悟第五百三十八章 寡婦再嫁第一百二十一章 小小縫隙第四百章 罪不可恕第二十六章 夜半祭祀第二百五十三章 回籠覺第三百零七章 洪賊承疇第一百八十二章 奴才第六十二章 血海深仇第三百八十五章 小辮子第四十五章 討債鬼第一百五十三章 百戰餘生第三百章 軍閥第二百一十五章 軍校學生第四百七十九章 噩耗第四百一十一章 鏖戰京畿第三百一十一章 臨時客串第二百四十六章 繼承者第五百三十四章 朝聞道第二百三十二章 覺醒第五百零八章 三心二意第五百三十章 萬分惶恐第四百七十四章 飯後閒談第一百二十七章 你們死了我上第九十三章 手中筆掌中刀第二百五十九章 獅子大開口第四百一十一章 鏖戰京畿第三百零四章 二子第五百六十八章 新老結合第三百三十八章 勸降第三百零五章 那個女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婚第四百零一章 肘腋之變第一百二十七章 你們死了我上第二十二章 賣隊友第三百三十八章 勸降第五十六章 急轉直下第五十七章 懇請成軍第三百零四章 二子第二百零五章 走馬換將第四百八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八十三章 高徒第四百三十八章 如獲新生第二百四十章 殿試第四百九十章 那是諡號第五百六十二章 冰消雪融第二百三十七章 拒不配合第一百零六章 你要幹嘛第五百四十四章 全球視野第一百三十五章 小小皇帝第五百三十八章 寡婦再嫁第五百七十九章 青出於藍第六十六章 前朝新朝第二百八十五章 保密工作第五百零一章 首次遭遇第一百八十七章 絕不回援第四百三十四章 我的學生第三百四十六章 導火索第四百八十三章 兄終弟及第四百一十八章 鑽空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文壇領袖第四百九十九章 心病第四百五十八章 一面之緣第一百四十四章 到南京去第四百零一章 肘腋之變第四百三十九章 同始同終第五百七十二章 姑嫂之爭第四百八十二章 發作第九十二章 小家子氣第四百零三章 築炮臺第一百三十一章 戰鬥中成長第四百一十一章 鏖戰京畿第三百五十一章 英雄兄弟第二百四十四章 賊亦赤子第五百一十七章 地理課第二百二十九章 先遣遺女第四百九十四章 你答應嗎第一百五十九章 闖宮之變第五百五十九章 板上釘釘第五百六十一章 其父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