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記錄者

如路恭行這種正經科班出身的儒學人士,大多眼神兒不好,多年的寒窗苦讀讓他的視力急劇下降,不得不多點起幾盞燈火,才能面前看清楚書頁上的字跡。

“老爺,李大帥來了!正在前邊的廳裡候着……”

自從辭去大旗軍監軍一職之後,一衆的同僚紛紛疏遠了他,極少有外客來訪,想不到李吳山會在這個時候來訪。

對於李吳山的到訪,路恭行並沒有感到太意外,只是淡淡的說道:“李帥不是外人,引他到書房來見吧。”

作爲大旗軍的一把手和二把手,二人相見之時的情形顯得有些平淡,既沒有任何寒暄客套,也沒有故作熱情的殷勤接待,只有清茶一壺相對而飲。

“這就是你想要的結果?”路恭行放下茶盞,平視着李吳山的雙眼,淡淡的說道:“我相信你李大帥是精忠之臣,卻不明白你爲什麼一定要把我踢開?”

雖然路恭行這個人有些迂腐,但卻不能否認他是個正人君子,至少在大旗軍監軍的職務上,做的很不錯,是一個合格的監軍。

但是,無論路恭行再怎麼迂腐,都終究不是一個傻子,這一切的背後都是李吳山一手操控,關於這一點他還是很清楚的。

從表面上看,那江南學社和大旗軍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但卻是楚華文一手創建,而楚華文本就是李吳山的傳聲筒。至於浙黨、閩黨、復社以及東林黨,更是和江南學社之前有些千絲萬縷的聯繫。

甚至連潞王本人,都和李吳山有着某種程度上的利益交換,朝廷可能還不是很清楚這一點,作爲大旗軍的監軍,路恭行顯然比朝廷知道的更多。

所有這些輿論,看似雜亂無章,其實全都是出自李吳山的手筆,是他李吳山李大帥在幕後操控的結果。

雖然從來都沒有承認自己就是扳倒路恭行的幕後黑手,但李吳山也沒有否認,而是淡淡的說道:“路大人,我承認你是一個合格的監軍,而且你我之間從無私人恩怨。如果你覺得這一切都是我在背後搗鬼,我也不想否認。至於你說的……把你踢出去……這句話真的有失公允。因爲不是我要把你從大旗軍踢出去,而是你沒有跟上大旗軍的腳步,你掉隊了!”

“我不懂,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

“不,你沒有做錯任何事情,哪怕從我手裡奪取兵權這個事兒,我也不怪你。站在你的立場上,你應該這麼做,而且一定會這麼做。畢竟任何一個朝廷都不願意看到權臣的崛起……尤其是統兵的權臣!”

李吳山站起身來,親手把路恭行的茶盞再次斟滿,就好像是面對一個多年未曾謀面的至交好友,語重心長的說道:“我不知路大人想過沒有,若是我真的把大旗軍交給朝廷或者別的什麼人,會是一副什麼樣的景象?”

這顯然不是一個疑問句,而是一個陳述句,因爲李吳山馬上就給出了答案:“就算是有大旗軍這樣的虎賁強兵,你們依舊不能收復北地,你們依舊不能光復大明朝。在你們的掌控之下,大旗軍只會逐漸衰弱,直至墮落成爲三大營那樣的三流軍隊……”

“大旗軍是我一手所創,我最清楚大旗軍是什麼樣子,也最知道將來的大旗軍應該是個什麼樣子,而這一切,你們全都懵然不知!”

路恭行能夠很清楚的感覺到這是一場推心置腹的談話,就好像以前合作之時的情形那樣,路恭行並沒有摻雜任何感情因素,而是很直接的說道:“由你繼續執掌大旗軍,確實可以保證戰鬥力,這一點我必須承認……”

“當初要收我的兵權,也不是出於你的本意吧?”

收兵權的事兒,當然不是路恭行的本意,而是皇帝本人以及程園畢等人的共同意志。

但是,路恭行不能承認這一點,即便是在他已經成爲朝廷和李吳山斗爭的犧牲品之後,依舊要把所有的責任全都攬到自己身上。

若是承認了這一點,就等於是表明朝廷對李吳山的不信任態度,君主、朝廷和將帥之間的不信任,絕對是天大的災難。

作爲一個憂國憂民的臣子,路恭行絕對不希望出現那樣的情形。

李吳山笑道:“其實,這也沒什麼,我早就想到了。說實話,換我做了皇帝,肯定也不會容忍一個我這樣的軍事統帥,這是明擺着的事兒,毋庸諱言。我能感覺到朝廷對我的忌憚,但卻不得不用我。不論你信還是不信,我都不是貪戀權位之人。我比誰都更熱切的期盼着,能夠儘早收復故土再現太平盛世。到時候我也就可以解甲歸田笑傲林泉了。做一個鄉下的土財主纔是真正的愜意,遠比當一等忠勇公和大元帥要舒服的多……”

這是肺腑之言還是敷衍客套?路恭行已經分辨不出了。

在這之前,路恭行一直都認爲自己對李吳山有些深刻的瞭解,但是現在,他才逐漸意識到自己並沒有看清楚李吳山,甚至一直都不知道他的真實想法。

李吳山這個人,就好像是一團迷霧,始終讓人捉摸不透。

“這是真言也好,虛語也罷,都已不重要了。”路恭行細細的把玩着手裡的茶盞,感受着掌心裡的舒適溫度,幽幽的說道:“我不過是一介儒生,監軍一職勉力而爲,根本就是力有不逮。如今卸下責任,反而輕鬆了許多……以後我也就可以埋首於書墨之間,做點自己早就想做卻一直都做不成的事情了。”

“從位高權重的監軍,成了現如今的修書匠,路兄……委屈路兄了。”不知不覺之間,稱呼已經從“路大人”改換成爲“路兄”,更加說明這僅僅只是不帶任何官方立場的私人談話。

“我本就是個講經解史的學官,著書立說纔是平生志向。而今剛好遂了心願,也算是一樁快事。”路恭行笑道:“從今以後,我就可以安安穩穩的看着你展布才能,再造煌煌大明。”

“從高位上下來,居於閒職,依舊如此豁達,路大人可當得起一個純字了!”

路恭行哈哈大笑着說道:“這個純字,還是等我百年之後追諡之時再用吧。現如今我要修撰國史,憑你李大帥的作爲,有資格專列出來,這份《忠勇公紀》由我操刀最恰當不過了。”

李吳山笑道:“路大人要給我著書立傳?還煩請筆伐之時手下留情……”

“史書最要緊的就是秉實而錄,不褒不貶公允客觀,至於功過是非我輩無權置喙,只能留給後人評說。”

“給活人做紀書,還真是第一次聽說,我很期待國朝太史公的大作呢!”

“《忠勇公紀》的開篇我已經寫出來了,”路恭行從抽屜裡取出一份剛剛寫好的底稿:“你看看,有沒有甚麼謬誤之處?”

“……忠勇公李氏吳山者,誕於泰昌元年秋仲,籍不可考,居與京左大旗莊……”

作爲史書的一部分,最要緊的就是真實詳細,但時至今日路恭行都不知道李吳山的老家在哪兒,李吳山本人也從不談起來到大旗莊之前的那段歷史,就好像是突然之間憑空冒出了這麼一個人。對於這種狀況,只能用一句“籍不可考”來記錄。

“捐武備職,而起民練……”

這是在說李吳山起家的過程,同時很明確的指出了李大帥的開端:他既不是正經的科舉出身,也不是廕襲祖先,他的官職完全就是用銀子買來的。

對於一個註定會留名青史的大人物而言,這樣的出身其實很不光彩,但李吳山卻一點都不在乎:“路兄寫的不錯,當初我就是用銀子買了個官職,這沒有什麼好避諱的。”

接下來的事情完全就是流水賬,說的就是李吳山的生平。這一段故事路恭行本人也是共同的經歷者,所以寫的非常周密非常詳細,尤其是讓李吳山名動天下的青泥河血戰,更是記錄的分毫不差。但是在斬殺皇太極這個事情上,路恭行卻沒有按照官方的說法來寫,而是用一句“詐稱斬殺僞清虜皇洪太”一語來概括。

也就是說,直到現在路恭行都不相信當初在大旗莊被李吳山一刀砍死的那個人就是皇太極本人。

“詐稱”二字,旗幟鮮明的表達出了路恭行的態度。

這就表示,他始終認爲對李吳山有決定作用的那場天大功勞不盡不實。

這部《忠勇公紀》是國史的一部分,是要流傳到千秋百代之後的史書,路恭行卻用了這樣明顯帶着貶義的文字,對於李吳山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污點。

但李吳山卻一點都不在乎,反而哈哈大笑着說道:“詐稱二字……真的很有意思。”

“既是史書,當然要秉實而錄,當時的情形我也是經歷過的,絕不相信那人就是洪太……就算你不滿意,我也不會修改。”

“不,不,我絲毫沒有不滿意的意思,史書就應該這樣寫,而不是一味的塗脂抹粉。”李吳山笑着從懷裡摸出一方巴掌大的木匣子,輕輕的打開了,裝在裡邊的是個單片玳瑁眼鏡:“我知道路兄眼神兒不好,專門託人從泉州的紅毛商人處買了這個東西,路兄先試試,看看效果如何。”

有了這個單片的眼鏡,視線頓時清晰了很多,路恭行正要道謝,卻聽李吳山說道:“路兄秉實而錄修撰國史,剛好可以讓後世子孫知道我們這一輩人做了些什麼。無論將來是什麼樣的局面,後世人都可以從路兄的史書中看的一清二楚,路兄就是歷史的記錄者!”

歷史的記錄者?

對,路恭行就是這段歷史的記錄者!

第四百七十六章 龍體欠安第五百二十章 十分之一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將出馬第七十二章 有錢的掏錢第一百六十六章 不奉詔第三百四十八章 小兵心思第三百二十五章 壁虎斷尾第二百七十五章 初露崢嶸第五百五十章 吳下阿蒙第八十一章 生意人第九十九章 帶節奏第五百四十七章 脣槍舌劍第二百六十五章 按部就班第二百三十六章 重大影響第二百六十四章 無需動員第一百三十五章 小小皇帝第四百四十六章 瞠目結舌第九十三章 手中筆掌中刀第五十三章 開路先鋒第一百九十一章 千鈞一髮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願嘗試第五百八十二章 英雄歸來第一百零一章 最是交情見面初第五百零八章 三心二意第二百零三章 嫂夫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殊途同歸第三百九十七章 清醒的痛苦第五百五十六章 謎底揭開第八十四章 敵我不明第十七章 辮子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永世不忘第六十一章 城頭變換大王旗第四百八十三章 兄終弟及第四百八十二章 發作第四百二十四章 除名第四百七十章 說走嘴了第五百八十八章 只是漸凋零第四百五十三章 上天之子第三百章 軍閥第三百九十七章 清醒的痛苦第一百二十章 硬氣漢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文壇領袖第五百零二章 絕地反殺第一百八十八章 朝野期待第五百六十七章 小友老友第三百二十八章 烏雲壓城第四百四十四章 課堂秩序第八十一章 生意人第四百五十章 小小物件第四百一十九章 東窗事發第三百一十章 珍珠項鍊第四百二十六章 天家覺悟第二百四十章 殿試第九十二章 小家子氣第二百三十六章 重大影響第二十九章 所圖者大第二十三章 泥潭血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姑嫂之爭第五百六十章 後世子孫第三百四十八章 小兵心思第二百二十七章 情報加密第四百三十三章 情報人員第一百九十二章 兇僧真悟第四百八十四章 始料未及第三百四十一章 左膀右臂第二百五十七章 永福秘事第二百四十七章 你們和我們第二百一十九章 隱喻第一百九十一章 千鈞一髮第五十九章 大旗烈烈第五百一十一章 搶救一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排筏子弟第三百六十五章 野心膨脹第一百九十一章 千鈞一髮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二十三章 泥潭血戰第十二章 我最懂你第一百八十五章 首至金陵第三百四十六章 導火索第二百零一章 榮耀證書第五百四十一章 虎父犬子第六十六章 前朝新朝第二百八十九章 賭國運第一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二百三十三章 山雨欲來第七十四章 水運專家第四百一十一章 鏖戰京畿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有心思第四百四十章 匹配天家第七十六章 家底兒第四百零八章 聽天由命第三百二十章 生鐵撞頑石第三百五十二章 暗隙第二章 狼藉壽宴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買人心第三百二十七章 強爺勝祖第十五章 民團,民團第二百五十五章 殊途同歸第四十七章 最後的安排第四百八十二章 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