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操控輿論

興魁園是南京城最大的戲園子,雖然比不上杭州的“大盛興”那麼豪華,卻勝在規模更大,光是廂座兒就有七八十多個,若是客滿的話,稍微擠一擠,三層樓少說也能容納四百多人。

和杭州的“大盛興”不一樣,興魁園不收取門票,完全依靠客人的打賞和茶水、點心錢。雖然利潤很薄,卻勝在人多。稍微點兩壺茶水再要幾品果子、點心,賺頭也就出來了。

因爲隨便什麼人都可以進來,註定這裡會成爲三教九流的嘈雜之地。衣冠楚楚的豪富老爺們選擇高級一點的廂座兒,那些個一身短打扮兜裡卻不揣幾枚銅板的破落戶兒則聚在大堂之中,點上一壺最便宜的茶水就能聽一整天的白戲。

尤其是到了傍晚時分,行船的船家,扛大包的力夫,還有其他一些辛苦了一整天的苦哈哈們,便來到這裡消遣,大家濟濟一堂暢所欲言,愈發顯得熱鬧嘈雜。

臺子上唱的“合勝班兒”的拿手好戲《朱仙鎮》,扮演嶽爺爺的武生則是江南第一名角趙合勝趙老闆,一手花槍耍的那叫一個好看……

大戲唱到精彩處,自然引得滿堂喝彩,廂座兒上有錢的老爺們紛紛把銅錢和散碎的銀子往戲臺子上扔,兜兒裡本就沒幾個錢的苦哈哈們則使勁的拍着巴掌大聲叫好……

最精彩的大戲唱完之後,緊接着就是一個墊場的摺子戲。一個青衣走將上來,咿咿呀呀的好像是在唱《王寶釧》的段子。

這樣的段戲文本就不怎麼精彩,大家更不喜歡那訴苦的文戲,心思也就從戲臺子上轉移過來了。

“兄弟,剛纔趙老闆那一出《朱仙鎮》唱的不錯吧?”

“趙老闆的武戲自然是沒話說,硬扎硬靠的功夫底子擺在這裡,本就是難得一見的好戲。尤其是在這個時候,明着是在唱《朱仙鎮》,其實分明就是在唱咱們的李大帥哩!”

“行,兄弟,我還以爲只有我自己看明白了呢,原來你也是懂戲的行家,連戲文以外的意思都聽出來了!”

“這事兒就是禿頭腦袋上的蝨子,明擺着的,就算是瞎子也能看得出來。多鐸已死,清軍覆滅,這江南總算是保住了。接下來自然就是反手要對付李大帥。”

“大旗軍那麼能打,不把李大帥的兵權收了,朝廷能睡的安穩?”說話的這個人恨恨的說道:“咱們大明朝的事情,壞就壞在這些人的手中。他們就見得別人好,見不得別人立功勞,唯恐被統兵的將領蓋過一頭去。好不容易出了個能征善戰的李大帥,纔剛一冒頭就要奪了兵權,這幫狗日的東西……”

“噓,聲些……”

“爲甚要聲?許他們陰奪李大帥的兵權,還不許我說說麼?這幫不成器的東西,那大旗軍也是他們能帶的麼?就算是李大帥把兵權給了他們,他們肯定也會把大旗軍給生生的禍害成三大營的那副熊樣子。”

“說的也是,這些個人就是眼皮子淺,容不下戰功赫赫的李大帥。”

“什麼眼皮子淺?分明就是咱們大明朝的秦檜!”

既然人們已經在潛意識裡把李吳山李大帥當成了精忠報國的嶽武穆,那些想要奪取李吳山兵權的傢伙自然就是秦檜了。

“哎,我大明朝本來比那滿洲人強盛百倍,奈何朝廷裡左一個秦檜右一個秦檜,咱們這大明朝江山遲早被他們禍害的熄火塌架……”

“兄弟啊,你口口聲聲說的秦檜到底是哪一個?”

“自然就是那路恭行了。那姓路的匹夫本是監軍,眼看着李大帥立下這麼大的功勞,自然想要執掌大旗軍,也不知在背地裡使了多少陰謀詭計。還真應了那句古話,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啊。”

“可不是怎的。李大帥能戰勝多鐸這樣的外敵,卻防不住身邊的人,哎,真要是沒有了李大帥,辮子兵再打過來,還有誰來扶保這江南的半壁江山?遭殃的還不是咱們這樣的老百姓?”

“那路恭行就是可恨,只希望以後千萬不要再唱《風波亭》的老戲碼了……”

誰也說不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兒,朝堂上的國家大事竟然會在市井民間廣泛流傳,連村氓愚婦都知道了朝廷要奪李大帥的兵權。輿論一下子就沸騰起來,矛頭直指路恭行。

千夫所指之下,路恭行的名聲頓時臭大街了,不僅被老百姓們指名道姓的罵了個狗血淋頭,甚至直接說他是大明朝的秦檜,要謀害功臣李吳山。

市井民間之言,本就不需要什麼邏輯,更不需要證據,反正就是人云亦云,至於說是誰最先帶起的這個節奏,反而不那麼重要了。

開始的時候,對於民間的這種輿論,朝廷並不怎麼在意,但是沒有過多久,對於路恭行的指責和謾罵就形成一股猛烈的風潮,就連三歲兒都知道路恭行就是宋時的秦檜轉世,是來禍害大明朝的奸臣,要不是儘快除去,大明朝就一定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強大的輿論壓力一旦形成,路恭行到底是不是秦檜式的奸臣根本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老百姓認爲他是奸臣。

沒過多久,御史言官們就開始公開彈劾路恭行,和捕風捉影的民間輿論相比,這些個專門彈劾別人的御史顯然更有戰鬥力,直接了羅列出路恭行的十大罪狀,分別是:苛待士卒、侵吞軍費、徇私舞弊、離間軍心、弄權營私……

御史言官本來就有“風聞奏事”的權利,既然他們已經集體彈劾路恭行了,並且羅列出這麼多的罪狀。雖然連復隆皇帝本人都不相信路恭行會是這種人,但卻不得不查。只能暫停了他的監軍之職,命令兵部、刑部、臬司衙門,會同大理寺,查找路恭行的罪狀,

一直以來,作爲大旗軍監軍的路恭行都謹慎微,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影響,從來都不做欺壓士卒徇私舞弊之類的破事兒,所以他問心無愧,自認是人正不怕影子歪,毫不畏懼這些個莫須有的無端攻擊和彈劾。

朝廷的調查剛剛開始,還沒有任何結果,對於路恭行的攻擊就達到就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南京、浙江、鳳陽、常州甚至是閩南的讀書人,紛紛上疏,瘋狂攻擊路恭行。來自各地的奏章如同雪片一般堆積在復隆皇帝的案頭,其中最厲害的一份出自禮部郎中孫正文之手。

孫正文的這份《請斬路賊疏》簡直就是一篇戰鬥檄文,在這份奏疏當中,孫正文的言辭極其激烈:“……路賊躬行者,妄受先皇之恩,辜負君恩,間我將士之心,誤我復國大業,其心當誅。若容此國賊,則如秦檜在朝,宋覆之災殷鑑不遠,臣請朝廷斬殺路賊躬行者,以正士氣,以平民憤……”

照孫正文這個說法,他路恭行就是大明朝的秦檜,不把他殺了,就不足正軍心平民憤,不把他殺了,大明朝就會走上南宋覆滅的老路子。

雖然孫正文的這份《請斬路賊疏》火力十足,但路恭行終究是從北京城一路跟隨太子南來的老臣,素來深得皇帝信賴,又有首輔大臣程園畢等人的幫襯,也不是那麼好拿下,所以朝廷一直都對這些言論保持壓制的態度,想要保住路恭行的態度非常明顯。

真正的致命一擊並不是來自江南,也不是來自民間,而是來自浙江。

浙江的潞王素來對朝廷事物不怎麼關心,卻很罕見的在路恭行這個事情上公開表態了。

作爲大明朝輩分最高的宗室藩王,而且是第一個公開表示擁護新朝的藩王,無論怎麼說潞王都可以算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了,影響力極大。雖然他的態度非常溫和,而且說的比較隱晦,但意思卻十分明顯:路恭行是不是真的有罪其實並不怎麼重要,但眼前的局勢和越來越強大的輿論壓力之下,他已經不適合繼續擔任大旗軍監軍這個職務了。朝廷必須儘快表明態度,若是繼續拖延下去,無論最後的調查結果是什麼樣子,也必然會喪失民心,甚至有可能會喪失軍心。

連潞王都是這樣的一種態度,朝廷能有什麼辦法?

總不能任憑輿論繼續發酵下去吧?真要是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在強大的輿論和政治雙重壓力之下,路恭行自動請辭大旗軍監軍一職,朝廷也就是順水推舟的答應了。

雖說再也不是監軍大人,但路恭行終究是東宮舊部,朝廷還爲他保留了些體面和尊嚴,繼續保留他原本的頭銜,將他“調”到了文翰館,住持修撰國史事宜。

事實證明,這絕對是一步好棋,詔令剛一公佈,盈沸滔天的輿論馬上就平息了,那些個讀書種子紛紛上疏稱頌朝廷是“聖天子在位”“英明果斷”“慧眼識奸”,大明朝的這半壁江山又呈現出一副君明臣賢上下一心的“大團結”局面。

犧牲一個路恭行,收穫上下和睦的政治局面和萬民稱頌的良好輿論,似乎並不是什麼壞事兒……

從大旗軍的二把手變成修書匠,幾乎是被一擼到底,等於徹底斷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和遠大前途。徹底遠離了高層決策圈子之後,很快就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路府門前再也不復車水馬龍的景象,路恭行本就爲人低調,愈發深居簡出,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修撰國史之上。

第一百四十五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第三百一十六章 星星之火第八十七章 聯弱抗強第五百七十章 冷酷無情第一百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三十五章 科舉弊案第四百三十五章 神的使命第二百八十五章 保密工作第三百四十九章 反正第三百八十七章 醉翁之意第二百三十八章 楊瘋子第一百零七章 君臣失和第一百零三章 穴攻鳳陽第三百九十七章 清醒的痛苦第三百九十三章 求和第二百九十二章 又坑隊友第三百五十九章 四海皆兄弟第一百四十四章 到南京去第四百二十章 報以涌泉第三百八十七章 醉翁之意第一百九十章 勝利在望第四百九十五章 改良時代第一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二百零二章 授勳大典第五百一十四章 投筆從戎第三百九十八章 十萬天兵第五百四十三章 孤懸海外第四百六十一章 時間賽跑第二百七十四章 兵法有云第四百三十二章 醫者之心第四百零一章 肘腋之變第十七章 辮子兵第二百一十六章 小狼初長成第十七章 辮子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仗義牛柱第四章 銀雀兒第八十四章 敵我不明第三百六十四章 全面失控第三百三十七章 復仇之火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婚第三百三十七章 復仇之火第二百三十三章 山雨欲來第三百零九章 世外高人第十章 大比賽第三百一十五章 效忠對象第二百七十一章 書法家第四百一十八章 鑽空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戰爭機器第二百五十六章 文武並進第一百五十一章 兄弟情深第三百零五章 那個女人第三百四十六章 導火索第五百九十一章 亡國之君第二百零三章 嫂夫人第三十一章 兄弟相爭第七十四章 水運專家第四百八十三章 兄終弟及第三百三十五章 獲救第一百二十七章 你們死了我上第五十八章 最終籌備第七十四章 水運專家第五十七章 懇請成軍第五百八十三章 前人栽樹第五百八十二章 英雄歸來第三百五十九章 四海皆兄弟第四十六章 勤王之士第二百七十三章 拙劣的表演第五百九十六章 最終歸宿第九章開闊眼界第三百二十九章 狼子野心第四百一十一章 鏖戰京畿第三十五章 太子師第四百三十四章 我的學生第四百七十章 說走嘴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小題大做?第四百六十一章 時間賽跑第三百二十七章 強爺勝祖第一百二十章 硬氣漢子第六十一章 城頭變換大王旗第二百一十一章 操控輿論第五百五十章 吳下阿蒙第一百九十五章 乾坤逆轉第七十七章 老來得子第二十七章 贖肉票第五百零八章 三心二意第一百七十八章 亂起亂平第四百七十五章 探路者第五十七章 懇請成軍第四百七十六章 龍體欠安第五百四十五章 帝王心術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主張第二百五十九章 獅子大開口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收學生第十五章 民團,民團第二百七十九章 迥異之處第一百七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一百五十六章 英雄救美第九十六章 半壁君臣第一百五十章 最後撤離第三百一十二章 翻舊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