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

“吳三桂、濟爾哈朗、阿濟格三支東虜殘兵敗將,尚盤踞秦晉燕魯四省之地。胡塵尚未掃清,大局尚未安定,金甌無缺的大一統局面尚未鞏固下來。

大局在前,東虜依舊有翻轉之力,我軍不能不慎而再慎。”

方以仁對於依舊控制着華北四省泰半人民版圖的殘清,還是心存警惕。大順軍的援兵約有一半人馬已經由郭君鎮指揮,沒有在徐州城下作停留,而是直接北上,沿着此前清軍南征的進軍路線,相繼收復豐沛及魯西南平原上的衆多城池。

剩下一半兵力,多數爲徐州會戰中身負重創的傷兵,則跟隨晉王的儀仗及大順朝隨行從徵百官,留在徐州城內暫做休整。

李來亨已到官署探望完了被清兵擊傷的谷可成,他傷勢很重,但所幸並無大礙。這一場激烈的決戰中,順軍僅僅付出了制將軍馬世耀一名高級將領的犧牲,就基本上做到了將清軍核心力量一網打盡的戰果,已經是非常難得。

回到城內的劉芳亮沒有繼續穿他自己的那副銀甲,也沒有再穿馬世耀換給他的那件揚武藍罩衣,而是身着一襲麻布長衣,爲老朋友與老部下的壯烈就義留一份哀悼之念。

在官署的大院之外,吏政府尚書宋企郊、文諭院總裁謝徵各帶一批開封朝廷的官員,正在按照南明投降官員自己填好的登記名錄,準備量才選用官員。

由於大順朝的行政體制和明朝已產生了一定區別,這些投降官員即使通過吏政府和文諭院的考覈,還要接受龍衣衛進一步的審查,以免破壞分子趁機混入朝廷之中。到這些步驟完成之後,降官們也不能直接參與到大順政權中,而需要先行到鄉官學校或李來亨臨時設置的一系列的新政學習班中,進行幾個月的“再教育”,才能按照其成績授予相應品級的官員。

徐州一戰,江南不僅兵力一空,而且跟隨馬士英、史可法北上的大批文武官員,也悉數被順軍俘虜。投降者極衆,畢竟歷史的第一次纔是正劇,歷史的第二次重演只能是鬧劇。

大明經歷了去年東虜入關挾持崇禎皇帝的一場劇變,經歷了獲鹿之戰中崇禎皇帝不明不白死去的一場混亂,到了今日,又何以求得殉節之士?

大順軍已分派部分馬隊,由投降明軍乘船引導,過淮河南下,一路直入江北大地。順軍所至,江北士民出郊遠迎,開城款迎、出城望風伏迎者都同樣不可計數。

奉命率軍南下的郝搖旗已在亳州設酒交代,東南鄉紳裹金北上助餉者,便由順軍發給從徵票一張,待大軍南下以後,將會和當地其他搢紳分爲別冊,給予不同的優待待遇。

大順軍攜徐州會戰全勝之威,不過以兩千多人的馬隊追亡逐北,一路跟蹤追擊南逃的劉澤清、鄭森所部,沿途地方肅然、市肆不易,往來也不加禁止。如此政策之下,北方尚有爲明死節之士,江南則絕無,人各保有其家室,順軍也不濫加殺戮,大軍破竹,江淮之定,恐怕不過數日。

原來北方淪陷清軍之手,加上多爾袞頒佈剃髮令的緣故,前明搢紳士子官員,逃亡南京的人便不計其數。其中精華之士,半數隨馬士英北伐,如今便盡數落入李來亨的掌中。

在徐州官署大院之外,已有聰明的降官叩首疾呼“大順皇帝萬萬歲”的聲音傳出。但這種人的聰明程度畢竟有限,對大順政權的瞭解更爲有限,真正聰明的人是已經打探出順軍主帥乃晉王李來亨的人。

這些更聰明一層的人,則直呼:“大順監國晉王萬萬歲!吾等生逢貞觀聖主出世,特來軍前恭候王駕!”

只不過李來亨麾下的殿中軍大批軍馬入城,戰蹄之聲如風如雨,即便這些明朝降官大喊大叫,也都被淹沒在軍馬聲中,李來亨是聽不到半句的。

不過明軍、清軍俘虜之中,各自有一批一等一的聰明人,從這句話中又爲自己的投降變節找到了一條相當出彩的理由:

“天既生貞觀聖主,豈不生魏徵之臣?大丈夫名節既然不全,當立蓋世功名如管仲、魏徵可也。”

不少對大順軍內部政權組織情況有所瞭解的人,都特意將李來亨吹捧爲唐太宗李世民一般的“貞觀聖主”,如此順便就能夠以曾事隱太子李建成、後又臣事唐太宗的魏徵自居。

這些人一位覬覦求用,但其實根本對大順行政體制一竅不通,對於平江南、伐燕都的大略也沒有絲毫見解。李來亨只將這羣人的聲音當做放屁,吩咐宋企郊和謝徵嚴加篩選,多刷下去些沒用的文人書生。

李來亨的主要精力還是用在了清掃清軍殘餘力量上面,徐州會戰結束以後,他派遣了郭君鎮率領三萬兵馬北上收復失地,並且協助正在泰山一線抗擊阿濟格南下的順軍殿前軍兵馬,而對南明,則只派郝搖旗帶領馬隊兩千追擊,收取江北之地。

李來亨的用意是很顯然的:重北輕南。

這是由於多爾袞雖然投降被俘,滿洲人的壯年人丁被消滅過半,可是在燕都代善、太原濟爾哈朗、西安吳三桂和濟南阿濟格的手中,估計還控制着超過十五萬的兵力,其中滿洲、蒙古一系的八旗兵,估計也還有兩三萬人左右。

這樣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如果放任不管,任憑清軍自行整合和恢復其實力。一旦清軍放棄現在過大的盤子,退守到燕雲地區,照樣有可能形成北宋時契丹的國勢。

“多爾袞已經系首軍前。”李來亨解下鎧甲,先放鬆了一口氣,繼而又恢復緊張的神情說,“但燕、晉、秦、魯尚未平定,東虜還有十幾萬可用之兵分據黃河。我軍必須儘快恢復銳氣,趁敵整合之前,快刀斬亂麻,擊其無備,一俟可乘之機,直接恢復河北。”

大順軍作爲一支由農民起義軍轉化而來的政權力量,內部的君臣待遇遠比明朝時更爲平等。除了李來亨坐在主座上以外,從平章政事方以仁到其他制將軍以上的重要將領,都在廳中有椅子坐着。

方以仁敲着椅子的手柄,又提到了多爾袞說:

“睿酋投降我軍,究竟如何處置?現在就送回開封羈押起來嗎?亦或者以其勸降清軍河北諸王?”

李來亨大笑道:“招降?若濟爾哈朗、阿濟格、多鐸、代善等虜酋諸王全部投降,那孤應該如何處置他們?像明朝對待俺答汗那樣,封以順義王嗎?”

劉芳亮按劍哼道:“這些奴酋還想封王?我恨不得將他們全部殺掉,以祭大順軍無數英烈在天之靈。

殿下招降東虜諸王可以,可若是將其封王,軍中將士誰能心服?誰能安之!”

李來亨正言道:“劉師傅勿憂,孤在此立誓,一定讓滿洲人爲他們多年來的暴行付出足夠代價。如濟爾哈朗、阿濟格、多鐸、代善等一班虜廷名王,孤也不會將他們中的任何一人輕輕放過。

多爾袞……先將他嚴加鎖拿控制住。多爾袞投降,無非是以辱換生,心存復國之念罷了。孤會徹底打消他這個念頭,對付河北諸虜,孤也絕不會借用多爾袞出面來做解決。

多爾袞唯一的作用,就是待孤徹底掃平殘清以後,在公審大會上進行一場屬於歷史的審判。”

對於二次北伐的具體佈置,顧君恩領銜的參軍院已經在積極作業了:

大順軍下一個的打擊目標,就是距離徐州不遠的阿濟格東路軍。

===

順清戰爭進入垃圾時間,接下來是直接寫大結局,還是像《費希爾家族中國回憶錄》那樣寫一些順朝的歷史圖景?

選前者的讀者在這裡留言。

選後者的讀者在這裡留言。

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六十五章 湖廣巡撫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四十八章 渤海道兵團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五十七章 星光皓月與烈日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八十四章 金聲桓的忠告第五十一章 義王的實力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七)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一章 湖廣節度使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軀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六十八章 摧破裕州城(四)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氣可用第四十一章 血濺第三十二章 遏必隆嗅到危險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四十章 萬曆以來所未有的大捷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七十八章 紅衣發熕之神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六十五章 朕不爲寡人第十四章 明國西地諸帥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八十六章 羅汝纔來投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十章 李寨主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四十七章 伏兵山陽(二)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六十章 中原戰事結束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五十一章 半日破城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