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

當事情糟糕到不能再糟糕的時候,或許就是峰迴路轉的機遇——王永鎮本來是這樣想的。

王永鎮和哥哥王永強一樣,都是延綏邊軍將門世家出身。他們的家族世世代代以來都在和關外的韃子打仗,過去和盤踞河套的土默特蒙古人打仗,後來也曾與鄂爾多斯部、八旗兵交過手,這些邊牆之外、河套之上的敵人,王永鎮一概蔑視其爲套虜。

不僅他一個人這樣想,在董學禮的部下,還有其他許多秦軍的老兵老將。他們之中的多數人對於順軍仇恨並不深,因爲大順軍裡的陝北元從多出身邊兵、邊民,其實許多人都和秦軍將士有親緣關係,相反他們對於在懷來宴會上殺盡秦軍精華的滿洲人與吳三桂,則是恨之入骨。

雖然說,和滿洲人同樣存在數十年血海深仇的關寧軍,最後還是全體倒向了清軍一方。但現在陝西的局勢,亦未復發展到關寧軍所面臨的那種緊迫境地。

大順依舊能爲秦軍的後盾,從監國李過到經略關中的南陽公羅汝才,甚至是現在鎮守延綏的袁宗第,他們都正在迅速改變着大順過去的政策,對於這些秦軍舊部,給予了更有力的懷柔手腕,並根據時局的發展,授予秦軍舊將門以更爲合適的地位。

這樣一番做法,雖然還未能從根本上與清軍利用高官顯爵進行拉攏的手法,出現根本差別,但也的確爲大順軍穩固西北基本盤起到了一定作用。

王永鎮的哥哥王永強既然在大順軍中享有穩固的地位,又和吳三桂所部有懷來之仇,那麼王永鎮驟然發難,聯合同袍擊斃漢奸董學禮,也就是一樁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但是。

王永鎮本以爲他們驟然擊殺董學禮以後,利用秦兵人人憤慨的情緒,應該很快就能控制住部隊,甚至將有趁着陳之龍無備奪回寧夏的機會。

可是董學禮麾下部衆卻在短暫的混亂以後,很快由另外幾名董氏心腹率領,帶領家丁、部衆和王永鎮在營中互相攻戰。

交戰的兩軍都是昨天的手足同袍,大家對於對方都極爲熟悉,一瞬之間,曾經的音容笑貌就被殺氣四溢的屠戮所取代。

王永鎮雖然掌握一定優勢,可是董學禮的心腹餘部和嫡系家丁,還是聚集了相當一部分兵力擊破營牆衝入了龍州城中,據守城牆,妄圖等待清軍和蒙古外藩兵來援解圍。

王永鎮早已經把他擊殺董學禮,奪其兵權的消息通過大哥王永強告知於順軍方面。此時局勢卻發生重大變化,他生怕因此錯失了在大順朝中立下重要戰功的機會,心急如焚,馬上就分寧夏花馬池剩餘鎮兵爲數營,掘壕突進,想要立刻攻破龍州城,但用兵倉促之下,反被據城垣防守的董氏餘部反擊,遭到槍炮亂轟,死傷不少。

“秦軍中竟然有如許多的漢奸敗類!”

王永鎮一想到自己因爲過於樂觀,致使他和大哥謀劃的計劃竟然功虧一簣——他和王永強本打算在奪取董學禮的兵權以後,馬上就返旆偷襲寧夏,現在看來計劃完全落空,寧夏方面也很可能開始做起防備。

另外一名和王永鎮合謀襲殺董學禮的秦軍軍官,嘆道:

“躲進龍州城裡的人……除了董狗的親信以外,還有不少人是因爲田地被順軍清查,大約因此感到不平吧?”

王永鎮拍桌大罵道:“狗屁!什麼田地!還不是侵佔的大明衛所屯田,那田地本來就不歸他們所有!”

明朝建國之初,在軍隊編制上,自京師至地方皆立衛、所。凡衛所皆隸都司,而都司又分隸五軍都督府。有事命將征伐,調衛所軍,既旋,則將上所佩印,官軍皆回衛所。

衛軍寓兵於農,守屯結合,軍戶世襲。大明百年以後,國家承平漸久,衛所屯政日弛,其屯田多爲內監軍官佔奪,田法盡壞。

隨着衛所軍隊戰鬥力的衰退,營兵制和募兵制在局部地區和小範圍內開始施行開來,營兵逐步取代衛軍成爲戰時主要的軍事力量。之後,作爲明朝基本軍事力量的衛所軍逐漸發生了變化,軍隊管理體制和編訓體制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衛所內部的土地、人口、管理與職能,漸漸脫離了“軍區”範疇,事實上和一般行政區的性質越來越接近,可區劃內的百姓卻依舊受到衛所軍官人身依附的捆綁束縛,給將門世家、邊軍軍官們侵吞屯田、奴役軍戶大開方便之門。

大順軍進入關中以後,經過短暫的動盪,迅速控制住了西北局勢。羅汝才又獲得李自成的高度信賴,得以以南陽公、西北經略使、陝西節度使的卓絕地位,重新清查土地,開始收回被西北將門侵吞的明朝衛所田地,這是導致董學禮部下許多人堅持和大順軍爲敵的主要因素。

羅汝纔對明朝原來的衛所區劃,已經做了大刀闊斧的裁撤和調整。屯衛之兵,屢經裁汰,衛所亦多歸併於州縣。與此同時,衛官大量裁汰,屯丁改爲民籍,屯田按民地起科。

除了少數邊區衛所仍舊保留外,其餘衛所都正在朝着被完全轉變爲州縣一級行政單位的方向進行調整。

大順軍逐步廢棄原本獨立於省府州縣之外的衛所體系,變更舊制、廢衛改縣的同時,還將大批衛所世襲軍職停襲,這自然嚴重觸犯到衛所軍官的利益,勢必引起強烈的反彈。

而且因爲明朝衛所設置的不合理處,在軍戶聚居屯地連片的地區,大順是廢衛所而設立新的州縣。可更多情況卻是明朝衛所的設置本來就和州縣錯雜相間,田地人戶也都散寄於各州各縣境內,行政區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飛地連綿,爲統一的行政管理造成巨大難度,也使得軍官們得以方便侵吞田地。

對於後一種情況,大順軍採取了將散居各州縣的衛所軍戶田地,全部直接劃入所在州縣,使得行政區劃高度統一起來的辦法。

在這個過程中又不免需要重新清查土地,和那些非法侵佔衛所田地的軍官,造成一輪新的衝突。

即便王永鎮再憤憤不平,在強大的現實利益面前,他也得低頭承認,董學禮這些餘部親信的抵抗實在激烈到了令其大感棘手的地步。

大順廢衛變田的改制尚在進行之中,即便部分地區改制已經完成,相當部分的侵吞田地也被大順政權重新掌握。

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二十章 北上商洛山(下)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六章 明末商稅論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三十五章 周公吐哺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一百三十四章 埋骨何須桑梓地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五十八章 不見洛陽花(一)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八十五章 守太原第六十章 從李雙喜到張鼐第三十二章 破陣軍嶺川(三)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一百零八章 少虎帥破陣(三)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一百三十五章 弘光皇帝御駕親征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興大明啊第十五章 宇文免費補償上一章過多的玩梗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二十七章 換將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八章 殺晉王,焚王府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六十一章 不見洛陽花(四)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五)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一百零三章 馬三寶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明水師出場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七章 鳥銃隊第四章 於大忠第七十八章 撲夷陵(四)第九十三章 滿達海中心開花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二十五章 盡入我彀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十二章 沈莊軍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姨媽羅顏清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九十六章 剿總行轅和綏寇公署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