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

發給了賞功銀以後的雜牌新附軍,果然士氣大爲提振。而且濟爾哈朗的這二十多萬兩銀子,雖然是許諾給陣前殺敵的士卒們,但等到戰後,唐通自然有的是辦法再從士兵的手裡,將這些銀子搞到自己的腰包裡面。

所以連此前對大順軍已經產生畏懼之心的唐通,這時候鬥志都已勃發,感到摧滅流賊,未必是一個多麼困難的任務。

跟隨唐通一起出擊抵禦劉芳亮重騎衝擊的屯齊,則冷眼旁觀着這一切。經過涅槃口之敗以後,他對順軍的戰鬥力已經做了重新評估,在清軍當中,屬於相當冷靜的將領之一。

屯齊不像唐通那樣,被清軍這邊一時的氣勢所迷惑。他還能看到更爲深層次的東西:

敵人既然是困獸之鬥,躍谷覓食的決心和勇氣,一定就超過了被賞功銀激勵奮發起來的明軍官兵。

不能得勝就只能求死的黑暗困境,是明軍這些雜牌部隊難以體會到的差距。

屯齊已經做好了唐通不能得勝的準備——這種情況本來就在他和濟爾哈朗的考慮之中,只要最後這些漢兵,能夠給流賊造成足夠傷筋動骨的殺傷也就很可以了。

圍城的清軍兵馬,早在昨天就已經在深州城四面郊外挖掘了一條重壕。濟爾哈朗所處的中軍大營,更是在營牆以外,又修建了一層木柵欄,在許多要道處,還另外堆置了許多鹿角。

莊親王的盤算就是把漢兵當成消耗品,和流賊一一對子,消耗流賊的兵力。清軍自己的核心部隊,不管是真正滿洲太君,還是那些漢軍旗旗人,最後都是要依託重壕和營牆阻敵的。

在清軍這樣完善的部署之下,流賊即便能夠破圍而出,其突圍力量勢必也已經遭到重創,生力軍受到嚴重損傷,即便能夠衝到獲鹿戰場,參與清順之間的主力大會戰,也難以扭轉清軍不可動搖的優勢局面了。

所以屯齊親自率領的這近千滿洲兵,就絕不能輕易陷入敵陣之中。而一定要小心運用,做好自己督戰隊的任務,鼓勵那些漢兵的士氣就夠了。即便形勢再如何險惡不利,濟爾哈朗也要求他萬萬不能輕率地陷入和流賊的無謂戰鬥裡去。

屯齊經歷過涅槃口之敗,他當然知道流賊還沒有被清軍戰無不勝的神話籠罩威壓。闖賊還是一支很有骨氣、非常難啃的硬部隊。滿洲兵只能用在最後一擊上,而絕不應該輕易被拼在消耗戰裡面。

這一層教訓,也算是滿洲人內部的有識之士們,經歷了碭山、白溝河、涅槃口三場會戰情況以後,得出的一種針對大順軍總結性的經驗教訓吧!

以昌平鎮官兵爲核心力量的萬餘明軍戰兵,則在唐通的指揮下,衝出中軍大陣,準備在清軍圍城重壕和深州城之間的曠野上和順軍交戰。

這些明軍官兵也都算得上是數萬魚腩雜牌軍中的精華所在,軍容尚算齊整,戰列也算得上是比較有章法。並沒有變成一團亂哄哄的樣子一齊擁上,而是在軍官們的組織下,以數個波次的形式撲向劉芳亮。

順軍重騎最後放完一波箭雨和銃彈以後,劉芳亮就和郝搖旗別過馬頭,各自帶領左營三堵牆精騎和楚闖騎兵楔入敵陣之中。

劉芳亮將長矛夾在肋下,戰馬奔騰如驚雲涌動,煙塵繚繞,彷彿山崩地裂。左營騎兵的衝擊速度越來越快,馬匹的四蹄參差於一處,大地震動,劉芳亮和他左右的騎士們,全部將上半身微微低伏下來,雙手離開繮繩和馬鞍,只憑借腰腹力量和馬鞍、馬鐙的幫助,將自己固定在馬背上面。

兩支同爲漢人的隊伍,針尖對上麥芒,一切都發生在屯齊的冷眼旁觀之下,他帶着近千滿洲督戰隊守在明軍衝擊隊形的側後翼,靜侯着漢人和漢人之間血腥的搏殺與消耗。

順軍騎兵多穿着藍色罩衣,明軍官兵則因爲長期拖欠糧餉的緣故,軍裝緊缺,許多士兵都是七七八八穿着模樣各不相同的衣服,遠遠看起來就顯得有些雜亂無章,不似順軍陣伍那般齊整。

好在有濟爾哈朗於陣前開出的賞功銀激勵,官軍的軍心士氣還是相當可以。順軍重騎的衝鋒威力已經非常驚人,即便是在遠處靜觀戰局變化的屯齊,都暗暗爲劉芳亮發起的猛烈衝擊感到心驚。

可是這樣一波驚人的衝鋒,居然並沒有打垮明軍官兵。唐通依舊帶着一羣家丁圍在中間,那些被賞功銀激發出鬥志的魚腩明軍士卒,居然不怯反進,迎着順軍的衝鋒大舉逆擊,在陣中殺成一團。

兩軍旗幟攪於一處,軍陣戰線頓時犬牙交錯起來。劉芳亮本以爲皇太極留下的圍城部隊,都只是些不堪一擊的羸弱敵人,未曾料到明軍官兵有了足夠餉銀支撐以後,士氣振作,居然還是這樣難纏。

左營騎兵過於託大,劉芳亮一心只想着趕緊突往濟爾哈朗所在的中軍大陣,沒有預料好對付明軍反撲部隊的情況,結果便使得戰況焦灼起來。猝不及防的大順重騎,在短暫衝鋒以後,很快就深陷敵圍之中,掙脫不得,只能轉爲白刃格鬥。

這樣的白刃格鬥,對於人馬具裝的左營重騎非常不划算。不少騎士或者是戰馬被敵人砍倒,或者是被敵人直接拖拽下馬,陷入慘烈的消耗戰裡。

劉芳亮自己個人固然是勇武無敵,帶着一隊親衛騎兵左突右衝試圖打開局面。但這時候屯齊也已經漸漸感到戰機顯露,馬上就部署那些滿洲太君們遊走在戰線外圍,不斷騎射襲擾,八旗兵裡專門有一些箭法精準通神的狙擊高手,他們多用輕箭,射程極遠,全是數騎攢射一處,目標就在於狙殺敵軍之中具備高價值的軍官將領。

左營三堵牆的許多精銳老兵紛紛被滿洲馬弓手射中摔倒,雖然他們幾乎人人穿着重甲,等閒幾根箭矢根本不能殺傷他們分毫。但是滿洲兵的箭法十分神準,多以射擊戰馬爲主,戰馬受傷的騎士們便更容易陷入明軍官兵包圍之中,形勢頓時險惡了起來。

在戰線另一端作戰的郝搖旗,卻毫無壓力。楚闖騎兵採用的戰法和大順軍傳統上的三堵牆不同,雖然李來亨也給楚闖精騎取名爲三堵牆騎兵——但是顯然他們的牆更爲“厚重”的同時,也更爲“脆弱”。

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一百零五章 博野在望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二十八章 八旗權力鬥爭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的首級第十四章 碗口銃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陽(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給我翻譯翻譯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八十六章 劉芳亮做出決策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義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厭棄我家第六十二章 山中豈桃源(一)第二十八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六)第七十二章 李來亨的大婚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九十章 保衛山東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十五章 身後第九十一章 一線城市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十三章 誰來當皇帝第十八章 祝捷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六十七章 青羊宮之變第一百二十五章 孫傳庭在西線第十六章 李過和高一功是一種人第二十三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一)第六章 裕州人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十九章 欲取棗陽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九十章 二龍一虎第一百一十四章 絕北道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一章 李公子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八十四章 範永鬥第一百二十五章 奔楚(十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七十二章 橫掃察北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八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六章 易名李來亨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貞營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十章 牛銓請罪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節帥(下)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八十章 囚車行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七十三章 花關索(下)第四十二章 青丘州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六十八章 大戰的氣氛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師助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