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愛新覺羅屯齊

涅槃口一線距離古時的鉅鹿澤尚有一段距離,不過隨着滿洲軍隊的不斷南下,領兵者自己也慢慢感到了地形的變化,水、澤的增加,多少不利於清軍發揮其鐵騎縱橫衝殺的優勢。

屯齊勒住繮繩,他是莊親王舒爾哈齊的孫子,也是愛新覺羅家的子弟,身爲宗室子弟,自視甚高。

這一支南下平毀涅槃口順軍營盤的滿洲軍隊,由護軍統領佟圖賴率領,固山貝子吞齊、和託等率軍跟隨。

他們本來以爲清軍奇兵南下的過程將是一帆風順,實在沒有想到還沒有接近晉州,就已經遭到了大順軍的激烈抵抗。

順軍守軍退守營盤,四面掘環壕二層,又在壕溝內外皆設重壁,壕中插木刺,士兵們則在營中架起重型鳥銃,槍炮齊放,不斷反擊。

近萬清軍分成數隊,很是花費了一些手腳才平毀數處一盤,但殲滅的順軍守兵不過數百人規模而已。

屯齊因此很快產生了不好的預感,北風吹來,他卻並無振作之感。雖然五月初夏的天氣還算不上炎熱,但他也知道越接近南方,滿洲人對於漢地氣候的不適應就會越發嚴重。

戰事一定不能拖延下去!

跟隨佟圖賴還有屯齊南下的漢軍部隊,其中主要就是由明朝的定西伯唐通所率領的數千宣府兵。他跑前跑後,爲滿洲人作戰倒是十分賣力,如今燕雲之地都落在了清軍的控制下,唐通也不知道清軍未來究竟是遼國之勢,還是金國之勢,亦或者是會形成蒙元大一統天下之勢。

但他自己知道自家本錢皆在宣府,宣府已被清軍控制,他又復有何法呢?

唐通是一根隨風搖擺的稻草,在明、順、清之間,他對於誰家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並沒有一種準確的判斷能力。

他只是想要儘量保存自己的實力,現在清軍裹挾唐通南下,數千宣府兵根本無法抵抗清軍的實力,在順軍和清軍分出真正的勝負以前,他也只能隨波逐流了。

不過即便是隨波逐流,做到像唐通如今這樣的賣力,特別是爲外夷滿洲賣力,又確實彰顯着大明邊軍武將的滿滿武德。

唐通一揮馬鞭,奔到了固山貝子屯齊身邊,看着被滿洲兵丟進營盤壕溝裡,讓木刺穿刺的順兵屍首,他後背免不了流下不少的冷汗,但口裡還是說道:

“貝子爺,西面有煙塵滾滾,探騎已經抓住了流賊的一支主力動向……看樣子應該是晉州的守軍趕過來了。”

通譯爲屯齊做過翻譯以後,這位眼高於頂的滿清貴胄,本想嘲笑一下唐通這樣一幅做小伏低的樣子。但他想到皇太極此前對滿洲親貴們的提醒和囑託,要求他們不得與漢將發生衝突和矛盾,才勉強壓制住心中不屑,笑道:

“走!隨我去看看!”

八旗兵和宣府兵都是有騎兵也有步兵,但甲騎數量佔多數。屯齊一動,唐通也只好跟着他走,清軍分出一支隊列直接衝出已被平毀的營盤,滿洲八旗的旗幟在北風中飄揚了起來,一條條辮子抖動在唐通的眼前,讓他心裡忍不住暗罵了一聲:索虜。

但形勢比人強,自己一個空頭定西伯,還需要巴結好滿清貴胄,將來才能順利從大明的伯爵,順利轉正爲新朝的伯爵——至於這新朝究竟是何朝,唐通自己就毫不在意了。

清軍甲騎飛馳,跟在後面衝過去的八旗兵全部身手矯健,一望可知是勁旅。宣府兵便差了一些,但唐通也知道自己這回能夠被皇太極派出來,和愛新覺羅的宗室一起作戰,無疑說明了自己的努力已經產生了作用,給皇太極留下了一種十分可靠的形象。

所以唐通來回往復的宣府兵隊伍裡衝來衝去,不斷鼓舞士兵們的鬥志和士氣,又許諾戰勝以後,攻破晉州和深州以後,一定會給他們多少多少的獎勵。

“看到了!”

唐通跟着屯齊奔上一座小丘,舉目遠眺,卻被大順軍出動的兵力規模嚇了一跳。小丘遠處風沙席捲,顯然是大隊兵馬正在行軍當中,而且先頭部隊騎兵數量不少,看來必是順軍的一支主力所在。

唐通在一邊等着屯齊發話,屯齊則皺起了眉頭,自從皇太極下定決心和大順軍全面開戰以後,他就特別留心關注順軍的實力。

參與過碭山之戰和白溝河之戰的清軍將士,都給屯齊帶來了十分重要的情報。清軍對流寇的實力可說是高度重視,從皇太極和諸王貝勒往下,一直到貝子屯齊,人丁稀少的滿洲人絕不能再承受一次像碭山和白溝河那樣的失敗。

屯齊咬住嘴脣,猶豫着是否要先發制人。涅槃口附近地勢雖然較爲平坦開闊,但探騎回報,就在這附近便還有數處營盤壘塞沒有平毀乾淨。這些壘塞雖然不比堅城,守兵又少,可是卻給了流寇依託的基礎,使得清軍野戰多少處在不利態勢裡。

但是看看一旁的唐通,屯齊又感到清軍絕不能再繼續戰敗,以至於讓那些明軍將領發現滿洲人的虛弱,但是更不能畏敵,撤走只會更快加速滿洲人軍事神話的破滅。

他已決定率軍收拾一下這支順軍主力,但還未等屯齊出動,護軍統領佟國賴就帶來了更好的消息:

清軍分散成數隊平壘的兵馬,大部分已經重新聚集到了涅槃口的附近。

佟國賴自己就帶着一支軍械齊整的火銃部隊趕到,這些烏真哈超重軍的披甲人,大多來自漢軍旗中,本非佟國賴直接管轄,只是各軍急急聚攏起來,佟國賴同樣仔細研究過碭山之戰和白溝河之戰的情況。

他擔心清軍與大順軍接戰,很可能在火力上受到不小殺傷,才專門帶來漢軍旗的銃炮部隊,準備做對射之用。

“阿巴泰喪師辱國,沒有什麼可說的!大汗已將阿巴泰圈禁,白溝河之敗是我國家興起以來所未有的大恥。這次南抵黃河,我們首要目的就是復此奇恥大辱。屯齊,你看敵兵究竟多少人?”

屯齊下了小丘,對佟國賴回答道:“恐怕倍於我兵。”

唐通聽到這話,眼皮一跳,他雖然知道滿洲大兵神勇無敵,可是若敵人倍於清軍,多多少少還是讓唐通打起了一些退堂鼓。

佟國賴打馬到衆人面前,說道:“多羅貝勒另統一軍,就在晉州北,我已派人報信與他,估計該軍很快就會趕到。貝勒爺統兵有八旗兵數千人,及薊州、關寧兵萬人,奔至後破敵若翻掌而已。”

佟國賴在馬上翻了一下手,但這時候大地突然猛烈顫動起來。衆人都將目光投向西方,順軍兵馬周圍揚起的煙霧越來越大,終於“嘟嘟嘟”地自流賊軍中傳來一大片尖利的號子聲,唐通心中忍不住一抖,驚道:

“流賊已攻來了!”

第二十六章 天降闖軍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十九章 陰謀改變不了歷史第一百零一章 天氣晴朗夏雨正涼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七章 侯爺的日子第七章 順兵第七章 免賦均田的悖論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四章 闖營一小卒(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想被李來亨斬殺第十七章 義侯做天子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八十三章 歷史開始了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二章 滿洲入寇(中)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八章 熊耳山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編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於大明第十七章 無派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六十九章 北來之煙第九十五章 失陷主帥第十七章 大順開國!第五十六章 皇太極孤注於一擲第一百二十章 貝勒爺昏招迭出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十三章 復套與搗巢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終須死第一百零七章 火燒阿山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線亦大捷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十五章 身後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苟活於世第十六章 赤蛇蛻皮第一百零三章 東虜醜類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五十九章 刀馬旦(中)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十七章 無派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五十七章 賀鎮精騎(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四章 節帥幕府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十五章 身後第九十三章 慶功宴(下)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三十四章 破陣軍嶺川(五)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十章 李錦和李鼐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輩分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四十五章 山陽縣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爭第八章 英雄氣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第三十八章 除夕燈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三十七章 暴民的復仇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